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华琴
(桂林市人民医院,广西 桂林 541100)
心肌梗死就是指冠状动脉突然发生连续、持续性、不能缓解的剧烈胸痛,心肌缺血、缺氧,导致心肌的坏死[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心肌梗死发生率在逐年升高。心肌梗死往往发生在原来本身就有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如果遇到突然的寒冷刺激、情绪激动等各种原因,导致血栓破裂,血液里的血小板急剧升高,形成新的血栓,堵塞血管,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出现心肌的坏死[2]。急性心肌梗死者在治疗时加强护理干预,有效改善治疗效果。本文选取70例患者进行研究。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70例急性心肌梗死者为对象,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表示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许可。表1中内容为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参照组、研究组资料比较,差异可见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详细数据与差异
所有患者均与下述标准相符:纳入标准:①存在冠心病[2];②积极配合研究;③意识清晰;④临床资料完整。将下述患者排除:①存在其他严重器官疾病;②对研究用药存在过敏反应;③存在精神疾病;④存在恶性肿瘤疾病。
所有患者在入院以后实施心电监护,采用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定斑块、维持内环境稳定治疗,同时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治疗。
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在住院过程中,由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述疾病有关知识,指导患者家属增加对患者的关心,并讲述日常饮食、运动、用药等。
研究组实施心脏康复护理:①基础护理: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做好室内的清洁工作,将室内温度调整到18℃~25℃左右,湿度维持在50%~60%为宜,定期给病房通风与消毒。②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避免语言上的消极暗示,多鼓励患者,让其勇敢地面对疾病,并积极的配合治疗。在与患者聊天的过程中观察其情绪变化,与患者聊天,让患者认识到消极情绪会对病情造成不良影响,与患者分享治疗成功或者恢复效果较好的病例增加其治疗的信心。③住院期间饮食护理:术后为患者制定饮食方案,以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适量范围内多食用优质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④睡眠护理: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减少病房内操作仪器设备等产生的噪音,限制人员的出入,让患者能够充分休息。叮嘱患者日间少睡或不睡,晚间睡前不要运动,也不要饮食过量。⑤疼痛护理:增加巡房的次数,通过非药物方式缓解其疼痛感,与患者聊其感兴趣的话题或者播放舒缓的音乐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以缓解疼痛感,避免患者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身体的痛苦当中。若非药物方式无效,患者疼痛感仍然较严重,可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⑥加强出院指导,出院前调查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与疾病认知情况,进行强化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了解与自我护理能力。⑦出院前要留下患者至少两种联系方式,出院后对患者展开随访,以电话随访为主要方式,必要时可采取家庭随访,同时利用互联网平台与患者沟通交流,如微信公众号、QQ群等,了解患者的自我护理情况与疾病控制情况,解答患者的问题。
①评估心理状态,使用HAMA量表、HAMD量表进行评估,各量表满分是56分,随着分数升高,患者越焦躁、越抑郁。②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后的心功能,包括LVESD、LVEDD、LVEF,详细记录相关数据并比较。③对比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包括TNF-α、IL-6,使用美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使用试剂盒来自于上海研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诊断。④对比两组患者的血脂指标,晨起空腹,抽取3~5 mL静脉血,静置0.5 h,离心取血清,检测TG水平、LDL-C水平。⑤治疗效果:若心电图明显改善,心功能指标正常,体征消失,即为显效;若体征改善,且心功能指标改善,表示有效;若不符合以上情况则无效。⑥详细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
使用SPSS 20.0分析,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
研究组护理后HAMA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
表2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
HAMA评分 HAMD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研究组 35 12.67±2.45 6.37±1.28 12.42±1.35 6.72±0.98参照组 35 12.26±2.61 9.17±1.09 12.65±1.27 9.16±0.78 T-0.8922 7.9443 0.4523 4.8556 P-0.4524 0.0000 0.6712 0.0000组别 n
