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雪琪,杨弋杰
(江西服装学院,江西 南昌 330201)
傣族是一个有深厚传统文化的民族。傣族文化独具特色,作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傣族文化一直受其民族宗教信仰的影响。傣族人民从日常生活到婚丧嫁娶,无处不有宗教的印迹。傣族的信仰从原始宗教到小乘佛教,与我国各民族宗教大相径庭,而在历史上民族宗教不仅推动了傣族的民族复兴,也给傣族文化的多样性创造适宜的土壤发展。使得傣族的风土人情十分丰富多彩,本论文分别对《泼水节的传说》《两只小孔雀》《圣域魔火——傣族泼水节的传说》三部动画片蕴含的文化元素进行分析,进而对动画影片中傣族文化及服饰的艺术运用进行总结。
傣族的服装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动画短片《泼水节的传说》反映了傣族服装的设计思维,而在现实中傣族妇女习惯穿宽肩带背心、紧身上衣和长至脚背的裙子。在《泼水节的传说》中玉香的服装就是白色上衣,下身搭配红色长至脚的筒裙。傣族女性喜欢穿着轻盈、美丽、优雅的衣服,衣服颜色相配强调融入自然,不会有许多杂色。傣族女性传统服装可分为上身和下身,她们上身内穿优雅的无领无袖的紧身胸衣,外穿无领短袖,下身外穿裙子、裙子有棕、蓝、墨绿底色,上面织有红、黄、白三色条纹。内穿短裤。长裙要包裹腰身。有时长到拖地。长裙要折起来,再用银带往腰上系。如果长裙束很紧,腿部围起来时,腰和腿部会明显变修长[1]。这些设计既体现出女子的身材和不同的年龄及地位,体现出傣族人民的生活智慧。
傣族服饰的历史由来以久,自唐、宋、元、明以来便有许多记载,其基本式样就是裤、婆罗、笼或筒裙,基本上颜色为青(黑)、绯、白等。在现代,大多数傣族服装的款式和颜色都是一样的,但男人不再穿长裙。男子的服饰与汉族相似。他们穿无领的短袖上衣等服装,天冷时穿棉质的上衣。上衣上会盖着白布、蓝布或猩红布用来保暖,有的戴毛线帽。妇女则基本上都穿简裙。西双版纳地区傣族女性上着白色或绯色的紧身无袖内衣,外着大襟或对襟圆领窄袖衫,因此她们的腰又瘦又窄,且下摆又宽大,她们的下身穿棕色或玄色筒裙,与她们的脚一样长,裙上经常织有多色的花朵纹理。通常用梳子、花或头带插在头发上形成结。配饰包括耳环、手链等。勐定、瑞丽等地“水傣”妇女的服饰基本与西双版纳相同,只是上衣下摆不大,筒裙式样更为美观艳丽。而德宏许多地区年轻女性穿白色或浅蓝色开襟的外套,着黑色长裤,束青色小围腰,用红头绳结成发辫盘于头上,亦常戴篾质小草帽,显得非常大方、利索。结婚后,妇女穿短上衣,穿膝盖以下的玄色短裤,中年妇女及老妇戴用黑布包裹的高长帽,并以青布自脚至膝下包裹住,以绑腿,便于劳动。内地妇女的服装与边疆大体相同,但也有特点。新平一带妇女裙的侧面覆盖着五颜六色的花布非常好看,妇女裙还饰有耀眼夺目的银片和图案,腰部更加鲜丽,故名花腰傣。
中国有许多非常有特色的节日风俗,但是在动画中很少展现节日风俗的特点,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许多在民俗文化上的节日气氛消失了。另一方面是中国现今的节日所有的主题都比较相似,比如重阳、中秋、春节,都是以家族团圆为目的的节日,并且其中的庆祝活动不是很多,缺少一些娱乐的活动,而少数民族的节日则更加具有乐趣。在中国动画的创作中可以作为一种新的题材。
