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技工院校质量管理体系现状及对策分析

2022-12-16 16:02:36陶聆之
人才资源开发 2022年7期
关键词:技工管理体系院校

□邓 卉 陶聆之

200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启动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广西作为首批项目试点单位,经过十余年的实践,广西技工院校实现了规模和质量的“双效增长”。本文基于对广西43所技工院校抽样18所的深度访谈和问卷调研,分析当前全区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及建议。

一、广西技工院校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现状描述

(一)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认识及应用的关键词分析

目前,调查院校均以各种组织方式积极学习并理解实践“质量管理体系”。数据显示,22.2%院校理解为教学诊断改进、质量保障体系,16.7%院校表述为人才培养质量、体系诊断改进,11.1%院校表述为一体化教学质量、工作诊断改进方法,8.16%院校表述为内部质量保障体系,3.06%院校提及ISO内部质量管理标准。

数据分析,学校对于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认识呈多元化,未体现质量管理体系中领导作用、全员参与、全程管理等核心质量因素,ISO9000质量体系与教育相关特性已经弱化,只有3.06%院校提及ISO内部质量管理标准,说明部分技工院校虽然具备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意识,但仅停留在理论探索层面,并未进行相关实践研究,质量体系缺乏创新。

(二)师资培训和学生培养的质量体系构建的关键词分析

统计数据显示,全区18所技工院校约有7.23%的学校提到“教学能力提升”,约有3.61%的学校提到“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生资助工作”,约有8.43%的学校提到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具体分为六种,分别是以教师基本功为主22%、以社会实践为主22%、以竞赛培训为主17%、以人才保障为主17%、以管理教学为主11%和体系模糊11%为主。

数据分析,学校未从完善院校教育管理体系,提高技工院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满足家长、学校、企业等多方需求的高度进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标准呈现被动性和随意性。

(三)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关键词分析

统计数据显示,全区18所技工院校中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综合一体化教学质量、教师职业能力大赛、学生综合素质诊断等词组较为明显。其中,约有18.18%的学校提到“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约有7.79%的学校提到“综合一体化教学”质量;约有3.9%的学校提到“教师职业技能大赛”和“学生综合素质诊断”;但从总数据来看,低频为2.6%以下的词组占总词组的84.42%。

数据分析,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评价内容重视对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结果的监控评价,未能真正建立过程化监控保障体系;重视对学生考试成绩的监控评价,忽视对学生学习和实践过程的监控评价;重视对教师教学环节进行监控评价,忽视对学生对学习过程和实践过程满意度的监控评价;重视监控评价,忽视信息反馈及家长、用人单位的评价。

(四)学校内部质量控制体系构建的关键词分析

统计数据显示,全区18所技工院校约有15.11%的学校提到过程控制程序;约有4.32%的学校提到师资队伍建设;约有3.60%的学校提到综合职业能力;约有2.88%的学校提到建设考核标准。

数据分析,目前技工院校大多欠缺与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专业人才,并且也未建立独立的质量管理工作机构,未能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学校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权力集中在内部行政管理机构上,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遵循“自上而下”的权力逻辑,并向学校基层各专业领域进行延伸,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技工院校内部质量管理权力的失衡。

(五)教学科研质量体系的关键词分析

统计数据显示,全区18所技工院校约有3.57%的学校提到重大职教项目;约有2.86%的学校提到著作教材论文和一体化课程改革;约有2.14%的学校提到技能大师工作室。

数据分析,总体数据偏低,说明科研工作方向未明确、实践策略以及有效的科研支持系统还未建立,学校对于科研项目组织、实施的整体动力不足,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课题研究的成果奖励机制还有待继续完善。

二、广西技工院校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主要问题

第一,认知偏差、定位模糊。多数院校基于规范学校内部管理或基于国家标准落地进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标准呈现被动性和随意性。第二,参与主体单一。实际建设过程往往遵循“自上而下”的权力逻辑,加剧技工院校内部质量管理权力的失衡。第三,缺乏创新性、实践性,理论探索的成分多于实践探索。第四,缺乏专业性、保障性,从事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专业人才缺乏,有效的工作机制还待完善。第五,缺乏科学性、规范性,缺乏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质量评价维度过于单一,系统性不足。

三、技工院校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一)确立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共识

一是夯实质量的政治基础,充分彰显技工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匠的重要职责,加强技工院校党组织建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发展。二是明晰技工教育的质量标准,把立德树人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传授、技能培养融合统一。三是科学定位培养目标,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开齐开好劳动教育、体育、美育课程,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通用能力。四是激发全体教职人员积极性和责任感,定期开展质量管理知识培训,使其具备足够的知识和技能,实现充分参与。五是以质量管理意识作为全体教职人员考核目标,保障技工院校质量管理体系有序运行、技工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二)强化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标准意识

首先,人才培养质量是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核心价值。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旨在不断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内涵发展。其次,技工院校管理工作要遵循科学性、适应性和持续性的管理准则。管理组织机构要完备、运行状态要通畅、制度体系要完善;管理工作要系统设计、有机整合;管理工作要探索“制度化、流程化、表格化、人文化”四化标准。最后,院校质量管理体系要借鉴和贯彻国际标准,具有通识性、权威性和稳定性。技工院校应按照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和质量提升行动的总体部署,运用国际先进质量管理标准和方法,构建统一管理、共同实施、权威公信、通用互认的教育管理质量认证体系。

(三)基于学校特色创新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将质量管理体系引入技工院校,是结合重点技工学校、技师学院评估标准构建新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是对原有管理模式的有效补充。因此,各技工院校要基于办学特色,将质量管理体系与学校实际进行有机融合,突出质量目标为管理核心,不断创新学校质量管理体系,以实现学校质量目标,才能与当前生产力发展水平与社会经济的快速提升相适配。

(四)建立质量管理专业队伍及独立的质量管理机构

技工院校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构建一支懂标准、会运用ISO质量管理标准的专业人才,维护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引导各部门管理工作的有序运行。因此,技工院校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及引进,通过外聘等多种方式满足专业人员配置需求,促进技工院校高效发展。技工院校建立独立的质量管理机构,目的是确保质量管理专业化程度,确保人员明确职责,有序、高效实施院校的质量管理。

(五)完善技工院校质量管理评价体系

质量管理评价体系的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科学、规范的质量管理评价体系能促进质量管理体系形成“计划-执行-监控-验收-反馈-改进-提高”的良性循环。因此,从宏观层面讲,行政主管部门应设立质量管理考核评价的业务部门,制定统一评价标准;从微观层面讲,质量管理评价体系要重视第三方评价与监测,以保障评价的系统性、过程性、全面性、准确性;同时,要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监控方式,提高评价效率。

猜你喜欢
技工管理体系院校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活力(2021年4期)2021-07-28 05:35:18
从技工到英雄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ZPSTUDIO TOOLS与意大利技工共同制作的手工艺品
工业设计(2016年10期)2016-04-16 02:43:48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拓展技工教育发展空间
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培养研究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