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探索*

2022-12-16 10:50侯丰封伯燕
智库时代 2022年41期
关键词:高职素养信息技术

侯丰 封伯燕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21年教育部发布了《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怎样用新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来指导我们师范类高职(专科)学校,特别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程建设,适应学前教学专业学生的知识发展和岗位需求。

一、师范类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一)课程内容的进一步扩大

传统开设的师范类高职院校学前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课程内容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主要内容,2021年教育部发布了《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将信息技术分为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把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扩大到信息技术。而信息技术范围比计算机技术大,既包含计算机技术还扩展到更多的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对大学计算机课程的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其中基础模块包括文档处理、电子表格处理、演示文稿制作、信息检索、新一代信息技术概述、信息素养与社会责任,是当今高职学生必需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而对拓展模块中的信息安全、项目管理、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程序设计基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现代通信技术、物联网、数字媒体、虚拟现实和区块链[2],则根据对象不同,选择不同的模块,是对学前教育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的一个深层次的扩展,也是对其深度学习的挑战。

(二)信息技术考核方式单一

不论是使用传统教学还是混合式教学,我们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考核还是以成绩为标准。就高职幼教学生而言,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本应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其他课程,但就一个学校或学生整个学习生活而言并不是这样的,它往往是作为一门学科来学习,因此,老师并不重视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更多的是进行应试教育,只是一味地运用教材上的课程任务对学生展开教学。让学生片面地认为信息技术课程就是他在大学生活中的一门普通的课程。因此教师必须找到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全面发展的教学和训练方法。

(三)教学模式单调

在高职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相对单一,虽然当今教师普遍都能使用教学平台,比如学习通来辅助教学,也有一点翻转课堂的影子,但是大部分课堂教学中还是教师先讲解,学生观看,进而学生才练习的现象,这样导致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动力不足,达不到以学生为主体,更不用说能对学生的思维(特别是计算思维)进行培养,同时还会对学生的综合能力产生影响。例如在学习word、ppt时教师给出一个学习任务书,一般都直接告诉学生每一步是怎样操作的,让学生仿照,学生虽然对这一个任务感觉都能操作学会,但是无法举一反三。

(四)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参差不齐,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对学前教育信息技术的教育中,要求学生除了掌握理论知识外,还需要掌握信息技术实际应用。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较大,学生来自四面八方,其主要生源有普通高考、高职3+2、分类招生、社会招生等,这样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生源的多样化、地区的差异以及个人兴趣的不同,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实践应用水平差异性较大、水平层次不一。再加上师范类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考生生源分数的限制和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总体基础相对较差,特别是计算思维能力方面更加欠缺,在教学实践中,基础差的同学觉得知识太深,而基础好的同学又觉得过于简单,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低下,上课的低头族越来越多、点头率越来越低[3]。

如果教师在教学时对教学目的不明确,缺乏对学生进行关注,导致学生的整体学习方式不合理,学习效率差。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进而影响学生的能力提升。这是当前学前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仍然面临的难以忽略的短板问题,对学校信息化建设与教育教学的开展都有影响。

二、师范类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措施与成效

本文以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贵州省高等职业教育兴黔富民行动计划建设项目“信息技术”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为例,探讨以学校学前教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抓手,以学前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学前教育信息技术课程如何改革,怎样突出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勤于思考、善于创新的优秀品质,帮助学生构建既能胜任工作岗位又能着眼长远发展的素质、知识与能力结构,以实现学生从学校到就业的“零距离”对接[4]。

(一)融入课程思政,助力学生师德养成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课程思政主要是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中,以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因此我们在学前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中要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紧扣“三全育人”,坚持学生全面发展,全方位探索课程思政融入课程教学的新路径,丰富课程思政元素,全面推行课程思政改革,实现学生德艺双馨,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将课程思政贯穿始终,既要教会学生知识和技能,又要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意识,引导学生做一个爱国、爱家、爱校的人,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做一个吃苦耐劳、敬业爱岗、有网络道德、有担当意识的“四有”好老师。

首先要求教师始终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来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其次要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知道我们应该有的信息素养是什么?我们不仅仅要学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提升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更应当具有相当水准的网络安全、网络道德意识。最后,我们可以从当今的社会热点、青年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国内国际形势中去寻找适当的内容,从而引入思政元素,比如在演示文稿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讲解视频、图片、文字在演示文稿中的应用时,渗透英雄、科学家等的事迹,既保证课堂的趣味性与丰富性,又让课程与思政无缝衔接、巧妙融合,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地达到了育人的效果[5]。