泼水节就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节日,至于节日缘由,民间流传着几个动人的传说。其中有一个传说是在很多年以前,世界的气象变化被一个神明掌管,神明让另一位神捧麻点达拉乍代替他掌管天气。但是,捧麻点达拉乍自认为神通广大,他无视世间法则,随心而为。使风和水冷暖异常,最终雨旱反常,不分寒天与暑天,使植物大量枯萎,人类和动物痛苦重重。捧麻点达拉乍7 个美丽、善良的女儿知道了父亲的暴行,既惋惜又痛恨。女孩们的正义之心让她们决定大义灭亲,以拯救世界,在她们竭尽全力揭开父亲不死秘密后,趁父亲睡着的时候果断地砍下了他的头。但出乎意料的是,他的头落在地上,突然开始燃烧,头很快完全被火焰吞没,火却还不熄灭。又烧到女儿们身上。女孩们不得不交替抱住父亲的头。用清水泼洗彼此的火焰,保护自己,直到父亲的头完全烧光。据说,这就是在每年第一天休息日的时候,傣族人交替泼水的原因。在泼水节到来之际。少女们会穿上修长的类似老挝的裙子,面料上有丝绸与绵羊毛混纺。使衣服不会太受水影响淋透。除此之外还要盘头发,不让头发放下和带上披肩。这些都是为模仿在神话中的七少女形象。
泼水节已经成为体现傣族人民社会生活和传统生活的活化石。为此人们还发明出了多种多样的节日服装,通过对西双版纳的自然、历史发展进程和宗教进行众多的考证和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西双版纳各民族的节日多起源于两汉时代,定型于唐宋时期,并在其后的历史岁月中不断演变和发展。泼水节(西双版纳)在2006 年已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足以体现其历史悠久。傣泰民族的节日还具有宗教上的共通性,比如傣民族的新年就是佛教的新年,在中国傣族被称为泼水节,在东南亚一带称为“宋干节”。与佛教相关的还有其他如“开门节”“门关节”等节日。不同的节日会诞生不同的服装,节日服装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民俗特色体现。在动画中可以体现出多种形态的节日服装设计。
“泡沫跟着波浪漂,傣家跟着流水走。”西双版纳傣族,是一个与水有关的民族。”这里的傣家人不仅把水视为生命之源,而且对水怀有极高的尊重。他们认为水是众神给予的恩惠,是欢乐、阳光与神圣在人间的美好体现。他们对于水的热爱与执着体现在整个的文化中。她们的服装也如水一样充满流线的造型,体现女子如水一样的线条,展现出傣族在服装上的喜好,及他们因对水信仰的刻骨铭心,使傣族服装设计上有水一样的柔美。
傣族的女子像水一样灵动、柔美。水和傣家女有不解之缘。不论从日常生活还是从舞蹈场面上,傣家女沐浴、嬉水所表现出的美感和陶醉总是让人神往。水造就了傣家人温婉如水,傣族善良聪明如水,傣家女娴静如水,傣族乡寨幽雅如水,傣族舞蹈秀美优美如水。水勾勒出傣家姑娘窈窕婀娜的身材,也荡涤出傣家人淳朴、勤劳的性格。《泼水节的传说》中的村民也爱水,所以当联系着他们生命和信仰的水源被强占后,少女要以自己的生命为赌注去换回水源[2]。
故事虽然讲述了一个跨二十多年的故事,但是傣家人的生活习俗和服饰却并没有很大的变化。可以看出傣家人生活的固定性,其中《两只小孔雀》中尤其突出的小哥俩,和老爷爷的民族服饰风格在于解放军叔叔的军服对比之下显得更加有特色。故事中出现的角色非常之多,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傣族男性的传统服装特色。和傣族对于孔雀的喜爱和深厚的信仰。以及现代的泼水节庆祝期间有怎样的活动。这一点比更重视讲述神话传说故事的《泼水节的传说》和《圣域魔火——傣族泼水节》不同,因为《两只小孔雀》更加重视描写现实。
傣族男装上身为无领衬衣或短袖衬衣,外穿宽腰大衣和无袋长裤,经常头戴白色和蓝色的尖头帽。男人通常穿有领的上衣或小袖的衬衫。下装一般是长裤,样式类似女式筒裙,但略短,不足三尺,颜色素色。图案不多,多为方格或线亲。常用白色或蓝色的布盖住男青年的头,有些还戴一顶羊毛帽子。男子以前是赤脚的,但现在常穿着皮鞋或皮靴。在《两只小孔雀》许多参加泼水节的男子与小哥俩都是这种类型的穿着。
