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病毒性腹泻病的诊断方法与防治措施

2022-12-13 03:56:01赵华春
中兽医学杂志 2022年6期
关键词:轮状病毒圈舍病毒性

赵华春

(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北围场 068450)

猪病毒性腹泻是引起养殖业严重经济损失的一类综合性传染性疾病,常见的病毒包括流行性腹泻病毒、传染性肠胃炎病毒、轮状病毒、伪狂犬病毒、猪瘟病毒,其中以流行性腹泻病毒、传染性肠胃炎病毒和轮状病毒感染引发的腹泻疾病最为常见。病毒性腹泻发病过程较快,如果一个猪舍当中有个别患病猪,一般1~2 d整个猪舍的猪群都会表现出特征性的临床症状。诊断猪病毒性腹泻疾病需相关兽医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掌握多种病毒性腹泻疾病的常用诊断方法,真正做到早发现、早确诊,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保证患病猪在短时间内恢复健康,避免带来更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1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生猪养殖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坚持将生猪养殖产业作为落实菜篮子工程的着力抓手,按照保存量,扩增量,挖潜能的发展思路,制定严格的政策措施,加快发展规模化养殖产业,着力推进生猪养殖产业的高速健康发展。

(1)采用点面结合狠抓政策落实的手段,成立了生猪产业发展推进领导工作小组,在领导小组下方设置办公室,由一名政协副主席任办公室主任,统筹推进全县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同时及时印发加快恢复生猪养殖产业及稳定市场供给的决定,细化全年的生猪出栏目标,充分利用相应的扶持资金,开展生猪规模化养殖畜禽,粪污碎化利用,重点支持生猪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协调自然、林地、财政、环保、金融等部门,开辟生猪产业发展绿色通道,全面落实生猪养殖用地,环保金融政策等各项保障。

(2)进行圈舍改造扩产能。按照《关于恢复生猪生产及稳定市场供给的决定》的要求,明确新(改)建规模养殖场数量和标准。整合7000万元财政资金专项用于生猪产业发展,从粪污处理设备购置、老旧圈舍标准化改造、自动化设备完善等方面科学制定补贴政策,推动新(改、扩)建规模养殖场13家,出栏能力增加9.4万头/年。

(3)科学复养降风险。组织镇、村兽医对辖区升级改造养殖场免费开展消毒灭源及复养指导,通过引入健康“哨兵猪”先行试养并开展驻点监测,饲养45 d无异常且实验室检测为阴性即宣告达到复养条件。严格执行调入检疫、落地检疫制度,合理设置场内隔离区,督促指导养殖户落实好调入仔(母)猪隔离饲养21 d措施。目前,全县生猪存栏55.64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5.42万头。

(4)创新模式促增收。充分利用升级改造后的标准化场地、设备及技术优势,积极推广“标准化养殖主体+农户”合作模式,组织有意愿农户与养殖主体签订生猪代养协议,在养殖场地承载范围内代养农户生猪,降低农户散养防疫风险。目前,全县标准化养殖场地代养寄养农户生猪1.5万头。随着当地生猪养殖数量的逐渐回升,养殖管理期间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日益凸显其中疫病防控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生猪养殖行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诸多生猪传染性疾病当中,以病毒性腹泻为主的综合性传染性疾病发生流行率呈现逐年升高,在所有的差生疾病当中的发病率占到了20%以上。很多规模化生猪养殖场经常会出现流行性腹泻病毒,传染性肠胃炎病毒和轮状病毒混合感染的现象,疾病的诊断难度相对较大,发病过程较快,发病数量较多造成的死亡率相对较高,短时间内就会引发大批量的猪死亡,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所以针对病毒性腹泻疾病需要养殖户和当地的兽医人员提高重视程度,加强对防控经验的有效总结,做到早发现早处理,确保在短时间内能够控制病情。

2 猪病毒性腹泻病的诊断方法

2.1 病情探讨

通过临床观察能够发现,主要以哺乳阶段的仔猪发病为主,年龄较大的猪群发病之后临床症状相对较轻,造成的死亡率相对较低,一般强化护理1~2周就能够恢复健康。出现上述病症之后,养殖户将患病猪进行了严格的隔离,但病情并没有得到控制,并且向着周边圈舍的猪群传播,发病猪的数量不断增多,随后将病情报告了当地的兽医部门。

