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2-12-15 08:32黄挺章
家长·下 2022年12期
关键词:根式支架情境

黄挺章

相较于小学阶段,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难度明显提升,并且知识系统性更强,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打造高效的教学课堂,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支架式教学方法能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有助于确立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自身和学生在课堂中扮演的角色,然后在理论讲解和习题解答过程中为学生带来全新体验。基于此,本文从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含义入手,讨论支架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阐述在初中数学课堂运用支架式教学的步骤,最后提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支架式教学,希望对相关研究带来帮助。

一、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含义

20世纪70年代,布鲁纳结合个体在人际互动中的构建意义把支架理论用于教学中,其认为学生接触全新知识点的过程中需要得到教师的帮助才能加强理解,进而逐渐形成自身的知识体系。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新技能,也将更加独立,并能完成剩余的任务。所以,教师要结合教学情况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支架,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使学生在掌握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具有良好的知识应用能力。整体来看,支架式教学就是教师为了帮助学生获取新知识或者理解新技能而搭建的概念框架,其中包括了概念、情境、图表、问题等要素,能让学习者进一步理解新知识,并纳入自身的知识体系中。比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时,可以向学生提供一元一次方程概念框架,然后由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图表支架,之后转换成其他数学符号。所以,教师要结合教学任务、学生认知特征构建相关知识情境,由此逐渐提升学习能力。设计支架的过程中,教师要基于情境化原则、以问题为中心原则、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引领学生逐渐进步。

二、支架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其一,有利于打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应用支架式教学方法之前,教师要明确学生的数学基础以及发展水平,由此结合具体情况设计教学方案。支架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增强师生互动,便于教师了解学生想法,进而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其二,有利于学生自主学習。支架式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教师需要发挥其引导作用,由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其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兴趣。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支架式教学方法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减少学生学习中的障碍,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更愿意学习数学知识。其四,激发学生内在潜能。独立分析以及合作学习是支架式教学的两个关键阶段,教师要在相关情境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发掘自身潜能。

三、支架式教学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为教师“一言堂”,学生在课堂中的想法鲜有机会表达,而支架式教学法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通过教学支架引导学生思考。比如,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利用背景支架能够引导学生搜集信息,然后结合背景材料挖掘问题和提出问题,由此掌握相关概念,不管在哪种课堂教学环境下,都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感受。为此,一方面教师要找准教学起点,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心理特征,提前分析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然后搭建教学支架;另一方面,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创设和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之后教师进行问题支架、背景支架的应用,这一环节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稳步引导学生探索。此外,在备课环节要分析如何把控教学节奏,或者在哪个环节重视情感渲染,这样才能保证支架式教学法的效果。

(二)以问题为中心的原则

数学知识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学生探索未知世界,善于发问。所以,教师要在问题设置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在搭建支架的过程中让学生探究问题,之后逐渐解决问题,在学生逐渐了解本节课教学目标之后逐渐撤销支架。整个教学环节需要对教学任务和知识点逐渐分解,细化成不同的小目标,然后进行问题支架的设计,逐渐向着大目标迈进。

四、在初中数学课堂运用支架式教学的步骤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在合适的时间提供支架,让学生逐渐提升并达到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力的不同直接影响着情境创设,并且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应用问题支架、工具支架、图表支架以及情境支架。其中在突破重难点知识过程中,通常应用问题支架,由此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帮助学生逐渐形成知识体系。而巩固性练习过程中,主要应用图表支架和建议支架,结合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提出建议,使学生突破自己,而整个教学环节教师和学生都需要扮演好自身的角色,明确学习步骤。

(一)支架式教学模式下课堂中学生学习的步骤

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普遍以何克抗教授提出的支架式教学模式为主,其主要环节依次包括情境创设、搭建支架、独立思考、协作学习以及效果评价。结合上述任务,需要学生和教师扮演好各自角色,通过教师有序引导,让学生明确学习步骤,具体如下。

1.进入情境

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情境创设,让课堂教学抽象感、乏味感降低,更加直观、具体化地呈现知识,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好奇心,使其逐渐形成主动学习的意愿。教师要借助相关问题和直观的情境引发学生思考,由此对不同的信息和观念加工与转换,之后结合以往的经验进行概括,形成新的知识,并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加以总结。数学知识和生活息息相关。创设情境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常见的问题,也可以是趣味性的场景,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可以通过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报数,要求学生说出前一位同学报数的两倍,通过两个小组的比拼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之后进行乘方运算的讲解。教师还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进一步为学生带来视觉的冲击,使其深刻感受数学的奇妙,比如在几何知识学习中就可以呈现出不同的几何图形。

2.独立探索

在合理搭设支架之后,教师要帮助学生进入学习情境,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教师要安排好这个环节,并且分析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难题,然后准备好教学工具,适时地继续引导学生探索。学生自主探究期间,教师要观察学生的思考过程,在学生成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如果学生遇到困难,要为其答疑解惑;如果学生感觉问题难度过大并且不能继续探究,这时教师要终止教学,合理控制问题难度,避免学生学习信心受到影响。

