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高效教学策略

2022-12-15 18:31袁蔡林
家长·中 2022年12期
关键词:区域素养探究

袁蔡林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化,如今的地理教学对学生能力和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地理能力,成为一线地理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立足于初中地理高效教学策略,从注重兴趣激发,激发学生动力;渗透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能力;突出学生中心,转变学习方法三个方面展开探究。在如今的教学中,学科素养的培养越发受到重视,在这样的情况下,再延续原本以知识记忆为主的教学方法显然是不适合的。而具体到地理教学中,能力和素养的培养,一方面对学生中心地位的突出有着一定的要求,需要教师以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动力,构建以好奇心驱动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多种手段突出学生中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知识;另一方面,未来社会发展本身就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能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也成为影响初中地理教学效率的关键。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要积极转变教学模式,切实优化教学效果。

一、注重兴趣激发,激发学生动力

在如今,将学生置于“主人翁”地位这一观念深入人心,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兴趣程度,对教学效率有了越来越大的影响。有效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相当重要。而相比过去,如今的地理教学在难度上有所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拥有足够的动力攻克“难关”是非常必要的。这就需要教师依据所教学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此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切实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一)利用信息技术,展现趣味素材

如今,教育信息化的步伐快速推进,信息技术也逐渐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方法。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其能以具有强烈冲击力的视频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而且初中地理的教学以区域地理为主,信息技术能更好地展现区域地理信息,在引入区域情境方面有着相当大的优势。因此,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合理展现趣味的素材,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导入区域信息,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区域知识的学习,从而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例如,在教学“‘白山黑水——东北三省”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播放《航拍中国》(第一季)黑龙江的视频片段。这一视频从俯视角度出发,能更全面、更有美感地展现黑龙江的地理景观,从中国最北端“漠河”出发,充分展现了雪国风光。在视频片段播放后,教师就可以正式引入东北三省这一区域的学习。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播放《航拍中国》(第一季)黑龙江最开始对黑龙江整体的自然地理环境做的介绍,在后续的探究中能明显发现学生更加积极。这样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展现了更具有趣味性的素材,在课堂的开始就有效激发了学生兴趣,一方面提高了学生课堂探究效率,另一方面也有效培养了学生对地理的兴趣,为高效的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结合生活素材,提高代入感

地理以地球表面为研究对象,有着相当大的实用性。生活教育论倡导以生活中的素材为教学内容,能有效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而在地理教学中,引入生活化素材,教师不仅能将乡土地理情境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应用以及实践能力,还能以熟悉的生活中的场景有效增强学生的代入感,这对增进学生对地理的认识,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结合生活化素材进行导入,有效提高学生的成就感。例如,在“农业”这一节,教师就可以积极引入生活中的素材。而结合农业这一主题,教师可以通过两种方法展现生活化素材。一方面,教师可以直接在课堂上展示本地农作物,通过对这一农作物的探究,引入农业概念及其重要性解析;另一方面,教师则可以提前录制实景微课,在课上形象地展现本地农业生产劳作的场景和对本地农民的采访,引导学生探究本地种植此类作物的原因,进而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整体的农业地区分布,认识到农业发展应当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当地的光照、气候、水文、土壤等因素。由于是生活中的素材,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也更有动力。这样,通过多种方法引入的生活化素材,教师有效提高了学生探究的代入感,有效增强学生探究动力,培养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渗透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能力

相比过去以知识的学习和记忆为主的教学,如今的地理更加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其中,核心素养作为能在未来发挥作用的地理能力,在地理能力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作为学生必须具备的地理能力,核心素养贯穿地理教学的始终,将其融入初中地理的教学中,有利于切实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积极渗透地理核心素养,为提高地理教学有效性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注重人地关系,渗透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核心素养的中心,其要求学生对人地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人地关系的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的传统,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很多区域都提到了关于人地关系出现问题和解决方法相关的知识。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要结合合适的教学内容积极渗透人地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引导学生以此为指导,探究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例如,在“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一节,教师就可以积极渗透关于保护生态环境重要性的知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展现该地区从发展畜牧业的富裕逐渐走向贫穷的过程。在这一信息展现后,教师就可以询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该如何解决这一困境?”两个问题,引导学生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展开分析,并就环境问题的解决提出自己的方案。而在这两个问题的探究中,学生能充分了解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掌握一定的人地协调发展的方法,这对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利用思维导图,渗透综合思维

综合思维,指学生全面、系统、动态地看待地理事物的习惯和能力。在综合思维的培养中,帮助学生构建地理知识的完整架构是一大前提。在初中,通过目录,学生已经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到地理的知识架构,了解到地理分析的顺序和方法。思维导图能以图片将思维的过程直观地展现出来,对于更好地帮助学生搭建完整的知识架构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积极应用思维导图,在学习过程中有效渗透核心素养。例如,在八年级上册学习之前,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阅读目录,从目录中提取初中地理主要学习的内容,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架构。结合地理学更加细致的学科划分与目录,教师可以将整个地理学科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這两个方面可以作为思维导图最主要的两个分支。其中,第一章人口、民族和第四章农业、工业都可以置于人文地理中。而第二章地形、气候、河流则可以置于自然地理中,这些要素可以作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之下的分支。当然,在两个层次之间,教师还可以加入综合地理和区域地理,进行进一步细分。而在八年级下册的区域地理学习中,教师则要引导学生以思维导图的顺序对所学区域展开分析。这样,通过思维导图,教师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架构,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三)重视区域地理,渗透区域认知

