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路径研究*

2022-12-16 05:45杜俊义吴琼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教书育人 2022年30期
关键词:双创思政大学生

杜俊义 吴琼 (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21年9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大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具有重要意义。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提升人力资源素质,实现大学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应该秉持学术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原则、开放性原则和多样性原则,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是当今国家人才培养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是高校实现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升级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树立正确创新创业观的有效方式。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直接影响高校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可以有效解决社会问题,课程思政应该与各类课程结合起来,实现课程思政教育在高校的全面落实。许多人容易将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课程联系起来或者进行直接等同,而实际上,两者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思想政治课程是一种静态化的课堂教学,所代表的是一种使用单一的教学方式的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而课程思政则不同,其内涵相对于思想政治课程扩大许多,其教学更倾向于一种动态化的过程,将爱国主义、道德素养、理想信念和意志品质等思想政治元素作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兴趣、情感与共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工匠精神和思想教育水平,通过融入爱国主义情怀、职业道德素养和双创意志品质来强化学生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和回馈社会的情感,[1]十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思政的关系

(一)“双创教育”融入课程思政是系统塑造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前提条件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创新创业成功的前提条件,需要采用创新创业思想教育与实践相结合,设计新的教学体系,构架完整的课程框架,组建优秀的师资团队等方式才有可能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与思想政治的有效融合和双创能力的快速提升。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是实现双创教育成功的关键,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思政教育是协调联动,不可分割的。学生对创新创业存在思想认识上的偏差,缺乏合理正确的创新创业理念,对专业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思想意识不够坚定,[2]这些都不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也是导致高校开设的诸多创新项目和实践基地收效甚微的直接原因。因此,以课程思政教育为思想政治载体,结合创新创业教育核心理念,打造系统、完善、科学、协调、专业的思政课程体系是培养大学生双创能力和精神,成功进行创新创业的前提条件。

(二)“双创教育”融入课程思政是课程思政改革的典型模式

当前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目的是缓解当前紧张的局势,减少大学生就业压力,助推产业结构升级,因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应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全民的积极回应。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已经不能有效满足当前人才的就业问题服务和引领,丰富的就业信息以及高效便捷的实习平台虽然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基础,但是最为重要的前提应该是塑造大学生正确的创业就业观,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散思维,纠正大学生单一固化的就业思维,[3]只是将国企、事业机关单位作为就业的首要选择或者是唯一选择。课程思政改革的核心是将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同向而行、协调并进。相对于课程思政与数理化性质强的专业课程相融合的难度来说,思政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的有机融合就简单易行许多。塑造大学生的创业就业观本就是思政教育内容的一部分,思想认识能够通过思政课程得到有效纠正,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在实践中得到有效提升,大学生拥有扎实的专业素养,系统的创新创造力以及过硬的实践技能就变得水到渠成。

(三)“双创教育”与课程思政应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课程思政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创新创业教育为课程思政提供实践基础,不管从目标、内容还是形式上来说,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都能够有机结合,这样不仅为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创新创业就业价值观,而且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良好心态的建立,创新创业就业能力的提升,大大促进了其职业素养的养成。[4]创新创业教育应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激发创业激情,其中包括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和岗位能力几个方面。而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培养大学生的政治觉悟和道德修养,其中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基本道德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几个方面。从宏观层面来看,创新创业教育对于课程思政的推广和普及具有促进作用,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巩固提升、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课程思政的有效改革。

三、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课程思政元素

(一)爱国主义教育

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是中国仍是经济实现较快增长的世界范围内的主要经济体。全球经济环境开始变得不确定、不稳定和不公平,如今部分成功“走出去”的企业如联想、华为、阿里巴巴、海尔、万达和万兴科技等也纷纷想要回流到中国大陆,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华为的5G技术、大兴国际机场、中国天眼、中国高铁、一带一路、对外开放、G20峰会等一系列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科技成就无不向外透露中国也可以提供更好的发展港湾。这些真实生动的素材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鼓励学生敢于加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5]

