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深度学习中主体参与式识字教学的实践研究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中国美食”教学设计

2022-12-16 21:40江苏省南京市陶行知小学彭灵静
小学教学研究 2022年35期
关键词:食材识字美食

江苏省南京市陶行知小学 彭灵静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将认知领域的学习目标由低到高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六个层次。对于语文来说,浅层学习只停留在对学习内容的机械记忆与简单理解、运用上,深度学习则是在浅层学习的基础上,通过适切的学习方式对学习内容进行系统梳理与批判性理解,同时注重基于不同情境的言语实践,有效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学习过程。而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主观能动性地学习。因此,主体性教育及主体参与式教学,则是语文深度学习的可能路径。

“中国美食”是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识字4”中的内容,将识字教学与中国美食相结合,形式活泼,图文并茂,能够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使学生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文将以“中国美食”的教学设计为例,浅谈语文深度学习中主体参与式识字教学的重要意义及运用策略。

一、观摩——公开课是属于教师还是学生

笔者曾有幸参与了一场南京市一至三年级小学语文教研活动,教研活动以汉字与阅读启蒙教学为专题。活动中,笔者观摩了“中国美食”这节公开课。下面将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整理如下:

1.看图片,读词语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做几道美食,想做美食,先要选食材。(出示食材图片,认读食材中所包含的本课词语)

师:看看读过的字词(茄子、菠菜、蘑菇),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都有“艹”,和植物有关。

师:还有一种食材,请同学们来读一读。

生(齐读):豆腐。

师:只有素菜还不行,还要有荤菜呢。(读词卡出示“小鸡”“羊肉”“鸭”等生字词)

师:这些食材能做出什么美食呢?捧起书,自己读一读书中有关美食的生字词吧。

2.读菜单,识生字

师:(出示“凉拌菠菜”这道菜的实物)讨论,这道菜是怎么做出来的?学习形声字“拌”。

师:现在我们接着上菜。(分别出示“烤鸭” “红烧茄子” “葱爆羊肉” “小鸡炖蘑菇”这几道美食的图片或视频)边看图片、视频边来学习“烤、烧、爆、炖”。然后再一起来看看这四种烹饪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都有“火”,所以都和“火”有关。

师:还有两道菜(出示 “香煎豆腐” “水煮鱼” 图片),观察“煎”和“蒸”,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有四点底,火在下面,说明这些字也和火有关系。

师:(出示七道菜的词语)一起读词语。

3.小组合作

师:读一读七种烹饪方式,你吃过哪些美食是用这些方法做的?

(1)互相说一说。

(2)拿出白板,写下来 。

(3)小组汇报。

4.指导写字

指导学习“鸡、鸭、烧、烤”四个左右结构的生字。

(1)做手指操、练习写字姿势。

(2)教师边讲笔画重点边范写。

(3)学生习字,教师投影展示并讲评。

从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来看,本节课环环相扣、条理清晰、循序渐进。就整个课堂的氛围来说,学生对美食的图片、视频很感兴趣,回答问题也很踊跃,整节课环节流畅且气氛热烈。

但是再仔细想想,这节课是否仍然是以教师的教为出发点设计教学思路,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呢?无论从食材中草字头的归类,还是对火字旁和四点底的认知,都是教师总结好之后,再让学生去发现其中的规律。表面上看起来好像能够使学生很快掌握,却忽略了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剥夺了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和思考的机会。而对于深度学习所需达成的目标来说,不仅需要实现知识的链接,更要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思维经历探索。对于“煮” “爆” “炖”等做法的理解,也是由教师先出示图片和视频,再让学生观看。可不可以让学生先说,然后教师再进行指导呢?

二、实践——课堂为学生生长之地

在听这节课之前,笔者恰恰刚教过这篇课文。笔者的设计思路和这节公开课的教学思路恰恰相反:

1.报菜名,读菜单

师:(出示七道菜的菜单)请小服务员们报菜名,上菜。

(这一环节,也借助图片,让学生认读词语。形象鲜明的图片,引起了学生的认读兴趣,激发了他们识字的热情,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2.做厨师,分食材

师:请你们圈画出这七道菜中的食材,为这些食材分分类,并说出你这样分类的理由。

(这一环节,笔者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分类。如荤菜和素菜、口感不同的菜、冷菜和热菜等,为之后的归类识字打下基础。整个环节,学生讨论得特别激烈,他们的思维就在讨论中得到碰撞、产生火花。)

师:我发现,刚才有小朋友把“菠菜、蘑菇、茄子”分为一类,请你给大家讲一讲,你为什么这样分?

