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自信的基础与条件〔*〕

2022-12-16 11:22戴圣鹏
学术界 2022年1期
关键词:民族历史文化

戴圣鹏

(华中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文化自信,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自身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社会心理与精神力量,相比于其他的力量而言,其是一种“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1〕这种力量的形成,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长久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作用。因此,科学地把握与认识文化自信产生的历史条件与社会基础,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还对于人们坚定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文化自信源于文化交往与文化发展

何谓文化自信,不同的人由于各自认知水平与理解力的差异,会对其产生不同的认识与把握。文化自信作为文化创造主体对自身已创造的和正在创造的文化的一种心理感受与情感体会,彰显了文化创造主体对自身已创造的和正在创造的文化的自豪感与自信心,并最终会成为其创新文化与发展文化的深层而持久的内在动力。具体来讲,文化自信的主要内容包括:对自身文化历史悠久与已有发展成就的自信、对自身文化发展形态先进与富有创新性的自信、对自身文化发展道路的自信以及对自身文化发展前景的自信等等。对于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而言,一旦产生了文化自信,就会坚定对自身文化发展的信心,就会在实现自身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形成坚定的意志力,不断开拓自身民族发展或国家发展的新局面与新阶段。在世界文化交往与国际文化交流中,不同文化的创造主体对于自身已创造的和正在创造的文化的自豪感与自信心是不一样的,坚定的程度也会大不一样。有的文化创造主体对自身已创造的文化和正在创造的文化有着浓厚的文化情感与坚定的文化自信,而有的文化创造主体则不一定是这样的,甚至有的文化创造主体或文化民族还会产生文化自卑心理。之所以会有如此之大的差别,是有其缘由的。在唯物主义历史观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看来,文化自信,作为一种社会心理与社会情感,是有其产生与存在的社会基础与历史条件的,当其产生与存在的社会基础与历史条件不一样时,其表现也必然有所差异。对于同一个文化民族而言,其在不同的文化发展阶段所具有的文化自信也是有差别的,当一个民族形成文化自信的社会基础与历史条件不再具备或丧失时,其对自身文化的自信也会随之消失。

正如文化不是无根生成与发展的一样,文化自信也不可能是凭空产生的。一个民族要对自己已创造的文化和正在创造的文化产生自豪感与自信心,一定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基础与历史条件之上的。在人类文化史上,文化自信作为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或社会文化心理形式,与世界不同文化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与文化互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对于一个封闭的、与外界几乎没有交往的民族而言,其对自身已创造的和正在创造的文化,无所谓自信或不自信的问题。只有当一个民族的文化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存在交往与互鉴的情况下,在不同的民族文化存在差异性以及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时,人们在文化交往与文化互鉴中才可能产生文化自信或文化不自信这类社会文化心理现象,或者说产生文化自信或不自信的问题。当一个民族的文化相对于另一个民族的文化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时,或者说一个民族的文化相对于另一个民族的文化存在发展代差时,那个创造了先进文化的民族,相比于在文化发展形态上相对落后的民族而言,在二者的文化交往与文化互鉴中,可能其对自身的文化更为自信,而相对处于落后地位的民族在与拥有相对先进文化的民族进行文化交往与文化互鉴的过程中,可能由于被对方文化的先进性所吸引,从而对自身的文化并没有像拥有先进文化的一方那样充满自信。虽然不同的文化民族在文化交往与文化互鉴的过程中在文化自信上会有不同表现,但对于任何一个文化民族而言,有没有文化自信,对于其在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交往与文化互鉴中是否能做到积极主动是至关重要的。文化自信的民族,在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交往与文化互鉴中会更加主动与积极,也更容易实现自身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因此可以讲,文化自信不仅产生于不同文化的交往与互鉴之中,也是不同的文化主体积极主动地发展自身文化的内在需求与必然要求。