傣族男子的穿搭虽然朴素,但是男子纹身的习俗还比较普遍和丰富,傣族纹身是一个古老的传统。是否有纹身关系到末来婚姻能否成功,因为一个男人没文身容易被羞辱,也被认为不够有男子气概。就不容易有女人喜爱,纹身有时候是以一种动物为主,尤其是老虎、大象、狮子、龙、蛇等肉食类动物,有时也有带毛的鸟类,纹身主要在胸、腹、腿,上纹有牛、马、鸡、猪的花纹,也要有通常由曲线、圆形、圆形、字纹、三角形和方形花纹构成的花纹,作点缀。还有那些带有傣字母、缅甸语和连体字母的佛教文本。不过在《两只小孔雀》大概是出于当时思想观念的影响,剧中的傣族男性并没有画出纹身。
由于环境影响、习俗和宗教传统,在历史变迁过程之后,傣族人为适应环境变化,造就了优美的傣族服装文化。在历史长河中,傣族传统服装搭配或多或少会改变。但傣族服饰中不变的是实用性[3]。
《两只小孔雀》的剧情中孔雀占有极大篇幅,动画中用老少两辈的孔雀故事反映出傣族人民生活的变化。现实中傣族人民对于孔雀的运用体现在各个方面,比如在男子盛行的文身中孔雀就是一种常见的动物图案,傣族人民身上背的“筒帕”(挎包),屋里用的窗帘、被面、垫单等,都常带有栩栩如生的孔雀图案,此外,刻版漏印而成的装饰绘画:金水漏印图案,纸扎祭祀用品,佛寺屋脊和屋顶斜坡椽口的陶制用品,木雕制品,都具有写实或变形的孔雀形状,这些孔雀图案和物品的多彩搭配,不仅给人带来美的视觉享受,也有其实用性,比如在花门帘上织孔雀样式,就象征着吉祥如意,还可以给房间透风降温。这些色彩斑斓的图案由傣族人精心制作,巧夺天工,充分体现傣族人的匠心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而在民间歌舞方孔雀歌舞(嘎洛拥、嘎朗洛或烦喃诺)十分有象征意义和通俗性。展现出傣族舞蹈的独特格调,又包括了傣族舞蹈的基础舞蹈动作。在广大傣族分布地区最受欢迎。由此可见孔雀是傣族人十分重要的敬畏吉祥的动物,孔雀在傣文化上的重要程度是其他民族所不能相比。在描写傣族文化的动画和设计傣族服装时可以加入孔雀元素。
动画片中主要展示的是傣族的古代装饰服装搭配,从中可以看出傣族文化的渊源深厚。和宗教神话上的丰富内涵。
《圣域魔火——傣族泼水节》是由德宏师范设计、构想并创作的傣族剪纸动画片。中国的剪纸动画由来已久,早在1958 年中国就融合传统剪纸文化创作了属于自己民族的剪纸动画,然而在21 世纪的中国,剪纸动画的运用却消失不见。在世界上的剪纸动画也变得寥寥无几,而傣族的传统文化中,也和汉民族一样,有着自己独特的傣族剪纸艺术。借鉴傣族的剪纸风格,有助于使中国的民族文化艺术进行新的变革。《圣域魔火——傣族泼水节》运用了傣族的传统剪纸艺术风格。在服装上运用了许多形式的条纹图案,在用作地面装饰的地毯也表现出剪纸图案的多样。在动画中女子都身穿紧身上衣和长至脚背的裙子。在色彩上虽然在会运动的物品和人物上以黑白为主,背景却充满色彩鲜艳。有助于整体突出人物的服装形象设计。
故事的主要内容与《泼水节的传说》差不多,在此就不再说明。这也说明虽然中国的民族众多,但是选择的题材还是不够丰富。这说明傣民族文化遗产还是非常丰富,具有非常大的挖掘空间。
通过对三部动画的分析,对于这个地处我国南方,好舞好水的少数民族—傣族,在节日风俗、民族服装、神话信仰上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而动画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和在网络时代的重新归来的媒体艺术,定能带动早已远离大众视野的傣族文化,使傣家文化再次重新进入世人的眼光中。而傣族文化的少数民族特色传统,也必定能使充满现代色彩的中国动画产业,再次充满如长春电影制片厂,和上海电影制片厂给以往的中国动画带来的曙光。尤其可以借鉴《圣域魔火——傣族泼水节》在剪纸艺术的创意性表达。可以带给当代动画人对于动画中如何融入少数民族文化的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