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传统手工艺与文创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2022-12-14 06:11马凤娟王秀丽张千千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手工艺文创新区

马凤娟,王秀丽,张千千,李 爽

(河北地质大学 艺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1)

当前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受到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的要求,[1]国家《十三五规划》再次提出“加强对中国传统工艺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创新,推动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运用现代设计改进传统工艺”[2],并相继出台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3]《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4],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传统工艺的振兴已经上升为国家文化战略。国家政策的支持为传统手工艺发展带来很好的机遇,如何抓住机遇创新发展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传统手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徐艺乙提出传统手工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一种相对独立存在的文化形态,以行为方式作为主要的传承途径,经过一系列技术动作行为的最终结果塑造出适应人们某些生活方式的固化形态,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5]他主张按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发展的规律来实施原真性、生产性保护,不是简单地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发展成产业,更不能等同于文化创意产业。[6]方李莉从人类学角度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放在动态的时间维度和其所在的社会空间中来看待,我们应该在传统手工艺所在的周围环境中研究其不断被再创造的方式,才能在真实的社会实践中保护和延展传统手工艺的生命力。[7]潘鲁生指出,传统手工艺是创意设计的文脉来源,要正确处理传统手工艺的原生态保护传承与创新性衍生的内在关系,不断探索跟随时代发展、跨界融合的多元发展路径,创造更丰富的衍生态,才能充分发挥传统手工艺的当代价值,使其有持久的生命力。[8]季中扬和陈宇提出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把创新当作自力保护的途径,并在传承中不断创新。[9]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出,传统手工艺的原真性保护固然重要,但创新性发展才是使其传承下去的内在动力,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围绕人们生活进行创新延展是发挥传统手工艺当代价值的必然选择。

文化创意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其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扩大和演变,所涵盖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与其他行业的跨界融合也越来越多。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关系和发展学术界也进行了诸多探讨,陈思琦提出传承衍生、创意衍生和体验式衍生三种途径的融合发展方式,[10]刘宇和张礼敏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本位基因,将其引入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二者的嫁接能够形成良性的发展模式。[11]王明月提出文化创意产业可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发展的一种形式,在遵循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有序的开发。[12]综合已有文献,相关研究大多主张通过文化创意介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文创产品,对于二者深度融合发展的关注较少。自雄安新区设立以来,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将其作为国家级城市样本和领跑城市,雄安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也应该有新的探索和尝试。范周教授提出用创意激活雄安的文化遗产资源,将雄安新区打造成特色文化之城。[13]那么,如何发展雄安新区的特色文化创意产业,特色的根基在哪里,怎样做到与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度融合发展值得探讨。

本文从集体记忆的视角分析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手工艺的内在关联性,探寻雄安新区传统手工艺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双向融合路径,以期通过现代创意设计手段将雄安新区的优秀传统手工艺文化基因植入新区的城市建设和文化建设中,为传统手工艺找到新的发展方向,也为文化创意产业找到特有的内容之源,重构集体记忆、延续历史文脉,构建多门类、多元化、多层次的文化创意产业格局。

一、雄安新区传统手工艺发展现状

(一)手工艺种类及分布具有较强的地域特征

传统手工艺是我国古代工匠智慧的结晶,经过数千年、数代人的传承发展流传至今,已成为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种活的文化传统,承载着这个区域内群体的集体记忆。雄安新区虽然成立的时间不算太久,但其所辖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地处燕南赵北、宋辽边界,具有悠久的历史,拥有众多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手工艺资源。本文根据河北省政府历年公布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及保定市政府历年公布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整理了雄安新区传统手工艺类型(如表1 所示),依据各类传统手工艺的所在地地理位置信息,绘制了其空间分布图(如图1 所示)。

表1 雄安新区传统手工艺名录及空间分布

从图1 中可以看出,雄安新区的传统手工艺大多分布在白洋淀周围,与白洋淀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具有较强的地域特征,例如传统造船技艺、传统捕鱼技艺、苇编、芦苇画和茶叶制作工艺等均是围绕白洋淀百姓的日常生活展开。可以说,这些传统手工艺保留了雄安地区自足自给的农耕时代人们古老的生活形态和意识轨迹,反映了人们常规生活状态,同时也因其高超的艺术性成为这个地区特有的审美内容的组成。

