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志
(江西省上栗县中医院内二科,江西 上栗 337009)
急性脑梗死(ACI)为高发脑血管疾病,是由颅内动脉血管堵塞造成脑组织缺氧缺血坏死所致,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威胁。ACI常发于中老年人群中,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剧,其发病率显著升高[1]。西医针对观察组主要采用调脂稳斑、抗血小板聚集、营养脑神经等药物治疗。ACI属中医“中风”的范畴,多由气血亏虚,复感痰、瘀等邪,导致血脉不通、清窍受扰所致,气虚血瘀为主要辨证类型,治疗之则在于化瘀通络、补气活血[2-3]。本研究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辅治ACI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共100例,均为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ACI患者,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40~75岁,平均(58.75±4.19)岁;发病时间3~18h,平均(12.06±2.25)h;合并疾病为糖尿病9例,高血压26例,冠心病15例。观察组年龄42~73岁,平均(58.82±4.22)岁;发病时间3~20h,平均(12.10±3.18)h;合并疾病为糖尿病12例,高血压25例,冠心病1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ACI西医诊断符合《中国急性脑卒中临床研究规范共识2018》[4]中相关标准。起病急,全面或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头颅CT、MRI检查可确诊。ACI中医诊断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学》[5]气虚血瘀证相关标准。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肢体软弱,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歪语謇,苔薄白,舌质暗淡,脉细缓。
纳入标准:首次发病,年龄40~75岁,临床资料完整,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符合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合并恶性肿瘤,颅内存在脑出血、脑肿瘤、脑外伤,对本研究所使用药物过敏,非脑梗死急性期。
两组均予以常规西医治疗。静脉滴注血栓通注射液(广东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44023082)0.5g,日1次;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山西医科大学制药厂,国药准字H14022965)100mg,日1次;口服阿托伐他汀(东莞市阳之康医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213512)20mg,日1次,共治疗4周。
观察组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药用黄芪60g,当归10g,川芎8g,红花、桃仁、赤芍、地龙各6g,胆南星5g,石菖蒲3g。水煎取汁300mL,1次150mL,早晚2次温服,日1剂。
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
心脏血清学指标:抽取静脉血,检测肌钙蛋白Ⅰ(TnⅠ)、B型钠尿肽(NT-proBNP)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TnⅠ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NT-proBN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K-MB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检测时间取治疗前、治疗1周后。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抽取静脉血,检测hs-CR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检测时间取治疗前,治疗4周后。
血脂水平:抽取5mL空腹静脉血,检测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三酰甘油(TG),检测方法为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时间取治疗前、治疗4周后。
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皮疹等。
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6]评估。NIHSS评分减少大于92%为基本痊愈。NIHSS评分减少47%~91%为显著进步。NIHSS评分减少18%~46%为进步。未达“进步”标准为无效。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心脏血清学指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脏血清学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脏血清学指标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 TnⅠ(ng/mL) NT-proBNP(pg/mL) CK-MB(U/L)治疗前 治疗1周后 治疗前 治疗1周后 治疗前 治疗1周后对照组 50 5.10±0.88 0.59±0.09* 1229.13±258.46 612.09±120.88* 175.62±10.03 48.03±4.42*观察组 50 4.95±0.92 0.32±0.07* 1198.49±260.34 412.36±101.45* 174.44±10.35 20.01±2.38*t 0.833 16.745 0.591 8.949 0.579 39.468 P 0.407 0.000 0.556 0.000 0.564 0.000
两组治疗前后hs-CRP水平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hs-CRP水平比较 (mg/L,±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hs-CRP水平比较 (mg/L,±s)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4周后 t P对照组 50 6.09±1.03 4.12±0.93* 10.038 0.000观察组 50 6.11±1.08 3.38±0.72* 14.872 0.000 t 0.095 4.449 P 0.925 0.000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mmol/L,±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mmol/L,±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 LDL-C TG TC HDL-C治疗前 治疗4周后 治疗前 治疗4周后 治疗前 治疗4周后 治疗前 治疗4周后对照组 50 2.60±0.57 2.37±0.50* 1.24±0.29 1.12±0.27* 5.46±1.05 4.87±1.12* 1.29±0.32 1.56±0.40*观察组 50 2.58±0.55 1.92±0.46* 1.22±0.25 1.01±0.23* 5.39±1.12 4.29±1.01* 1.27±0.28 1.98±0.43*t 0.179 4.683 0.369 2.193 0.322 2.719 0.333 5.057 P 0.859 0.000 0.713 0.031 0.748 0.008 0.740 0.000
《灵枢》曰:“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发为偏枯”。《医林改错》中指出:“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虚无气,必停留而瘀”,上述论述指出元气不足、瘀血阻滞经络是导致ACI的主要原因。ACI患者多年过半百,气虚导致无力推动血液运行,停滞于体内,经络不通,发为半身不遂,临床治疗应注重化瘀通络、补气活血[7]。
TnⅠ、CK-MB为心肌受损的典型标志物,ACI可维持心肌的收缩和舒张,正常情况下并不会进入血循环,而一旦心肌细胞受损,会流入血循环,导致TnⅠ水平升高;CK-MB主要存在于机体心肌细胞的外浆层,心肌细胞遭到破坏后会释放入血,导致血清水平升高[8-9]。NT-proBNP正常情况下在血中浓度较稳定,其水平升高表明心肌细胞受到损害[10-11]。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与炎性因子呈正相关。hs-CRP可反映机体低水平炎症,与斑块形成、破裂密切相关[12-13]。本研究结果显示,临床总有效率、HDL-C水平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nⅠ、NT-proBNP、CK-MB、hs-CRP、LDL-C、TC和TG水平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表明在ACI中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可降低心脏血清指标、血脂水平及炎性因子水平。补阳还五汤方中重用黄芪补中益气;而肝主藏血,血瘀属于肝,当归、红花、桃仁、川芎、赤芍入肝,用之可发挥活血化瘀之效;加地龙活血而通络;加石菖蒲可健脾;胆南星能够熄风定惊。诸药配伍,共奏补中益气、活血化瘀之效。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黄芪能够对抗自由基而保护脑组织,并能够降低血小板黏附率,促进血液循环;当归、桃仁等可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部血液供应;地龙可软化血管,溶解血栓,使动脉硬化斑减少[14-15]。补阳还五汤能有效降低血脂水平、炎性因子水平及心脏血清指标。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说明中药治疗具有安全性。
综上所述,补阳还五汤加减辅治ACI可获得良好效果,可降低心脏血清指标、血脂水平及炎性因子水平,且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