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健 于志奇
(太原工业学院)
新时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认知方式的特点随着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因此针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就必须结合时代发展的新因素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既做到与时俱进,又做到开拓创新,确保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既有合理性、规范性,又有针对性、新颖性。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必须把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摆在最前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员教育管理作为党的建设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来抓。从严从实教育管理党员,推动管党治党不断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不断致力于建设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素质优良可靠、纪律规范严明、模范作用突出的高质量党员队伍。
党员教育管理是党的建设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必须做到久久为功。《条例》立足抓基本、管长远,对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保障作出明确规定,主要强调四点内容:一是在党中央领导下,各级要建立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协调机构。二是明确各级党组织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职责要求。三是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所涉及到的教育管理队伍、教育管理场所、教材及经费等基础保障作出相应规范。四是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检查考核作出明确规定,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失职失责的情况予以问责追责。《条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高校提高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质量,推动高校党组织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夯实党在高校的领导核心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①
各高校党委一直高度重视高校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能够充分认识到学生党员在高校各项建设工作中具有的重要作用。当前部分大学生党员,入党动机前后不一致、为民服务意识不够强烈、党的理论学习热情不高、组织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他们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用党的最新理论提高自己,更加坚定“四个自信”、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
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重教学业务,轻基层党建的现象,党务部门及党务工作者大多由肩负教学业务的教师担任,管理精力不够集中,对党员的教育存在一定程度的被动性,教育管理的活动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基层党建所要求的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力度更加难以达到。与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相比,基层党组织管理功能显得力不从心。
对党员的教育力度不强,教育空间和覆盖面不理想,是当前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让多元异质文化更容易影响到当代大学生,原有的党员教育力度如果不加以改进,在与互联网异质文化的比拼中无法取得优势。另一方面,各高校也在积极探索运用互联网技术,采用党建APP、微信公众号等措施,提倡线上线下结合,争取党建工作在互联网中的话语权。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把党员教育管理完全搬到线上,组织成员脱离接触,给基层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产生了反作用。
党员教育管理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教育管理的效果,决定着教育管理的吸引力与说服力。党员教育管理内容的选择要与时俱进,紧贴时代步伐与学生需求,重视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引导学生党员学习党的最新理论,要能与最新的实践相结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假大空”、陈旧的教育内容由于其简单易操作,更容易在形式主义的作风中被采纳,导致高校党员教育管理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一方面,传统教育管理的形式由于过于强调教育者的主导地位,忽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单向说教与被动接受的教育形式下,使得党员教育管理的形式受到局限,教育管理活动的魅力更无从谈起。另一方面,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学习生活形式,如果在党员教育管理中能合理运用网络技术,对丰富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形式很有裨益。但是现实情况中,高校党建工作中网络阵地的运用不足,也是导致形式单一的重要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在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真正的实践锻炼、实地探究等实操性的教育形式少之又少。
探索与实践部分以笔者所在高校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方面所做的改进为例来进一步验证实践效果。
(1)强化基层党组织管理功能,首先针对“重教学轻党建”的思想状况,要促成高校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思想观念转变,工作状态要从消极应激型向事业开拓型转变。树立强烈的进取心和开拓意识,杜绝“等靠要”思想,树立以生为本、立德树人理念,明确教育管理的目标是提高大学生党员整体素质、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高素质的学生党员队伍。搭建多种形式的学习平台、沟通平台、宣传平台,让基层党组织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笔者所在系部党总支近年来,通过召开一系列专题教工会议,针对教工中普遍存在的“重教学轻党建”的思想状况进行专门改进,并采取措施将专业课教师分别配备到两个学生支部,把学生党员培养责任到人,要求每一位教师通过“学业诊断”“就业诊断”两项活动,加强与学生党员的联系与沟通,发掘学生党员中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其解决。基层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功能在全体教师的协助下,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在党员日常学习方面,在日常党务活动的基础之上,充分运用线上学习平台,组织学生党员加强党的基础知识学习,解决了学生在外实习、上课时间相对不统一的现实问题。另外,我系党总支从下半年开始,注重系部党务活动宣传,将学生党员的精品活动、先锋模范事例通过系官网、公众号等平台进行推送,加大宣传,提升学生支部和学生党员的影响力,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党员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2)基层党组织管理功能更多的依赖党员教育管理队伍的建设,注重党支部书记、组织员等专业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是关键,建立党务工作者发展培养、职称评聘、工作激励等制度,让党务工作者能够更好地明确角色定位、明确职责分工、提高工作积极性,让党务工作者及党务工作向着科学化和专业化转变。