在不同民族的文化交往与文化互鉴中,虽然相对先进的文化的创造者更容易在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交往与文化互鉴中产生文化自信,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文化相对落后的民族,在与文化相对先进的民族进行文化交往与文化互鉴时就不会形成文化自信。如果文化上相对落后的民族在与其他文化上相对先进的民族在文化交往与文化互鉴之中,能看到或发现自身文化的比较优势或一些独一无二的文化价值,它在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交往与文化互鉴中,同样也是有可能产生文化自信的。在不同文化的交往与互鉴中,文化自信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民族文化能够坚持独立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与精神支撑,也是世界文化多样化发展与多彩化表现的重要推动力。在世界文化交往与文化互鉴中,如果文化交往与文化互鉴的各方都能产生文化自信的话,是有利于世界文化的健康发展与多样化的。只有文化自信的民族,在与其他文化民族的文化交往与文化互鉴中,才能更好地坚持自身文化相对独立的发展道路,才能更好地在与不同文化的交往与互鉴中,维护不同文化主体在文化交往与文化互鉴中的平等地位。在不同文化的交往与互鉴中,缺乏文化自信,就很容易在与其他相对先进文化的交往与互鉴中放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也容易造成世界文化发展的单一化与同质化。因此,在不同民族文化的交往与互鉴中,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使自身的文化走得更远,也才能使世界文化更加繁荣与多姿多彩。

对于一个文化民族而言,文化自信是有利于其在与其他文化民族的交往与互鉴中,实现自身民族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发展的,也显现了其对自身所创造的文化的认同与肯定。但在文化交往与文化互鉴中,过度的文化自信或对自身文化的盲目自信,则会使得文化自信质变为文化自大与文化自傲。而文化自大与文化自傲,则又是文化民族主义产生的社会土壤与历史条件。一旦一个文化民族在与其他文化民族的文化交往与文化互鉴中产生了文化民族主义,其不仅不利于自身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世界文化的健康发展,甚至会给自身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发展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化民族主义是不同文化实体之间产生文化冲突或不同文明实体之间产生文明冲突的重要原因。之所以说文化民族主义会导致文化冲突或文明冲突,究其原因就在于,文化民族主义不加以有效的管控,就会走向两个极端:一个是文化排外主义,一个是文化霸权主义或文化殖民主义。无论是文化排外主义,还是文化霸权主义或文化殖民主义,都是当今世界文化冲突或世界文明冲突的重要导火索。文化排外主义与文化霸权主义,虽都是极端文化民族主义的表现形态,但二者产生的条件和表现形式还是有所不同的。一般来说,对于在文化交往与文化互鉴中文化发展形态相对落后的一方,相较于文化发展形态相对先进的一方而言,如果其文化自信是一种盲目的文化自信或文化自大的话,其在与其他文化交往与互鉴的过程中,更容易产生文化排外主义心理与行为。此外,文化排外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是相伴相生的,对于一个文化民族而言,一旦产生了文化排外主义,不仅容易在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交往与文化互鉴中发生文化冲突,还会在自身民族文化的发展道路上越来越保守,越来越封闭,并最终导致自身文化发展的滞后甚至是衰败。盲目的文化自信或过度的文化自信,不仅构成了文化排外主义的心理基础,也构成了文化霸权主义的心理基础。相对于文化排外主义,那些创造了更为先进文化的民族,如果也对自身的文化盲目自信或过度自信的话,则容易滋生文化霸权主义心理与思维。文化霸权主义不仅容易导致文化冲突,还更易激化文明冲突,并可能使文明冲突上升为战争冲突。文化霸权主义对世界文化与世界文明的多姿多彩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在文化交往与文化互鉴中,文化自信是十分重要的,但一定要避免文化自信质变为文化自大与文化自傲,避免盲目的文化自信导致文化排外主义与文化霸权主义的产生。