(二)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信息素养有:信息化意识(对信息化的认识、学习态度、应用热情、道德安全等意识)、信息化知识与技能(计算机与网络、系统及常用办公软件操作、信息获取与处理、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等)、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能力(多媒体课件设计与运用、幼儿园教育课件设计、文档处理、教学数据的处理等),通过对师范类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信息技术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体现了师范生信息素养培育和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对接幼儿园教师信息素养需求及能力,让学生掌握信息获取与加工、课件制作、文档编辑、数据处理等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的相关技能,达到对学生核心信息素养的培养,通过计算机网络与安全知识;信息获取;系统及常用办公软件的操作,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意识,具备精益求精、认真专注、勇于创新、善于沟通和团队协作的职业素养。

(三)紧贴岗位需求,重构课程内容

基于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信息素养、信息化教学能力等岗位能力的需求,结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幼儿园教师“具有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的要求,因此结合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分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情,结合幼儿园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以丰富的教学案例,实操性强的教学任务,重构课程内容,形成任务式教学内容,构建理实一体化的课程结构,将课程内容划分成八大学习模块,并将知识技能分解、重构、序化在八个学习模块中,按照“基础能力训练+拓展任务”为载体构建学习任务。从而符合新型活页式教材的主要特征,满足《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对信息技术课程教材建设的要求,采用具有幼儿园特色的活页式教材。

(四)打造教学资源精品,实行资源共享开放

依托贵州省高等职业教育兴黔富民行动计划建设项目“信息技术”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结合《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的发布,积极参与《贵州省职业教育智慧云平台》的建设,做好学前教育专业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资源建设,使学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互补,提高学习质量。[6]

学前教育专业《信息技术》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资源建设,我们依托诸如超星学习通的学银在线公共网络教学服务平台,根据对学前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重构序化,并通过园·校合作方式,将课程内容分解成若干个小的知识点进行资源的建设,不断丰富资源的种类与数量,打造优质的教学视频库、PPT课件资源、教学软件工具库、题库、拓展知识资源库等优质教学资源。

学生可以在学校网站登录学校网络教学平台,也可以通过学校APP或学习通APP登录课程进行学习,并能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及时跟踪学生学习情况,根据平台反馈情况及时制定平台资源修正,更新丰富平台教学资源,并及时推送、共享,提升资源开放共享效率及效益。通过几次开课教学,本课程已达到1900多万人次的浏览量,共有11700多学生选择课程学习,充分达到教学资源的共享与开放。

(五)实现多渠道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教学生学习知识,而且最重要的是掌握生活的技能和一颗会思考的大脑,作为信息技术课程,是学生了解当今最新、最酷的先进的科学知识的最接近的一门课程,对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达成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怎样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达到教育的目的?

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助力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过程中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并结合分组讨论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启发引导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学生通过移动教学平台进行线上视频自学、并结合网络上相关知识进行知识准备,通过小组讨论,网络反馈将获取的知识以及学习期间遇到的问题,在平台中向教师以及学生发出求助,学生、教师在交流区进行讨论,也可以与其他同伴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提高平台活跃度的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形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7]。线下,学生通过线上学习,并结合教师的安排,对自己获得的知识在线下课堂上陈述和表达自备的问题,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表达能力[8]。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学生交流以及学生自备自讲中了解学生获取的知识及困难,再通过演示解疑,突破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等载体建设高效、丰富、特色鲜明的课程平台,实现学习对象精准、资源上传及时、学习情况即时反馈、评价结果科学合理,从而助力人才培养。在高职学校信息技术教学改革过程中,对学生状况进行了分类,针对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利用不同的教育手段加以训练,并利用针对性的课程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有效训练,再加上学生个人差异更加突出,因此老师有必要利用学生这一特性进行逻辑思维训练教育。