3.协作学习

经过自主学习后,学生基本掌握了相关概念,不过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数学基础存在差异,在构建知识的体系过程中未能掌握解题方法,也可能存在错误。研究发现,通常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效率要比自主学习更好,所以教师要在应用支架式教学方法时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结合学生实际差异,让每个小组基本水平相同、人数接近,基于数学问题提供问题支架,引导学生参与整个问题讨论环节,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学会取长补短,在讨论过程中产生思想火花。之后由小组长进行记录,总结小组成员问题讨论的过程,进而逐渐完善知识体系。

4.拓展延伸

在初中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一些数学问题较为抽象,计算过程较为复杂,所以教师要通过支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和总结的习惯。一些学生对数学概念一知半解,不深入思考数学概念、算理以及算法,难以做到活学活用。为此,教师要侧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維能力,在协作学习之后提供其他问题支架,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题目和解答,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5.效果评价

完成上述教学任务后,需要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进一步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教师要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表现进行评价,其中包括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表现、小组协作能力、学习结果。在评价的过程中要让评价方式多元化,综合应用学生自评、小组成员评价、教师评价的方法,让学生良好的表现得到肯定,学生也要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而实现数学素养的提升。

(二)支架式教学模式下课堂中教师教的步骤

从教师的角度讲,进行支架式教学模式应用主要包括预设、生成、巩固、总结四个阶段,具体如下。

1.预设阶段。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分析学生的认知差异,之后根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搭建支架,分析学生在本节课中能够掌握哪些知识、提升学生哪种数学思维,并且要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2.生成阶段。生成阶段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随着学生认知水平的提升搭建全新支架,密切关注支架式教学的5个环节,根据最近发展区和构建主义理论进行情境创设,让学生在以往的知识基础上探究全新的知识,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然后对学生加以评价,在交流合作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使其逐渐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3.巩固阶段。教师要侧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迁移和发散能力,让学生在初步形成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分析能否利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然后判断学生能否达到预期水平。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相似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独立思考和解答,之后教师要点评学生,侧重消除学生的疑惑心理,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

4.总结阶段。教师要带领学生回顾知识点,然后师生分享学习方法,让学生在递进上升的过程中回顾以往的知识,进而实现温故而知新。

五、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支架式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得到应用,其中支架式教学方法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此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新讲授课程以及习题课中对支架式教学合理应用,具体如下。

(一)数学新授课支架式教学设计

1.二次根式教学设计

二次根式内容主要是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增强学生数学抽象思维,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并掌握判断方法,进而在数学题目中灵活应用。与此同时,要让学生动手练习,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逐渐具有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环节,二次根式概念以及二次根式字母的取值范围是重点。为此,教师要结合初中生心理特征与教材内容制定情境创设、概念感知、定义概念、深化概念、应用概念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探索能力得到提升,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方法

教师先通过问题情境搭设脚手架让学生对根号产生兴趣,创设情境之后,引发学生独立思考。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呈现正方形面积公式,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解答,通过表格支架掌握正方形面积求边长和二次根式概念之间的关系。在后续的合作学习环节让学生进行交流,比如,二次根式在表达上有哪些特点,有的学生想到被开方数都为非负数,由此总结出二次根式的基本概念。教师继续提供一些题目,让学生分析哪些为二次根式,通过以上支架的设计,有效结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进而使学生掌握较为抽象的二次根式概念。而小组协作过程中能让每个成员具有良好的参与兴趣,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教师可以趁热打铁,继续利用支架,通过相关问题引发学生向着更深层次的问题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素养。

(二)数学习题课支架式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

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要通过问题支架、策略支架进行演示,然后利用图表支架、工具支架呈现知识要点,通过学生模仿练习、评价分析、整理反馈完成课堂教学环节。

2.教学方法

以不等式和不等式组为例,通过习题练习使学生掌握含参量不等式和不等式组的解题方法,再通过学生动手练习总结题型和方法,之后通过数轴确定含参数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参数范围,综合应用树形结合以及分类讨论的方法完成解答,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大胆猜想,并且有效应用多媒体技术,在搭设脚手架的过程中结合学生最近发展区,利用问题支架让学生思考不等式解集和求不等式解集的差异性,分析含参量不等式解题时需要注意哪些内容。通过这种设计,可以避免学生没有接触含参量不等式不知如何解答,进而起到有效的过渡作用。比如,教师给出含x方程mx-1=2x,让学生转化成不等式形式,之后给出范例支架让学生尝试解答,最后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分享解题方法,并由教师完成评价。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应用支架方法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并且做好教学评价,由此让学生数学应用水平得到提升。

(宋行军)

猜你喜欢
根式支架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如何比较二次根式的大小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1.2 整式与二次根式
阅卷手记——二次根式
挖掘隐含,确定正负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