二、文化自信产生的坚实基础与根本条件

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看来,“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作为人们社会生活重要构成部分的文化,其在本质上也必然是实践的。文化作为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其既会随着人们实践活动的变化而变化,也会随着人们实践活动的变革而变革、发展而发展。但文化一经生成,也会形成其相对独立的发展历史与表现形态,并会在社会的经济发展形态与政治发展形态的辩证运动中不断演进。作为以社会的思想、观念、精神为基础而存在的文化,其必然会对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产生影响并发生作用。换句话讲,文化会通过思想、观念、精神等作用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对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产生深远的影响。文化对于社会实践活动是起积极的作用,还是起负面的影响,这取决于文化的本性。不同本性的文化对于社会实践活动的影响与作用是不同的。如果只是从正面的角度来讲的话,在文化的影响与作用下,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会变得丰富与精彩,而且也会更具创新性与创造性。也就是说,文化可能会加强或进一步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创新性与创造性,从而加速社会实践活动的变革与发展。而一个能推动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变革与发展的文化,对于创造它的主体而言,是有利于其产生文化自信与坚定文化自信的。在现实中,富有创新性与创造性的文化,就是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创新、变革与发展具有促进或推动作用的文化,而这样的文化不仅容易让创造它的主体产生文化自信,还构成了其文化自信长久存在的坚实基础与根本条件。一种文化有没有创新性与创造性,还可以通过这种文化在社会活动中有没有产生过对自身的发展以及人类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与作用的作品或思想来确证。在人类文化史上,产生过影响人类发展进程的文化作品与精神产品的文化,肯定比没有产生过这样的文化作品与精神产品的文化更具创新与创造潜质。富有创新性与创造性本质或本性的文化,是可以推动社会的创新与发展的,也是能够给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以精神指引的,并能为人类历史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力与强劲的精神动力。从一定的意义上讲,文化的生命力就在于创新与创造,只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创造力的文化,才能使人们对它产生高度的自信。

世界文化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进与创新的过程,它不会因为某个民族文化的中止而中止,也不会因为某个民族文化的陨落而陨落。一个民族的文化,只有跟上世界文化的发展潮流并与世界文化的前进方向保持一致,它才不会过于落后,也才不会过早衰亡。一般来说,当一个民族的文化,从引领世界文化发展的文化变成了滞后于世界文化发展的文化时,该民族对自身文化的自信也会随着其文化地位的丧失而逐渐消退。因此,对于一个文化民族而言,要保持文化自信、要坚定文化自信,就必须保持其文化的先进性以及对世界文化的引领作用。在人类文化史上,在不同文化的交往与互鉴中,只有先进的文化,只有优秀的文化,才是让人更加自信的文化,也是最容易让创造它的主体产生自信的文化。一般来说,文化因为先进而优秀,也因为优秀而先进。而先进的文化,一定是与人类历史的前进方向相一致的文化,也是代表着世界文化发展方向的文化。只有先进的文化才是真正优秀的文化,也只有优秀的文化才能孕育与铸就先进的文化。当今世界,从人类文化演进的历史形态角度讲,社会主义文化相比于资本主义文化,是更为先进的文化,也是人类历史迄今为止最为先进、最为优秀的文化发展形态与文化表现形式。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当代的最新发展类型与典型发展形态,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仅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最新发展类型与典型发展形态,也是中华文化在当下的新的发展阶段与最新发展形态。在新时代,在新的历史发展方位中,要建设文化强国,就一定要大力发展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中华文化的有机融合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定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典型形态与中华文化的最新发展形态的自信,是我们能否实现文化强国战略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其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一个无法满足人们现实精神生活需求的,无法为人们的现实生活提供精神支撑与智力支持的文化,人们是无法对其产生坚定的文化自信的。无论是先进的文化,还是优秀的文化,只有坚持人民至上与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发展理念和文化发展道路,人民才会更加坚信于它。先进的文化、优秀的文化,之所以先进与优秀,不仅在于其与人类历史发展的方向一致,代表着人类文明前进的方向,还在于其存在与发展是以人民的现实利益与共同利益为中心,是以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真实需求为导向,是以人类的长远利益与根本利益为价值追求。在现代社会中,标榜得再先进、再优秀的文化,不以人民为中心,没有广大人民群众坚信于它,它必然会被不断前进的历史所抛弃,被代表着未来的人民群众所唾弃,被追求进步的世界人民所遗弃。在唯物主义历史观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看来,文化自信不是少数人的自信,而是绝大多数人的自信,是广大人民群众对自身所创造的先进文化与优秀文化的自信。任何一种能让人民对它产生自信的文化,一定是能够满足人民的精神生活需求的文化,一定是以人民为中心来创新与发展的文化,一定是代表着人民的根本利益与未来的文化。在当下、在新的发展阶段,坚定中华文化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就一定要在文化传承与文化发展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动性,通过建设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来保障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与根本利益。