(二)团队协作精神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需要在教学中融入正能量的素材。由于美国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以及与我国的贸易摩擦,让我国的许多企业如华为、TIKTOK等企业的处境变得愈发艰难,再加上2020年爆发的新冠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使国外的人才回流,在很多人都在讨论“走出去”的企业会不会大幅度的产业回流时,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人才回流现象也极为明显,其中还包括许多高技术、高本领、高身价的专家团队。团队不同于其他个体,它是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每一个团队成员不仅要具备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而且还要拥有与他人共同合作完成任务的能力。团队精神代表的是成员之间的协作精神、大局意识和服务精神,[6]高校增加团队协作精神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从业心态以及凝聚一心的团队奉献精神。

(三)创新精神教育

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管理学语义下的创新指的是以企业为核心,包括研发机构、中介机构、大学和政府等多方组织,采用组织边界较为清晰的网络组织和模块化的组织模式,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字创新开始被挖掘并应用到企业管理与创新中,具有更高的不可控性和不可预测性。因为疫情的爆发,全球供应链断裂,我国目前面临的是全世界物资邀约,生产的产品不仅要填补国内居民的需求,国外的需求量也在增加,因此产品供不应求。社会需求不断拉动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又能创造人类未来,人类未来呼唤科学创新。[7]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过程中,要让他们全面了解创新的概念、种类、功能、作用和未来发展趋势,维护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8]支持学生的创新想法,鼓励学生的创新勇气,呵护学生的创新热情,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激情。

四、课程思政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重知识传授、轻价值引领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不管是在教材、课程还是教学方面都侧重于对知识的传授,将双创课程作为一种传授知识的工具,忽视了双创教育中价值层面和道德层面对大学生起到的重要的引领作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应该包括政治引领、社会责任、道德品格和专业素质等几个方面,具体包括对学生爱国情怀、专业使命感、个人品格、传统文化传承精神、人文关怀、工匠精神等素质的培养。但是高校中使用的双创类教材呈现出的内容绝大多数都是理论知识(理念灌输、理论解析、政策解读等),更加注重的是学生是否掌握创新创业的概念,能否理解教材理论知识。[9]

(二)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

随着环境的动态性和复杂性以及社会竞争的加剧,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和经营风险,企业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再加上市场人才饱和的现象愈加频繁,所以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因此我国高校对于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但是,学校对不同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却有差异,会更加重视创新创业学院学生的双创教育,对于其他学院学生来说只是进行结构单一的普适性教育。一些高校没有建立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缺乏必要的实践平台,无法为学生提供宝贵的实践机会,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形成过程中缺乏人才的指引和教导,[10]在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缺少资源的支持。

(三)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缺乏有效联动

目前一些高校已经设置创新创业学院来负责双创类教育的开展与完善,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执行工作十分重视。但是目前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范围大多数只是局限于创新创业基础知识传授和实践技能灌输,往往忽视了课程思政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重要性。学校只是将思想政治课程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教师对于思想政治课程也只是在意识形态上进行教育,课堂氛围枯燥,课程内容乏味,教学方式单一,[11]因此,课程思政教育并没有渗透到双创教育中去,两者之间缺乏有效协同联动。

(四)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融合形式较为单一

目前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正逐渐趋向成熟,部分高校专门设置了创新创业学院,并向全校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课程,但是双创课程课时少和课程结构单一的问题也随之而来。课程思政的理念的提出比创新创业晚,对于如何将课程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起来,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善明确的办法。课程教师无法满足学生的多项需求,不能根据年级和专业进行严密的课程规划,只是在授课过程中将一部分上课时间向学生传授思政课程,一部分上课时间讲述创新创业课程,[12]用这种方法来实现课程的融合。但是这种方法并没有带来积极效果,反而通过这种毫无联系和毫无意义的融合方式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