研究组护理后心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心功能指标对比( )
表3 两组心功能指标对比( )
LVESD LVEDD LVEF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研究组 35 46.76±2.31 36.70±2.21 54.67±2.09 46.47±3.22 54.67±2.87 49.77±3.98参照组 35 46.45±2.12 41.69±2.61 54.78±2.34 50.48±4.36 54.53±22.65 43.75±4.09 T-0.7856 10.9832 0.3564 10.7832 0.7867 10.6722 P-0.5634 0.0000 0.6756 0.0000 0.4534 0.0000组别 n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TNF-α、IL-6水平均优于参照组(P<0.05),如表4所示。
表4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比较( )
表4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比较( )
TNF-α(ng/L) IL-6(ng/L)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研究组 35 12.17±2.74 4.75±2.86 31.78±1.59 10.95±3.37参照组 35 12.56±2.83 8.62±2.95 31.95±1.48 18.27±3.86 T-0.6734 4.9567 0.4583 7.0848 P-0.5183 0.0000 0.6745 0.0000组别 n
对于护理后TG水平、LDL-C水平,研究组明显更优(P<0.05),如表5。
表5 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比较( ,mmol/L)
表5 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比较( ,mmol/L)
TG水平 LDL-C水平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研究组 35 1.68±0.54 1.23±0.54 3.84±1.13 2.09±0.98参照组 35 1.62±0.61 1.59±0.36 3.79±1.26 2.87±0.76 T-0.4894 4.6784 0.7455 4.2784 P-0.7489 0.0000 0.4894 0.0000组别 n
对于治疗有效率,研究组明显更高,形成了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6。
表6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研究组患者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如表7所示。
表7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早在20世纪70年代,第一期心脏康复治疗方案被提出,内容是二级预防、运动锻炼的健康教育,广泛应用于临床[4]。在1982年,欧洲成立了心脏康复工作组,深入研究心脏康复,逐渐形成了包含行为干预、运动处方、医学评估、矫正心脏危险因素、咨询教育的综合性心脏康复程序。在多年发展过程中,心脏康复逐渐成为冠心病护理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5]。心脏康复属于综合性长期程序,其目的在于避免心脏疾病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预防再梗死或猝死发生,改善生活质量[6]。美国心脏病协会在2007年更新了冠心病心脏康复内容,主要有基线评估、身体活动与营养咨询、管理危险因素、运动锻炼、心理干预。我国在2013年制定了冠心病心脏康复管理,其内容有改变生活方式、双心健康、评估和改善生活质量、循证用药、职业康复[7]。冠心病心脏康复受益对象包括外科术后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梗死、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心脏康复护理的实施者包括运动专家、心脏专科护士、营养师、职业治疗师、医师等组成的康复团队。
急性心肌梗死往往是从患者血管病变开始的,患者的冠脉发生痉挛,患者的心肌血液供应不足,患者心肌细胞发生病变,当患者出现急性心肌梗死时,患者心肌细胞的活性不足,容易出现心律失常的情况,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律失常会出现头晕、无力。临床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多采用西药治疗,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同时配合实施心脏康复护理,有效改善心功能,促进恢复。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应用不同护理方案,即常规护理、心脏康复护理,结果可见,研究组患者在血脂指标、炎症指标、心功能指标、治疗有效率方面均优于参照组,差异(P<0.05)。且研究组负性情绪、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参照组。心肌梗死患者在住院期间,患者能够得到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在心理、饮食、用药、疼痛、睡眠等方面得到良好的监督与照顾,有利于病情的恢复,然而在患者出院后因其自我管理能力较为薄弱,出院后依从性会有所下降,为了帮助患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并提升其对疾病的认知,有必要对患者出院后开展延续性护理。延续性护理能够更细致、更全面的给予患者院外护理服务,可与医护人员建立长期联系,有任何问题都可随时咨询,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可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8]。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者应用心脏康复护理,有助于消除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机体多项指标,促进心功能恢复,同时还可有效预防并发症,改善治疗效果,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