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增凤,宿志平
(吉林省延吉市延边社会脑康医院,吉林 延吉 133000)
对于癫痫导致的精神障碍患者与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有紧密的关联,患者会出现意识、动作、精神上的多方面障碍。正是由于患者脑部的受损,但是受损部位的不同,因此患者的临床表现也存在差异[1]。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证实了开展积极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对癫痫合并精神障碍患者具有显著意义,可改善患者症状、延缓病情发展[2]。而在常规治疗期间辅以临床护理干预,是提高药物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和根本。本文选取本院收治的68例癫痫合并精神障碍患者为对象,分析护理干预的有效性。
回顾性方式接收2015年7月至2021年7月内本院68例癫痫合并精神障碍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进行分组(每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21~67岁,平均(53.45±2.33)岁。观察组男22例,女12例,年龄24~69岁,平均(54.69±2.1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和年龄方面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效果可进行比较。
准入标准:结合临床多项检查确诊癫痫合并精神障碍;临床资料完整;性别不限。
排除标准:中途退出治疗或者是退出研究者;合并生命体征极不稳定者。
1.2.1 对照组
①加强一般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加强患者的日常巡视,对其表情和态度展开严密观察,一旦发现患者有癫痫发作迹象,立即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在患者精神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告知患者一定要注意调整不良生活习惯。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医嘱给予患者药物,并且确保患者将药物完全服下。②开展对症护理,当患者处于癫痫发作的剧烈状态时,需要立即将患者平卧,并且解开其衣领和裤带,保护好其四肢、口腔,并将准备好的牙垫放入到患者口腔内部,等到患者抽搐停止之后,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并检查患者的呼吸情况。对于处于癫痫持续发作状态的患者,必须积极配合医生开展相应的抢救,在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的同时,记录病情发作的时间和间歇时间,如果患者合并有呼吸困难的情况,注意做好人工呼吸。当患者处于癫痫精神运动性发作状态时,不仅需要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监测,还需要采取各项有效措施,控制患者激烈的情绪,避免各种外在因素对患者精神上的刺激,同时还需要指导患者对周围的事物环境有正确的认知。当患者情绪状态稳定的情况下,适当地接近患者,积极主动地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在开展相应治疗与护理操作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始终注意做到良好的行为举止以及温柔和善的态度。当患者处于癫痫小发作时,考虑到小发作频繁容易引起大发作,因此护理人员要注意自身的护理态度和言行,耐心听取患者的表述,切勿与其争议,控制好自身情绪,避免流露出厌烦轻微,切勿强迫患者做不愿意事情,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
1.2.2 观察组
以对照组护理措施为基础,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①热情接待患者,在其住院治疗期间,引导家属给予患者精神上的安慰与鼓励,告知家属加强陪伴,确保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可很好的维持患者的内心状态,确保其以积极、乐观心态面对后续治疗。②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在患者情绪状态稳定的情况下,积极介绍医院的情况,有效消除陌生环境因素对患者带来的不良影响,护理人员在开展相应治疗与操护理操作的过程中,则需要耐心地与患者沟通交流,不能与患者争辩。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③加强对患者的安全护理,患者入院之后需要确保病房内所有的物品都安全没有危险性,保持地面平坦无水迹,还需要检查患者牙齿状况。④要求护理人员正确评估患者意识障碍程度,并以此为根据,对其精神障碍采取对症干预措施,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以及意识变化,日常护理措施实施期间,保持室内的安静;若患者有冲动行为,可告知家属加强陪伴,若患者不合作,耐心地加强解释,与患者展开更好交流。若患者有躁动情绪,需要护理人员始终保持和蔼态度,多表扬与鼓励患者,通过善意地引导,疏导患者的内心不良情绪。⑤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自理能力提供不同程度的照护,同时护理人员自身的态度要真诚。特别是当患者被要求做他不熟悉的事情时,就有可能会变得激动不安,这个过程中护理人员要耐心地进行解释。并且在开展护理的过程中鼓励患者避免责备与争执。⑥加强与家属的沟通,促使家属正确面对疾病,并改变对患者的态度,切勿责骂和惩罚患者,自身出发,有效维护患者内心的尊严。患者病情稳定后,带领其进行身体锻炼,鼓励其参加基本的锻炼活动,另外还可邀请患者的朋友,经常来院看望患者。⑦评估患者存在暴力行为的危险因素,另外将个别患者安置在重点位置,严密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潜意识境界,了解患者对挫折、冲突、应激的反应方式,经常性地检查病房内是否存在危险物品,针对病房内的各类设施、家具、电器等物品一旦出现损坏要立即进行维修,针对维修使用的工具,必须在清洁后带出病区护理人员需要对现场进行再次的检查,有效避免危险物品遗留。与患者家属进行密切的沟通,告知患者家属一定要密切配合护理人员,在探视时避免带有危险物品,也要避免患者单独行动。⑧饮食护理:开展对患者的饮食护理过程中,饮食摄入必须做到多样化。可以进食米饭、面食、肥肉、瘦肉、鸡蛋、牛奶、新鲜的蔬菜、水果、鱼虾等,还可多食用润肠通便的食物。饮食上要吃清淡的食物,少吃含能量高的食物,不可饮酒。进食过饱或者饮水过量都可能导致癫痫发作。⑨健康教育:在患者精神状态稳定的情况下,告知患者癫痫属于慢性病,只要能够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服药,就能够控制症状发作,如果随便停药或者是自动解药,都可能导致病情复发,另外在服用药物的过程中,如果出现头晕嗜睡等现象,都属于有副作用,不用过于担心。
