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并发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与粒淋比、γ-谷氨酰转肽酶的相关性及HUA发生的因素

2022-12-13 01:09郁秋荣孔颖宏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谷氨肽酶血尿酸

姚 翡,郁秋荣,龚 叶,孔颖宏

(江苏省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江苏 常熟 215500)

糖尿病系胰岛素缺乏或机体存在胰岛素抵抗而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疾病,以2型糖尿病居多,作为基础疾病,其患病率逐年上升,高达11.2%,若自我管理能力弱、血糖波动率大,则会造成周围神经病变等并发症,引发截肢、白内障及心血管疾病等,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2]。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亦是临床常见的代谢疾病,主要病因为尿酸合成过多、肾脏代谢过低等,不仅是痛风的主因,而且还与高血压、肥胖、血脂异常等相关[3]。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发生HUA的概率高于正常组,且HUA是2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作用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及胰岛素抵抗等相关[4-5]。γ-谷氨酰转肽酶是常见的细胞外谷胱甘肽代谢酶,可介导机体内氧化应激反应,产生过剩氧自由基,与胰岛素抵抗相关[6]。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是血常规指标,其比值主要应用于表征机体炎症疾病,而尿酸可通过增加单核细胞趋势蛋白1表达、降低脂联素分泌等参与炎症反应,可能与γ-谷氨酰转肽酶和粒淋比相关[7-8],现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与粒淋比、γ-谷氨酰转肽酶的相关性及HUA发生的因素,旨在为临床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7月—2020年7月江苏省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门诊及住院的27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性147例,女性123例。根据是否合并高尿酸血症,具体标准: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420 μmol/L,女性>360 μmol/L[9],将患者分成仅糖尿病组(n=201)和合并组(n=69);同时选择同期在本院行身体检查的6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审核并批准。

1.2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10],即空腹血糖≥7.0 mmol/L,2 h血糖≥11.1 mmol/L,并存在“多尿、多饮、多食及体重轻”等典型症状;②年龄范围18~75岁;③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抗糖治疗;④临床病例资料齐全、完整;⑤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

排除标准:①1型等其他类型糖尿病;②合并白血病、肾炎等造成尿酸升高的患者;③近一周内服用别嘌醇、利尿剂等影响尿酸代谢的药物;④合并严重心脏、肾、肺功能衰竭者;⑤合并急性感染、恶性肿瘤等;⑥不配合基线资料采集者。

1.3血尿酸、粒淋比和γ-谷氨酰转肽酶 分别采集患者空腹肘静脉血约6 mL,应用Selectra E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三组受试者血尿酸、γ-谷氨酰转肽酶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指标,试剂盒购自上海将来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设备和仪器均经过校正合格,试剂盒均在有效期内。

1.4临床特征 收集研究人员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患者临床特征,人口学资料由研究人员以一对一询问患者或其家属等形式获得;疾病资料、血液学指标等均由双人复核采集,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等人口学资料;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冠心病、脂肪肝、视网膜病变、下肢血管病变病程等基础疾病和并发症;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收缩压、舒张压、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肌酐及脂代谢指标等血液学指标。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3组及以上行单因素方差分析、SNK-q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应用Pearman法;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3组受试者血尿酸、粒淋比和γ-谷氨酰转肽酶比较 3组受试者血尿酸、粒淋比和γ-谷氨酰转肽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合并组患者血尿酸、粒淋比和γ-谷氨酰转肽酶明显高于仅糖尿病组和对照组,仅糖尿病组患者血尿酸、粒淋比和γ-谷氨酰转肽酶明显高于对照组CP。见表1。

表1 3组受试者血尿酸、粒淋比和γ-谷氨酰转肽酶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serum uric acid, 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and 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 among three groups

2.2相关性分析 血尿酸与粒淋比和γ-谷氨酰转肽酶均呈现正相关(r=0.423,0.730,P<0.001)。见图1,2。

图1 血尿酸与粒淋比相关性

图2 血尿酸与γ-谷氨酰转肽酶相关性

2.3单因素分析 2组患者在高血压(χ2=89.708,P<0.001)、高血脂(χ2=7.906,P=0.005)、脂肪肝(χ2=7.614,P=0.006)、视网膜病变(χ2=110.174,P<0.001)、下肢血管病变(χ2=14.110,P<0.001)、冠心病(χ2=35.042,P<0.001)、病程(t=8.242,P<0.001)、糖化血红蛋白(t=10.697,P<0.001)、空腹血糖(t=10.229,P<0.001)、三酰甘油(t=22.108,P<0.001)、高密度脂蛋白(t=4.488,P<0.001)、低密度脂蛋白(t=2.006,P=0.048)、血肌酐(t=5.691,P<0.001)、舒张压(t=7.835,P<0.001)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单因素分析Table 2 Univariate analysis

