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实现科学课和劳动教育的融合

2022-12-16 19:28逯永村山东广饶滨海学校
小学科学 2022年18期
关键词:劳动科学融合

◇逯永村(山东:广饶滨海学校)

科学教学是对小学生实行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在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更多的是关注科学知识的讲解,对劳动意识的渗透不足。现代家庭教育中,不少家长忽视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造成较多小学生不愿意主动劳动,对劳动存在错误认识。因此,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融入劳动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为学生今后身心健康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一、小学科学课和劳动教育融合的重要性

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融入劳动教育十分重要,合理有效的劳动教育对小学生身心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能帮助学生塑造正确价值观。新时期,我国教育全面深化改革,更加强调素质教育、全方位培养学生。但当前学生普遍由于物质资源丰富,对自然和土地不熟悉,缺乏相应的劳动经验,对大自然了解不全面,不明白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在科学学科中全面融入劳动教育,能帮助学生更加贴近大自然、了解劳动,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另外,小学科学课程与劳动教育的融合,对学生的社会意识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新时代小学生普遍衣食富足,具有丰富的物质来源,在良好的条件下,容易养成奢侈浪费的习惯,而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合理开展劳动教育,帮助学生亲自参与劳动实践,体会物质的来之不易,有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懂得感恩。

二、小学科学课和劳动教育融合现状分析

劳动教育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转变学生对劳动的认识,树立正确价值观.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提高科学课堂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帮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开展融合性学习,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然而,当前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需要教师正确认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积极探索两者融合的路径,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其一,对劳动教育认识不足,缺乏深度。当前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改善,生活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帮助父母做家务,造成部分小学生缺乏对劳动的正确认识。另外,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劳动教育的重要价值,造成劳动课表面化、流于形式,不利于学生深刻认识劳动的意义,缺少对劳动的热爱,对劳动者的尊敬,无法帮助学生与社会劳动建立良好关系,对学生品德塑造、思想提升产生不良影响。其二,劳动教育与科学课程脱离,缺乏融合意识。劳动教育属于一门单独的教学课程,但是劳动具有适用性和普及性,能够渗透融合在多个学科教学中,特别是科学课程教学中。但在小学5~6 年级学生劳动教育中,大部分教师难以将劳动课与科学课程有效融合,进行全面深入的教学,造成劳动教育与科学课程教育模式单一,缺乏实践性,从而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不足。大部分小学5~6年级教师认为劳动课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其他课程无法有效连接,缺乏兼容性,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缺乏劳动教育和科学课程融合的意识。另外,部分教师对课程融合教育认识不全面,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往的教育方式难以符合现代教育需求。所以,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大胆尝试课程融合教育,促进学生延展性学习,不断拓宽学生思维,实现科学和劳动的融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其三,缺乏融合教育方法,实践性不足。部分小学5~6 年级教师在劳动课程中更多为学生讲授责任、义务和劳动光荣等道理,造成劳动教育丧失真正的意义,无法充分发挥劳动实践课的重要作用。部分教师在劳动课上结合劳动的内容要求学生携带抹布、扫把等劳动工具,但在劳动实践课上,发挥的作用有限,同时在劳动现场,教师未合理安排和计划劳动内容,难以起到良好的劳动教育效果。教师开展劳动教育不到位,容易造成学生认为劳动是一种体育课,无法发挥劳动教育的重要教育意义,不利于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三、小学科学课和劳动教育融合措施

