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文章
从历史看管理
——与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教授对话
2004年2月
简介
美国匹兹堡大学荣誉退休教授,享誉国际的史学大师。他善于运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治史,并从历代王朝的兴衰史中总结出对企业管理有益的启示。在本专访中,他谈到从历史中学习谋略并不足取,而应该从历史中学习人生的智慧。
专访文章
从度量到沟通
——“平衡计分卡”大师罗伯特·卡普兰访谈
2004年4月
简介
哈佛商学院教授,“平衡计分卡”创始人,该工具改变了企业过去单一依靠财务指标衡量企业的片面方法。在本专访中,他强调平衡计分卡不是一个事后的衡量体系,而是用来沟通、用来使组织协调一致、用来衡量业绩驱动因素的战略管理工具。
专访文章
如何名列第一?
——专访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东亚中心前主任傅高义
2004年10月
简介
哈佛大学荣誉退休教授,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前主任,美国最著名的东亚问题专家之一。1979年,他在日本社会经济腾飞的前一刻发表了惊世之作《日本第一》。在本专访中,他畅谈了社会学对管理的作用、中国能从日本得到的启发和教训,以及中国能否名列第一等问题。
专访文章
儒商的精神
——专访当代新儒家代表人物、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
2004年12月
简介
哈佛大学亚洲中心资深研究员,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国际汉学界和当代新儒家代表人物。在本专访中,他就“儒”和“商”的关系,儒家思想是否能为企业家带来竞争优势,儒家思想在当年东亚经济崛起和经济危机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这些经验教训能给中国企业提供什么启迪等问题发表了看法。
专访文章
领导之变
——情境领导创始人保罗·赫塞访谈
2005年5月
简介
世界组织行为学大师,美国领导力研究中心(CLS)创始人,情境领导创始人。在本专访中,他告诉我们情境领导的四种模式(告知式、推销式、参与式、授权式)没有哪种永远最佳,要根据被领导者完成工作的能力和意愿来决定领导方式,并且这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专访文章
营销无界
——专访营销学大师菲利普·科特勒
2005年9月
简介
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终身教授,被誉为“现代营销学之父”。从反向营销、社会营销到水平营销,科特勒营销研究的视野在不断拓展。在本专访中,他鼓励营销人员“跳出盒子”横向思考产品的某个侧面,比如用途、使用情境、目标市场等。在他看来,营销可以应用到各种领域,没有疆界。
专访文章
分析和计划得不出战略
——专访管理大师亨利·明茨伯格
2006年4月
简介
曾任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管理学教授,经理角色学派代表人物。在国际管理界,他因经常提出打破传统的独到见解,而被视为“离经叛道者”。在本专访中,他强调战略是在学习和尝试中产生的,而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对着一大堆数据和报告,分析和推理得出的。
专访文章
领导的终极目标
——专访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
2007年1月
简介
海尔集团创始人兼董事局名誉主席。他创立的人单合一模式和生态品牌范式使中国企业管理模式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在本专访中,他畅谈了对领导力的看法,自己领导力的发展过程,以及职业生涯中曾经遇到的两次严峻考验。他认为,海尔多项改革措施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让每位员工成为自己的领导,自己对自己负责。
专访文章
创业者的乐观主义
——专访亚马逊公司CEO杰夫·贝索斯
2007年10月
简介
亚马逊公司(Amazon)创始人兼董事会执行主席,2021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排名第1位。在本专访中,他谈到亚马逊的战略是在预判未来五到十年什么不会变的基础上制定的。他认为,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是亚马逊成功的基石。
专访文章
企业文化的“阴”与“阳”
——专访丹尼森组织文化模型发明者丹尼尔·丹尼森教授
2008年1月
简介
IMD商学院管理与组织学教授,丹尼森咨询公司主席与创始合伙人,丹尼森组织文化模型的发明者。他主要关注企业文化与业绩之间的关系。在本專访中,他谈到能够平衡矛盾,同时做到外向与内向,灵活与稳定的企业,在各项业绩指标上都会表现出色。
专访文章
危机时刻回望领导力
——专访领导力与变革大师约翰·科特
2009年3月
简介