区域认知要求学生从区域的角度认识地理事物。而作为以区域性为本质特征的一门学科,任何知识的学习都不能脱离具体区域。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所教学的区域,积极利用区域对比、区域综合分析等方法,有效引导学生从区域出发认识地理问题,这对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这一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八年级下册“中国四大自然地理区域”学习完毕后,教师就可以以区域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特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先让学生回答中国四大自然地理区域的分界线,以让学生对中国四大自然地理区域的基本概念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而后,教师就可以列出表格,以思维导图中的地理知识架构逐一写下对比指标,让学生一一回答,填入对比表格中。如在气候部分,在引导学生正确回答后,教师就可以在“西藏地区”写下高原山地气候,在“西北地区”写下温带大陆性气候等。这样,通过区域对比,教师更有效地让学生了解了各个区域的特点,这对于培养学生从区域出发认识地理事物的区域认知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四)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是学生通过一系列地理实践活动中形成实践能力。在这一素养的培养中,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是十分有必要的。地理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而且相比高中,初中学习任务较轻,学生有更加充足的时间参与地理实践活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地理实践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培养知识应用和地理实践力这一素养,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可谓是一举两得。因此,在初中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开展实践活动。例如,基于学生水平和初中地理所学内容,教师可以开展“月相观察”这一实践活动。在这一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将学生分为十人左右的小组,引导学生合理分工。而在活动开展前,教师就可以将活动总体划分为资料收集阶段、观察验证阶段和总结阶段。每个阶段开始前,教师都要将学生集中起来,以合适的资料和任务引导学生,并让学生合作制订计划,从而高效完成活动任务。而在总结阶段,教师还要让学生完成研究报告,进行成果展示。这样通过相关实践活动的开展,能有效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这一素养。

三、突出学生中心,转变学习方法

相比过去以知识记忆为主的教学模式,如今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以能力的培养为中心。而在学习方法方面,以学生为中心的综合性探究活动逐渐成为主流。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能否掌握探究的方法,成为影响整体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

(一)注重问题导学,提高探究能力

相比过去,如今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教学方法為主,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否采取合适的方法,让学生适应探究式教学方法相当关键。问题是问题探究式教学法的核心,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影响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效率的重要因素。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否以合适的手段构建合适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更加投入探究过程并掌握探究的方法,相当重要。而要构建合适的问题情境,教师不仅要注意激发学生兴趣,还要注重探究的层次性。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所教学的内容,积极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以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在“祖国的首都——北京”这一课,教师就可以以问题导学法进行教学。其中,结合之前学习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习的行政区划,最高的级别有多少个,分为几类?”而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则可以播放北京相关的视频和文字资料,并最后展现一系列问题——“北京的地理坐标是什么?北京与哪几个省份相邻?北京属于哪种气候类型,有什么特点?”等,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在这一方法中,教师不仅能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学习与北京相关的知识,还在问题解答的过程培养了学生探究式学习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二)合理构建小组,辅助学生合作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这也就导致地理的问题情境相对较为复杂。在问题的解决中,学生个人能力很难满足教师的要求。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也将影响教学效果。地理有着一定的跨学科特征,地理问题的解决,不仅涉及地理学科知识,有时还涉及化学、生物、历史等其他学科的知识。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要充分考虑学生多门学科的成绩,考虑多个方面的要素,合理构建学生小组,促进学生更深入地展开合作,为教师构建更高效的探究活动提供有力的支持。例如,在初中地理小组构建之前,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地理、化学、生物等各学科的成绩对学生进行分层。在小组构建中,教师可以以地理层次为主,一定程度上考虑其他成绩构建学生小组,最大限度地保障小组内每个学生都有擅长的部分,能在不同的场景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如在以人文旅游资源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中,擅长地理和历史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而在对本地气候和植物的调查活动中,生物水平较高的学生就能一定程度上发挥自己的作用。通过这样的方法,教师能发现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普遍表现得更加积极。这样,通过合理的小组构建,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合作,有效提高了学生合作探究能力,为高效的地理探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如今的教学中,能否切实转变教学模式,成为教师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要充分把握如今教学新的要求,以多种方法激发初中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以多种手段积极渗透核心素养,并合理地将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运用到初中教学中。也只有从兴趣、能力、学习方法等多个方面都做好转变工作,引导初中学生一定程度上掌握现代化的地理学习方法,教师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切实满足如今教学越来越高的要求。

(左毓红)

猜你喜欢
区域素养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