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压豆结合腹部推拿法预防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便秘的护理研究

2022-12-16 02:02:08陈润红黎月银李明民胡丽霞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34期
关键词:推拿法压豆耳穴

陈润红,黎月银,李明民,胡丽霞

(广东省中山市古镇人民医院 心血管神经内科,广东 中山 528421)

0 引言

慢性心力衰竭是严重的心脏疾病,病情已发展至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此时心排血量明显减少,组织器官血液灌注不足,肺循环瘀血。近年来,我国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而本病5年死亡率高达50%[1]。目前,本病缺乏特效治疗手段,患者需要长期用药、持续治疗、反复住院,由于患者运动量明显减少、部分需要长期卧床休息,导致便秘的发生风险明显升高。而便秘容易诱发心绞痛、急性心力衰竭发作、心律失常等心血管事件,不仅加重了病情,而且增加了死亡率,是临床防治的重点之一[2]。中医护理对便秘有独特的疗效,通过耳穴压豆、腹部推拿按摩等外治方法,能有效疏通经络,调理脾胃功能,防止便秘发生[3]。本研究进一步分析耳穴压豆结合腹部推拿法预防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便秘的护理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0年7月至2021年8月在广东省中山市古镇人民医院心内科治疗的8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纳入标准:①均经心超、心电图等检查确诊;②心功能分级在Ⅲ-Ⅳ级;③需要长时间卧床,有发生便秘的风险;④认知正常,沟通无碍;排除标准:①消化系统器质性疾病;②既往有功能性便秘史;③严重肝肾功能障碍;④精神、认知、意识等障碍。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

心功能Ⅲ级 Ⅳ级观察组 44 18/26 68.58±10.27 32(72.73) 12(27.27)对照组 44 20/24 68.94±10.53 31(70.45) 13(29.55)χ2/t - 0.747 0.462 0.683 0.901 P - >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男/女 年龄(岁)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做好基础护理,监测心衰症状变化,指导患者增加纤维素食物摄入量,少食多餐,口味宜清淡,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缓泻剂。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使用耳穴压豆结合腹部推拿法:①耳穴压豆。取穴脾、胃、小肠、大肠、三焦、内分泌、便秘点,选准穴位后,先消毒耳廓皮肤,一手托持耳廓,一手持镊子在穴位区域粘牢压紧王不留籽小胶布,轻揉l~2 min;按压3~5次/d,两耳交替,以患者得气,有酸胀感为宜,隔1~2 d更换一次[4]。②腹部推拿法。患者两腿屈曲,仰卧于治疗床上,术者双手重叠,从右腹部开始顺时针推按5 min,再用指腹点按脐周八卦2 min,自中脘穴开始沿脐周以一指禅推法移至天枢、气海、关元穴,2 min[5]。两组均护理2周后评价疗效。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便秘、腹胀、食欲不振等发生率;②采用自制便秘症状评分量表,参考《功能性便秘的罗马Ⅲ标准》,分为6项症状,每项0-3分,0分无症状,3分症状严重;③采用QOL-100量表评估生活质量,分为5个维度,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④统计护理满意率、护理依从性。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便秘及相关症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便秘、腹胀、食欲不振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便秘及相关症状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护理前后便秘症状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排便困难、排便时间、粪便性状、排便频率、下坠/不尽/胀感、腹胀等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便秘症状评分比较(分, )

表3 两组护理前后便秘症状评分比较(分, )

组别 时间 排便困难 排便时间 粪便性状 排便频率 下坠/不尽/胀感 腹胀观察组(n=44)护理前 2.18±0.35 2.24±0.32 2.27±0.34 2.11±0.32 2.25±0.33 2.13±0.30护理后 0.42±0.18 0.51±0.17 0.49±0.19 0.54±0.16 0.52±0.17 0.40±0.13对照组(n=44)护理前 2.14±0.31 2.27±0.33 2.29±0.32 2.13±0.35 2.28±0.34 2.15±0.31护理后 1.75±0.24 1.78±0.25 1.80±0.26 1.71±0.21 1.76±0.23 1.73±0.19 t护理后3.323 3.206 3.301 3.197 3.204 3.311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护理前后QOL-100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生理状态、心理状态、生活状况、独立能力、社会关系等QOL-100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前后QOL-100评分比较(分, )

表4 两组护理前后QOL-100评分比较(分, )

