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永 王 艳
(连云港市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江苏连云港 222000)
自2015年以来,连云港市全面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和江苏省委、省政府《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的决策部署,树立“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法治植保”的理念,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重大植物病虫疫情精准测报为基础[1],规范引导病虫害防治组织持续健康发展,大力推广应用一批高效、低毒、低风险农药,全力建成一批省、市、县三级绿色防控示范区,加大科学用药和安全用药培训宣传力度,“十三五”期间全面实现农药减量和农产品稳产保供任务,充分保障连云港市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据连云港市统计局统计,连云港市2015—2020年农药使用量分别为 7 011、6 662、6 479、6 391、6 290、6 175 t,农药使用量实现连年下降;2020年农药使用量较2015年下降836 t,降幅达到11.92%,农药使用量降幅明显。在农药实现减量的同时,全市粮食生产总体保持稳定向上发展势头,2016—2020年连云港市粮食总产分别为365.7万、368.1万、364.1万、366.6万、368.5万t,粮食总产基本稳定在365万t以上,实现了农药减量的同时,又充分保障全市粮食生产安全。
加大植物检疫工作力度,有效阻截检疫性病虫草害发生[2]。目前,全市恶性检疫性杂草加拿大一枝黄花和假高粱被有效控制,邻近省份山东省发生的水稻恶性害虫稻水象甲未在连云港市发现,肆虐苏北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得到有效控制,显著减少了农药使用量。围绕小麦赤霉病、水稻稻瘟病及“两迁害虫”和玉米草地贪夜蛾监控工作,全市建立健全了病虫监测与预警体系和会商制度,配备20名专业病虫测报人员,设立市县级观测站圃6个、乡镇级人工监测网点40个、远程智能化监测点24个,对重大病虫害监测增加调查频次和扩大监测范围,定期和不定期开展重大病虫情会商会,确保发布的重大病虫监测预警信息及时准确,为精准防控提供参考。
“十三五”期间进行了系统的新型农药试验示范,试验单个药剂84个、组合药剂65个,建立农药减量增效示范基地60个,一大批高效、低毒、低风险农药被筛选出来并得到大面积应用,高效、低毒、低风险农药使用占比从2015年的72.1%提高到了2020年的95.0%。例如,多年来防治小麦赤霉病使用的多·酮因产生抗药性而被淘汰,现改用氰烯·戊唑醇、丙硫·戊唑醇和氟唑菌酰羟氨等高效农药,这些农药用量较少且防效明显,显著降低了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农药使用量。
经过多年的培育,目前全市共有300家注册登记的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其中被省级评为“五有五好”的病虫害防治服务组织达42家。全市目前大中型高效植保机械保有量达5 000余台,农用高效植保无人机260余架,全市稻、麦等主要农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达65%。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利用高效植保机械防治效率高、防治效果好,防治次数较一般农户少2次以上,农药利用率较一般农户高出5个百分点以上,在提高防效的前提下可以有效减少农药用量。
全市绿色防控示范区从无到有,“十三五”期间的2018—2020年全市共建设60个省级绿色防控示范区、9个市级绿色防控示范片和60个县级绿色防控示范方,建设面积达4 000 hm2,辐射面积4万hm2,绿色防控示范区农药减量普遍都在20%以上,有效带动了大面积种植区科学安全使用农药,有效促进了农药减量增效。
连云港市稻田综合种养从无到有,面积逐年扩大,目前全市稻田综合种养面积已超过6 666.67 hm2。稻田综合种养病虫害防治一般采取灯诱、性诱、释放天敌、种植香根草和显花植物等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态调控等综合防治措施,用药一般选择春雷霉素、井冈霉素、苦参碱、绿僵菌等生物农药和部分高效、低毒、低风险化学农药,化学农药使用量显著减少。
围绕农药使用减量目标,加大植物检疫、重大病虫发生与防控、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科学用药和安全用药等方面的培训力度。结合农业部门的各类培训,对乡村基层干部、种子企业、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广大农户进行分类培训,提高其病虫害防治能力和科学用药水平[3-4]。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20期,培训各类种植主体9 0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和技术明白纸100余万份。
当前,连云港市植保系统工作人员不到40人,全市平均每乡镇仅有1人兼职,村级层面已无植保技术人员,而且植保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年龄结构老化,已不能完全满足全市50.67万hm2耕地的农业生产病虫害监控需要。
农药的生产、销售、使用等生产经营管理涉及部门较多,工作中还缺乏有效组织和部署,部门联动和合作机制还未能真正建立起来,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技术服务还没有完全到位,还不能完全杜绝假冒伪劣农药生产销售,损害了农民利益,也破坏了生态环境。
长期以来,环境保护实行的是“谁污染,谁治理”,而政府投入“敲边鼓”,导致包括农药在内的面源污染很难有效防治。一是政府对农药减量投入经费不足,特别是市、县两级政府投入偏少;二是农药面源污染点多、面广、量大,历史欠账太多,没有专项经费作保障,致使工作难以持续。
一是绿色防治技术相对化学防控成本较高且见效慢,而粮食作物如水稻和小麦等种植利润有限,一般农户和大部分规模种植户不太愿意尝试绿色防控技术;二是绿色防控示范区生产的优质农产品还没有完全建立优质优价体系,价格优势不明显,影响了种植户主动使用绿色防控技术的积极性;三是一般农户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低和接受能力差的现状,在应用绿色防控技术上力不从心,只是依靠农药销售人员的推荐简单使用化学农药,影响了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