(这一环节,笔者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他们积极参与讨论,主动识字,答案精彩纷呈。)

3.展厨艺,学烹饪

师:再来读一读这七道大菜,请你们圈画出其中的烹饪方式(拌、煎、烧、烤、煮、爆、炖)。

师:这七种烹饪方式,你见过妈妈用过哪一种?她用这种烹饪方式做过什么美食?你有没有用过其中的烹饪方式?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这一环节,同样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并且引导他们从生活情境入手,回忆自己与这些烹饪方式的“亲密接触”。学生特别踊跃地参与这种问答,而且答案也异常精彩。如有学生自己煎过鸡蛋,说“煎”一般用小火,食材在平底锅里面,先把一面煎熟,再翻过来煎另一面,“煎”的时候还会发出“滋啦滋啦”的响声。还有学生看过妈妈炖牛肉,说“炖”一般是用小火,汤汁很浓,炖的时候会发出“咕嘟咕嘟”的声音,“爆”就是用大火,而且要很快地翻炒。)

师:没想到咱们班还隐藏着这么多能干的小厨师呢。现在,烹饪方式我们都了解了,再给这七种方式分类,你们会怎么分呢?

(学生认真思考,很快就发现了这些生字原来都是形声字。于是,他们根据生字的偏旁分出类别,在陈述理由时也讲得有理有据。)

4.比本领,学写字

这个环节教学方式差异不大,仍然是按照练习姿势、教师范写、学生练写、教师讲评的方式进行。

两节课比较下来,其实环节是相似的,不同就在于教学出发点。在课堂上,笔者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最大可能地参与课堂,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在参与的过程中,笔者留出了许多空白和不确定之处,这样就给学生留下了语言运用及思维创造的空间,实现了真正的深度学习。

三、思考——深度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效果来看,要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识字,实现真正的深度学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抱之信任,勇于放手

低年级学生在认知发展方面还处于前期阶段,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机械记忆、形象记忆占上风,思维具有表面性。但是我们不能忽略的,一是学生作为鲜活的个体,有着天生的好奇和探索之心,进而有着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二是学生生活在母语的环境中,每天都在接受母语的熏陶和洗礼,每天都能获得各种各样的语言经验,每天都能接触到大量的汉字。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能有着超乎教师想象的认知和经验,从识字课中学生对烹饪方式的讨论这一环节就可以充分看出。教学时,教师要彻底转变教学思路,对学生抱有信任并勇于放手,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得到真正的发展。

(二)遵循字理,有理有据

在充分给予学生信任和空间的同时,教师也要正确引导,不能让学生在识字中天马行空而失去科学依据。如依据字理学习汉字,揭示汉字的构形规律,感受表意文字的突出特点,而不是把汉字作为机械的笔画组合或者胡乱地一通解释。毕竟,深度课堂注重的是方法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语文课堂的深度学习,应当是依据科学规律的教与学,这种针对规律教授方法的过程,才能使学生掌握方法并迁移运用。

(三)打通壁垒,多管齐下

深度学习,除了注重能力,还要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语文学科的深度,也应该体现在丰富的人文性上。有情趣、有意蕴、有熏陶,才是鲜活生动的语文,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对语文、对生活的热爱。在教学时,教师要打通生活与课堂的壁垒,引领学生拓宽识字的视野,并形成在生活中观察体悟的好习惯。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便要体现出识字方式的多样性。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相结合,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在生活场景中学、在结构相同的词语中学、结合字理学、在活动和游戏中学。多种方式的综合运用,能够调动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使汉字学习真正鲜活起来。

(四)创设留白,方有深度

深度学习的过程,始终伴随着高质量的思维参与,也只有在高阶思维的参与下,才能实现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升。思维的延展是想象,语言文字的组合本身也是一种“意向的组合”,这就能够留出许多的空白。而这种空白,正是生成的所在。只有在留白中,学生的思维才能经历探索而得到发展,才能获得深度的提升。因此,在识字教学中,不妨松一松,再松一松,给学生成长的时间和空间,启发他们自主地分析与建构,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与见解,这样才能为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与创新精神提供有利的土壤。

总之,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式,都应该是为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而服务的。整个学习的过程,必定是以学生为主体。这样,学生才能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并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深度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可能。

猜你喜欢
食材识字美食
巧用食材铺“地锦”
大师教你做藏餐《牦牛肉炒青稞》
识字儿歌
食材变动物
识字儿歌
识字故事
美食
春笋 入宴的「百搭食材」
识字谜语
美食都被玩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