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霖 谌建民
(1.四川省绵阳实验高级中学, 四川 绵阳 621000; 2.四川省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四川 绵阳 621000)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具有区域性、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和实践性特征,在教学中应积极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1]新时代中学地理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学科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2]地理实践力包含两个层面的意蕴:一是地理实践活动的技能和方法,即行动能力;二是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科学精神、意志品质。[3]针对初中生地理实践力现状和水平的定性、定量测评,有助于地理教师真实掌握实际情况并确定科学合理的培养对策。
测评对象为四川省绵阳市域内抽样的26所初级中学两个年级的部分学生,基于教育统计测量的基本原则,样本考虑了市域内初中生的性别、年级、城乡等差异因素。此次共抽样10800人,占实际在籍总人数的11.49%;回收样本9090份,剔除漏填、测谎未通过的样本1651份,保留有效样本7439份,有效率为81.84%,下表为有效样本统计量(见表1)。
表1 有效样本统计量
测评就初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内涵认知、参与情况、现状归因和素养水平四方面设计了自陈式测量问卷。地理实践力素养水平的能力测评从系统的角度划分为:意志品质、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选择并使用适当工具、活动方案的设计和活动方案的实施五个维度,其划分参考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关于地理实践力素养的表现和水平标准。[4]地理实践力素养测评将五个维度的测评反馈数据转化为对应的水平等级赋分(4分制),即各维度素养水平越高所对应的赋分值越高。
测评按照前期制定的调查问卷操作指南有序开展,问卷采用分级、分层的方法,由地理教师负责发放、回收,被抽样学校的班级随机抽样30人,现场定时作答、填涂机读卡。
测评数据利用Excel和SPSS软件进行汇总、整理和分析。地理实践力素养五个维度可靠性统计量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753,表明问卷整体信度好。效度检验的取样适切性量数KMO值为0.813,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近似卡方值为7819.915,df=10,sig.=0.000,则表明测评问卷的效度高。
学生对地理实践力内涵的认知和理解还有待提升。内涵认知数据统计显示,55.1%的学生能较全面地认识到地理实践力包含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
学生参与校内外实践活动的频次少,参与的项目较单一。参与调查的学生中有61.2%所在学校一学期中没有开展过校内或校外的地理实践活动,14.2%的学生所在学校开展过1次实践活动,11.3%的学生所在学校开展过2次实践活动,仅13.3%的学生所在学校开展过3次及以上的实践活动。从课内外地理实践活动参与的类型来看(见图1):未参与过的学生比例高,学生参与面窄;课内活动主要为模拟实验和地理拼图,校外实践活动多为观察测量和参观考察。
学生喜欢参与性、体验性较强的活动。统计显示(见图2):学生参与地理实践活动兴趣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实地调研和观察、实验操作演示、教具演示、画图活动;约95%的学生对户外地理实践活动兴趣度较高。
学生能够较综合地认识影响自己参与地理实践活动的因素。归因按影响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安全因素(59.5%)、活动设施设备(49.0%)、成绩压力(43.2%)、其他原因(42.3%)、缺乏专业指导(37.7%)、教学课时(37.6%)、学校不重视(37.5%)、老师不重视(27.9%)、学生不喜欢(18.7%)、家长不支持(14.4%)。可见,初中生认为安全保障和活动设施设备是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自身和家长因素不是阻碍地理实践活动开展的主要因素,学生渴望有更多高质量的地理实践活动。
地理素养水平测评显示(见表2):初中生地理实践力总体均值为2.6968分(总分4分),为中等略偏上水平;地理实践力素养五个维度中意志品质水平较高,而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活动方案的设计、活动方案的实施、选择并使用适当工具的能力偏中等水平,为素养水平的提升点。
表2 地理实践力素养水平
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地理实践力素养五个维度与总体的相关性。一般Pearson相关系数越接近1,代表相关性越强。[5]分析结果显示(见表3):Prearson相关系数大于0.65,五个维度指标与总体素养水平呈较高的正相关;活动方案的设计、实施是初中生地理实践力总体素养提升的重要指标。
表3 地理实践力素养相关性分析
数据检验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所要检验的尺度变量的正态性。[6]以意志品质、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选择并使用适当工具、活动方案的设计、活动方案的实施五个维度和总体为因变量,先后以性别、年级和城乡为因子,进行正态性检验。所检验的各变量均不服从正态分布,故各群体的差异性检验采用“非参数检验—两个独立样本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
(1)性别差异
在性别差异方面(见表4):意志品质、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选择并使用适当工具、活动方案的设计四项的渐进显著性P<0.05,表明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再由秩均值(见表5)大小可知意志品质、选择并使用适当工具的能力男生优于女生,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活动方案的设计能力则是女生优于男生,但在总体和活动方案的实施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4 性别检验统计量a