(六)改变教学体系,实现多元化评价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数都会到幼儿园工作,针对幼儿园日常实际对信息技术的需要对课程的考核体系进行改革创新,不但注重学生的期末成绩,更要注重学生过程性评价,减少了学生在期末进行投机取巧的情况。在平时的评价中,可考察学生的状况、完成学习的进度以及学习态度,对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创新思想、创新方法给予充分肯定,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自身价值。例如,在办公软件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蓝墨云班课、学习通等教学平台对基础知识进行学习,利用平台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在线学习进行督学、监测,并且将学习过程通过一定的数学模型进行量化,由于学前教育的学生最终也是教师,我们引入学生自备自讲,并由同学与教师共同为同学教学分享进行评价,将此评价作为成绩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多种评价方法灵活使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仅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信息素养,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为今后工作打下基础。

(七)创新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在高职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时,我们要借助地方信息产业资源优势,积极促进科教融合、产学融合、信息科技的改革,与地方经济社会蓬勃发展密切融合,通过课程改革探索区域内新业态、新科技蓬勃发展的全方位、多元化素质教育实施体系。

在信息技术中,老师要积极主动地实现教学模式的革新。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推进,高职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与人工智能结合,更好地弥补了平台的缺陷。例如,在教学时,可以利用平台中的智能语音,让学生通过智能语音进行提问学习,解决学生在课前预习时所产生的疑问。此外平台还可以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保证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按照学生的问题进行模块化教学。

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老师们必须积极主动地开展教学模式的革新工作,把每个学生当成上课的主体,使每个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自主性,进而激活每个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积极性,推动学生逻辑思想的形成,进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此外,由于学生个人差异,因此老师们有必要利用这一特性进行设计逻辑思考训练课程,针对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利用不同的教育手段加以训练,利用针对性的课程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以有效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手段,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对未知事件或者已知事项做出独立推理,并赋予学生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进行反思,避免干扰学生的思考,在学习练习中建立一种掌握互联网信息的良好循环,由此来活化了学生的学习思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充分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实施发散思维的教育,建立良好的思考方法,可举办和参与一系列的、丰富的各种比赛(比如技能大赛、信息素养大赛、CTF大赛、微课、课件制作等),让广大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其中,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进而促使学生良好的思维的建立,同时提高广大学生的信息化知识中的计算思维,这样才能让思维训练效果更为出色,进而最终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效果。

建立信息技术“助学”团队,采用现代学徒制式的老带新培育模式,大二各班中选拔信息技术员若干名,信息技术员由具有较强信息素养、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其任务是协助大一学生进行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和教学满意度评价工作。协助学习方面,于大一学生而言,得到学长的指教,与同龄人之间少了些师生关系的隔阂,多了同龄关系的融洽,更容易表达思想,促进学习效果提升;于大二学生而言,是对本课程的回顾,由此基本形成大一习得、大二巩固、大三实习应用的教学流程,打破学生一次学习的局限,延长了学习周期,使信息技术学习不中断,提升学习效果;协助教学满意度评价方面,信息技术员既做大一初学学生的评价者,又做教师教学评价者,其在评价工作人员指导下负责对教师教学评价问卷的发放、回收和统计工作,使教学评价更加合理,通过评价出的问题,促使教师、学生进行整改,提升教学效果。

(八)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加大教师培训力度

虽然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但是教师自身能力的强弱,也关系学生信息素养提升,所以以现代先进教学理念为指导,实施教学改革。

首先更新教学理念,以幼儿教师岗位需求为导向,组织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深入研究现代教学手段的科学方法,着眼于用最新理论分析新动向、新主张,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为出发点[9],充分挖掘各种“德育因素”以落实立德树人要求,深入进行互联网+职业教育探索,优化整合教学内容,确立课程教学重点、学生课程学习的考查重点,确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在实践的教学流程。其次提升团队服务能力,制定课程组教师能力提升计划,通过项目申报、教学竞赛、研修访学、学术交流、社会培训、指导学生技能比赛等途径,把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科研促教学取得显著效果。团队建设按照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以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双向并进[10],全面提升课程组成员的教学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信息技术课堂的核心点仍然是学生,因此学生能否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学到的东西才是最关键的问题。而学前教育专业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核心同样是学生,目的是为了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加熟练地了解和运用学到的东西,并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当今以及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由此,改革学前教育专业信息技术课程,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到信息技术教学中,不但顺应了网络时代发展趋势,还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的容易,为高职学前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提供了教育方向,实现了高职学前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创新,也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进步。

猜你喜欢
高职素养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集合学习中的数学素养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强化家庭教育 提升家长素养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