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铁梅
(甘肃省合作市第三小学,甘肃 合作)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这门逻辑性较强、抽象性较强的学科迎来了新的教学改革,除按照“双减”要求将课堂教学模式优化外,还需要对数学作业进行分层设计,以便于学生在完成课堂知识后,可以有更适合的课后作业助力其复习和巩固相关知识内容,进而学有所用、学有所成。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需要根据作业形式、知识难度、题目数量、作业内容以及明确作业设计目标等多个方面进行整体思考,作业分层设计,从而将因材施教真实落地,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使其获得学习自信心,进而有效提升数学学科成绩。
重视分层作业设计形式,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这是基于当前小学生完成作业积极性不高而提出的作业设计思想。在“双减”背景下,这一教学思想又一次被提出,并且需要小学数学教师落实到位。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小学生对作业的布置形式有诸多想法,希望教师不要总是布置一些书面作业,若是有一些可以不用书写,通过口头或者实践练习就能掌握知识点就更好了[1]。基于这样的学生意愿,数学教师可以将作业设计形式进行分层设计,如口头作业,主要需要学生与学生间互动讨论或者学生回到家中寻求父母的配合来完成,这时,教师需要重视与家长做好沟通工作,并将家长配合完成的签字确认作业单收集整理;实践性作业更多是一种操作性作业,主要需要学生将当天所学数学知识进行实践验证,并向教师说明实践结果;书面作业是常规性作业,主要是帮助学生规范书写,锻炼解题能力。这时教师需要明确一点,不可以过多地布置重复性作业,增加不必要的作业负担。如在学习完“克与千克”这节知识点后,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将作业形式设计成三种,第一种是口头作业,学生需要向父母讲述当天学习的“克与千克”的知识点,并以家中的一些物品进行重量辅助说明。第二种是实践性作业,这需要学生将选择的物品进行实际称重,明确具体的重量,以此有效验证课堂中学习的相关知识点。第三种作业是书面作业,主要考查学生的单位换算能力,需要学生完成资源评价中配套的练习题,为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教师结合教材挑选习题,确定最终的作业内容。上述三种分层作业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特点和兴趣爱好自行选择,可以选择其中的两项,也可以选择三项。作业选择权在学生自己手中,学生主观学习能动性被充分调动,其会在兴趣的激发下自然选择作业形式完成作业,并充分掌握知识点,这时,学生的作业完成效率也会明显得到提升。
重视分层作业设计难度,提升课后作业完成实效,这是基于“双减”政策要求提出的作业设计思想。当前小学生学习能力还处于培养提升阶段,这个时期的作业设计主要着重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完成作业习惯,对数学学科学习产生持续学习兴趣[2]。因此,作业设计难度要适中,不可难度过大,从而使学生作业完成效率和质量都降低,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业设计难度也不可过低,导致学生认为数学学科玩玩就可以学会,产生骄傲心理,同时过低的作业难度也将使作业失去价值。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难度时,要综合考虑班级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特点,有效控制作业难度。如“数学广角”中的“鸡兔同笼”知识点学习完成后,教师需要明确学习这个知识点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其养成良好的数学思考习惯,设计作业时,需要考虑的是题目是否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想法,是否可以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培养锻炼,是否可以助力学生掌握知识重难点,是否考虑到班级内所有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此,在设计作业时,可以将作业分层设计,第一层难度一般,只要学生掌握图形推理法和公式法就可以轻松做出。第二层难度加大,但属于中等难度,需要在掌握前两种解题方法的同时,会一些简单的数形结合知识,可以将“鸡兔”组合成一个集合体,继而做出正确答案。第三层难度会比第二层稍增加一些,需要学生进行思考,学会逆向推理,进而将三种动物组合的“同笼”方式组合问题解决。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特点选择习题练习,并且随着正确率提升,学生可以进行高一层难度习题挑战,不断激发学生的挑战精神,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有效提升课后作业完成实效,体现作业价值。
重视分层作业设计目标,强化学生完成作业自信,这是基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作业设计思想。小学生能力不同,对作业的完成水平和完成质量也各不相同。通过调查问卷可以知道,学生经常会问到为什么教师提问的都是我不会的,布置的作业都是我不熟练的。从此可以看出,学生的作业完成自信并没有建立,导致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总是处于被动状态,心理承受一定压力,导致学生不能以已经掌握的知识去解决自己不熟练的作业类型。基于此,在“双减”背景下,教师需要有效控制作业量的基础上,将作业设计得更有目标性,更具科学性[3]。如学习完“多边形面积计算”相关知识后,教师需要明确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肯定存在差异性,基于此,需要教师按照班级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作业,从而使学生的作业完成自信心有效建立。一部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较强,教师可以将面积计算的作业设计为需要学生进行图形切割完成的作业,一部分学生的公式熟练应用能力较强,教师可以将作业设计得更偏重于需要公式推理。与此同时,为有效锻炼学生,都可以将两种作业内容完成方法充分掌握,又提升学生的作业完成自信心,教师布置10道作业题,两种题型各5道,让学生选择8道题完成,这样,学生的作业完成积极性提升,只有3道题是自己不熟悉的,大家都一样,这样的心态影响下,学生的心渐渐平稳,会耐心进行读题解题,最终将所有题目都做正确。通过心理学分析,这是学生普遍存在的平衡心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其实基本相似,只不过是下意识地认为自己不行,当教师通过分层设计目标设计使学生的心态平稳后,其自然而然地将作业都做对,慢慢正视自己的能力,树立作业完成自信心,即使教师将作业目标设计得一样,最终的作业完成效果也将相同。