表5 性别秩统计量
(2)年级差异
在年级差异方面:检验统计量(见表6)中地理实践力五个维度和总体渐近显著性的值都小于0.05,表明地理实践力的总体和五个维度指标在年级层面均存在显著差异。结合秩均值(见表7)可知,意志品质、选择并使用适当工具的能力初二学生明显优于初一学生,其余则都是初一学生优于初二学生。
表6 年级检验统计量a
(3)城乡差异
在城乡差异方面(见表8、表9):除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能力外,地理实践力素养总体和其余各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城市学生水平明显优于乡镇学生。
表9 城乡检验统计量a
近一半初中生不能全面认识地理实践力内涵包含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总体认知水平有待提升。学生普遍认为安全保障、活动设施和成绩压力是影响其参与地理实践活动的三大主要因素,家长和自身因素不是重要阻碍。
学校一学期未开展过地理实践活动的学生比例为61.2%,学校开展地理实践活动频次超过3次的学生比例仅13.3%,学生参与面窄、频次低。开展的课内、外地理实践活动多为模拟实验、地理拼图、观察测量、参观考察类。实际上,学生兴趣度较高的实践活动为实地调研和观察、实验操作演示等参与性和体验性强的活动,且对户外实践活动感兴趣的学生高达95%。
地理实践力水平的总体均值为2.6968(4分制),为中等略偏上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地理实践力五个维度(意志品质、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选择并使用适当工具、活动方案的设计、活动方案的实施)与总体呈较高程度的正相关,其中活动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是总体素养水平的重要能力培养点。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要增强学生的参与性、体验性,锻炼学生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合作甚至独立进行实践活动方案的设计、实施。
地理实践力素养属于综合性、实践性强的能力,对于初中生而言为高阶能力要求,加之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频次少,因而在总体和实践方案的实施方面水平不是特别高,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意志品质、选择并使用适当工具方面男生优于女生,而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活动方案的设计方面则是女生优于男生,极可能与性格和思维特质的差异相关。在年级层面,初一学生刚接触到地理学科,在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活动方案的设计和实施等方面积极性高,兴趣浓厚,没有中考备考压力,实践参与度较高,总体地理实践力素养高于初二的学生。城乡差异方面,除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差异不显著外,地理实践力总体水平和其余各指标城市学生的水平明显高于乡镇学生,这或许与地区经济水平、教学设施、师资配备、学生认知等方面的差异有关。
地理教师作为教学的引领者,要加强学习,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升教育教学专业能力。核心素养下的地理实践力教学,教师不仅要通过各类研修奠定地理实践力相关的理论基础,更要通过“走出去”、多见识、多经历、实地实践操作等方式提升综合实践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理实践力素养落地的关键是让学生亲历实践活动全过程,增强其参与性、体验性,适当增加实践活动频次和活动类型,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开展契合生活实践类的地理活动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持续地、有针对性地锻炼学生地理事象观察、思考、信息记录、信息归类整理、活动方案设计和实施、展示交流、总结反思等能力,创造条件提升学生合作、独立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学校地理教研组应挖掘潜力,开发具有学校或乡土特色的地理实践活动课程,丰富校本课程资源,促进学校内涵与品质发展。
一是立足课堂活动,二次开发教材,创新教学方式。立足课堂主阵地,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对教材“活动”进行二次整合、设计,增强活动探究案例的趣味性、生活性、时代性和创新性;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开展问题式教学、主题式教学,利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课堂活动参与度。
二是拓展课外实践,校内、外多形式促进能力提升。增加校内外实践活动频次,提高活动质量和学生参与度,让学生走出教室、亲历体验,从书本到田野,身临其境、具身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的地理问题。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开展地理图表绘制(如地形剖面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等)、地理实验(如水土流失实验)、地理制作(如等高线模型制作)、地理拼图(如中国行政区划拼图)、校园观测(如校园植被调查、测绘校园地图等)、课堂辩论、知识竞赛等校内实践活动;设施较好的学校,可借用学校天文馆、地理园、数字化地理实验室等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也可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实践教学的创新融合;积极行动,组织社会调查、野外实践考察、研学旅行等校外地理实践活动。
三是多方合作交流,区域协同联动,推动融合共享。积极探索借各方力量,加强同社区(乡镇)和兄弟学校的交流合作,促进地理实践课程资源的融合共享、综合协调发展。
地理实践力评价须从系统角度出发,从地理实践活动的前期准备到中期活动开展,再到后期成果展示都需要有公平、多元、可量化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案。地理实践力的评价须坚持全过程评价,融入表现性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评价方式,其最终目的在于综合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