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文娟 沈瀑浪
关键词:舆论监督;采访;把握;技巧
舆论监督是指社会各界、公民对政府部门以及公共权力部门的行政行为进行有效监督。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网络新闻传播速度快且覆盖面广。但由于网民可以不受时间与地域限制发表自己意见,再加上其匿名性特点,这些观点经过网络的传播和发酵,就极有可能对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当前我国经济与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推进以及新技术革命蓬勃发展的态势下,新闻舆论监督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关于新闻舆论监督的概述
新闻舆论监督是指新闻工作者通过新闻媒体对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进行报道,从而引起广大人民群众对于职能部门行为是否合法合理、国家政策方针能否有效实施等方面所展开的一种政治监督活动。
在现实中,新闻媒体往往因为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新闻媒体在进行舆论监督时,通过对新闻相关事实进行调查采访,做出合理公正客观的评价,不仅仅可以促使职能部门正确行使职能,还能促进一个地区或者一个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进而提升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变发展的阶段。新闻舆论监督采访作为一种特殊的新闻传播方式,它不但能促使公众参与社会治理,同时,通过有效监督,也是一种特殊的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群众进行政治意识培养的方式。因此,虽然当前的网络言论环境对传统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带来了挑战,但如果掌握好舆论监督的采访力度,反而是一个溯本正源的好机会。
新闻舆论监督隐性采访中“度”的掌握
隐性采访是指记者对自己身份进行隐藏,与新闻当事人正面接触或间接接触,通过一定的手段或方法了解新闻真相的过程。其显著特点是新闻当事人并不清楚自己正在接受新闻采访或者新闻调查。
在新闻舆论监督中,对一些事件的调查,不可避免地会使用隐性采访,而且频率还不低。合理的隐性采访,不仅可以让调查更加深入,也会让最后报道的呈现形式更加深刻。
在隐性采访中,记者要注意使用范围,对军事、商业、通信等秘密事项,要禁止使用;对—些可能对当事人造成不良影响或副作用的,要在遵守道德和法律的基础上限制使用。例如,《咸宁问政》栏目组在节目播出前,都要集中审查一遍关于隐私保护方面的问题,对普通市民的隐性采访,都要严格打上马赛克并进行变声处理,保护公众基本的隐私。
在隐性采访时,记者还要注意尽量不要成为事件的当事人,更不要设计、引诱事件的进程。记者要想办法提高自身的能力,不能降低职业道德标准。
新闻舆论监督显性采访中“度”的掌握
显性采访是记者公开身份,通过与新闻当事人正面接触,进而了解新闻真相。其显著特点是采访过程的公开性,即在采访前就向采访对象公开了身份,表明了采访目的。在—般的常规新闻采访中,记者由于没有必要进行身份隐瞒,因此基本上都是显性采访。
在新闻舆论监督中,显性采访一般集中在采访的后期,即在前期隐性采访结束后,就._些相关的问题、现象,对当事人进行求证沟通,进而避免出现新闻失实情况。
在新闻舆论监督的显性采访中,首先要把握好记者自身角色的尺度。记者在新闻舆论监督中运用显性采访,一般都是掌握了大量的,进而与当事人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这时记者一定不要有拿到了别人“把柄”的高高在上的心态,要尽量避免对采访对象的审问式采访。要进行平等的沟通,让当事人在比较宽松的环境下接受采访,反而更有利于事件的深入了解。
其次是要把握好沟通交流的度。在沟通交流中,对记者要求最高的,还是提问的技巧。记者在采访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深入思考采访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进而进行针对性的提问。根据笔者经验,实际上在新闻舆论监督的大多数显性采访中,采访对象总是对一些核心的、尖锐的问题避而不答,或者答非所问,这就要求记者时刻把握采访的中心环节,及时将“跑偏”的采访对象纠正到应有轨道上,从而让显性采访活动顺利进行。
最后在新闻舆论监督的显性采访中,记者还要注意情绪的把握。在这种显性采访环境下,采访对象实际上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可能会不由自主地紧张口这时候,如果记者不注意自身情绪的控制,或者调节好采访对象的情绪,就会导致显性采访无法顺利进行。另外,新闻舆论监督显性采访虽然可以对记者进行权力的约束,防止权力的滥用,但记者还要就具体的采访内容,注意保护好个人隐私。
新闻舆论监督效果提升的技巧和措施
新闻舆论监督的目的在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媒体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方式。但是新闻舆论监督由于选题方向、采访操作都比较难,因此需要掌握好“度”,通过技巧和措施来有效提升监督的效果。
把握好新闻舆论监督的角度方向
到底监督什么?是摆在记者面前的第一道难题。通俗地讲,就是解决好“选题”是什么的问题。
高质量的选题往往不会直接摆在记者面前,需要记者思考、探索。但高质量选题有—个共同点,就是能够折射出—些社会的不良现象或行为,而这些现象或行为正在或将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在当前融媒体背景下,选题的来源也比较广泛,有传统的群众来电、来访,也有媒体公众平台,如APP、两微一抖等。但最考验记者选题水平的,还是记者通过政策、资料、时事、线索等进行综合分析,以强烈的新闻敏感性得出的新聞选题。例如,在2021年《咸宁问政》市直专场中,节目组在阅读<咸宁民营经济座谈会企业反馈问题报告》时,发现不少企业反映成宁零担物流成本较高,通过分析并查找资料发现,该市2018年就有大型物流项目进驻,并作为当年的重点项目进行推进,顺藤摸瓜,找出了项目推进慢的症结,问政后,该项目终于顺利投产。
