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2022-12-16 19:28陈宝荣福建云霄县莆美中柱小学
小学科学 2022年18期
关键词:课文信息技术语文

◇陈宝荣(福建:云霄县莆美中柱小学)

一、引言

在高考语文改革的背景下,“得语文者得天下”不再是戏言,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语文的学习自然要从小学语文抓起。本文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背景、过程以及可能产生的结果进行分析论述。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一味追求应试技巧,忽略语文素养的提升

受教育大环境的影响,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学生本人都以应试为目的进行教学或学习。在中国教育领域伫立着一座座高山,六七岁的儿童要为获得一场小学入场券而竞争,进入小学后,他们必然失去了慢慢享受学习生活的资格,因为下一座高山已经来到了眼前。他们要用六年的努力换取一次登山的机会,经过第一次激烈的厮杀后,在成功翻越这座山的学生面前又出现了一座更高的山脉。山顶发出隐隐微光,家长与教师化作先知,他们告诉学生:山上有最美的风景,登上去看看吧。于是学生又进行了第二场战役——中考。这场战役的胜利者们来到了山顶,看到了大人口中的风景,但同时他们也看到了一座更加高大的山脉。大人又说:这是最后一座山了,这座山上的风景会更加美丽,登上去看看吧。于是学生又被人流推着向前。可是站上山顶后,学生看到了无数若隐若现的山脉,这时审视自身后却发现自己除了会写题毫无长处。时代的高山没有穷尽,人生面临的攀登也无穷尽。于我们个人而言,登山数量的多少毫无意义,重要的是在登山过程中所获得的技能以及所感悟的道理和获得的人生感悟;于时代而言,时代需要的不是做题高手,而是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具有较强综合素养的青年。传统的语文教学过分强调升学的意义,忽视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这样的教学理念必将被时代淘汰。

(二)教师教学风格千篇一律,无法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

目前的语文学科教学大多是穿旧鞋走老路,缺乏时代创新力。机械重复的教学模式将会大大地降低教师的教学兴趣,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是一门性质特殊的学科,它既占据学科的基础地位,也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会学生识字是首要任务,除此之外,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解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倘若学生混淆了汉字,那在解答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就极有可能误解题目的条件或要求。小学语文是整个语文体系的基础,承担着为后续所有的学习任务提供基础保障的重要责任,因此小学语文的教学尤为重要。并且,小学年龄段的学生正是充满好奇心的阶段,他们尚不能很好地控制自我行为,面对无趣的课堂,他们的注意力极其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作为教育工作者,倘若局限于老派教学风格中,不仅自身的职业乐趣会受到影响,也必然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降低,进而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三)教材风格枯燥,大大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工具,有趣的教材自然能吸引住学生的兴趣,枯燥的教材则让人情不自禁地开小差。传统的小学语文课本插画内容少,色彩单一,有造成审美疲劳的风险。例如,二年级上册课文《玲玲的画》并无相关的插画内容,因为没有插画,学生仅依据玲玲和爸爸的文字表达难以理解玲玲当时的情绪变化,也无法想象画前后的具体变化,这必然造成一个结果:学生对这篇课文的记忆仅停留在表象,无法深刻理解本文想要传达的主题。若任由这种情况发展,学生就会对课本产生抵触心理,进而影响学习。

三、运用信息技术将会带来哪些改变

(一)学习情境具象化

文字本身是一种抽象的事物,理解难度大,而中文又是国际公认最丰富最难以学习的语言,高中生尚且无法很好地理解语文的学习内容,更何况是初入门的小学生。与传统的课文相比,信息技术具有形象直观、可动态呈现的特点,教师可通过信息技术创造一个情境,让学生具象化地进行语文的学习。例如,教学一年级上册课文《四季》与《江南》时,为了让学生心中形成图像记忆,教师可通过信息技术展示四季之景与江南风韵之景,以使学生直观地感受与理解文字内容。又如,教学四年级上册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教师可通过制作短视频向学生展示故事背景以及周恩来总理当时的神情风貌,在学生幼小的心灵埋下爱国的种子,同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通过创造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探索、感受、理解和领悟抽象的文字内容。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将会大大优化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二)学习内容丰富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语文的学习不仅存在于课本,也存在于其他各个学科的学习以及日常生活。同样,语文学习的资源丰富多彩,而课本上的内容十分有限,如果只满足于教材的内容将会限制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信息技术是包罗万象的技术,运用信息技术,人们可以轻易地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资源。相比传统地翻阅各种书籍,信息技术的运用更加快捷高效。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课文《田忌赛马》时,学生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工具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以及相似主题的课文,达到加深理解的效果。又如,教学二年级上册课文《朱德的扁担》时,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可布置课后作业:学生自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分享抗战时期国家领导人的感人事迹。 学生课后运用信息技术查找相关内容,了解相关故事,在与小组成员的共享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了解了朱德的故事,也了解到中国革命和解放事业历程中更多伟大先驱者的故事,知识面得到拓宽,爱国主义情怀也得到滋养。