2.4Logistic回归分析 以临床特征资料为自变量,以是否发生HUA为因变量,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示年龄(OR=1.208,95%CI:1.013~1.441)、病程(OR=1.536,95%CI:1.188~1.985)、糖化血红蛋白(OR=2.184,95%CI:1.473~3.238)、粒淋比(OR=2.977,95%CI:1.889~4.691)和γ-谷氨酰转肽酶(OR=1.655,95%CI:1.363~2.010)是发生HUA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 见表3,4。

表3 变量赋值情况Table 3 Variable assignment

表4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Table 4 Result of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3 讨 论

HUA是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尿酸可促进单核细胞分泌趋化因子,诱发脂肪细胞的炎症反应;且脂联素是胰岛素增敏剂和抗炎因子,尿酸可减少其分泌量;同时持续高尿酸造成机体氧化应激状态,促进炎性因子表达,损害血管内皮组织,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率[11-12]。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可促进尿酸盐的转运和钠离子重吸收,降低尿酸的正常清除率;此外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亦存在氧化应激,而尿酸作为天然的抗氧化剂,其水平会相应增加,二者相互作用,加重病情,形成恶性循环[13-14]。现阶段2型糖尿病并发HUA的发病因素尚未阐明,本研究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与粒淋比、γ-谷氨酰转肽酶的相关性及HUA发生的因素,旨在为临床降低HUA发生率、改善病症及优化生活质量。

27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存在69例HUA患者,发病率为25.56%,黄伊华等[15]273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HUA发生率高达82.05%,可能与样本来源相关;而李敏敏等[16]研究808例糖尿病患者,HUA发病率仅为16.46%,与本研究接近。单因素显示,两组患者在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视网膜病变、下肢血管病变、冠心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肌酐、舒张压等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进一步比较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病程和糖化血红蛋白是发生HUA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分析认为,年龄是HUA的危险因素,尤其是女性患者,绝经后女性患者雌激素含量明显降低,影响尿酸的正常清除和代谢,但本研究性别未见显著性差异,宜扩大样本量,纳入多中心样本,以更加清晰表观性别对HUA发生的影响[17]。2型糖尿病病程越长,血糖管理效果越差,持续血糖波动性可损伤肾脏功能,诱发糖尿病肾病,提高尿酸浓度;同时慢性炎症和胰岛素抵抗又可促进血尿酸升高,引起肾血管收缩、肾小管间质损伤,进而恶化机体肾功能,造成肾功能衰竭[18]。Donkeng等[19]证实,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等经非酶反应的代谢产物,血红蛋白糖化率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尿酸变化有关,其表达可排除空腹、口服降糖药物的影响,系统客观、定量反映既往8~12周的平均血糖浓度,因而可表征机体血糖管理状况,是HUA发生的危险因素。

γ-谷氨酰转肽酶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一方面与维持抗氧化剂谷胱甘肽浓度相关;另一方面其介导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提高氧自由基,可表征机体氧化应激水平。研究发现,γ-谷氨酰转肽酶可参与氧化应激、激活脂源性细胞因子活性,引发胰岛素抵抗,而胰岛素抵抗又可通过肾脏微血管病变、糖代谢异常及肾小管钠离子和氢离子交换,促进HUA的发展[20]。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即粒淋比,是临床常用的生物标志物,二者均为白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分别在调控炎症和免疫机能方面存在作用。HUA和2型糖尿病均为为经典的代谢性疾病,粒淋比与糖尿病和HUA的发生、发展密切关联[21],血尿酸与粒淋比和γ-谷氨酰转肽酶均呈现正相关(r=0.423、0.730,P<0.001),且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粒淋比(OR=2.977,95%CI:1.889~4.691)和γ-谷氨酰转肽酶(OR=1.655,95%CI:1.363~2.010)是发生HUA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针对上述诸指标,临床需制定适宜的方案,提高患者血糖自我管理意识,降低血糖波动性对机体的二次损伤;针对HUA患者临床需对症治疗,控制血糖、降低血尿酸,并监测γ-谷氨酰转肽酶和粒淋比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并发高酸血症患者血尿酸与粒淋比和γ-谷氨酰转肽酶呈正相关,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粒淋比和γ-谷氨酰转肽酶是高尿血酸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猜你喜欢
谷氨肽酶血尿酸
血尿酸高了怎么办?
浓厚味γ-谷氨酰肽研究进展、机遇与挑战
SGLT2抑制剂对血尿酸影响的研究进展
γ-谷氨酰转肽酶基因工程菌的研究进展
尿酸正常后可以停药吗?
“γ谷氨酰转肽酶”与肝胆系统疾病
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血尿酸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综合征组分与血清谷氨酰转肽酶的相关性研究
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的降糖机制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