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2022-12-13 07:15吉岳萍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2年10期
关键词:利尿气虚血瘀

吉岳萍,刘 娟

(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心内科三病区,湖北 武汉 430022)

慢性心血管疾病近年来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主要是由于人口老龄化严重,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等症状逐年增长导致了慢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持续升高[1]。慢性心力衰竭主要表现有胸闷气短、浑身乏力、运动耐力下降等[2]。本研究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88例,均为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诊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46~80岁,平均(65.29±2.29)岁;病程1~10年,平均(5.07±0.65)年。观察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47~79岁,平均(64.08±2.18)岁;病程1~9年,平均(4.95±0.59)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西医诊断标准:①主要条件: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和/(或)睡眠憋醒;肺底湿啰音或急性肺水肿,颈静脉怒张,心脏扩大,肺上叶血管纹理明显,Kerlye氏B线,间质性肺水肿,第三心音奔马律,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3]。②次要条件:踝部水肿,尿量减少,无上呼吸道感染夜间咳嗽,劳力性呼吸困难,瘀血肝肿大,胸腔积液,心动过速≥120次/min。2个主要条件或1个主要条件加1个次要条件即可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①气虚血瘀证。主症为胸胁作痛,心悸气短,胁下痞块,下肢浮肿;次症为唇甲青紫,面色晦暗;舌紫暗伴瘀点,瘀斑,脉涩或结代。②气阴两虚证。主症为心悸气短,疲乏,自汗或盗汗;次症为头晕心烦,口干,面色暗红;舌红苔少,脉细数无力或结代[4]。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②不存在严重精神疾病、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等;③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纳标准;②存在严重精神疾病。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实施卧床休养、氧气供给、引导排尿等。对照组另用缬沙坦口服,每天2次,每次80mg。进行适当运动,指导健康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同时监测患者血压、心率。15天为一疗程,共治疗60天。

观察组气虚血瘀型药用黄芪20g,当归20g,赤芍12g,地龙12g,川芎10g,红花8g,桃仁8g。气阴两虚型药用白术20g,茯神20g,黄芪20g,龙眼肉12g,酸枣仁12g,党参12g,炙甘草12g,当归10g,远志8g,木香8g,生姜6g,大枣6g。水煎取600mL,早晚各服1次。15天为一疗程,共治疗60天。

3 观察指标

观察左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血清BNP,B型利尿钠肽(BNP)水平。

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显效:心悸、呼吸困难、气促、水肿、恶心呕吐、乏力等临床体征与症状显著改善,心功能改善2级。有效:心悸、呼吸困难、气促、水肿、恶心呕吐、乏力等临床体征与症状有好转,心功能改善1~2级。无效:心悸、呼吸困难、气促、水肿、恶心呕吐、乏力等临床体征与症状无变化或加重,心功能改善1级以下或恶化。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功能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功能比较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功能比较 (±s)

项目 时间 观察组(44例)对照组(44例) t P LVEF(%)治疗前 35.16±4.27 34.75±4.35 0.639 0.425治疗后 48.53±6.48 41.72±5.73 6.359 0.001 LVEDD(mm)治疗前 63.59±4.41 62.68±4.63 0.587 0.524治疗后 45.27±2.93 53.75±3.28 6.392 0.001 LVESD(mm)治疗前 58.59±3.84 59.26±4.16 0.647 0.435治疗后 43.49±2.47 48.31±2.58 6.524 0.00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BNP水平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BNP水平比较 (pg/L,±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BNP水平比较 (pg/L,±s)

组别 观察组(44例) 对照组(44例) t P治疗前 835.48±218.75 846.27±215.49 0.653 0.426治疗后 274.57± 89.86 493.64±113.75 6.274 0.001

6 讨 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终末期心血管疾病引起心室充盈和或射血功能障碍,心输出量下降不足以供应机体需求,器官和组织血液灌流不足的综合征,临床表现为体力活动受限、呼吸困难、体液潴留。现代医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正性肌力药物、利尿剂,改善心肌重塑,提高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脏负担。随着更多医家对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深入,用中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取得良好疗效[6]。

慢性心力衰竭属中医“胸痹” “水肿”范畴。寒邪入侵,年迈体虚,情志失调,脏器亏损,气血津液运行不畅,淤血痰浊水湿停聚。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为气血阴阳亏虚,标实为湿浊痰饮淤血[7]。气虚血瘀证以心气虚为基础,心气虚无力推动血行,脉络不畅,血不利为水,淤血内停,血淤水饮损伤阳气,最终出现气虚血瘀[8]。方中黄芪补气升阳,固表益气,利尿消肿,降低血压,利尿,扩张血管,保护心肌,改善心功能[9]。当归行血补血,抗心肌缺血,抗血栓,抗血小板聚集。赤芍止痛行淤,作用于血管内皮素,扩张血管,抗炎,抗氧化[10]。地龙通经活络,平喘利尿,改善血液流变学,抗血栓,降低血压。川芎行气活血,祛风止痛,抗心肌缺血缺氧,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保护心脏。红花活血化瘀,抗凝血,保护心肌,减少心肌坏死,稳定血管内皮细胞。桃仁活血化瘀,抗凝血,抗血栓,预防心肌缺血性疾病。

气阴两虚证是气虚累及阴血,气阴两虚,久病耗伤气血津液,心脉失养,气血荣养失和,阴血亏虚,滋养血脉无力,出现心衰[11]。方中白术燥湿利水,补气健脾,降低高脂血症患者总胆固醇水平,调节消化道分泌和对水吸收。茯神渗湿利水,宁心安神,健脾补中,影响肾小管重吸收钠离子,发挥利尿作用。龙眼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抗菌,抗氧化。酸枣仁宁心安神,抗心肌缺血,降低血脂水平,增强耐缺氧能力[12]。党参健脾益肺,养血生津,改善心肌细胞收缩功能,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13]。远志安神益智,祛痰消肿,抗菌消炎。木香行气止痛,兴奋心脏活动。生姜燥湿消痰,回阳通脉,抗氧化,降低胆固醇水平[14]。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降低血脂,抗氧化。

慢性心力衰竭主要的表现为气虚、阳气亏损等。气虚血瘀治疗注重益气、活血化瘀、利水,用补阳还五汤和五苓散加减,气阴两虚治疗注重益气宁心,用养心汤加减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实现优势互补,更好地改善心功能,改善症状,降低药物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利尿气虚血瘀
话说血瘀证
气虚便秘用白术莱菔汤
血瘀体质知多少
气虚了,病多了
贵州省民族药蕨类植物在利尿通淋中的药用研究(一)
蕨类植物在利尿通淋中的药用研究(二)
贵州民族药蕨类植物在利尿通淋中的药用研究(三)
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1例报道
中医特殊诊法在血瘀证辨证中的运用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