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善思
(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
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已在当前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学校常态化使用。翻转课堂的核心要义是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重构新型课堂,具体实施是把传统的知识讲授环节以视频、课件等方式放在课堂之外,课堂上围绕着问题的解决和项目的完成展开课堂活动,教师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实施针对性的教学,充分利用师生讨论和学生合作探究活动等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翻转课堂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地满足高职教育“弹性学习和弹性学分”的要求,更具教学的优势。
翻转课堂教学评价是翻转课堂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一环。通过翻转课堂教学评价可以判断翻转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如何,从而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对教育教学提出了“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改进教学内容与教材”“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要求[1]。基于此要求,积极构建高职翻转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在翻转课堂教学评价中,要体现高职教育类型特色,明确评价的维度主要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即从教的角度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否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创新教学方法,着力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从学的角度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品德、职业素养的养成和职业技能的提升,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高职翻转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体现了新形势下教育评价改革的内在要求,是教育教学改革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
评价教师的“教”,重点在于评价教师能否按照目前国家职业教育关于教学的有关要求,顺应“智能+”教育新形态的发展,为提高教学质量而大力推进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创新。2015年,《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在强调“有效开展实践性教学”时指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都要加强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要占总课时数一半以上。”但目前公共基础课的实践性和职业性不够明显,与专业课的融通、配合及目前的职业教育政策要求尚有较大差距,所以实践性和职业性的教学要求是评价公共基础课教师教学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专业课教学中,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能否有机融入教学活动的设计及其成效,也是评价的要素之一。
翻转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另一个维度是评价学生的“学”,基本思路是基于各种教学平台,利用大数据进行学习过程性评价,学习成果评价融入过程性评价中。具体来说就是评价学生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在问题的探究、任务的完成、项目的实施等情境化的学习活动中,在“做中学,学中做”为主的实践过程中,能否达到高职院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定位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按照高职院校要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的教育要求,在评学的各项指标中,除了技术和技能的要求外,要对学生的崇尚劳动、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精神即德育的主要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大评价的权重。除了通过大数据监测学生的学习过程,还要把学生主题活动、职业技能竞赛、职业技能证书等实践成果纳入到评价的指标中,以体现“过程性评价和成果性评价相融合的”评价方法和“岗课赛证一体”职业教育类型特色。
优质的课堂,是知识共建共商、师生关系民主平等、情感氛围令人愉悦的课堂。“智能+”的教学环境,要求教师必须转换角色。建构主义取向的教与学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主要观点包括:学习应该发生在知识能够运用的情境中;学习发生在于他人及自我进行积极主动的共同建构中[2]。按照建构主义第二浪潮的观点:教师的教学是与学生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和知识的共同建构者。学生的角色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主动的社交参与者。在专业技能课的教学中,教师的角色通常是榜样、促进者和动机的激发者。
优质的课堂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心理学中的自我决定理论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提供了理论支撑。该理论强调课堂应该满足学生自我决定和自我需要,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所以教师行为应该是共建协商式的,是提供信息、适时搭建“脚手架”的,这样会提高学生的内部动机。
优质的课堂是突破时间局限无限拓展的课堂。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构建这样的翻转课堂提供了条件。在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达到前所未有的简单和高效,以“学习通”在线教学平台为例,教师通过点击班级成员头像可以实现和所有同学随时交流;通过群聊、发放班级通知、回复主题讨论等,实现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和灵活深入的在线交互;组内群聊、班级群聊则为生生之间的互动畅通了渠道。
“智能+”的学习方式,带来了课堂教学的深刻革命,翻转课堂的教学评价,要体现“强化过程评价”,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要求[3]。高职翻转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方法是基于大数据构建全过程、全方位的过程性评价[4],并力求体现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笔者以“学习通”在线教学平台提供的大数据服务为依托,利用大数据对教学过程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精准储存、记录和分析,使教学质量评价突破传统评价的主观、单一和模糊,实现了对教学过程精准高效的量化评价。
依托大数据进行的“学习通”过程性评价,在进行“量化”测量的同时,也重视“质性”的评价。质性评价重在以参与者的角度描述,参与者自身的观察、感受、情感、价值判断,嵌入在教学过程和过程性评价的诸多环节中。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和学生的满意度是质性评价中两个重要方面。基于这两方面的质性评价一般采用观察、调查问卷的方式,教师的教学小结、自我反思,学生的调查问卷、课程学习建议与总结等是常见的形式。