对于一个民族而言,其自身文化的先进与优秀固然是文化自信产生的根本条件与坚实基础,但如果其选择的文化发展道路出了问题或选择了一条不适合自身文化发展的道路,其文化的先进性与优秀性,不仅无法得到更好的展现,还会使其先进性与优秀性在发展中遭到淹没,甚至是葬送其大好发展前景,从而使建设与发展它的人们失去对它的信心。因此,要进一步夯实一个民族对其先进文化与优秀文化的坚定自信,如何选择一条适合自身先进文化与优秀文化发展的道路,也是十分重要的,它同样构成了其文化自信产生的基础与条件。先进的文化需要先进的发展道路,先进的文化只有在适合自身发展的先进道路上,才能更好地展现其先进性与优秀性,才能创造更多的文化成果,才能铸就一座座文化发展高峰,才能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发挥更好的引领作用。先进文化是通过其发展道路来展现其先进性与优秀性的,也是通过适合其发展的道路让人们发现与体悟其先进性与优秀性的。先进文化只有在适合其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地体现其先进性与优秀性、呈现其创新性与创造性,受益于它的建设主体与发展主体才能不断坚定对它的自信。由此可见,先进文化所要选择的发展道路,一定要是能够体现其先进性与优秀性的发展道路,也一定要是能够推动其不断向前发展的道路。这也决定着这条道路本身也要具有科学性与先进性。社会主义文化作为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国家在建设与发展它时,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从自身的国情出发选择一条适合它在本国发展的科学大道。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在中国展现其先进性与优秀性并获得长足的发展,只有走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只有走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与积极元素有机融合的发展道路,只有不断发扬与传承革命文化,才能在中华大地上开出美丽的花朵,收获丰硕的果实,才能使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对其充满自信与自豪。

三、文化自信产生的其他条件

富有创新性与创造性的先进文化,固然构成了文化自信产生与存在的坚实基础与根本条件。但从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而言,文化历史的古老与悠久也是一些民族对自身文化产生自信的重要历史原因与条件。人类文化的生成与发展是一个长久的历史过程,对于不同的文化民族而言,其民族文化的生成与发展的历史是有长有短的。有的民族的文化不仅历史久远,并且一直沿袭到现在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创造力,而有的民族其文化虽然也历史悠久,但在发展中中断了、没落了,因而不得不接受其他民族的文化语言与思想,而有些新形成的民族,既没有悠久的民族历史,也没有悠久的文化传统。那些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的民族相比于文化历史不悠久或文化历史相对较短的民族而言,其在文化交往与文化互鉴中也更容易在文化心理上占据优势地位,从而也更容易产生文化自信,特别是对那些文化历史悠久并且在人类文化史上创造过灿烂文明的文化民族而言,其更容易形成文化自信。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过去,固然好,但其无法长久地支撑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的坚定自信。一个历史悠久并在人类文化史上创造过辉煌成就的民族文化,只是证明了其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曾经先进过、优秀过,但不能证明其当下的发展形态也是先进的与优秀的。我们不能因为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历史上曾经先进的文化和优秀的文化,就想当然地推论出我们正在创造的文化也同样是先进与优秀的。我们可以为我们祖先所创造的先进文化与优秀文化而感到自豪与骄傲,但这不构成我们当下坚定文化自信的主要心理基础与文化自信存在的主要历史条件。只要活在祖先的荣耀里,我们就无法超越祖先,更无法创造新的文化成就。文化自信,主要不是因为过去而自信,而是由于当下而自信,只有当下正在创造的文化能够在过去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比过去的文化更具创造性与创新性、更具先进性与世界引领力,它才能坚实我们自信的现实基础,才能长久地支撑我们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只是因为自己民族的文化比其他民族的文化历史更为长久而比别人更加文化自信,或只是因为我们的祖先曾经在人类文化史上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不可复制的文化成就就无比的自信,这种文化自信,与其说是文化自信,还不如说是对自身文化的好古,甚至是自大。