组别 时间 生理状态 心理状态 生活状况 独立能力 社会关系观察组(n=44)护理前 35.24±4.97 51.89±10.78 61.23±11.29 48.54±5.27 31.75±4.16护理后 49.73±6.28 70.35±11.04 78.60±12.36 59.31±6.12 42.76±5.41对照组(n=44)护理前 35.39±5.12 51.96±10.46 60.98±11.07 48.23±5.14 32.03±4.22护理后 42.01±5.59 60.68±11.32 72.56±12.48 53.29±5.37 35.94±5.15 t护理后7.732 9.674 6.004 6.012 6.923 P<0.05 <0.05 <0.05 <0.05 <0.05

2.4 两组护理满意率及护理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率及护理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护理满意率及护理依从性比较[n(%)]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心内科重症疾病,患者多需要静养,日常活动明显减少,肠蠕动减慢,加之需要服用多种治疗药物,导致便秘的发生风险较高[6]。老年便秘是世界上引起关注的健康问题。而便秘的发病可促使患者排便时腹部压力升高,加重心脏负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7]。同时,便秘对患者情绪状态有明显影响,使患者心情急躁,也对心功能有负面影响。老年人本身的生理特点较为特殊,器官功能明显下降,在静养状态下,胃肠功能下降更为明显,使得便秘发生率高,但便秘缺乏根治性手段,需要多种方法的协同配合,无形中增加了老年患者的痛苦[8]。因此,针对性预防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便秘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各种预防便秘的手段中,护理干预以期预见性、手段丰富性等特点,在各类便秘中均应用广泛。常规护理使用缓泻剂以及调整饮食等方法,短期有助于改善排便质量,但易于反复,使便秘迁延发作,对根治便秘的效果有限[9]。

中医认为,慢性心衰患者心气虚衰,脏腑功能虚弱,气血不足,肠腑失于濡养,导致肠蠕动减慢、肠腑传导失司,继而发生便秘[10]。便秘的发病根本在于脏腑亏虚,特别是脾胃功能虚弱,这是中医治疗的切入点[11]。中医外治法有丰富的应用历史,耳穴压豆是特色中医外治方法,操作简便、无创、患者的接受意愿较高[12]。耳穴的选择根据耳与脏腑经络的关系,通过刺激相应穴位,能调整脏腑功能、疏通经络、改善肠腑传导受纳功能,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13]。本研究选择心、肝、肾、大肠等穴位,用王不留行籽按压刺激,可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调和阴阳,有助于促进机体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功能,加快胃肠蠕动,达到预防便秘发生的作用[14]。现代医学对耳穴的刺激作用也有较多研究,一般认为对耳穴的刺激信号可上传中枢,增加神经的兴奋性,刺激胃肠蠕动、分泌消化液等,达到防治便秘的目的[15]。腹部推拿法通过推腹、腹部按摩等,能直接刺激胃肠蠕动,加快小肠及大肠的收缩节律,增加消化液的分泌,改善肠道血液循环,从而改善排便功能,减少便秘发生[16]。这是高效的物理方法,在外力作用下能调节胃肠功能,逐步改善和恢复至正常水平[17]。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便秘及症状情况、便秘症状评分、QOL-100评分、护理满意率及依从性等指标上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充分证明了预防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便秘护理中辅以耳穴压豆结合腹部推拿法,对改善胃肠功能、加快胃肠蠕动有良好效果,明显降低了便秘几率,相应症状也显著减轻,也有助于提升患者对护理的配合及依从度,更信赖医护人员的工作,提升满意评价,利于生活品质、日后生活的改善[18]。

综上所述,耳穴压豆结合腹部推拿法预防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便秘的护理效果确切,能有效预防便秘,改善排便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推拿法压豆耳穴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基层中医药(2021年7期)2021-11-02 07:19:52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基层中医药(2020年1期)2020-07-27 02:44:10
脑瘫患儿便秘应用护理干预结合推拿法治疗的效果研究
健康大视野(2020年5期)2020-04-17 10:44:41
小儿推拿呵护孩子健康成长(四十九)——小儿眼保健推拿法
基层中医药(2018年8期)2018-11-10 05:32:00
中医推拿法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中医学研究
中医治疗失眠有良方:中药联合耳穴压豆
基层中医药(2018年3期)2018-05-31 08:52:01
腹部按摩配合耳穴压豆防治老年骨折术后便秘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改良百会压灸配合耳穴压豆治疗虚寒型颈性眩晕30例
中医调理儿童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