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院清
(海口市第三十三小学,海南 海口)
为了落实中央“双减”工作部署,践行海南省关于“双减”背景下海南“阳光快乐”教育方面的重要精神:在学科教育上做减法,在“阳光快乐”教育上做加法;在文化知识灌输上做减法,在文化底蕴培养上做加法;在教学时间上做减法,在教学质量上做加法。根据学校“双减”背景下学科作业工作要求,“小学英语课后作业量少也能发生质变”,通过合理处理课堂和课后作业的关系、巧设作业评价鼓励机制、作业分层设计、作业查错与纠错习惯形成、作业批改与反馈实施、预习作业的操作,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减负的空间,在文件规定的时间内有质量地完成作业,真正将“减负增质”教育落到实处。经过一个学期的研究与实践,学生学习轻松愉快,学有所获,综合素质明显提升。上学期末学业水平检测,四(7)班及格率由三年级52.08%上升到82.69%,优秀率由25.00%上升到42.31%,平均分由60.3上升到75;五(6)班及格率90.00%,平均分82.21,优秀率42.50%。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英语课程总目标强调: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1]为了保证作业设计能实现其价值,体现其特点和功能,在作业设计方面要合理处理课堂作业与课后作业的关系。课堂上,不是教师讲得多课堂效率就高,学生掌握就好。根据《海口市课堂教学》六要求之一——限时讲授,教师课堂上就要做到精读多练。要练就要设计基于课文学习的基础性听、读、说口头作业和书面作业;基于课文重点的迁移实践口头作业和书面作业;基于单元的综合运用性作业等。为了保证学生扎实基础知识,设计课后作业主要以海南省培训院设计的同步练为指导依据,保证课后作业质量,学生在10分钟左右能独立完成、学困生“跳一跳,摘果子”、作业能检测到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作业能提高学生能力和创新意识。无论是课堂作业还是课后作业都要体现趣味性和育人价值。“万丈高楼平地起”,要想学生能顺利而又有足够的语言输出,必须要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和语言技能,否则无法体现英语课程的工具性。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强调把基础知识保存在学生的记忆里,为学生构筑一个牢固的知识地基,这是小学教师最重要的任务。[2]
莉萨·博林、谢里尔·西塞罗·德温、马拉·里斯·韦伯著,连榕、缪佩君、陈坚译著的《教育心理学》“行为理论”章节中强调:学生外部激励策略如果应用得当,可以成为教师激发学生动机的重要手段。表现附着奖励针对做得好的行为或者达到一定水平的表现。表现附着奖励不仅不会削弱内在动机,甚至还可以提高内在动机。学生将表现附着奖励作为自己成就水平的一种信息反馈,这种奖励通过增强学生的效能感提高他们的内在动机。[3]根据以上理论,为了保证课后作业完成质量,教师激发学生作业参与度,提高学生作业积极性,创设学霸争星评价激励机制,效果很好。学霸争星评价激励机制:答题和书写都获得A以上等级,即可获2星,各项指标累积获星200颗,即可获得学霸称号,期末颁发奖品(主要以学习用品为主)。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形成性评价是日常教学中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和实施的评价活动,其首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核心是通过不同形式的反馈给学生提供具体的帮助和指导。教师根据实际课堂教学目标,采取有效的信息收集和反馈方式,及时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学习困难,把握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为下一步调整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依据。为了检测课堂学习效果,课后作业是有效途径。为了检测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学霸争星激励机制的设置激发了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每个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教师通过批改作业,检测和发现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帮助,还能及时发现课堂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改进。
传统教学中,我们的作业布置都是采用同一标准、同一内容,显然,这是不科学的。这样的作业既体现不了学生的个性,也会造成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局面。为了打破这种局面,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分层作业。如设计同一内容,但标准不同或设计不同的作业内容,要分层练习,异步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作业设计主要形式有:
1.基础知识作业:此类题,主要以海南省培训院编制的同步练为指导依据,这类题型为必做题。
2.能力提高作业:此类题型一般略有难度,学生可以跳一跳完成。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需要帮助,可实行个别指导。