哈佛大学荣誉退休教授,被誉为“领导变革之父”。他对领导与管理做了清晰明确的区分,他的“变革八步法”成为组织变革领域里的经典。在本专访中,他回顾了自己的理论和实践在领导力和变革领域给全球商业世界带来的变化,并探讨了中国的企业领导应该如何加强自身领导力,以及如何在组织中建立紧迫感。
专访文章
倾听内心的声音
——专访《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史蒂芬·柯维
2010年8月
簡介
柯维领导力中心和富兰克林柯维公司创始人,被《时代周刊》(TIME)评为最有影响力的25位美国人之一,被称为“人类潜能的导师”。他的畅销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商业著作之一。在本专访中,他畅谈了影响力的来源,倡导人们倾听来自内心的声音。在他看来,激励他人寻找心声就是帮助他人找到并释放潜能,这才是真正的领导力。
专访文章
稻盛和夫谈东方管理哲学
2010年9月
简介
稻盛和夫创办了两家企业京瓷和KDDI,均跻身《财富》世界500强,78岁高龄时又临危受命,拯救即将破产的日航,使其重回世界500强行列,被誉为日本“经营之圣”。在本专访中,他谈到自己在做任何经营决策时,都依据了“作为人,何为正确”的判断原则,用“利他之心”去经营企业。他的这种“从心出发”的经营哲学源自他浓厚的东方思想背景——他对中国的儒、释、道文化的深刻认知。
专访文章
再谈“定位”
——专访定位理论之父杰克·特劳特
2010年11月
简介
特劳特咨询公司创始人及前总裁,定位理论和营销战理论的奠基人和先驱,被誉为“定位理论之父”。在本专访中,他回顾了定位理论的发展过程,并就该理论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做了点评。他旗帜鲜明地倡导专家品牌,提醒企业要抓住“竞争的地点发生在顾客心智”这一要点,并谨记“没有事实,只有认知”这一原则。
专访文章
“我们必须对错误负责”
——专访星巴克CEO舒尔茨
2011年1月
简介
舒尔茨是星巴克公司创始人,他三度出山,担任星巴克公司CEO。2008年,舒尔茨重新执掌陷入困境的星巴克。在本专访中,他谈到自己如何顶住各种压力,坚守星巴克的价值观——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敦促所有员工从自己做起,对他们与客户的每一次互动的结果负责,最终提升了客户满意度和财务业绩。
专访文章
人们为何难以改变
——专访哈佛大学成人学习与专业发展教授罗伯特·凯根
2012年7月
简介
发展心理学奠基人,曾任哈佛教育学院成人学习与专业发展方面的教授。他认为解决心理问题的最佳手段不是咨询而是“自然疗法”,即在生活、学习、工作与关系中疗愈。他的代表作是《发展的自我》。在本专访中,他解释了人类和组织无法变革(即“变革免疫”)的心理原因,以及我们如何通过“免疫X光片”来诊断和治疗这种变革免疫现象。
专访文章
我们如何过上更好的生活
——专访管理大师彼得·圣吉
2012年12月
简介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高级讲师,国际组织学习协会(SoL)创始人、主席,被誉为“学习型组织之父”,因《第五项修炼》一书而享誉全球。在本专访中,他畅谈了他和东方文化的缘分,及对中国未来发展方式的思考,总结了自己多年来研究系统论和学习型组织的心得体会,并对比了中国、美国、印度、日本等国的发展路径,提出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思维。
专访文章
一切悲剧都源于不当激励
——专访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奥曼
2013年1月
简介
作为“博弈论四君子”之一,罗伯特·奥曼是博弈论发展史上的一个核心人物。2005年,奥曼和经济学家托马斯·谢林通过博弈论加强了人们对核战争背景下的合作与冲突的理解,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在本专访中,奥曼从博弈论角度谈了不当激励对当今世界、商业以及经理人的影响,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专访文章
再谈颠覆性创新
——对话管理大师克莱顿·克里斯滕森
2020年5/6月
简介
曾任哈佛商学院教授,“颠覆式创新”理念的首创者,该理念被称为21世纪初最具影响力的商业理念,也使《经济学人》将他誉为“当代最有影响力的管理思想家”。该理念问世后的20多年时间里,遭到了许多误读,人们将“颠覆式创新”几乎等同于“突破式创新”和“雄心勃勃的崛起”。在这篇他去世(2020年1月)前接受的一次采访中,他正本清源,重申了“颠覆式创新”的定义,并提醒管理者注意在大数据时代容易忽视的一些问题。
专访文章
大企业不要掉入精益创业的陷阱
2020年7月
简介
史蒂夫·布兰克是首屈一指的创业大师,曾连续创业八次。2005年,他出版了第一本书《四步创业法》,为初创企业提供了一套工具——客户开发法,这本书成为精益创业运动的奠基之作。他的创业理论影响了一大批硅谷创业者,掀起硅谷精益创业的浪潮,被誉为“硅谷教父”。精益方法本是为初创企业提供的一个工具包,可后来许多大公司也纷纷采用。在本专访中,布兰克强调,小公司不是大公司的缩微版,大公司也并非大号的初创企业,不能简单模仿初创企业的行动,而应该有创新的大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