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平台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以艺术专业程序设计课程为例

2022-12-16 15:34:39诚,张
科教导刊 2022年25期
关键词:注意力大脑艺术

徐 诚,张 斌

(武汉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湖北 武汉 43020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线平台已经成为常见的教学辅助工具。在高校开设的计算机课程中,有一些是偏重于技能培养的,例如大学计算机基础、动画设计等。这些课程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不高,各章节知识点之间基本上是相互独立的。在线平台对这些课程的教学起到了较大的作用,为师生提供了便利[1]。

但并不是所有专业和课程都适用线上平台来进行辅助教学。程序设计这门课,各章节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对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而未经过思维训练的艺术类学生这两种能力明显不足。在线平台的学习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学生应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上程序设计课的艺术专业大一学生大部分不具备此能力。如果我们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盲目跟风式地采用线上平台来辅助本课程教学,就会放大平台的各种劣势,对教学效果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研究在线平台常见问题的内在原因,找出相应的对策,探讨真正符合艺术类专业特色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程序设计课程一般安排在大学一年级开设,所以本文探讨的对象是艺术专业大一学生。

1 在线教育平台的常见问题

1.1 平台的网络性导致注意力下降

学生学习效果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注意力能否高度集中,而平台自带的网络性不可避免地分散了其注意力。

从脑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注意力主要是由大脑的前额叶所决定的。高度关注于某件事情时,前额叶只接受感兴趣的特定输入信息,自动过滤掉无关感知,这就是注意力集中的表现。而大脑即使在注意力高度集中时,也会每隔一段时间,周期性地分散注意力,去关注其他信息。

学生在线上学习时,网络上存在大量与学习无关的信息。特别是当下,学生习惯于用手机观看平台的学习资源,屏幕经常会弹出社交媒体和其他信息的窗口,他们就很容易被吸引,很难抑制观看这些无关信息的冲动,从而转移了注意力。这就形成了不良的双向循环,即越是无法集中注意力的学生就越容易受到社交媒体的吸引。

在线平台学习后,对线下课堂的注意力也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据对武汉市部分高校艺术类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多数同学上课时已经很难集中注意力了,课堂上认真听讲的同学不到40%。原因在于学生大脑已经习惯于接受这些由图片和视频组成的丰富多彩的信息形式,前额叶功能发生退化,课堂教学内容已经很难让大脑兴奋,注意力集中变得很困难[2]。

1.2 平台超量信息导致缺乏思考和交流

目前平台的学习资料主要以PPT和视频为主,给人的观感是连续变化的画面和背景声音以及少量说明文字,类似广告宣传片。从形式上而言,确实容易被学生接受。但信息的形式过于绚丽,就可能会让学生更关注于知识的表达形式,而忽略了知识本身。

我们可以简单地把学习过程分为三步,接收信息,思考加工和输出结果。当接受信息以后,大脑需要有一个暂时停下来思考的过程,称为慢思考。同样的知识,图片和视频要用比文字大得多的信息量来描述。当接受平台的超量信息以后,仅仅完成学习的第一步,没留出时间进行第二步的思考,更不用说第三步的输出了。根据学习的金字塔模型,这种缺乏思考的学习就是一种典型的单向被动接受信息的学习模式。

在传统教育模式影响下,许多学生一直以来就缺乏主动交流的习惯。而交流互动既可以促进自身的积极思考,又可以相互之间分享各自的见解。当平台的信息资源看起来显得很丰富以后,不少学生就有一种任何信息都可以靠自己上网查找的错误想法。超量信息使学生更加没时间和更不愿意去与别人交流,导致学习习惯变差。

1.3 平台灵活性的不当使用导致状态懒散的低效学习

目前普遍存在一种片面的观点:灵活性是在线平台的一个显著优点,平台提供了学习资源以后,学生可自由地安排学习时间和地点,提高了学习效率。这种观点过于理想化,没有考虑到学习效果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学习效果只与有效学习时间成正比,并不是与学习时间成正比。对于具有一定学习经验、能够主动学习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才是有效学习,平台的灵活性才能成为优点。

平台的灵活性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对本课程教学产生不利影响。艺术专业学生大部分选择用手机自学,学习场所一般是在非正式学习环境,如寝室、校园路上、餐厅、公交地铁等。在这些场所学习时,身体往往是处于一种松弛懒散的状态,这种行为状态反馈到大脑以后,形成不了强烈的学习动机。大脑的认知系统会认为当前所接受的内容并非重要的信息,跟看娱乐视频没有多大差别。所以这种用手机在非学习环境下观看平台资源的过程其实不能叫学习,只能称为看图和看视频,属于事倍功半的低效学习[3]。

1.4 信息的碎片化不利于知识的掌握

学习平台对单个知识点的讲述一般都清晰明了,但总体而言,各知识点是缺乏内在联系的碎片化信息,学生脑海里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这些缺乏内在联系的知识比起系统化的知识更容易被遗忘。

最近有调查表明,采用线上平台的学习以后不仅会造成较差的记忆结果,而且在互联网条件下学生不愿意付出努力去记忆所学内容。而我们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是与记忆密切相关的,如果掌握了过去所学的知识,大脑就可以用低层次皮层去处理这些信息,高层次皮层可以处理更为复杂的问题。而平台的频繁使用导致学生记不住以前的知识,每次学习内容都要当成新的信息来对待,而大脑的低层次皮层无法处理这些新的信息,需要传导到大脑的高层次皮层去处理,这就加重了大脑的负担,降低了学习效率。