3.特色作业:《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旨在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特色作业是能力的体现,是实践和体验,是语言的运用和迁移,体现了英语课程的工具性特点。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强调: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教师要努力做到,使学生的知识不要成为最终目的,而要成为手段;不要让知识变成不动的、死的“行装”,而要使它们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在集体的精神生活中、在学生的相互关系中、在精神财富交流的生动的、不断的过程中活起来,没有这种交流,就不可能设想有完美的、智力的、道德的、情绪的、审美的发展。[3]设置特色作业,要以项目化、任务型、活动式形式设计基础性作业、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综合性作业。跨学科作业,如手抄报作业、模仿图文自制单词卡作业;复习巩固,知识梳理思维导图作业;语言综合运用情景会话作业;结合学生实际设计的语言迁移与创新设计作业等。这类作业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是完成质量有高有低。完成这类作业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不是所有学生都能按统一标准有质有量地完成。因此,对于这类作业,要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要求,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完成精美,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降低标准。这类作业重在参与,重在体验,重在创新,重在思维发散,重在审美情趣和美的熏陶。余文森教授在《有效教学十讲》中强调,体验是新课程学习方式的突出特性,在实际的活动中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强调身体性参与;重视直接经验;重视感性因素。[4]《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语言技能目标要求是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用英语做游戏并在游戏中进行简单的交际;能做简单的角色表演。因此,特色作业的设计,符合课标要求,符合新课程特点。
要想让学生养成自觉检查作业的习惯,确实是一件令老师们头痛的事情。如何知晓学生是否自觉检查了作业,除了反复强调和指导外,还可以采用面批融入学霸评价激励机制。教师面批作业,发现有错误的作业,当面要学生自查错误;对于实在无法发现错误的学生,教师可以圈出,当面要求学生订正错误。作业书写和答题都获优的学生可以得2星;出现错误的学生,无法得到星;能及时订正的学生可以获得一星,各项指标累积获星共200颗,即可荣获学霸称号,期末就可以获得奖励。陈琦和刘儒德主编的《当代教育心理学》行为学习理论章节中提到:桑代克在“练习律”中指出,当刺激和反应联结受到练习和使用得越多,就变得越来越强;反之越来越弱。他发现没有奖励的练习是无效的,联结只有通过有奖励的练习才能增强。因此,在评价机制的驱动下,师生反复坚持,学生便能养成自查作业和纠错的习惯。为了减少学生作业错误频率,教师可以从心理学角度指导学生安静环境下作业,作业时注意力集中等。长期坚持,当这种坚持形成了习惯,学生查错和纠错习惯便已形成。
陈琦和刘儒德主编的《当代教育心理学》书中指出:6~12岁的学生处于勤奋感和自卑感阶段,开始体现持之以恒的能力与成功的关系,开始形成一种成功感。他们面临来自家庭、学校和同伴的各种要求和挑战,并力求保持一种平衡,以至于形成一种压力。在学校同伴之间,他们以完成任务和从事集体活动的成功经验增强胜任感,这些成功的经验有助于儿童在以后的生活中形成勤奋的特质,主要表现为勤奋学习、乐于工作、较好适应环境能力。而教师批改和反馈作业阶段,妙用“小先生团”评价激励机制,对学生形成这种特质正好能起到促进作用。对于答题和书写都获得A以上等级的学生可以担任“小先生”,站在讲台上针对错题讲解解题思路,让不懂的学生明白了即可获得“小先生”称号,并获10星。获得“小先生”称号的学生,必须自己把所学所教知识弄明白,还要想法使别人弄明白。由此,“小先生”必会勤奋学习。“小先生”除了获得“小先生”称号和星之外,教师还要有言语上的激励与欣赏之态。周弘专家说:“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一个幼小的生命仿佛都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让学生觉醒,生命觉醒的力量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陶行知教育论著选》强调怎样做小先生。教师要教会你的学生当小先生,要让小先生明白:我尽义务教你们,你们也要尽义务教别人,不肯尽义务教别人的人,是不配受教育的道理。个人的力量小,团体的力量大。一个个“小先生”组成“小先生团“,才能发挥充分的力量。毕竟作业中的错题,每个学生错的不一样,因此,组建“小先生团”非常重要。可以让“小先生团”一变二、二变四、四变八地裂变,班里的“小先生团”越多,教师的工作就越轻松,学生们学习主观能动性就越能得到体现。为了用好“小先生团”,教师作业批改必须做到:有布置必批、有错必点评;作业反馈及时、反馈作业妙用“小先生团”,错题尽量让“小先生”解决,还要用好“学霸争星评价激励机制”。
余文森教授在《有效教学十讲》一书中亮出了一条铁律:“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从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讲,先学立足于解决现有发展区问题,后教旨在解决最近发展区问题。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强调:“教育学不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作为方向。”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好的教学。这是有效教学、优质教学的心理机制。因此,布置听说单词和模仿录音读课文的作业,让学生朗诵单词和新课文,可以培养学生学习习惯。课堂学习时,教师通过课前预测,了解学生预习情况,合理选择要教的内容,灵活变更教学方法,依据《海口市课堂教学》六要求开展课堂教学,这样就能避免重复,浪费时间,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与学效率。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作业负担,在文件规定的时间内有质量地完成作业,实现作业的育人功能,教师就要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提高课后作业有效性、科学性和创新性。这需要教师整体构建课堂作业设计和课后作业设计相融合的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生态模式,在不同的学习时段,教师设计具有不同功能的有效作业,以支持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与身心发展,实现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减负空间,真正将“减负增质”教育落到实处,实现小学英语课后作业量少也能发生质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