兽医对养殖场的发病情况进行了有效总结:养殖场地势低洼,圈舍的防寒保暖性能相对较差,圈舍中的温度普遍在0℃左右,猪群拥挤在一起取暖,并且猪群的后续肢体被严重污染,粪便长时间堆积,并没有得到有效清理;哺乳母猪的乳头表面也附着有大量的粪便和各种污染物,很容易通过饮食渠道将病原吃入体内;该养殖户只对猪群进行了猪传染性肠胃炎、冠状病毒的疫苗免疫接种,没有免疫接种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灭活疫苗。随后对病死猪进行了认真细致地解剖,结合肠道病变情况,初步判定为病毒感染引发的腹泻,随后进行了血清抗体水平监测,传染性肠胃炎病毒轮状病毒抗体合格,另外一种病毒的抗体显著升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细菌分离鉴定,没有发现细菌存在,由此可以判定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引发的腹泻病。

2.2 流行特点

猪病毒性腹泻疾病在猪群当中可以持续存在,并且任何年龄品种的猪都具有易感性。在某些养殖场,尤其是养殖密度相对较大,卫生条件相对较差的中小型养殖场当中,不同年龄的猪群的发病率致死率存在一定差一些,随着猪年龄的增加,发病率会由100%向15%转变,成年猪群的发病率通常在10%左右,新生仔猪的发病率高达100%,年龄越小的猪群死亡率越高,有时高达100%。随着规模化养殖产业的不断向前推进,在很多养殖场当中病毒性腹泻疾病的发生流行呈现典型的季节性态势,以冬春季节发生流行率最高,夏秋季节发生流行率相对较低。该种疾病常常在一个圈舍当中的一头猪群,发病之后同圈或者临圈的猪群在一周之内相继出现发病情况,2~3周之后患病猪群的临床症状可以得到有效的缓解。

2.3 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的患病仔猪会突然出现腹泻现象,排出的粪便稀薄好像水一样,颜色呈像灰黄色或者黄灰色,呕吐物多发生在每次吃奶之后,多数患病猪的体温会升高1~2℃,精神状态逐渐变差,不能正常采食,尤其是繁殖母猪的采食率下降最为明显。病死率的高低,症状的严重程度会因为猪群的年龄不同而出现很大的差异性。一周以内的新生仔猪经常在发病后的2~4 d内,因为机体脱水死亡死亡率就是高达50%~100%。断奶仔猪育肥猪和繁殖母猪经常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采食量逐渐下降,腹泻症状一般持续在一周以内随后逐渐恢复健康,但是表现为生长迟缓,淘汰率增加。成年阶段的猪群仅仅表现为精神状态逐渐变差,不断的呕吐,造成的死亡率更低。

2.4 病理特征

病理解剖发现胃肠道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变,胃肠道当中都会存在很多淡黄色的液体状的内容物,有时还会存在大量的凝乳块。胃肠道存在严重的扩张现象,黏膜呈现半透明状,有时还会表现为肠黏膜大量脱落,黏膜表面存在出血点,胃肠道周边的淋巴结都会存在肿大出血的现象,小肠绒毛病变最为明显,严重萎缩。

2.5 鉴别诊断

临床上猪流行性腹泻和传染性肠胃炎以及轮状病毒病的症状十分相似,需要注重做好上述几种疾病的鉴别诊断工作。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引发的腹泻疾病主要以腹泻、呕吐、脱水为主要特征。而传染性肠胃炎同样会表现为水样腹泻、呕吐脱水,可以发生任何年龄的猪群当中,上述两种病毒主要通过荧光抗体检测或者抗体水平监测等手段进行有效鉴别。猪轮状病毒病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发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性疾病,以寒冷季节高发,该种疾病在新生哺乳仔猪群当中的发生流行率相对较低,主要发生在两月龄以内的仔猪。成年猪群临床症状较轻,大多呈现隐性感染。根据发病猪群的年龄,可以鉴别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轮状病毒感染[1~2]。

3 治疗

养殖场一旦出现患病病例,应该立即开展紧急免疫,并向猪群提供大量的清洁饮用水和容易消化的饲料,让患病猪口服补液盐,每头猪每次使用100 ml。同时患病猪肌肉注射2.5%的恩诺沙星注射液,使用剂量为0.1 ml/kg体重,每天使用一次,连续使用3 d,预防继发感染。症状较为严重的患病猪,可以选择使用5%葡萄糖氯化钠50 ml,使用12~16号长4~7 cm的长针头,经过严格消毒之后进行腹腔注射。同时患病猪肌肉注射干扰素2 ml,干扰病毒的繁殖生长,并配合使用维生素B1、维生素C和肌酐,使用剂量分别为10 ml、10 ml和10 mg,一次肌肉注射,连续使用2~3 d,具有协同治疗效果。

4 预防

防控病毒性腹泻疾病应该做到科学引种,禁止从疫区引进种猪,避免病原传入到养殖场,并进行认真细致的临床观察,重点做好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伪狂犬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等主要传染性疾病的免疫接种,确保健康之后才能够合群养殖。平时要严格落实养殖场所制定的卫生消毒制度,加强对圈舍内部污染物的彻底清理和严格消毒[3~4]。

