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策略探析

2022-12-17 05:10王冬寒
经营者 2022年11期
关键词:预算编制部门管理工作

王冬寒

(张家口市气象局,河北 张家口 075000)

一、引言

事业单位即为广大人民群众、社会中各个组织机构提供多种社会服务的组织,具有行政职能、社会管理职能。根据事业单位的职能特点可知,大部分事业单位的运营发展都依靠财政拨款,在运营成本最小化的基础上更好地履行自身职能,科学利用财政资金,是事业单位实现持续稳健发展的关键。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能否科学有效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单位财务管理效率的高低,关系到事业单位各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

二、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背景及重要意义

近年来,党和国家越来越关注和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进预算绩效评价机制构建,首次把预算绩效评价纳入政府官方文件;2019年,财政部根据地方试点经验正式要求运用预算管理模式;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贯彻落实绩效管理,要求实现预算绩效一体化,更加深入有效地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1]。

预算绩效管理的关键是绩效,即行政事业单位在对财政资金的利用与分配过程中必须更加注重绩效,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讲,便是“钱要用在刀刃上”。虽然我国社会经济处于不断增长的状态,但我国依旧属于发展中国家,同时作为全球人口大国,人均可支配收入还有待提升,特别是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相对严峻的背景下,在发展和改革同步推进的形势下,如何依靠更少的资金顺利达成各项工作目标,是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由于资金支持以及执行的目标属于涉及财政拨款的单位,且大多数为行政事业单位,所以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必须引起充分重视。在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下,无论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从预算编制、执行到资金支出,工作流程是否科学,评价的关键在于效率,效率不高很容易导致资金浪费,失去效率的工作就是空谈。事业单位的本质是为社会、为人民服务,是社会公共利益的直接代表,在各项工作中最关键的一点便是要从社会公益的角度着手,确保公共资源得到高效利用,为国家、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从而确保自身实现持续稳定发展。

三、内部控制与预算绩效管理的关系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内部所采取并实施的自我调整、约束规范以及控制的诸多方法和措施,最终目的是保障发展目标得以实现,确保单位内部资产安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确保各项经济活动顺利开展,确保单位内部各部门、各岗位能够形成相互配合、有效约束的监督管控机制。在新的历史发展背景下,事业单位要以最低的成本提供最好的服务,应当不断提升资金利用效率,促进单位社会效益的提高。

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探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能够更加深入全面地认识内部控制与预算绩效管理的关系。第一,对事业单位而言,预算绩效管理建立在自身运营发展目标以及阶段性发展目标的基础上,若要确保自身的持续稳健发展,必须使两者紧密衔接、相互促进。第二,在不断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活动的开展时,事业单位内部各类资源应根据实际使用部门的差异化需求,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有效的分配,依靠更加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从而有效防止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第三,预算绩效管理应不断朝更加规范的方向迈进,在工作实践中应严格按照相关流程规范执行,有效防控风险,当前工作的关键是确保内部控制价值与作用的发挥,从而科学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从现阶段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内部控制与预算绩效管理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关系,两者的最终目标是统一的,所以事业单位应重视预算执行环节控制,确保各部门、各岗位职工都能够主动参与其中。唯有满足上述要求,明确内部控制与预算绩效管理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实现事业单位的发展目标,促进财政资金利用效率不断提升[2]。

四、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现状

(一)缺乏绩效管理意识

近年来,越来越多事业单位开始关注和重视绩效管理工作,然而,从整体上来看,还有部分事业单位未真正重视并做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受传统预算管理工作模式及陈旧财务管理理念的影响,财务管理人员对预算绩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很容易出现盲目申报项目或者内部资金使用不注重绩效的现象。另外,部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缺乏责任意识与管理意识,财务部门和其他各部门之间沟通不畅,各项工作难以紧密衔接,造成预算绩效管理的实际成效较低。

(二)绩效指标体系不完善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以该意见中的规定要求为指引,很多事业单位开始着手构建与自身实际需求相契合的绩效评价体系。然而,根据工作实践可知,事业单位绩效评价体系中并未合理设置绩效管理指标,存在定位不清晰的问题,同时在单位内部控制中有关绩效管理的规定不够完善,内部控制的监管约束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其原因是事业单位缺乏健全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项目申报和资金使用均存在问题,在各项工作环节中内控管理无法发挥实际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面临的风险[3]。

(三)信息化建设滞后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和领域的普及应用,事业单位也应当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对单位内部相关数据信息实施规范化管理,依托于信息管理平台,保障内控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尽可能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问题和风险,提升内控管理水平。现阶段正处在事业单位行政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一些事业单位仍使用过去的人工管理工作模式,信息化建设稍显滞后,造成单位内部财务会计信息出现偏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控管理工作的实效。