五、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路径研究

(一)加强双创教育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的顶层设计

思政课程的提出充分考虑了大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对人才培养和定位进行了重新审视。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较为严重的多头管理现象,涉及多个部门、多个领导,因此,造成了模糊领导、权责不清等问题。[13]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升级需要多个部门相互协作,统筹规划,各司其职,通过相互协作形成科研、管理、教书、实践和服务育人的全育人格局。同时,课程思政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需要教师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特点,对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深入挖掘。对于课程思政师资的培养,首先,学校应该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奖评优评职称的考核标准之一,开展教师全员初心大讨论,为学生树立典型榜样。其次,教学团队应该具有统一的思想,针对教师在政治理论和价值引导方面的薄弱环节,学校应该做好课程思政的培训和交流工作。[14]最后,通过校外交流学习、研讨和座谈等方式让教师理解课程思政教育的目的和途径,探讨在创新创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创新、方法与实践,不断探索、交流和总结,实现共同成长。

(二)施行三全育人教学模式改革

部分高校开始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须与思政课程相融合方能提高学生双创品质,开始纷纷借鉴三全育人的概念,实行全程全员和全方位的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教育,通过开展分阶段、分层次道德教育教学,探索大众化和精英化结合的教育体系。首先,学生大一阶段,应该树立课程思政全员育人的理念,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就业指导、创业基础等通识类课程设置在大一学生的课程中。[15]其次,学生大二阶段,以课程思政中的分类指导原则为基础,大二阶段的双创教育主要是针对那些对创新创业有规划和兴趣的学生,通过引导他们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学生自身的能力及兴趣在本阶段教育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最后,学生大三大四阶段,高校可以面向有创新创业经验的学生群体设置实践课程,安排专业教师对他们进行项目指导,出台相关政策对这一类学生群体进行项目扶持。[16]班级授课、分组教学和合作学习是教师在教授创新创业课程最常用的几种教学方式,课程思政视角下的双创教育不再提倡采用直接讲授、课堂讨论和案例教学进行直接说教,[17]而是采用显性教学与隐性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这种三阶段分层教育,将课程思政中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融入创新创业教育。

(三)积极构建现代化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平台

随着现代信息网络以及数字化的高速发展,高校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以及大数据等应用技术的诸多优势,积极打造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思政教育有机结合的教育平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该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重知识与技能,缺乏创新思想引导,政策普及力度不够,辐射范围不足,双创实践机会太少,创新创业教育有效途径还需优化等问题。[18]利用现有资源积极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条件和渠道,最大可能采用开放式教学理念,使用多样性教学方法,提供可操作性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在实践中对抗挫折,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在实践中客观看待失败。从理论教育层面和实践教育层面出发,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全面、高效的理论知识以及利用互联网技术以及学校现有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实训和实习的机会,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法律意识、爱国情怀和实践能力等,拓宽课程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路径的维度和广度。[19]通过校企合作、创新孵化基地和创新创业基地实现课程思政的理论渗透以及构建高校产学研用结合的模式,以课程思政理念为指引,积极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邀请专家学者进校进行指导和交流,探索新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和路径。

(四)建立健全更具实践意义的人才培养体系

我国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仍然存在融合偏差、知识匮乏和方式单一等问题,有机融合发展过程中既定目标和实际目标有偏差,各自为政现象十分多见,并且课堂教学方式单调,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这样会导致学生产生严重的单一思维,减弱高校双创教育的实施效果,降低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应该建立更具实践意义的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合理地利用学校拥有的网络信息技术,提高本校教研队伍的综合能力,加强学生的第二课堂建设。高校必须对创新创业教材的撰写和编排予以重视,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将校训、校史和校友等优秀的思想政治元素作为教材中的一手材料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素养和历史使命感。[20]与空洞深奥的理论知识相比,开展体验式教育对学生的积极作用更加显著。当然,也可以邀请成功的企业家共同参与教材的编写,利用校企合作的渠道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引入更多、更纯正的企业家精神。

六、结语

创新创业作为我国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与当前国家经济发展趋势相一致,可以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课程思政教育应当放在教育实践体系的突出位置,高校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发展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水平,完善课程思政的制度保障,提升课程思政的育人能力,创新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而且能够提高大学生对于社会的适应能力和在实践中的思考及领悟。课程思政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提与基础,引入我国经典的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优秀的思想品德浸润学生的思想意识,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保证道德教育,让理想信念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行为的指导,使我国大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与道德品质,使其具有创新思维与创业能力,成长为有责任感、有使命感、有担当的创业者和未来的企业家,成为为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的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

猜你喜欢
双创思政大学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