图1 雄安新区传统手工艺空间分布图

(二)面临日渐衰落、后继无人的困境

随着工业革命机械化大生产的到来以及随之而来的城市现代化,传统手工艺受到工业化生产的极大冲击,这些富有情感和文化特征的手工艺品难以与价格低廉的工业产品抗衡,作为提供生活必需品的社会功能已经逐步弱化。另外,在“形式追随功能“功能至上”的现代主义设计观影响下,人们的”审美取向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手工艺品的市场占有率越来越低,最终导致传统手工艺的衰落。即便在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下,年轻一代也不愿再加入手工艺传承人的行列,传承人老龄化现象严重。而且,大部分传统手工艺靠财政拨款而艰难生存着,或逐渐成为博物馆里的陈列,并没有把这些亲切质朴的物品和带有温度的手艺真正融入人们的生活中。雄安地区传统手工艺发展面临日渐衰落、后继无人等诸多发展困境,[14]232-238[15]203迫切需要找到新的发展方式。而在另一方面,尤其是现代设计兴起之后,致力于全方位的满足消费者的功能需求,我国设计业也紧跟西方设计发展的脚步。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千篇一律的工业产品让人感到厌倦,作为现代设计的使用者与消费者,经过长期的传统民族审美积淀,会逐渐感受到有许多民族的传统和习惯,是单纯的功能所不能满足的,因此,符合民族审美习惯的设计风格的形成,必然要到本民族的文化中去寻找,承载着地方文化和历史的传统手工艺资源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16]

二、传统手工艺与文创产业融合发展的意义

(一)文创产业的介入,有助于发挥传统手工艺的当代价值

对于传统手工艺来说,单纯的保护与传承,或让传统手工艺资源进入博物馆并没有太大意义。借助文创的载体让其释放新的活力与创造力,从文化创意产业的视角去发掘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生活的契合点,让文化创意产业为传统手工艺寻找生存延续的空间。通过创意设计实现传统手工艺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应用于城市建筑、城市景观、城市视觉识别系统等一系列空间设计与产品设计中,融入大众的生活,才能让传统手工艺焕发新的生机。

(二)传统手工艺能够为文创产业提供内容之源

对于文化创意产业来说,如果以地方传统手工艺为母体进行开发,将能够破解其缺乏特色、内容同质等困境,有助于发展地方特色文化创意产业。由于传统手工艺根植于所在地区特有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之中,是经过长期的历史沉积而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地域性文化载体,蕴藏在传统手工艺中的生产生活印记和文化内涵是被当地人们能够认可的集体记忆,它的存在能够唤起民众深层的价值取向和情感。[17]以传统手工艺为母体,提取艺术符号,开发适应现代人需求的文创产品,营造具有特色文化氛围的城市景观与空间,将能够强化人们的群体意识,唤起集体情感,延续历史文脉。

因此,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手工艺的联姻,既能使传统手工艺找到新的载体继续流传下去,又能够将这些历经数千年流传下来的文化艺术知识、民俗习惯等转化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源头活水,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发展。因此,探寻传统手工艺与文创产业的融合发展,对于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发展,发展雄安特色文化创意产业与营造特色城市环境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基于集体记忆的传统手工艺与文创产业的融合路径

(一)集体记忆理论

“集体记忆”由法国社会学家莫里斯·哈布瓦赫(Maurice Halbwachs)于 1925 年提出,他认为集体记忆是一个特定社会群体的成员对过去的重构,各种典礼性、仪式性的集体欢腾、艺术或图腾形象的作品以及重要的历史事件均蕴含了集体的记忆。[18]38-60继哈布瓦赫之后,大批的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心理学家、文化人类学家对集体记忆开展了很多具有启发意义的研究。阿斯曼(AleidaAssmann)明确指出,纪念仪式与身体实践是集体记忆维护和传承的重要途径。[19]建筑师罗西(Aldo Rossi)指出,城市是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集体记忆场所,既包括以物质载体为媒介的视觉上的记忆,也包括以精神载体为媒介的精神上的记忆,[20]这种集体记忆的维系需要依赖于它所存在的空间或仪式,能够以文化特质唤起民众的归宿感和认同感,引起共鸣,反过来又影响人们对未来城市形象的塑造。

