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建设在血液学检验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及重要性研究*

2022-12-16 10:50曾锦吴天钰熊叶石茂亭
智库时代 2022年41期
关键词:血液学检验育人

曾锦 吴天钰 熊叶 石茂亭

(昭通卫生职业学院)

教育部办公厅于2021年印发《关于开展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中提出,课程思政的建设是高校课程改革的需求,是推进思政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主要途径。血液学检验作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重要环节,不仅要求学生具备医学检验基础能力、基础知识等,还要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以服务人民、服务社会为己任,更好地适应岗位要求。因此,血液学检验教学中,需加强思政建设,以实现课程育人。

一、血液学检验课程教学中思政建设的作用

根据专业教学标准,对人才培养目标、工作岗位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分析,确定血液学检验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课程的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培养学生鉴别外周血和骨髓细胞形态的能力;结合细胞化学染色、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检查,分析和诊断常见的血液病;检测常用止血、凝血功能,为临床疾病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提供证据。课程教学中思政建设是挖掘、整合课程中思政内容,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的一种模式。通过利用血液学检验课程育人功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落实立德树人任务[1]。思政建设不是弱化血液学检验专业知识,而是通过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优化课程安排、教学方法的方式,确定血液学检验课程思政元素承载力,让课程成为科学化思政教育的载体。具体作用如下。

(一)办好高质量专业

课程要通过思政建设,满足中国建设特色社会主义需求,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助力学生树立正确“三观”[2]。因此,血液学检验课程教学中,将思政元素融入培养人才体系,把握了新时代对育人的要求,以培养更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二)培养合格人才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为党和国家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的使命。课程教学,作为培养医学技术人才的重要环节,必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竭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以思政建设的方式,造就德才兼备、为国所用的优秀人才,保证医学行业永葆活力。

(三)实现三全育人

血液学检验课程思政育人需要推进思政建设,秉持“三全育人”理念,积极的转换思路,挖掘课程思政内容,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减少思政课与专业课的摩擦,让专业课任课教师围绕育人核心,制定科学教学内容,把握学生思想动态。

二、血液学检验课程教学中思政建设的方案

(一)课程目标

1.专业知识和能力目标

血液学检验课程学习后,要求学生能够利用细胞形态学检验方法,学会血液相关疾病实验室检验方法及相应诊断标准,学会止血与凝血检验的常用方法,具备血液检验的技能和鉴别细胞形态结构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学习实践技能与课程知识,培养学生临床分析与综合实践能力,达到岗位能力需求。

2.育人目标

血液学检验课程建设中必须围绕医德、大健康等理念,确定育人目标。在血液学检验课程教学过程中,除了重视知识和技能传授外,还应重视职业素养培养。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尤其在实践教学环节,要加强爱岗敬业、工作责任心、团结协作、人际沟通、自主学习、生物安全防护,以及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今后职业能力提升奠定基础。在培养学生人生观时,不仅要体现出对医学检验知识的不懈追求,也要牢记对社会、国家责任使命,高效精准地完成检验任务,展现个人价值与能力[3]。面对突发公共事件,要以人民利益、国家利益为主,不畏困苦艰难,守护健康与生命,遵守职业操守,展现职业素养。在价值观方面,要求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学生也要以集体、国家利益为重,践行医学生的誓言,勇挑重担。在世界观方面,学生应当将马克思主义理念用于检验工作,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勇于创新、遵守规程,积极开发检验新项目与新方法,自我成长的同时,服务为民。

(二)课程教学设计

教师根据血液学检验课程教学内容,梳理主要知识点、课程已有的思政元素,如血液学检验发展背景、科学家探索过程、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等,结合国计民生时事热点,挖掘思政元素,采取多样化教学模式开展思政建设。

