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前伟 任亚丽
(1通渭县种子服务站,甘肃通渭 743300;2通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通渭 743300)
近年来,通渭县借助产业扶贫的政策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在实现“牛、羊、果、薯、菜、药”等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的同时,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引进农业产业企业,培育发展新型产业。目前在平襄镇店子村、马营镇大岘村建成了2个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基地,引进种植了杏鲍菇、双孢菇、鸡枞菌等高品质食用菌,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食用菌产业链。玉木耳的引种栽培,进一步完善了全县乃至定西市食用菌产业,使食用菌种类更加齐全,有利于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通渭县常年玉米播种面积4.67万hm2左右,玉米秸秆资源丰富,一部分作为饲料用于养殖以外,大部分玉米秸秆被废弃,而玉米秸秆是玉木耳种植菌棒的优良制备原料,可有效降低种植成本的同时,解决因玉米秸秆乱堆乱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玉木耳也叫白木耳,外形色泽洁白、晶莹剔透、白璧无瑕,抗杂能力强,生物学效率高,是黑木耳产量的2倍[1]。在脱贫攻坚期间,通渭县建成了93个村级光伏电站,其中有12个村级光伏电站采用“农光互补”方式建设,在光伏衍架下建成了塑料大棚逾400个。由于光伏板遮光等因素影响,种植其他作物的效益低。玉木耳需要在相对弱光条件下栽培,因而可以高效利用光伏衍架下的大棚进行栽培,以提高种植效益。
2021年,经通渭县农业技术人员考察调研,从吉林省引进玉木耳,采用吊袋立体栽培技术,在常河镇胜义村建成通渭县玉木耳引种及高效栽培试验示范基地,示范种植20 000袋(2个塑料大棚,每个塑料大棚种植10 000袋)。经试验研究,玉木耳非常适合当地气候特点,在光伏衍架大棚下吊袋立体栽培,每年生产1茬,可采收5~6次,每个吊袋可产干耳75g左右。按目前市场价格100元/kg计算,2021年试验示范产值15万元/hm2,而生产成本价格3.0元/袋,总生产成本6万元,年纯收益达到9万元以上,种植效益非常可观。2022年,计划进一步扩大基地规模,将常河镇胜义村光伏衍架下的塑料大棚全部栽培玉木耳,栽培规模达40万袋;并计划建设菌棒生产加工车间1个,包括原料库200 m2、拌料及袋装车间100 m2、灭菌车间 100 m2、制种室 50 m2、接种室 50 m2、养生室50 m2,进一步降低采购菌棒的生产成本。同时,利用当地丰富的玉米秸秆资源,试验研制一种以玉米秸秆为主要原料的玉木耳种植菌棒配方,实现废弃秸秆资源化利用。
充分利用通渭县脱贫攻坚期间在光伏衍架下以“农光互补”方式建成的塑料大棚,将“光伏板遮光”的不利因素与“玉木耳需要在相对弱光条件下栽培”这一条件巧妙结合,变“不利”为“有利”,成功总结出光伏衍架下玉木耳大棚吊袋立体栽培技术。现将其介绍如下。
玉木耳菌丝生长温度在12~34℃之间,以22~32℃为适宜温度。菌丝耐高温而不耐低温,长时间的低温环境,会导致玉木耳菌丝衰亡。子实体生长温度在18~32℃之间,最适温度为20~25℃,温度高时,耳片薄,且颜色发黄[2]。根据通渭县比较冷凉的气候特点,而且光伏衍架下相对普通大棚气温会更低一些,所以将试验地选择在南部海拔较低的常河镇,每年可生产1茬,采收5~6次。春季栽培,一般在3月底至4月上旬制袋,4月中旬至4月底完成接种,7月中旬开始出耳。
2021年首次种植,菌袋从甘肃省天水市购买,栽培料配方为木屑80%、麦麸15%、豆粉3%、石膏1%、石灰1%。接种时的pH值控制在6.5左右,含水量控制在65%~70%之间。经2021年试验栽培,该配方营养配比合理,玉木耳产量稳定。
菌种采用固体木屑料培育。配方如下:木屑45%、玉米芯25%、麸皮25%、玉米粉4%、石膏1%,含水量60%~70%,在培养室22~25℃下培养35 d左右菌丝长满袋。后熟7 d左右即可接种[3]。
培养料袋灭菌后,等料温降到25℃以下即可接种。根据通渭县玉木耳栽培季节气温情况,宜采用3孔“品”字形接种法。具体的接种方法:用打孔器在菌棒上打直径3~4 cm、深6 cm左右的孔,将固体菌种掰成楔形,接入孔中,轻轻按压菌种,使菌种完全充满接种孔。