大力发展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是有效应对重大病虫危害和减少农药使用的有效途径。连云港市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经过多年的培育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覆盖率达60%以上,但是总体来说服务能力还不强,服务水平还不高,服务规模还不大。具体表现:一是设备不够先进和齐全,硬件水平总体不高;二是服务人员数量不足且总体素质尚待提高;三是缺少全程服务能力,从种到收、从提供药剂到全生育期打药服务还很少;四是病虫害防治服务还存在较大的风险,保险体系有待建立和完善,特别是应对小麦赤霉病和水稻稻瘟病等一些气候性病害还存在较大风险[5]。
一是随着农业种植业轻简栽培技术的推广,农田杂草逐年加重,除草剂用量逐年加大,如何应对农田杂草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二是随着农作物秸秆还田量的增加,农作物病虫害逐年加重,特别是小麦赤霉病等真菌病害田间菌源量已积累到大暴发的水平,给农药减量工作带来较大挑战;三是种子处理技术和杂草封闭技术是有效防控重大病虫害和农药减量的有效措施,但是这两项技术对使用者要求较高,如果使用不当,极有可能造成农业生产事故。
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要成立专门组织和机构,切实加强对农药减量工作的领导。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农药减量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生态环保认识,从思想上和行动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动农药减量工作再上新台阶。
各地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相关农药减量工作经费,管好用好专项资金,充分发挥好国家和省专项引导作用。市县各级要积极筹措资金,切实履行农药减量工作的政府主体责任。同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多种形式的资金进入农药等面源污染治理,为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顺利进行。
农药减量工作不仅是农业部门和植保机构的事情,更应该得到市县财政、环保、公安、市场监督管理、供销等部门和农业系统内部相关职能单位的支持与配合。市县财政应加大农药减量工作的投入,公安、环保与市场监测管理部门应当协助做好农药市场管理、案件查处等工作,供销部门应当充分发挥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为市场提供高效、低残留、低风险农药。农业部门内部植保系统、执法机构和其他推广部门应树立农药减量工作一盘棋意识,从农业生产、销售、使用及废弃物处理等环节都应通力合作,切实管好农药、用好农药,切实提高连云港市农药推广应用水平,减少农药使用[6]。
建立健全县级植保公共服务体系,强化植保机构的公益属性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综合防治、植物检疫、农药应用指导等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发展基层植保实用人才队伍,县级植保机构原则上每6 666.67 hm2作物不少于1名植保专业人员,重点农业乡镇原则上不少于1名植保员,逐步建立村级农民植保员队伍,并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培育多元化、规范化的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鼓励支持科研单位、教育机构、农民合作社、涉农企业和基层农技组织等开展植保社会化服务。利用国家植保工程项目,强化重大病虫监测防控设施建设,完善县级病虫监控站点建设,特别是病虫害智能化监测网点建设。随着植保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病虫监测预警能力进一步提高,这将为有效防控重大病虫害提供有利条件。
进一步加大财政和保险扶持力度,充分利用各项惠农政策,争取专业化统防统治补助资金,提高对防治药剂、机械购置及技术培训等的补助力度,设立机防人员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建议财政将承包服务列入农业保险,建立健全专业化统防统治保险制度。进一步优化完善高效植保机械列入农机补贴制度,切实减轻防治服务组织负担。进一步加强病虫精准预测预报,及时向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提供准确的病虫害测报和防治信息,积极引导防治组织开展综合防治,积极引导防治服务组织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切实减少农药使用量,为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与绿色防控融合提供技术支撑。对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传授病虫害防治技术、药械维修技术、安全用药技术,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推进专业化防治组织的规范化,提升服务水平,继续推荐一批服务水平高的专业化服务组织参加省“五有五好”服务组织创建和评比活动。
继续研究和完善农作物种子处理技术,可有效防治种传病害和减轻前期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影响。相对于茎叶处理除草剂,水稻和小麦土壤封闭除草剂可以抑制或杀死正在萌发和即将萌发的杂草,用量更低、防效更佳,应进一步研究、完善和推广应用土壤封闭除草技术。对于小麦赤霉病和水稻穗颈瘟等气候性病害,要根据品种抗性、田间菌源和气象条件,把握关键防治时期,选择高效药械精准防治,尽量减少防治次数。对于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草地贪夜蛾等迁飞性害虫,做好监测和预测预报,做到治早治小、科学用药,切实减少农药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