精神分裂症症状改善情况[3]:借助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展开评价,内含“敌对猜疑、激活性、思维障碍、缺乏活力、焦虑抑郁”5个项目,每方面10分,分数越高代表程度越严重。
预后情况包括:存活、植物状态、良好或轻度残疾、重度残疾、死亡。
此研究所用数据均通过Microsoft Office Excel设计表格并整理,后借助SPSS 22.0统计学软件录入数据资料并展开分析。文中计量资料借助()表示且用t检验,计数资料借助%表示且用χ2检验,数据遵从正态分布原则,以“P<0.05”视为研究存在统计学显著。
护理措施实施前,两组BPR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工作实施后,观察组BPR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前者居于较低水平(P<0.05),详见表1。
表1 组间BPRS评分比较( )
表1 组间BPRS评分比较( )
BPRS评分t P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34 40.51±5.19 34.82±4.03 4.119 <0.05观察组 34 40.43±5.22 23.49±3.91 7.091 <0.05 t - 0.119 4.528 - -P - >0.05 <0.05 - -组别 例数
观察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良好或轻度残疾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植物状态率、重度残疾率、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n(%)]
诸多内外源因素的联合推动下,精神障碍成为癫痫患者的常见合并症,而癫痫合并精神障碍的存在,更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恐惧、暴力、自残等行为[4]。加上癫痫患者其脑部的受损部位和病理生理情况不同,因此患者的临床表现也存在差异[5]。对于癫痫患者,因癫痫本身的影响会影响脑神经功能,更加容易引发不同性质和程度的心理障碍,另外对癫痫的理解不足、药物副作用、社会和环境因素、个人心理素质因素等均可能导致癫痫患者合并精神障碍[6]。
临床研究发现,癫痫合并精神障碍患者,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极易出现行为过激,因此必须采取更加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7]。在开展对患者的护理干预过程中,通过加强对患者的一般护理以及对症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更加有效的心理护理、安全护理等,可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改善其预后。而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开展护理干预,更能重视患者的内心状态[8-9]。给予患者足够的鼓励与支持,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此为基础,可确保治疗工作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进行,加强对患者的病情控制,整体改善患者预后。这一点从本次研究获取得到的结果也可以发现。另外为保证护理干预工作的有效开展,护理人员必须深刻认识到诱发癫痫发作的主要因素,通过积极预防相应的危险因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癫痫的发生[10]。
对于癫痫合并精神障碍患者而言,其护理难度会明显增加。这是因为癫痫的存在本身就增加发生精神障碍的可能,对于精神障碍患者,其护理工作的难度要明显增加。这种情况下会保证患者病情的稳定,能够积极配合各项临床治疗与护理工作的开展,就必须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通过充分考虑到患者病情以及护理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保障护理工作的有效性,通过有效的护患沟通也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对于各项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都有重要价值。在这种情况下患者进行配合临床治疗与护理,有利于患者病情稳定良好的健康监测,也能够进一步加强患者对疾病的了解[11]。在护理干预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始终以良好的态度服务患者,患者实际上能够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心,而这有利于护理人员更加顺利地开展治疗与护理。高质量的饮食护理健康宣教,让患者进一步患者及家属进一步了解了这方面的内容与知识,保证了护理工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特别是癫痫本身对机体能量的消耗较大,当癫痫发作之后针对性的饮食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有效地补充身体能量,改善患者营养状态[12]。
综上所述,对于癫痫合并精神障碍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可改善其精神症状以及愈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