笔者重视教师自我效能感在评价中的作用,认为课堂教学成效是否良好,没有人能比教师本人的感受更准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感受到教学改革和创新带来的愉悦感、成就感,是对翻转课堂教学是否优质高效的最直接的衡量。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成功经验和自我效能感互相促进。学生对教师授课方式、授课态度和教学创新模式的接受度和学生对教师的喜爱度、满意度以及学生本人的课堂获得感,也是教学评价的重要方面。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基本学情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参与课堂的意愿相对比较低,这在理论课为主的课程学习中表现得更加明显。所以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课堂气氛的活跃程度,了解学生对教师的情感态度等基于学生满意度的质性评价也是评价高职翻转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
在对“学生的学习”实施评价中,学生与教师可以共同制定评价方案,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的学习活动评价设置中,学生本人、学习同伴和教师是评价主体。按照职业教育“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的要求,学生需参与专业活动、职业技能比赛、职业能力证书获取等实践学习,这是教学评价的重要方面,这部分学习成果的评价主体一般是行业、企业及教育领域的专家,体现了评价主体的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在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中,评价的主体一般包括教学督导、同行、教师本人及学生。随着校企合作办学的深入发展,企业将逐步参与到课程标准的制定等教学领域,未来企业也将会是评价教师教学的评价主体。所以高职翻转课堂的教学评价体现了教师、学生、教学管理者及企业多方参与的评价主体多元化的特点。
各教学平台为翻转课堂的高效实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时也为评价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成效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持。以“学习通”在线学习平台为例,可以通过大数据自动跟踪统计如下指标:翻转课堂教学资源是否丰富多样,是否利于翻转前学生的自主探究;主题探究、小组活动、问卷、头脑风暴等各种能够体现教师教学模式创新的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教师采用发帖、回复主题讨论、聊天室活动、批改作业、评价小组任务等多种形式开展的课堂以外辅导答疑情况等。这些在翻转课堂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的所有教学活动,实现了对教师教学过程最大程度的量化评价,为对教师进行总体教学评价提供了科学、客观的量化依据。教学资源是否适用,专业课教学内容是否紧跟生产、市场实际,课堂教学效果如何,课程思政的融入手段及成效等,这些内容的评价则采用教务处常规检查、督导、同行听评课等质性评价的方式。总体评价策略体现了以学习平台为基础、依托大数据的量化评价和以督导、同行、学生的听评课、调查问卷等形式的质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策略。具体如表1。
表1 基于“学习通”学习平台的“评教”设计
基于“学生的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教师在评价实施前先行设置学习过程中所有活动的权重。由于课堂教学是翻转课堂的最中心环节,翻转的效果关键看翻转中的课堂是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所以课堂积分(包括对课堂教学中讨论、选人、抢答、投票、头脑风暴、小组任务等所有学习活动的赋分)权重在整个学习成绩中占比最大,一般会达到40%~50%。
在课程教学的进程中,大数据服务实现了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跟踪记录,为学生的每一个学习足迹留下可以回溯的、客观详细的记录,数据自动储存、生成、汇总,实现了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其评价的观测点主要按照立德为先、德技并修的高职人才培养总体要求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目标要求,基于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劳动观念、职业能力、就业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进行设定。具体如表2。
表2 基于“学习通”学习平台的“评学”设计
第一,教育评价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要提升评价水平,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评价专业化水平。
第二,教学评价的改革要依靠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目前受疫情的影响,教师普遍可以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但翻转的课堂教学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能力要求更高,如怎样把现代教育倡导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融合到翻转课堂教学中,如何基于网络教育平台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共同体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如何用科学的评价方式助力课堂的有效翻转等。所以,教师的信息素养是构建高职翻转课堂评价体系的必备条件。
第三,教学团队的建设力度有待加强。教学团队的建设是师资建设的重要步骤,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主导者。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院校层面对教学团队建设引领和规划不足,二是教师本人囿于传统教学方式,组建团队实施课程教学的意愿不强。要解决目前教学团队建设的困境,关键是教师本人要加强学习,增强认识,要明确教学团队建设在高职人才培养、课程建设、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院校层面要把教学团队建设纳入到师资建设的整体规划中,起到引领和指导的作用[5]。
教材建设是高职翻转课堂教学优质高效的前提和保证。目前高职院校使用的教材远远满足不了翻转课堂教学的需要,教师为了课堂的有效翻转,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做翻转课堂教学资源的准备。目前网络平台上的课程普遍缺乏适用的配套纸质教材及其他新形态教材,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2021年12月,教育部发布《“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实施方案》,对新形态教材和融媒体教材建设提出具体要求,这为未来高职翻转课堂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翻转课堂教学评价一般应包括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学生、教学活动、教学环境、教学管理等诸多要素。评价的主体包括教育管理者、教师、学生等。随着校企合作办学的不断深入,企业将逐步深度参与到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评价中来,评价的主体还应包括企业。目前翻转课堂的教学评价缺乏系统性,评学和评教通常在不同的平台内完成,整体性、系统性不够突出。教学评价所涉及的范围不够全面,评价主体主要是教师和学生,教学管理者在评价中的作用不突出,没有成为翻转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体系的构建尚处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