(二)基于集体记忆的传统手工艺与文创产业融合模式

集体记忆系统的组成包含记忆主体、记忆客体和记忆载体三个要素,[21]本文中记忆主体是指传统手工艺的传承者、设计师和接触者,他们是雄安地区集体记忆的保留者和建构者;记忆客体是指围绕传统手工艺所发生的事件以及承载事件发生的物质空间、产出的物质产品或无形的精神情感;记忆载体是承载记忆的媒介形式,在任何时候,集体记忆都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介和载体才能够体现和延续,包括口述史、图像、仪式、行为、标志性构筑物等多种形式,传统手工艺与文创产业融合下的集体记忆载体主要是指那些能够通过具体形式的设计表现来唤醒雄安新区居民在生活空间中所形成的记忆意象的物质形式。本文基于集体记忆的相关研究和理论,构建雄安新区传统手工艺与文创产业双向融合发展的模式,如图2 所示,即依据集体记忆系统的三要素,以传统手工艺资源为母体,挖掘雄安辖区传统手工艺所承载的集体记忆和艺术符号,运用现代创意设计手段进行再创造设计,创建合理的记忆载体,帮助人们进行集体记忆重构,而被重构的记忆载体又可以成为路标去指引当下和未来的人。

图2 基于集体记忆的传统手工艺与文创产业融合模式

(三)集体记忆视角下传统手工艺与文创产业的融合路径

1.运用文创产业运营思维,进行传统手工艺集体记忆空间的保护和再造

哈布瓦赫(Halbwachs)认为离开特定社会的空间框架集体记忆将不复存在,我们保持自己回忆的方式,总是把它们和我们周围的物质环境联系起来。[18]68-167因此,关注那些被重构的社会空间对于人们集体记忆的重现至关重要。传统手工艺是传统工匠们所掌握的专门技艺和知识世代相传所形成的,在发展历程中,这些传承者的技艺实践和人们的社会生活需求相联系,逐渐转化为了集体记忆。[22]而这些经历了时间维度的非物质信息记忆要想传承下去并影响人们,需要转化为空间维度的物质属性,即“场所”,因为场所是记忆的容器和载体,而记忆正是场所积淀的内涵信息。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传播离不开其所处生活场景与场所,[23]因为传统手工艺区别于其他艺术的重要特征在于它的原生性,与当地百姓的生产活动或生活情景的一体化,承载了人们对实用功能的追求以及朴素的审美观,它不能脱离其存在的环境而生存,走进博物馆并不是最佳的保护方式,一定要保留传统手工艺的原汁原味才能够保持其持久的生命力。我们应该基于其存在的环境,探索新形势下如何与人们日益更新的生活方式相适应的途径,植入人们生活,进行在地性保护与再生性传承。

例如,借鉴文创产业运营思维,围绕传统手工艺打造特色小镇综合体。首先,在形式上提取特色手工艺元素进行小镇的整体设计,包括建筑整体造型及附属物、景观规划、室内空间等设计,让本地民众置身其中,随处可以感受传统手工艺的踪迹,有助于唤起并重塑集体记忆,加强文化认同。其次,在内涵上强化传统手工艺的民俗应用功能,打造传统民俗节庆典礼,保留原汁原味的传统手工艺生存场景,进行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使得传统手工艺的教育功能得到发挥,能够解决其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另外,与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相结合,设置展示馆等文化空间,设立展示展览、体验制作、研习所等区域,解决非遗传承无固定场地等问题。最后,在特色小镇内部及周边,规划主题公园、主题民宿等,通过现代设计将传统手工艺基因植入现代生活中。既能够实现传统手工艺的在地性保护,又能推动传统手工艺在产业上的开发与应用,发挥其再生价值。

2.运用文创设计思维,提取传统手工艺符号进行城市形象设计

城市形象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感受到的部分,具有极其特殊的真实感,因此,它具有承载城市记忆的独特优势,不仅能够记录特定地方价值理念和生活方式的变迁过程,也能够很好地成为地方集体记忆建构的新的载体。现代城市建设存在千城一面、缺乏特色、城市文脉遭到破坏等现状。1906 年凯文·林奇(Kevin Lynch)在其专著《城市意象》中阐述了构成城市意象的要素、形态及处理方法,从此掀起了城市形象设计的热潮。凯文·林奇通过对美国波士顿、泽西城和洛杉矶三个城市的调查研究发现,城市环境意象是观察者与所处环境双向作用的结果,把新建城市构造成组织清晰、连贯条理、个性鲜明的可意象景观,能够给活动其中的人带来感情上的愉悦,使其产生归属的感觉体验[24]。