(四)缺少有效的预算编制

预算编制会在很大程度上对事业单位后期管理活动的开展造成影响,因此应当尽可能提升预算编制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预算编制过程中涉及诸多不同的部门且流程相对烦琐,可能产生很多需要处理的事务,尤其是如果预算编制人员的专业素质能力不能满足实际工作要求,很容易导致预算编制环节风险增加,如果不能科学开展预算编制工作,不仅会对预算绩效管理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而且容易影响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效率,不利于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4]。

五、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策略

(一)提高对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视度

基于内部控制视角,事业单位应清楚地了解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总结反思,积累经验,学习借鉴其他单位的先进做法,提高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度。

首先,事业单位管理层要积极学习有关预算绩效管理的理论知识,了解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的关系,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积极做好相关宣传工作,使各部门、各岗位人员对预算绩效管理形成全面正确的认识。例如,组织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时要以财务管理部门为主,其他部门提供支持、充分配合,调动各部门职工参与的积极性,确保预算绩效管理能够做到全覆盖。其次,事业单位在组织开展宣传活动的过程中,要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相关问题展开全面深入的研究,提高各部门对该工作的重视度,贯彻实施内控管理,促使单位资金得到高效利用,确保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后,为不断提升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应当合理配置单位内部资源与人才,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来优化内部控制效果,同时结合事业单位战略发展目标,建立健全相应的薪酬福利制度和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确保预算绩效管理各环节工作目标得以实现。

(二)建立健全预算绩效风险评价机制

面对内部控制视角下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管理人员应当给予更多重视,构建更加全面系统的预算绩效风险评价机制,深入研究分析工作开展情况,做好事前评估、事中监督以及事后结果运用,减少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委任专门人员进行整理分析,从而为其他各项工作的科学开展提供更多参考依据。比如,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可以依托风险评价机制,及时发现工作实践中的风险隐患,找出各环节工作存在的漏洞,第一时间把问题提交到上级部门,及时制定有针对性的处理策略。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还应结合实际业务特点,积极优化更新组织结构,提升组织领导效能,完善业务流程,确保各部门、各岗位职责得到充分落实,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真正实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三)构建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

为保证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实际成效,应当尽快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根据实际需求来确定绩效目标,科学做好预算编制,提前采集整理相关数据信息。在组织开展预算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要求予以落实,委派工作经验丰富、专业能力强的人员建立独立的预算管理工作小组,提升预算编制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四)科学合理地进行预算编制

首先,应跟进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确保绩效管理工作目标和预算管理工作目标保持同步,稳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和预算编制。比如,年度预算应当基于行政目标,在科学分配内部资金的过程中,从资金需求的层面着手,规范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保证预算编制活动能够与单位战略发展目标相适应。其次,要全面认真地核对预算目标,这是预算绩效管理中的关键内容。为提升预算财政支付方向的准确性,事业单位应做好预算规划审核,认真核查各部门预算方案,避免出现偏差或失误。最后,还应当充分关注并落实预算计划、编制以及执行环节的客观评估工作,对各环节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监督。比如,对单位相关资金款项的下发、运用和项目支出进行监督管理;对单位各部门存在的项目支出不合理或者某预算经费未启动等情况进行客观准确的反映;对监督环节发现的问题进行整理,编制评估报告并递交单位管理部门,为预算的科学编制提供更多参考,促进预算编制工作科学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五)强化预算控制、绩效审核和执行

事业单位要对预算控制、绩效审核以及执行环节进行重点监督。基于内部控制理念做好预算绩效管理,不断加强对预算绩效管理活动的约束,并根据内部控制管理的具体实施情况,设立预算绩效管理部门。

(六)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其已经在诸多政府部门中得到普及应用,提升了政府的政务服务水平和工作处理效率。对事业单位来说,应不断提升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保障各项业务活动的科学高效开展。

第一,单位相关领导应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给予更多关注和重视,清楚了解其重要意义,提供更多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推动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升,进一步完善软硬件设备,打造数字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第二,单位应促进各部门间信息管理系统的密切联系,确保数据信息能够在各部门之间及时传输共享,实现各个子系统平台间的有效衔接,如此一来,就能够确保预算单位的绩效管理工作获取其他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增强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效性。第三,事业单位不仅要加快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还应当积极组织开展学习培训活动,借助系统化的培训,确保各部门员工熟悉了解信息系统的基本运行流程和操作方式,培养和提高各部门员工的信息素养,为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同时,事业单位应依靠信息管理系统对财务数据信息进行全面整合分析,利用大数据技术准确设定绩效考核指标,为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六、结语

对事业单位内控管理而言,预算绩效管理是十分关键的一环,做好此项工作对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充分认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厘清内部控制与预算绩效管理的关系,对预算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展开全面深入探究,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对策,建立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提升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执行力、监督力,确保预算绩效管理科学化水平持续提升,保障事业单位各项工作任务目标顺利达成。

猜你喜欢
预算编制部门管理工作
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企业预算编制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完善建议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整体预算编制方法的研究
房地产企业预算编制方法选择与应用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102个中央部门公开预算过“紧日子”成关键词
我国多部门联合行动打击网上造谣传谣行为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