养殖场在规划建造过程中应该做到科学选址科学建造,要保证整个养殖场址选址合理,地势相对较高,通风良好,光照充足,有利于开展动物防疫,周边有充足的水电供给,能够满足猪群的生长发育所需。圈舍在建造过程中应该结合具体的养殖规模,确定相应的建设面积和建设范围,保障猪群有充足的活动空间,并且要确保不同年龄不同来源的猪群分群养殖,避免混合养殖造成疫病的传播蔓延。

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引发的腹泻疾病是一种危害较为严重的病毒性传染性疾病,由于当前该种疾病没有针对性的治疗药物,发生流行之后只能够进行对症治疗,所以做好预防工作是防控该类疾病传播流行的关键环节。在日常饲养管理过程中,应该注重做好母猪尤其是妊娠母猪的针对性管理,当妊娠母猪进入生产阶段之后,一定要做好后躯肢体和乳房的彻底清洗和卫生消毒。每年9~10月要对整个猪群进行有效的免疫接种,注重加强母猪、种公猪、仔猪阶段的针对性免疫接种,选择使用三联灭活疫苗,母猪产前30 d再进行一次强化免疫接种,确保仔猪出生之后通过吃乳能够获得被动的免疫保护[5~6]。

在病毒性腹泻疾病的流行季节,对未免疫接种母猪所生产的仔猪在3日龄和25 kg以下进行一次疫苗免疫接种,增强猪群的抵抗能力,每头猪疫苗使用量为2 ml。同时要加强对养殖环境的有效处置。结合该种疾病的发生流行特点,进入冬春季节之后,一方面要做好建设的防寒保暖工作,另一方面应该及时将建设当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如粪便、各种尿液污染物,彻底清理干净,及时更换电量,保证电量疏松整洁,具有良好的吸水特征。对建设湿度相对较大、消毒不彻底的可以将生石灰撒到圈舍地面,起到吸水干燥、消毒的效果,有效消灭环境中的病毒。仔猪出生后应给予针对性护理,减少应激刺激。

5 体会

猪病毒性腹泻疾病防治方面对于北方地区一定要注重做好冬春季节猪舍温度的有效调控,提前提高猪舍温度是十分必要的环节,同时还应该及时清除圈舍当中的粪便和各种污染物,严格落实卫生消毒制度,要保证整个养殖环境卫生良好,这样能够大大降低病毒繁殖复制率。

另外,还应该完善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措施,这是防止病毒性腹泻发生流行的关键举措,脱离的生物安全措施,病毒性腹泻疾病防控犹如空中楼阁,不堪一击。尤其是现代生猪养殖产业,注重做好保温、干燥环境调控以及全进全出的生产工艺格外重要[7]。

在生猪养殖管理过程中,科学的免疫策略也是防范病毒性腹泻发生流行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关键举措。针对传染性肠胃炎、流行性腹泻以及轮状病毒感染引发的腹泻疾病,应该提高重视程度,要充分认识到上述三种病源都是造成病毒性腹泻疾病发生流行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冬春季节疫病防控的主要对象。哈尔滨维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生产的猪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肠胃炎和轮状病毒三联弱毒疫苗在防止病毒性腹泻方面有着很好的效果,应该结合养殖场的疫苗免疫接种程序做好全群免疫接种,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后备母猪的免疫接种,这是有效防控紫珠感染病毒性腹泻疾病的关键举措。同时养殖户也需要充分认识到当前病毒性腹泻的发生流行已经不存在典型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以传播流行,需要高度重视病毒性腹泻的针对性防治。

6 结束语

病毒性腹泻疾病的发生流行会对整个生猪养殖产业造成毁灭性的影响。防控该种疾病关键是要做好整个猪群的科学饲养管理,加强疫苗免疫接种,真正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另外由于猪病毒性腹泻疾病没有针对性的治疗,药物发生流行之后只能够采取抗病毒、预防继发感染措施进行治疗,有条件的养殖户还可以将中药治疗应用其中,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获得良好的治愈成效。

猜你喜欢
轮状病毒圈舍病毒性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湖南饲料(2021年4期)2021-10-13 07:32:40
2030消除病毒性肝炎:未来10年该怎么做?
肝博士(2021年1期)2021-03-29 02:31:58
管好种公猪可提高受胎率
防不胜防的秋季轮状病毒腹泻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
清热利湿法联合中医辨证施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如何防治子猪病毒性腹泻
湖南农业(2017年1期)2017-03-20 14:04:43
冬季发酵床与加温舍养猪环境观察
犊牛轮状病毒腹泻的防治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25
部分漏缝地板的母猪圈舍可铺设秸秆
猪业科学(2015年10期)2015-01-25 07: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