当然,在新闻舆论监督选题时,相关工作人员还要注意优先考虑—群人、一类人的集体诉求,尽量避免为个人诉求背书。同时,在对个人不良现象进行曝光时,要注意该不良现象的代表性,否则要注意保护好被曝光对象的个人隐私,以防法律风险。
选准新闻舆论监督的时机
新闻舆论监督可以是负面的报道,但绝对不能是负面的宣传。新闻舆论监督的目的是通过批评性报道,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因此,在新闻舆论监督的实践中,对报道发表的时机选择非常重要。
首先,进行新闻舆论监督必须要有大局意识。对党委政府正在重点推进的中心工作,要注意监督的方式,以推进工作落实、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进行权衡,而不是只考虑引起社会反响。例如,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过程中,必然会有部分人反对,但如果媒体对部分的反对声音进行放大,就有可能导致这项民生工程无法进行,甚至引起社会的不稳定。
其次,进行新闻舆论监督必须要有分寸和界限。要坚持有所为,叉要有所不为。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要果断出击,客观公正。对报道后可能会影响社会稳定,无益于推动社会进步甚至阻碍社会进步的,要果断含弃,解释清楚。对一些确实不适宜公开批评的,可以进行肉参报道。《咸宁问政》就专门开设内参问政专栏,对—些不宜公开的问题,进行内部小范围报道,多次获得咸宁市委市政府签批,同样能取得不错的监督效果。
最后,进行新闻舆论监督还要注意监督频率。对个别与民生紧密相关的部门单位(如市场监督、城管执法等),要避免重复监督,或在某个时段就多个问题进行集中监督,这样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引起各方的反感。例如,市场监督部门改革后,队伍多、职能大,不少工作都与其他部门有共同监管职责,如果在舆论监督中不注意方式,就会出现不良的舆论影响。
讲究新闻舆论监督的策略和方法
新闻舆论监督也要讲究艺术,不能仅靠记者的正义和热血,—个好的舆论监督记者,必须要讲究舆论监督的策略和方法。
第一要坚持深入一线,要按照不到现场不写报道的原则,确保舆论监督报道的真实性。舆论监督绝对不能闭门造车,要坚持履行记者的社会职责,深入基层,在—线获取民情民意,用心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第二要全面采访,深入调查。舆论监督绝对不能偏听偏信,要通过多方调查,小心求证。对待矛盾,要与双方都有深入的交流。还要注意把握细节,一个细节可能造成结果的不同。
第三要坚持客观公正。舆论监督对事不对人,最终目的是促进问题的解决、社会的进步。因此,记者在对待被曝光的对象时,一定要客观公正,不能“一棒子打死”,一味进行批判。要深入了解其问题发生的根源,帮助其在曝光后知错就改。
第四要巧借外力,权威发声。对一些事件,记者不可能掌握事实的全部,特别是能力再全面的记者也有知识盲区。在没有完全弄清楚事件真相前,要谨慎发布报道,可以巧借外力来发声。在2021年《咸宁问政>一期节目中,涉及到相关收费问题,节目组在咨询咸宁本地相关领域专家时,答案还是模棱两可,节目组立即联系湖北省相关专家,才得出权威答案,让节目得以顺利录制。
第五要注意问题的尖锐性。在舆论监督中要把握好力度和分寸,如果过于极端,就会导致舆监督软弱无力,达不到应有的监督效果。此外,对待一些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要善于发声。
全面提升记者的综合素质
在新闻舆论监督中,记者的综合素质往往是影响监督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要重视记者综合素质的提升。
首先,要加强记者的职业道德建设。在当前融媒体转型的关键时期,记者面对的机遇多,但诱惑也多,很多媒体为了保证经营收入,选择减弱舆论监督或者干脆不进行舆论监督,甚至还有个别媒体、个别记者借着舆论监督的名义,触碰或突破法律的底限,进行新闻敲诈。当前,加强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依然任重道远,特别是进行舆论监督的记者,更应该时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其次,要加强记者自身的专业素养。增强专业本领是一个永不过时的话题,特别是面对当前融媒体时代的新要求,记者更要通过不断学习,克服知识恐慌,以高超的专业素养赢得社会的尊重。在融媒体时代,舆论监督记者也要掌握新的传播能力,创新表达方式,全面适应传播新要求。
再次,要培养记者自身的特殊素质。相对于其他报道.舆论监督对于记者有着更特殊的要求。进行舆论监督的记者应该具有正义良知,拥有社会责任感,这样才能从心理上认同舆论监督这种职业需要。进行舆论监督还需要有理性思辨能力,只有对待问题进行是非分别,才能写出更加客观公正的报道。进行舆论监督还必须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对待采访过程的挫败感,要能及时进行心理调整,做到越挫越勇。
最后,还要加强记者的综合业务素质。记者在舆论监督时,要具备较强的综合协调能力,通過与相关部门单位的沟通协调,促使问题得到真解决。
新时代新要求,新使命新作为。在当前媒体融合时代,社会各界对新闻舆论监督也有了新标准新要求,作为媒体,必须迎难而上,充分发挥好舆论监督的作用,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如何把当前的新闻舆论监督工作做好,归根到底还是始于扎实的采访。因此,在采访中,如何把握好分寸,如何把握好力度,是每一个从事此项工作的记者应该不断思考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圆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舆论监督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