1.5 在线作业对课程学习帮助不大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训练学生的计算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际教学中在线作业对达成课程目标的帮助其实不明显。

在线平台可以自动批改作业,确实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但更适合选择、判断等客观题,虽然这些题型可以巩固基本知识,但对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作用不大。而且在平时练习后,学生对客观题往往只关心分数而不会仔细研究对错的缘由。而对于主观编程题,在线平台虽然可以进行批改,但基本上只告诉学生参考答案和对错,目前平台的人工智能还没能做到对学生解题过程的详细分析。如果要深入了解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思路和学习态度,还是需要教师下载后逐一批改。

2 平台常见问题的解决对策

2.1 提高教师的艺术素质,在艺术交流中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使用在线平台后,学生注意力难免会有所下降。这时仅靠常规课堂教学手段,无法让大脑皮层兴奋起来,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也无法改善。艺术交流就是解决艺术专业学生注意力问题的一味良方。在良好的艺术氛围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可以让人产生多巴胺,使大脑愉悦起来,重新刺激大脑的前额叶,达到自我控制,从而提高注意力。

要想与学生进行艺术交流,就要求教师具有一定艺术修养。为此,课程组挑选了具有一定艺术功底的老师,安排他们参观艺术设计作品展,并到高校和有关企业中进行相关的培训,教师的艺术素质得到了提高,对计算机如何和艺术结合也有了充分的了解。

教师给学生授课时,可以先讲解一些与本次讲课内容相关的艺术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再循序渐进地讲解课程中计算机与艺术结合的实例。当师生之间,无论是计算机领域还是艺术领域,都可以全面交流以后,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当然艺术交流是手段,而不是目标,不能够喧宾夺主。所以当艺术交流引起学生注意力集中后,要及时讲解有效的程序设计案例,迅速将学生注意力转到本课程中。

2.2 设计生动的教学案例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平台上的案例有很多过于抽象和远离生活实际,艺术类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和困难重重。为此,课程组专门为艺术类学生设计了更贴近生活的案例来加深理解[4]。

在讲解选择结构时,以武汉火车站购票系统为例,1.2米以下的儿童坐火车不需要买票;身高1.2-1.5 米的儿童享受半价票;超过1.5 米时购买全价票。讨论数组问题时,用武汉工程大学校园歌手大赛的打分机制作为案例,共10个评委分别为参赛的选手打分,分数为1-100 分,去掉最大值和最小值,求分数的平均值。这些例子让学生感受到编程不是遥不可及,而是就在自己身边。

2.3 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在非学习场所学习时形成的懒散状态,如果不加以改变的话,就会对学生学习习惯产生不良的影响。小组讨论法就是改变这种懒散状态的好方法,它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模式。在讨论时,学生会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运用过去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和表达见解,在此过程中思维自然调动起来了。

积极主动型的小组讨论模式,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耐心引导。我们先让学生学习优秀IT 企业小组讨论的方法,模仿这些非常成熟的讨论模式。经过多次训练以后,学生逐步适应用小组讨论的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对于那些讨论不大活跃的个别讨论小组,教师要深入小组中,亲身示范讨论的方法,直到每个同学都能积极参与为止。

2.4 用系统思维处理碎片化信息,构建课程知识体系

系统思维是一种自顶向下的思维方式,可以将课程内容按照结构化和逻辑化的方式进行排列。通过这种思维方式,可以高效地对碎片化信息进行归纳和整理,准确地抓住核心。在线平台上存在许多碎片化的信息知识点,只有将其有序地组织起来,通过结构化的建立,才能理解它们在程序设计课程体系中发挥的作用。对于课程教学的某个具体案例,也可以用系统思维的方法,先界定问题,再分析和求解问题。

2.5 及时反馈和总结,提高课程作业成效

学生对作业最迫切的需求是老师的及时反馈,帮助自己解决困惑。我们选择实验机房作为反馈的场所。因为实验机房学习氛围好,主观编程题可以上机调试验证,边讲边练,手脑并用,巩固了知识的应用。无论是在线作业还是纸质作业,在实验室上交以后,教师马上针对性地讲解,可以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总结的作用是把过去练习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和对应的解决方案进行研究和反思,为今后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相应方法。根据艺术专业的特点,我们要求学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对作业进行总结和反思。这种图文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思维形象化,又不容易抄袭,达到了理清思路、总结学习经验的目的。

3 结语

在线平台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辅助工具,如何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课题。只有针对当前在线教育平台的不足之处,扬长避短,才能使艺术专业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产生浓厚的兴趣,养成积极思考的好习惯,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5]。

猜你喜欢
注意力大脑艺术
让注意力“飞”回来
纸的艺术
“扬眼”APP:让注意力“变现”
传媒评论(2017年3期)2017-06-13 09:18:10
最强大脑
最强大脑
最强大脑
A Beautifu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
最强大脑
因艺术而生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16:58:59
艺术之手
读者(2016年7期)2016-03-11 12: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