(三)学习过程趣味化

小学语文的学习本身就是枯燥无味的,小学阶段的学生大脑尚未全面发育,缺乏对注意力的自控能力。他们对晦涩难懂的内容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而信息技术的运用将会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利用现成的教学软件进行讲解,也可以通过在线制作工具结合各类素材编制演示文稿和教学课体,形象地演示其中难于理解的内容。多媒体计算机代替了传统媒体,达到了低耗、高效的目的。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课文《牛郎织女》时,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播放视频内容,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文章细节。又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课文《寓言二则》时,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播放主题动画,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下,更容易保持注意力。在教学课文《动物王国开大会》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情境演绎,通过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将学生带入情境中,身临其境地感受动物王国发生的故事。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课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将会使学习过程的趣味性显著提高。

四、整合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阻碍

(一)教师未能结合学生实际特点,盲目照搬他人的教学风格

每一个学生都有其个性特点,教育工作者应秉承孔子的“因材施教”理念,了解并分析学生的个人特点,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对于活泼外向的学生,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伙伴,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对于内敛的学生,教师应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通过一些细节不断打动学生,获取学生的信任,最终走进学生的内心。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各类信息眼花缭乱,鱼龙混杂,教育工作者必须拥有分辨、筛选、整合的能力,切勿完全仿照他人的方法,也不可东拼西凑他人的方法,必须结合学生的特点创造出一套针对性极强的教学方法。

(二)缺乏课堂互动,学生与教师之间无法很好地连接

正如俗语“一个巴掌拍不响”所言,高效的课堂必须连接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师必须同频共振,积极互动。教师应采取积极的举措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吸引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专注于课堂,避免出现学生听天书、教师与空气对话的断联状态。

五、融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举措

(一)进行语文教学经验总结

小学的语文知识与学前阶段语文知识相比有一定的思维跨度,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依据教材编排进行教学,则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若没有进行教学总结的习惯,教学的效率就会越来越低,进而导致无法正常进行教学,这将会是一个很严重的后果。如果教师定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总结,就很容易发现问题并思考解决的办法,如此,将会达到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提升教学的质量。每一个优秀教师的诞生过程都离不开教学经验的总结,经过定期的教学经验总结,教师可以进行自我反省,在总结的过程中积累成功的教学经验并发扬光大,吸取失败的教训并及时改进。

教师进行教学总结时应重点关注课堂教学是否有条理,语言表达是否言简意赅、生动形象、清楚明了,在课堂上,是否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位学生都参与课堂学习,教学内容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如,在讲解四年级下册课文《海上日出》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本篇课文,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理解,接着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谈一谈自己见过的日出或者想象中的日出与课文所描绘的日出有哪些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二)全方位掌握语文学科的特点

知识来源于生活。语文知识不仅来源于生活,同时也回馈于生活,小学语文学科知识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教师应该重视这种联系,将生活中的知识融会贯通于语文课堂教学。例如,教学六年级下册课文《玩细沙》时,教师可以将课文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首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理解,接着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玩细沙经历,谈一谈自己的故事与课文中的故事有哪些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这样,不仅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提升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这种教学方式对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将新课改深入人心,创新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的学习更多地需要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兴趣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无论学习什么内容都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兴趣引导。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模式的趣味性。教师应深刻理解新课改的理念,在新课改的思想指导下开展教学工作。现代教育技术能在短时间内呈现大量事物,将抽象的教学材料形象化和直观化。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课堂上输入的信息,只有在一定的背景下,才有可能变为储存,然后再输出。如,教学一年级上册课文《小蜗牛》时,教师准备一些蜗牛的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对蜗牛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感知。当然,如果能播放一个与蜗牛有关的小短片最好,完整的故事情节能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蜗牛的特征和习性,看完短片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展开交流并积极分享自己的感受。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还能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六、结语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小学是学生进行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是影响学生整个语文体系学习的基础时期。因此,教师应该及时发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定期进行教学总结和反思,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课文信息技术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