(一)创造劳动实践空间

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容易受到传统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影响,缺乏创造性和开放性。而劳动课程是一门实践重于理论的课程,需要教师转变观念,创新教学方式,创造劳动实践空间和环境,突破教室课堂的限制,根据劳动教育教学的设计需求,结合实践要求,将劳动教育和科学课程有机融合,帮助学生从多角度正确认识劳动,真正参加劳动实践。如,教师在增强学生劳动意识的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持久性和意义,让学生真正理解劳动成果来之不易。教师结合科学“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培植自己喜爱的绿色植物,科学合理地浇水、施肥,观察植物生长过程,让学生明白植物生长环境、条件,培植注意事项,培养学生劳动习惯,明白劳动的持久性。教师可在班级内设置自然角,适当种植部分绿色植物等,将学生合理分成小组,为各个小组选择需要培植的植物类型,如风信子、绿萝、水仙花等比较容易培育的植物。学生在种植、观察和记录过程中,能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他们形成劳动意识,培养学生观察、记录的学习习惯。学生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种植对象,自由组合成小组,分配相应的劳动任务。劳动教育途径多样,教师应在劳动教育中将生活和学习、理论和实践全面整合,创造多元化、趣味性和开放性的实践空间,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掌握融合原则

劳动教育和科学课程融合的目的是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遵循两者融合的原则,实现两者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有效融合和教育目的的统一。

发展性原则。劳动教育和科学课程教学要以学生发展和课程教学发展为目的,在两者融合的过程中,应遵循发展性原则,应具有前瞻性地促进学生发展,不能原地踏步,同时要突破传统教育的局限,提高融合实践效果。

兼容性原则。从表面看,劳动教育和科学课程缺乏兼容性,具有各自独有的特征和追求的教学目标。而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如能突破传统教学理念束缚,践行开放性、拓展性教学理念,就能发现两者的兼容性,促进两个学科的内容有机融合,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为了将劳动教育和科学课程有效融合,教师要把握相应的融合原则,教学内容和方法兼容性越高,教学效果就越好,就越能实现教育目的。

(三)丰富教学内容

劳动教育和科学课程不是每节内容都能相互融合,如果强硬拼凑起来,即使能够将每节劳动课和科学课程结合起来,但是缺乏良好的兼容性,教学缺少自然性,也无法收到良好的融合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合理选择和设计融合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深入挖掘两者的包容性和兼容性,实现两者有效融合的教学目的。如,在科学“物质的变化”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物质变化离不开劳动,可以结合制作饮料的科学活动,促进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劳动,同时教师借助互联网搜集相关视频和图片资料,帮助学生了解物质变化的过程,在物质变化中,劳动者、科学家付出的劳动和奉献,进而帮助学生深刻认识生产离不开劳动,劳动促进生产。同时,还能将科学与生活有效连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科学知识,改变生活,提高劳动能力,增强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的积极主动性,感受到劳动的趣味性,获得劳动的满足感、成就感和幸福感,实现科学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劳动意识。

(四)创新实践活动

在小学开展科学课程教育,能帮助学生通过科学知识的学习,更多地了解和认识大自然,缩短和自然之间的距离。教师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让学生观看相关视频和图片,还要让学生更多地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劳动的艰辛,同时在实践活动中有所收获。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会劳动,全面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如,在科学“食物与营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介绍多种多样的食物,认识并了解不同食物中包含哪些营养成分,同时明白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对人体具有怎样的作用。如米饭是人们常吃的食物,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包含蛋白质、维生素和少量脂肪等多种营养成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一科学知识,同时渗透劳动教育,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课后作业,在家中详细观察家长做饭流程,了解到父母在煮饭的过程中会将米清洗干净,防止米中有杂物,并在淘米中注意不让米流到外面,淘洗干净之后,添加适量的水,最后煮出米饭。学生在观察中意识到做饭这一看似简单的生活技能,蕴含较多劳动知识,同时能够体会到每顿饭的来之不易,更加尊重家长的劳动成果,更加珍惜食物。因此,教师将劳动教育和实际生活相融合,能让学生通过劳动过程认识到劳动价值,掌握相关的劳动知识和科学知识。

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和要求。小学科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探究性和综合性,需要教师充分认识到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将其融入科学课程,创新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增强学生的劳动认知、劳动意识,帮助学生真正体会到劳动价值,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同时掌握更多科学知识,实现身心全面发展的目标。

猜你喜欢
劳动科学融合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