重视分层作业设计数量,有效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这是基于响应“双减”政策提出的作业设计思想。在以往的数学作业布置中分析,教师更多是按照教学计划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并带领学生将教材中的练习题挑选进行练习后,剩下的作为家庭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完成,与教材配套的资源评价也是教师布置作业的主要手段,教师会按照教学进度,要求学生将资源评价中的所有作业完成,跟上教学进度。这样的作业布置看起来完全按照教育大纲要求走,但通过分析教材习题与资源评价中的习题,得知有很多的习题是重复或者相似的内容,也就是说,这样的作业设计也是一种变相的题海练习。虽然这样的作业安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但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是一种时间和能力的浪费,对于中等生和学困生而言,学生的学业压力将会提升,不利于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4]。基于此,数学教师需要重视分层作业设计数量的设定,以此有效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更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如学习完“长度计量”相关知识后,教师需要明确这个知识点属于难度较低的知识点,不需要学生多次进行习题练习就可以轻松掌握。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知识点讲清后,带领学生做一些习题巩固,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教师需要重视将教材中的练习题与资源评价中的练习题进行对比参考,将相似的题目留一,并且按照题目的难易程度将作业量进行有效分层设计,助力班级中所有学生都可以在适量的作业完成中轻松掌握知识内容,体会到数学学科学习兴趣,减轻作业完成压力。
重视分层作业设计内容,避免重复作业引发情绪。这是基于小学生基本现状提出的分层设计思想。在“双减”背景下,小学生通过各种网络信息咨询了解到“双减”相关内容,从而从心理上认为作业要减少,但若这时,教师还按照以往的思路布置作业,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负面情绪。小学数学知识内容相对较简单,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需要明确“双减”政策要求,在合理减少作业数量的基础上,将作业内容进行优化设计,降低或避免出现重复性作业,将作业质量有效提升,将会大大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5]。如学习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相关知识内容后,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时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特点有一个充分的认知,如在课堂计算练习题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完成速度和质量做好初步判断,哪一部分学生计算能力强,哪一部分学生的计算能力差,教师心中要有数。在作业分层设计时,教师需要就作业内容进行设计,对计算能力强的学生减少基础计算题型数量,增加一定的应用类题型;计算基础差的学生,教师需要重视夯实其数学基础,将计算类题型适当增加,应用类题型适当减少,同时为提升学生的作业完成兴趣,教师可以将作业设计得更贴近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在这样的作业内容设计指导下,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其情绪也较为稳定,会安心完成作业内容,并且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便于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潜力,符合“双减”背景下对小学数学学科提出的教学要求和作业设计要求。
重视分层作业设计评价,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这是基于“双减”背景下对小学数学提出的教育要求是否顺利完成而提出的设计思想。作业评价一直存在,但一直没有将其评价价值充分发挥出来,甚至一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并没有意识到作业评价的重要性。在“双减”背景下,数学作业设计被提出可以采取分层设计后,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重视分层作业评价,从而有效强化分层作业设计意义,做好有效的教学指导工作。传统教学评价更多的是单一的结果评价,学生对其感知力不强,当作业出现错误后,只是按部就班进行改正,并没有形成作业改正思维,没有凸显作业改正效用。为此,数学教师需要增加分层作业评价,采用更立体的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新型评价方式。如“多边形面积”知识点学习完成后,教师按照分层作业设计思想设计分层作业后,在进行作业评价时,不仅要考虑到作业的最终完成结果,对作业进行综合评价,还需要重视过程评价,过程指的是学生的解题思路与解题过程。具体评价方法为: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时,教师要综合考虑到这名学生的平时表现与知识学习能力,并就其选择的作业层次内容进行综合评价,若学生的过程没有出错,但计算结果存在错误,教师需要对其错误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在错题旁边提出建议性意见,便于学生改正这类问题。此外,教师还需要重视让学生做好错题整理,养成良好的错题归集分析习惯,并对学生的错题集进行正面积极评价,以此鼓励学生坚持,并帮助学生树立完成作业的自信心,凸显作业评价重要价值。
简而言之,“双减”背景下,作业优化改革势在必行,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处思考,设计分层作业,一是照顾到班级中所有学生,使其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逐步夯实基础知识,获得学习自信心,进而逐步提升个人能力;二是通过分层作业,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使其知道自己可以独立完成作业,并获得成功,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实现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