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让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成长全程

2022-12-14 17:30刘巍
天津教育·上 2022年12期
关键词:价值观德育核心

刘巍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其中第15条指出:“完善德育评价。根据学生不同阶段身心特点,科学设计各级各类教育德育目标要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四个自信,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通过信息化等手段,探索学生、家长、教师以及社区等参与评价的有效方式,客观记录学生品行日常表现和突出表现,特别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况,将其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这一表述,对德育评价的基本内容作了明确规定。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教学方式也朝着多样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天津市东堤头中学充分利用作为天津市教委“依托信息技术,完善德育评价体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项目的契机,进行了探索与实践。特别是这一试点项目,利用信息技术的功能为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提供系统性、规范化的支持,让我们以更加科学的手段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的人才,引导每一个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落实到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

一、利用信息技术,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终生教育,将贯穿每一个学生的整个发展历程,对其品德建立、未来发展、“三观”铸造都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学校应肩负起推动教育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的责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生活中,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与品德品质。作为教育教学的管理者,不应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实践中流于形式,而应让每一个学生在思想中继承,在实践中传承,使其深入每一个学生的心中,坚守红色信仰,传承红色血脉。基于此,作为教育者应在制定教学方略的过程中,坚定不移地秉承“以人为本”的教学观,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初中学生,身心处于飞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正逐步走向青春期,可是思想还尚未成熟。由于年龄、所处的社会环境、个体差异及家庭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同学生的思维具有不同的特点。如果在教育实践之前未给学生打好思想基础,那么将难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陷入低效率、低成果的误区。

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与运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方面低效的现状,因为信息技术可以为学校提出具有公平性、便捷性与高效性的教学手段,让思想政治教育“随时随地”“随时随刻”发生。

学习《中学生规范》《中小学生守则》是每一个中学生所要接受教育的基本内容。班主任应从班级特点出发,结合班集体的具体情况制定《班规》,并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严格执行。同时,学校应与家庭、社区相联手,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起综合评价体系的网络平台,让学校、家庭及社区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多角度监督、全方位融入与及时的沟通反馈,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与实践监督。

在学校生活中,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积分制;在家庭生活中,可以采取成长积分制;在社区活动中,可以采取实践积分制。学校、家庭与社区三方可以将学生的分数通过信息技术平台上传,对每个学生的日常表现与学习实践情况进行综合打分,了解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短板”,进行及时弥补。同时,学生的综合分数应与学校“星级评价”结合,在班级中依托班级文化评选出表现突出的学生。通过评选与表彰,鼓励其他学生学习榜样、奋起直追。

二、利用信息技术,组织课程活动,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效果

想要在教育教学中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学校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教育朝着系统化、科学化、全面化的角度发展。

首先,学校应从各个年级的学生思想情况出发,设置三级德育课程体系,开展系列化德育课程,让学生系统化、规范化地学习与德育工作相关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负责德育课程的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的所学知识进行定期考评或验收,并且利用学生互评、调查问卷等方式,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水平,把握学生的理解程度,为德育课程指明方向。

其次,在实践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成果,不仅需要让学生接受教育,而且需要让家长在参与活动中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略。学校可以设立“家长开放日”,让教师、家长、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到课程学习中来,以“节日化”为主线,设定专门的活动日,并结合“活动日”的时间、背景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邀请法治、安全、心理方面的相关专家或者社區负责人,对家长与教师进行专门的讲解或培训。家长、教师可以通过课程学习与实际观察,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同时可以通过制作法治、安全、心理等相关内容的PPT或视频影音,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普及学生所必要掌握的、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知识。

三、利用信息技术,将德育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的表现与评奖评优相挂钩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每一位教育者都应以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深刻领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针对七、八年级的学生,学校应鼓励他们多参与社区活动,并注重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并提炼来自于家庭与社区反馈的关键信息,清楚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的不足之处,确立后续学校教育的基本方向,让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在学生的教育中发挥作用。在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中,少先队与团委应充分发挥团组织作用,利用“津云”中“志愿服务”和“志愿汇”两个平台记录每一个学生的志愿时长,为评奖评优作好准备与积累。

另外,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不应是照本宣科或固守陈规,而应当与实践相结合,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学校应组织各科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素养的培训,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以提高政治思想水平,并将德育渗透到各学科之中。各学科教师要与德育教师积极配合,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利用学校的德育课堂日志,记录学生的整体表现。

最后,为了提高学生对于德育课程的重视程度,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意义与效果,学校应将学生的家庭、社区评价与学生学校操行评定结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在学校、家庭、社区的德育情况作出阶段性评价,最后形成综合评价。

四、利用信息技术,采取综合性评价,关注学生德育培养成果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学校德育工作迎来了新机遇,在丰富教学活动形式、完善评价体系、补充优秀教学资源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每一步都“有迹可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了每个初中生三年的学习与生活,我们得到的不仅是一个最终的教育结果,而且是学生发展提升的教育过程。

为了深入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校与家庭、社区相联手,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每学期完成《学生成长档案》,学校开展“五星”评价,评选出尚德之星、班级评选出各类德育小标兵。

综上所述,利用信息化手段,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学生成长中是初中德育的发展趋势。作为教育管理工作者,应时刻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组织课程活动,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将德育渗透于教学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的表现与评奖评优相挂钩;采取综合性评价,关注学生德育培养成果。

(徐德明)

猜你喜欢
价值观德育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中国德育》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