1.培养学生职业认同

医学检验学发展中,涌现出诸多优秀检验工作者,在岗位上尽职尽责,为实验诊断做出贡献。为此,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可查找网络相关资料,为学生介绍医学检验界检验工作者的成就。例如,检验发展初期,是倪赞明等检验专家为发展检验技术、培养人才做出贡献;陶其敏是中国病毒性肝炎检验的奠基人,研发了乙肝和丙肝的诊断试剂;王澎致力于公益事业与微生物视野,经常联系临床,协助临床诊治疑难杂症,实现了临床与检验的结合[4]。我国检验队伍经过多年发展不断壮大,检验设备也向智能化、自动化发展,均离不开一代代检验人的努力奋斗。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诸多平凡的检验人走上一线,投身核酸检测,成为“看不见脸的侦察兵”,是抗疫的幕后英雄与隐形战士。通过教学,让学生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真正认识到医学检验的重要性,不忘初心使命,珍惜检验标本,秉持实事求是作风,认真审核检验结果,避免出现篡改的情况,坚守职业素养。

2.培养学生爱国精神

当前,中华民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读书”,强国梦始终未变。中国共产党血脉、根基在人民,医护人员需“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统一思想,谱写卫生健康新篇章。在讲授各种血液检验的临床应用中,医学检验人员不忘初心、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引出抗击疫情战争的案例教学中,优秀检验工作者奋战在前线的事迹,国家各项抗疫政策的落实,明确先进医学技术对抗击疫情、建设健康中国具有重要作用[5]。以此塑造学生科学精神,引入前沿科学知识,鼓励学生攀登检验高峰,树立强国志向,为祖国发展奋斗终生。

3.培养敬畏生命精神

医术是最高尚和最美的技术之一,选择学医,就是选择一份守护健康、拯救生命的伟大事业。敬畏生命是学医的基础,实验诊断是临床治疗的前提。检验人要具备使命感,坚定理想信念,不趋炎附势,不虚度人生。在讲解造血干细胞时,教师播放捐献造血干细胞宣传片、新闻报道等,让学生明确,捐献造血干细胞工作的有序发展,离不开广大志愿者的支持,他们利用专业知识、业余时间参与捐献服务,使更多人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造血干细胞捐献是拯救生命的善举,学生也能够甘于奉献、敬畏生命,也能参与加入中华骨髓库等医学各种公益活动之中,彰显大爱。

4.培养学生文化自信

学生是最富创造力、最有朝气的群体,也是推动医学发展,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力量。面对全球多元文化冲击,必须提高学生文化自信。血液学检验教学中,教师需重新审视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挑战,把握文化的交流、交锋与交融,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意识[6]。例如,在红细胞疾病教学中,明确贫血是由于过多丢失或破坏红细胞造成,还有疟原虫感染等,以此引出屠呦呦立足于传统医学经验,研制抗疟药,获得诺贝尔奖。通过教学,让学生立足中国实际,正确看待中华文化,发现中医药的亮点,挖掘传统中医药的宝藏,激发学生文化自豪感。

5.培养学生制度自信

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是重大民生问题。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教学中,学生观看影视片《我不是药神》片段后,学习国家医保相关文件,知道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用药格列卫被正式纳入医保范畴。国家多举措全方位地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如:对进口抗癌药免关税、扩大药品报销范围和比例、医保电子卡等惠民政策的出台,从根本解决民生问题。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从保障“平民”出发,逐渐健全完善,我们看到了国家的巨大变化,体会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生长在这样的国家而感到自豪。

(三)教学评价

在评价主体方面,有专业课教师、学生、思政课教师等,学生为教学评价主体,要求教师根据学生表现的三观、情感态度变化、专业体现、职业道德等多方面情况开展评价。教学评价遵循发展原则,做到纵深评价学生,采取评价表法、关键事件法、思想发展档案法等方式[7]。血液学检验课程中,学生的课程参与度、出勤率、诚实可信等展现出学生对学习、专业的态度及思政效果;对于社会热点开展讨论,表现学生政治素养;利用问卷调研,直接评价思政建设效果。实际操作中,落实到学生考试诚信、案例分析能力、考勤、小组参与度、实验操作、语言组织能力等,设置各项指标占比,利用雨课堂等平台实现自动评价。

