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望星
(上海杨思医院 超声科 上海 200126)
恶性肿瘤疾病的发生概率连年升高,这与人们的生活饮食、机体免疫能力等均有相关性,临床上较常见的恶性肿瘤有很多,甲状腺癌为其中一种。该疾病的临床症状不具备特异性,以甲状腺结节为其主要病理特征,该结节有无痛性特点,故而,临床诊断该病的准确性不佳[1]。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学技术较常在甲状腺癌疾病的检查诊断中使用,但是,甲状腺癌的病灶组织存在多种形态,且有复杂性特征,故而,该检查数据的准确性不佳[2]。近几年,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持续升高,超声技术由此获得全力发展,弹性成像技术在临床上得到广泛运用,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工作中时,其检出率及准确性均有提升,受到广大医务人员的一致好评[3]。基于此情况,抽选本院116 例疑似甲状腺癌患者为样本,讨论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方案运用于该病患者中的效果及价值。以下是本次研究的详细内容。
研究开始时间2020 年10 月,结束时间2021 年12 月,总计纳入疑似甲状腺癌患者116 例。其中,男性45 例,女性71 例;年龄29 岁~75 岁,平均(49.27±4.29)岁;体重48.6 公斤~76.4 公斤,均值(59.42±8.75)公斤;身高159 厘米~182 厘米,均值(170.39±8.42)厘米;体重指数18.3 千克/平方米~30.5千克/平方米,均值(23.56±2.78)千克/平方米;结节直径1.6 厘米~3.2 厘米,均值(2.3±0.32)厘米;内含多发结节者38 例、单发结节者78 例。以上患者均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实施检查。
该项研究符合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标准;入组患者及其家人对此研究知情,且自愿加入。参照组、观察组间的患者基本资料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有比较意义。
入组条件:(1)能配合医生操作者;(2)低回声甲状腺结节者;(3)甲状腺结节内未见明显粗大钙化灶者;(4)结节大小1.5 厘米~3.5 厘米者。
剔除条件:(1)伴有自身免疫型甲状腺炎者;(2)不能配合医生操作者;(3)严重心功能不全者;(4)处于哺乳期、孕期的女性。
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时,将探头的频率参数调到7.5 赫兹~14 赫兹,检查期间需持仰卧体位,将软枕垫于肩下,后仰头部,以使颈部完全暴露,而后以二维超声方案对结节位置、大小、数目、形态、钙化情况、边界等进行观察,而后对颈部淋巴结的纵横比、形态、结构等进行察看,与此同时,还需对淋巴结附近组织血流状态、颈部结节附近血流状态进行察看,而后记录相关数据。
患者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期间的体位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相同。超声扫描位置即颈部,在此过程中,需将颈部血管组织避开,以规避血管干扰成像,而后扫描结节部位。在此期间,可以放大结节面积为原本的2 倍到3 倍,而后对相关病灶所在部位进行扫描。确定结节所在后,对控头行固定操作,垂直皮肤轻轻压迫操作,观察压力指数,确定其与规定数值相符后,对图像实施截取储存。2 名主治医师及以上级别医生评估成像数据,从而得出诊断结果。
病理学检查结果:109 例甲状腺癌患者,即髓样癌患者9 例、滤泡状癌患者11 例、乳头状癌患者89 例。
(1)评估两种检查的诊断效果,即统计两种检查的检出患者例数、漏诊事件及误诊事件,检出率即检出患者百分比,漏诊率即漏诊患者百分比,误诊率即误诊患者百分比。
(2)评估两种检查的检出准确率,即统计两种检查准确检出髓样癌、滤泡状癌、乳头状癌情况,准确率=确诊例数/病理诊断例数×100%。
(3)将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数据与病理学检查数据相比较,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时,说明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有较高应用价值。
本次研究数据的统计方法是22.0 版本SPSS 软件,文中计量数据与计数数据的表述形式是()和([n)%],检验形式即t 值和χ2值;P<0.05 时,说明组间有统计学差异,反之,无统计学差异。
统计可知,彩色多普勒超声的71.55%检出率低于超声弹性成像,12.07%误诊及10.34%漏诊率高于超声弹性成像,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种检查的临床诊断效果对比[(n)%]
统计可知,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髓样癌、滤泡状癌、乳头状癌方面的准确率分别是22.22%、45.45%、85.39%,总检出准确率为76.15%,均低于超声弹性成像,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种检查的检出准确率对比[(n)%]
统计发现,实施弹性成像检查方案的检出率低于病理学检查,误诊率、漏诊率高于病理学检查。两种检查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分析弹性成像检查的应用价值[(n)%]
头颈部恶性肿瘤疾病中,发生率高者为甲状腺癌,初期发病时具有隐匿特征,且无显著临床体现,运用触诊、体检等方式时很难察觉该病。故而,大部分患者在确诊罹患甲状腺癌时,病情已经发展至末期,最终导致患者丧失最佳治疗时机[4]。临床调查发现,甲状腺癌病因与饮食习惯、生活行为的变化有较大关联,且该病患者逐渐年轻化,对我国国民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构成较大威胁[5]。所以,临床面对该疾病时,应以早确诊、早治疗为准则,益于延长生存期限,降低疾病致死率。
超声属于影像学技术之一,操作简便、无创伤、图像清晰等为其显著优势,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较广,妇科、内科、骨科等方面的疾病均可通过此方案进行检查与诊断[6]。甲状腺癌疾病运用超声方案时,能够清晰显现结节相关信息,包括血流情况、结节大小、形态等,分析血流情况、结节性质可以明确患者是否罹患甲状腺癌[7]。然而,结节组织有多种形态,彩色多普勒超声方案无法取得准确率高的数据,导致漏诊与误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对较高。超声弹性成像的作用机制即依据颜色改变判断病灶分布与变化,以射频信号传递出的病灶软硬度确定良恶性,此外,对于病灶中的纤维、血管等组织状态变化有清晰显现,同时,还可以将组织的钙化情况进行准确检测[8]。因而,超声弹性成像可以对甲状腺结节组织的软硬性进行监测与判断,检测结节组织的软硬特征,可以提高临床检出率及准确性。此外,该技术可以及时察觉微小病灶信息,这对于鉴别结节组织的良性与恶性有促进作用[9]。超声弹性成像显示绿色、蓝色,且结节硬度与弹性分值为正相关时,说明该结节组织恶性率较高。
分析该研究数据发现,超声弹性成像的检出率、准确率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误诊率、漏诊率低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差异明显,P<0.05;超声弹性成像的误诊及漏诊率高于病理检查,差异不明显,P>0.05。提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甲状腺癌疾病的临床诊断中有较高可行性,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能够为医师的诊断工作提供可靠数据。究其原因可知,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以检出结节软硬度、血流情况,且对结节内的血流情况、附近组织的血流情况均有良好的检查与判断,该检查方案对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不足之处有良好弥补作用,继而降低了漏诊与误诊发生概率。
综上,甲状腺癌疾病运用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方案时,可以取得参考价值较高的数据,极大程度上降低了误诊率与漏诊率,该检查技术具有可重复性、无创性、操作便捷、实用等优势,可以在疾病的检查与诊断工作中广泛运用与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