接种后,袋外用保鲜膜覆盖菌种,避免菌种被空气中的杂菌污染[1]。接种后的料袋运到大棚内进行避光培养菌丝,料袋采取“#”形堆放,接种口朝外,每堆高度控制在4层,堆与堆间隔30 cm,堆放太高或者间隔距离太小会致使局部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不利于菌丝生长。玉木耳春季栽培大棚温度不得低于18℃,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之间。常河镇光伏衍架下棚内气温基本不超过25℃,每天午间通风,每次通风时间在30 min以上,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经过40~50 d菌丝即可长满菌袋,再培养7~10 d,当菌种表面出现微黄色水珠时,说明菌丝已经生理成熟,即可进行出耳管理[4]。
原光伏衍架下塑料大棚采用20#镀锌钢管结构,管壁厚3 mm,大棚宽8 m、长25 m,无立柱,脊高2.5 m。为方便管理,对相邻的2个大棚改造连通,连通后棚长50 m。同时为便于挂袋,对大棚内部进行改造。在高2 m处加设横架,另加设立柱5排,每个立柱间隔5 m,以确保承重和骨架稳定。
在宽10 m的大棚内按7排吊袋设计,每排2行,每排宽度为70 cm,吊绳间距40 cm。排与排之间留有宽度为50 cm的作业过道,棚两侧单列挂袋,这样每列挂袋都有作业过道,有利于棚内通风透光及日常管理。
用红砖做高于地面约5 cm的吊袋排,作业行间和吊袋排均铺设园艺地布,方便喷水后作业,保持棚内干净整洁。
采用上悬喷水管喷雾,在排与排中间悬挂1根喷水管,全棚悬挂8根,均匀分布,喷水管为专用弥雾塑料管。
菌袋进棚前,对大棚进行消毒。首先,对全棚喷施一遍75%酒精进行全面消毒,然后对棚内地面撒施生石灰进行地面消毒,保证棚内无杂菌[1]。
吊袋前,将菌袋摆放在吊袋排上,适应棚内温、湿度3~7 d,称为困菌。当地困菌时间为5月10日前后,不得迟于5月15日;否则会缩短后期生长时间,影响产量。
困菌结束后,用事先准备的尖锐工具在菌袋上刺口,口与口的间距为1.5 cm,可以刺“三角型”口,也可以刺“一字型”口。根据观察,“三角型”口更适合当地栽培应用。
在刺口处发白后(也称“拉白线”),即可开始吊袋,也可以在形成耳基或耳芽后进行吊袋。每根吊绳挂5个菌棒,用铁丝在菌棒中心穿过,保证整齐垂直。
玉木耳属于中高温类型食用菌,其孢子萌发温度在22~32℃之间,以30℃条件最为适宜。子实体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0~28℃[5]。在此温度范围内,低温条件下,生长周期长,玉木耳洁白肉厚,品质和产量均高于高温条件下生产的玉木耳。根据记载,在光伏衍架下的塑料大棚,受光伏板遮光影响,温度较低,生长期最高温度未超过25℃。
在玉木耳子实体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5%左右,在棚内不同位置要悬挂3个监测器,当空气相对湿度低于90%时,要及时打开喷水管进行喷雾以增加湿度[6]。规模化生产后,人工监测不利于生产,需安装自动化控制设备。
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也是影响玉木耳生长的主要因素,要控制二氧化碳浓度低于1%,否则子实体容易产生畸形,开片不整齐,影响耳型[1]。生产中也要在棚内悬挂监测装置,早、中、晚各监测1次,当浓度接近1%时,要进行通风处理[7]。规模化生产后,人工监测不利于生产,需安装自动化控制设备。
玉木耳病虫害防治的总体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最常见的虫害是菇蝇、菇蚊。玉木耳子实体极易吸收化学药物,喷洒农药会造成农药残留,因而在玉木耳耳片生长阶段不能喷洒任何农药,只能用粘虫板或诱虫灯杀虫,等耳片采收完后,再使用高效低毒的农药喷雾杀虫[8]。具体防治方法:生长期在大棚内悬挂黄色粘虫板,悬挂高度为菌袋上方30 cm处,每个大棚悬挂30~50张[9];在大棚外围可用菊酯类或石硫合剂对大棚周围进行多次喷雾防治[10],每7 d防治1次;及时清除棚内垃圾、废料、烂耳等,保持棚内卫生清洁,消灭虫源。
适时收获是保证玉木耳品质和产量的关键,采收过早产量低,采收过晚品质差[1]。当玉木耳耳片长到3 cm左右、耳片背部起白色绒毛时,应及时采收。当地第1次采收时间为7月5日前后,以后根据生长情况及时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