因此,在雄安新区的城市建设中,从容城、安新、等地的传统手工艺资源中提取文化基因、艺术符号,寻找历史记忆的原型,并加入现代生活所需的物质文化元素,运用现代设计手法融入到城市形象设计中,将能够加强人们头脑中熟悉意象的连续性,能够在情感上唤起人们原有的集体记忆,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具有较为实际的意义。例如,围绕规划清晰的城市交通道路沿线,根据实际的功能设计具有典型空间特征的标志物、建筑物、建筑立面、地面铺装、照明、植被等,塑造与众不同的连续的感知元素,营造独特的视觉层次和感官体验,成为特有的城市意象骨架,通过创意设计手段把城市的历史文化氛围营造出来,在唤起集体记忆的同时又塑造了新的记忆载体,进一步影响生活在其中的人们。

在对雄安新区传统手工艺资源的类别及空间分布数据进行整理的过程中,发现大多数传统手工艺均分布在白洋淀周围,与白洋淀周围百姓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白洋淀不仅具有极高的生态环境价值,还具有丰厚的文化价值,是芦苇文化、渔家文化、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拥有白洋淀造船技艺和芦苇画等传统手工艺。在雄安新区建设中,围绕白洋淀打造具有现代城市风貌,兼具历史生活特色的文化景观,必能增强其在城市空间中的感知度。利用现代创意设计手段,将渔家文化相关的艺术行为植入进去,打造主题性公共环境设施、景观小品、城市家具等,营造白洋淀特有的生活艺术氛围,让人们在恢复历史记忆的同时又产生新的集体记忆,营造新的场所精神。

例如,我们在对白洋淀马家寨造船技艺调研基础上,以船只的造型为主要设计元素,将木船的造型应用于建筑设计当中,作为临水平台的公共空间。一方面实现了临水建筑的功能性,另一方面巧妙地将人们记忆中的符号植入生活空间设计中,唤起人们的集体记忆和情感(如图3 所示)。

图3 船屋效果图

3.发掘传统手工艺的再生价值,开发多层次文创产品

从传播学角度来讲,在地的原生性保护究其根本仍然是一种被动型的传播,[25]等待外界受众的参观、观摩,其传播的广度和成功度都有一定的限制,还应该探索其他的传播方式,向主动性传播转型,以合理的方式寻求更多的市场。用文创产业的思维去经营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传播,进行产业化开发,能够让传统手工艺发展得更好。例如,在内容供给端,以传统手工艺资源为母体,发掘其再生价值,开发多层次的特色文创产品,通过“带的走的文化”传播传统手工艺术,延长游客的旅游体验感,同时也能够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产业化运作,改变传统手工艺自发、自足、自给的生存局面。

例如,我们将芦苇画功能与形式有机结合,使用现代设计构成语言,将芦苇画产品应用在现代家居空间设计中,设计了屏风、景墙等,丰富了空间界面形象,营造了白洋淀特有的文化气息(如图4、图5所示)。

图4 基于芦苇画设计的屏风家具

图5 基于芦苇画设计的景墙

四、结语

虽然在我们今天的现代社会里,机械化大生产已经普及开来,但是保护传统手工艺还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它们的存在让人们记得这个地方的文化和历史,承载着这个地区人们的集体记忆。而人们的集体记忆是建构文化认同的重要基础,是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的重要纽带,保留雄安新区原有的集体记忆在新区建设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提出将传统手工艺与文创产业双向融合发展的思路,建议以传统手工艺为母体,运用文化创意手段,将传统手工艺植入人们的生活空间,以期实现传统手工艺的原生性保护与再生性开发,同时为特色文化创意创业发展注入内容之源,使传统手工艺与文创产业相得益彰,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手工艺文创新区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陶溪川文创街区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雄安新区的期许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手工艺·温州发绣
走近手工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