在人类文化发展史或人类文明发展上,沉浸于过去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对于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或文明发展,并不是一件好事。在人类历史上,就曾出现过有的民族就因为自满于或自我陶醉于已有的文化成就或文明成果而在文化发展或文明发展的道路上停滞下来或停止下来的历史现象。正如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所认为的那样:“停滞的文明之所以停止下来不再成长是由于它们获得了某种‘绝技’(tour de force)的结果。这些‘绝技’指的就是对于挑战的过度反应,其强度恰好越过了能够刺激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和被击败两者之间强度的临界点。”〔3〕在新时代,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不能过于陶醉于自身文化的历史悠久,更不能沉迷于过去所创造的辉煌成就之中。文化是要不断创造的,也是要不断发展的。过去的传统文化所呈现出来的创新性与创造性,固然值得骄傲,但其在当下是否仍具有创新性与创造性,是否仍具有先进性,这才是我们更应关注的。只有不断地保持自身文化的创新性与创造性,只有与时俱进地不断推动文化的发展,保持文化的先进性,才能使文化自信不会演变为文化自大与文化自恋,才不会使自身的文化或文明在历史的演进中停滞下来或停止发展。因此,在坚定文化自信的过程中,我们既不能脱离文化的本身特性来谈文化自信,也不能脱离文化产生的主体来谈文化自信,更不能脱离世界历史的前进方向与人类文化的进步方向来谈文化自信。对于一个民族的文化而言,能否开创未来,能否引领世界,能否创造新的文化成就与铸造新的文明成果,才是我们在文化发展中更应关注的事情,才是我们的文化自信是否可以持续存在与长久存在的关键。

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不仅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基础与历史条件上,也需要建立在对自身文化的科学认知上。对一个事物的科学自信,离不开对一个事物的科学认知,只有科学的认知才会形成科学的自信。如果一个民族无法对自身的文化产生科学的认识与客观的评价,其也是无法形成科学的文化自信的。对自身文化的科学认识与客观评价,既涉及对自身文化的发展历史与发展成就的科学把握与客观评价,也涉及对自身文化当下发展状况的科学认识与客观评价,还涉及对自身未来发展的科学预判。文化自信,作为社会文化心理与社会文化情感,其健康不健康、醇厚不醇厚,与其对自身文化的科学认识与客观评价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健康的文化心理与醇厚的文化情感,离不开科学的文化认知,特别是对自身文化以及自身文化与其他文化民族关系的科学认知。过于拔高自身文化及其历史成就,是不利于健康的文化心理、醇厚的文化情感与科学的文化自信的产生的,同样,过于贬低或矮化自身文化,也不利于健康的文化心理、醇厚的文化情感与科学的文化自信的形成。因此,要养成健康的科学的文化自信,就要对自身文化有科学的认知与客观的评价。中国近代以降,由于对自身文化以及自身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关系缺乏科学的认知与客观评价,我们在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往与互鉴中,既产生过文化自大心理,也产生过文化自卑情感。这些不健康的文化心理与文化情感,对于近代以来中华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与发展,都产生过非常负面的影响,甚至是延缓了中华文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迹。因此,客观辩证地看待自身的文化,科学地认识与把握自身的文化,形成对自身文化的正确认识与全面认知,是有利于健康的文化自信心理与醇厚的文化自信情感的形成的,也是有利于自身文化的健康发展的。

总而言之,相对于道路自信、制度自信与理论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4〕“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5〕对于中华民族或中国人民而言,“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6〕中华民族只有对自身正在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生了高度的自信,其才能更好地做到对自身历史的自信与实现民族自觉。中华民族只有自信且自觉,才能更好地为民族的发展,为民族的未来,为实现自身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推进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奋斗不止。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在与其他民族文化交往与互鉴中实现自觉自主发展,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人类文化与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贡献自身的力量。当下中国,作为中华文化的最新发展与人类文化新形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对象,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生成与坚定的现实基础与历史条件。

注释:

〔1〕〔4〕〔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18、311、32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35页。

〔3〕〔英〕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上卷,〔英〕D·C·萨默维尔编,郭小凌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162页。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39页。

猜你喜欢
民族历史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谁远谁近?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新历史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