(四)重要性体现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接受血液学检验课程教学,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大纲,以引入病例、课堂讲授的方式授课;研究组则立足于常规教学,融入教学设计的思政建设。结束课程后,考核两组学生骨髓细胞识别能力与理论知识,并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方面评定教学质量。统计可知,研究组学生细胞识别能力、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平均分均高于对照组平均分分。对教师教学质量测评,研究组总评分优于对照组评分。可见,血液学检验课程教学中开展思政建设,可优化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成绩,达到教学改革目的。

三、血液学检验课程教学中思政建设优化建议

(一)优化教学管理

血液学检验教学中,开展思政建设,需自上而下进行落实,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将“思政建设”理念融入专业教学领域,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形成“学院党委、党支部、党员教师”的联动机制,循序渐进推进思政建设。学校定期组织专题教育与主题党日活动,便于教师以观摩课、教学研讨的方式,了解血液学检验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具体实施中,可从以下出发:一是构建思政平台,搭好血液学检验课程思政平台,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师能上传有关血液学检验思政建设的资源,实现师生之间、教师之间资源共享,确保资源公开,营造良好氛围。二是构建人力保障,学院加强对任课教师队伍的关注,以定量、定期培训、线上线下学习的方式,提高教师思政能力,从素质教育、传统文化、道德教育等多维度,将思政内容融入血液学检验任课教师话语体系,强化教师思政教育影响力。三是构建监督机制,在课程思政教学整体推进中,需加强监督,设置“监督小组”,统筹思政建设,发挥协调引领作用,排查不合规行为,不定期突击检查,确保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任课教师均投入至思政建设之中,做到专业课与思政协调运行。

(二)提高教师素养

血液学检验课程思政建设中,教师不仅承担专业知识教学,也要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应加强教师培养,选拔优秀骨干,通晓前沿科技,支撑高水平血液学检验课程思政教学,以此感染学生、启发学生。为此,教师应当坚定信念,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著,树立政治信仰。还要挖掘“育人资源”,展现“育人职责”,强化自我约束,为学生树立好榜样,尽量将人文关怀、人文素养融入血液学检验各个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与高尚道德。此外,教师还要关注国内外热点新闻,了解大事小情,善于发现总结,勇于承担创新,主动学习党章党史,保证思维与时俱进,将正确做事做人原则传达给学生。并以教育家风范指导学生,提高政治觉悟,避免课堂上出现“去意识形态化”思维,尽量展现“创造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把好教学质量关。

(三)科学评价机制

血液学检验思政建设中,需围绕学生、课程、教师搭建科学评价体系,为教学活动提供指导,及时了解教学不足,调动师生教学创造性和主动性。一是注重教师能力评价,思政建设过程考核教师教学能力,包括教师管理能力、教学反思能力、教学质量、思想状态等。学校可成立评价小组,对血液学检验课程任课教师开展定期汇报、访谈、听课的方式,掌握教师工作情况,提出科学的改进意见,促使教师改善授课方法。同时,还可举办专业技能大赛,由行业专家、兼课教师作为评委,引导教师实现思维碰撞,产生血液学检验课程思政建设新想法。二是考核教师态度信念,血液学检验课程的思政建设是漫长、系统的工程,无法一蹴而就,需着重考量教师态度,根据个人情况,采取人性化考核方式,提高教师整体能力、素质及意志。三是考核课程设置,学校需下发思政建设考核指标及实施方法,根据部署目标统一规划,以确定课程中融入哪些思政元素,要求教师撰写课程报告,反思课程设置合理性,根据反馈进行调整。四是学生素养评价,血液学检验课程思政建设实施一段时间后,可采取课前调查、访谈、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思想动向,做好追踪工作。根据分析结果,为教师血液学检验课堂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四、总结

新时期下,专业课也要随时代改革,有效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及区域发展需求。在血液学检验课程教学中,应当结合实际,根据教学目标,合理教学设计,培养学生职业认同、爱国精神、敬畏生命及文化自信,落实国家政策要求,做到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相结合,全面提高医学生综合素养和思政水平。

猜你喜欢
血液学检验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临床血液学检验规范化培训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苯中水分的检验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基于血液学细胞形态学技能学习的轻游戏教学软件开发探索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
富硒女贞子对山羊生产性能、血液学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