笔者所在系党总支近年来引进高校专职辅导员4人、专职组织员1人,安排5位新进教职工专门负责系部所有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务管理工作,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更加专业化。从中选拔完全可靠、在党的建设上有经验、思想与作风纯正的两位老师担任两个学生支部的党支部书记,对学生党员进行针对性培养教育,培养效果得到明显加强。
(3)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为党员教育管理提供组织保障。将学生党支部建设与学生日常教育管理结合起来,根据学生规模,合理确定支部大小,根据年级或者专业设立情况,将支部设立在学习生活的第一线;建立支部发展管理制度和支部考核标准,提高支部工作积极性;规范支部领导班子建设,培养专业、高素质、能力强的基层党务人员补充到支部领导班子中,定期开展培训,提升支部工作实效性。
笔者所在系部的学生党支部根据专业分类、专业学生人数,每两个专业分别设置一个支部,每个支部学生人数在20人左右,每个专业及大二年级以上在支部都有党员,确保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能发挥到每一个角落。在支部运行方面,由我系党总支牵头,在两位学生支部书记组织下,全体党员参与制定了《系部学生党支部教育管理制度》,让支部管理有章可循。在支部班子方面,我系党总支组织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开展多场次专题培训,帮助支部领导班子明确角色定位、明确职责、提升业务能力。
(1)运用“互联网+党建”,是增强基层党组织教育执行力度的有力举措。具体来看,一是线上视频、新闻推送等学习方式,方便快捷的同时,也突破了学生党员学习的空间限制;二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党建及党员信息中心,在教育管理、组织建设、档案管理等方面发挥整合作用。
笔者所在系针对学生党员,通过发放电子调查问卷,结合党员谈话等多种形式,总结分析出学生现实需求,将学生需求作为支部活动内容选择的一个重要依据。各党支部会要求学生党员利用闲散时间,通过“求是网”“共产党员”“半月谈”等公众号、“学习强国”等学习教育平台,进行线上学习,并每半月举办一次集体“半月学”线下交流活动。同时,利用党建APP平台的信息管理和活动组织功能,对支部党员信息和活动开展信息进行大数据整理汇总,支部所有信息一目了然,提升了支部管理的效率。
(2)“互联网+党建”,是增强基层党组织教育执行力度的重要保障。网络时代的党员教育管理,应该注重党员在网络中的主体性教育,指导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网络观、提高网络使用的自控力和警惕性,确保学生党员在互联网使用中,遇到道德准则矛盾、异质文化冲突等情况时能作出正确判断。此外,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空间性和实效性特点,抢占网络阵地,确保网络话语权,做强移动互联网主流舆论阵地。确保党的主张、党的声音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到、学习到。
笔者所在系部的学生所学专业是计算机类,学生的互联网运用能力相对较强,网络安全中经常强调的“翻墙”“网络技术非法运用”是教师们需要关注的重点,因此,针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和网络信息识别能力培养是重中之重。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系党总支组织各党支部抢占网络阵地,开展专题讲座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利用公众号推送等加强党的相关政策宣传,组织全体党员加强网络运用监督,确保系部全体大学生的网络环境风清气正。
(1)新时期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内容选择应该根据学生党员思想状况与群体特点,选择贴合学生实际、教育实际的内容。
我系大学生党员教育内容的选择,充分考虑到党性教育的特殊需求,第一,各党支部开展党课,针对党员、积极分子进行党的基础理论培训,提升大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素养;第二,组织先进典型教育,让大学生党员在学习生活中有榜样可循,真切感受党的宗旨,引导大学生党员积极主动服务同学,将宗旨观念真正深入了人心;第三,是通过专题党课培训,引导大学生党员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
(2)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大学生的实践应该走出去,深入农村、深入工厂,通过实践向工农群众学习,深刻领会党员的责任与义务。
我系结合山西省的特殊省情,组织大学生党员在三农发展、扶贫进程、疫情防控、红色旅游资源发展、计算机企业科研研发等诸多方面参与社会实践,贡献自己的力量。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期间,我系学生党员在系党总支的号召下,积极参与家乡疫情防控,不仅身先士卒,而且能发挥专业优势积极献计献策,涌现出许多感人事迹。学生党员通过实践也可以真正了解社情民意,激发学生党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实践的同时进一步巩固基础理论水平,真正使党性修养得到提升。除此之外,我系学生党员积极参与9家计算机合作企业的技术研发,掌握和了解前沿专业技术及就业前景,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高校在推进党员教育管理方式方法创新的同时,还要继续探索其他更加富有成效、能充分利用资源、能调动学生党员积极性的方式渠道。
(1)积极探索建立党员教育管理活动的新阵地。一方面,我校大学生公寓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且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各党支部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在学生公寓区域建立了“党员责任区”,安排每一个学生党员负责学生公寓片区的志愿服务工作。另一方面,各支部合理利用“党建APP”管理平台对党员进行线上管理,满足了平时的学习需求,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日常党员管理,支部运行状况一目了然,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支部管理更加精细化、科学化。“钉钉”等直播平台在“疫情”等特殊时期承担了我系党支部线上党课、线上活动等重要职能,同时发动同学们进一步去开发其更多实用的价值。另外,支部重视党小组的学习教育功能,利用“半月学”等特色学习活动,建立了学习型党小组,利用学生党员分散、辐射面广的特点,随时随地搜集学习资源、开展学习,成效显著。
(2)专业课课程思政,是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途径。课程思政建设需要进一步去挖掘高校专业课程的德育功能,在不改变专业课程本来属性的基础上,提炼本专业所蕴含的价值范式和文化底蕴。对专业课教师进行针对幸福培训,帮助其提高专业课的价值认同,提升挖掘专业课课程思政资源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形成潜性教育。
近年来,系部在课程思政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一方面组织全体教师共同开发专业课中的思想政治教学资源,以“案例化”教学为突破点,开展相关的教学培训和教学技能大赛,提升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在实际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专业价值,在润物无声中,实现思想和价值引领,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我系特色课程“三课”的独特优势,由专职辅导员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安全教育、形势与政策等方面的价值观引导,逐步形成了学生爱听、教师爱讲的“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本文围绕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从其在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存在问题、实践路径等方面展开探索与研究,这里需要重视的一点,高校党员教育管理不是闭门造车,需要与“三全育人”工作、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等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以期更加充分发挥教育合力。
【注释】
①2019.5新时代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遵循——中央组织部负责人就印发《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工作条例》答记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