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厚度测量及增量方法的研究进展

2022-12-12 19:29段彦好综述审校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测量点牙槽骨读数

段彦好 综述 张 舒 审校

(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昆明 650106)

唇颊侧牙龈厚度在不同个体、不同牙位间均存在差异,其不仅影响牙周治疗,还和常规修复、种植修复、正畸治疗等密切相关[1]。治疗前评估唇颊侧牙龈厚度至关重要,特别是在美学区,是鉴别能否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可靠因素[2]。

1 牙龈厚度测量的意义

测量牙龈厚度可评估牙龈退缩的风险。牙龈退缩是指游离龈边缘向根尖移动的现象,和牙龈厚度密切相关,牙龈越薄的患者越容易发生唇颊侧游离龈和牙龈乳头的退缩[3]。由此可见,测量牙龈厚度,可帮助评估牙周手术后牙龈退缩的风险。

测量牙龈厚度可初步判断牙槽骨宽度。研究表明牙龈厚度和牙槽骨宽度存在正相关关系,牙龈较厚的患者(牙龈厚度大于1.5 mm)比牙龈较薄的患者(小于1.5 mm)牙槽骨更宽[4]。而治疗前对于牙槽骨宽度的判断至关重要,在种植治疗中,较宽的牙槽骨,利于种植体的长期稳定,实现良好的功能及美学效果[5]。

测量牙龈厚度可预测根面覆盖术的效果。牙龈厚度是预测牙根覆盖手术后软组织覆盖率的关键因素,当厚度为0.8 ~ 1.2 mm 时,术后效果良好,这可能得益于厚的牙龈具有良好的血液供应,促进血运重建,加快愈合,有更多的机会完全覆盖根面[6]。

测量牙龈厚度可预判修复后牙龈美学效果。研究表明,种植修复中,牙龈厚度以2 mm 作为分界,在小于2 mm 的情况下,下方无论钛基台或是氧化锆基台,牙龈颜色与邻牙均有差异,但是当牙龈厚度大于2 mm 时,无论应用何种基台,均可重现天然的牙龈颜色[7],故在术前评估牙龈厚度有助于规避美学区修复的风险。

故测量牙龈厚度在治疗前后都至关重要,治疗前可评估患者情况,使临床决策的考量更加完善,预判患者预后及其转归,治疗中、治疗后的测量可对比治疗前后疗效差异,观察软组织的长期稳定性。

2 牙龈厚度的测量方法

关于唇颊侧牙龈厚度的测量方法有多种,从最直接的方法(使用K 锉直接穿刺唇侧牙龈读数)到利用口腔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超声测量,再到利用口腔三维扫描辅助测量,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但至今也没有测量唇颊侧牙龈厚度的标准化技术,临床中尚需根据其适应证来选择。

2.1 直接法

在待测唇侧牙龈上选择测量位点后,使用测量工具(例如:K 锉,牙周探针等)垂直于待测牙龈表面刺入,抵达牙槽骨或牙根面后停止,在此过程中使用标记片做一标记后取出,利用测量工具(如尺子)测量尖端到标记片的距离,即表示为该测量点的牙龈厚度,若测量工具为牙周探针这类已有刻度的器械,直接读数即可。该方法测量直接,准确,简便,但穿刺时会给患者带来疼痛[8],故该方法适用于临床中对牙龈厚度的快速判断。

2.2 游标卡尺测量法

又称艾万森测量仪法[9],学者Sharma 选取唇侧牙龈测量点后,局部麻醉并翻瓣,使用电子游标卡尺直接测量膜龈联合处牙龈厚度。该方法属于翻瓣后直视下测量,故避免了直接法穿刺深度不够的困扰,且游标卡尺直接读数,测量精确度可达0.01 mm,误差小,但适应证较窄,仅适用于需要翻瓣操作的患者,较为特殊,不具有普适性。

2.3 牙周探针目视评估法

该法是观察者通过目视来大体分类受试者的牙龈厚度,被认为是判断牙龈生物型的临床金标准[10]。使用牙周探针在受试者唇侧龈缘探入,抵达龈沟底,若观察者可观察到牙龈下方牙周探针的颜色,则把牙龈分类为薄龈型,反之则为厚龈型。该方法简便快速,操作简单,重复性高达85%[11],但也受观察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准确度存在争议。有研究指出,该方法仅适用于牙龈厚度小于0.6 mm和大于1.2 mm 的受试者,当牙龈厚度在这一区间时测量结果才具有参考意义[12]。故该方法适用于快速判断患者牙龈生物型的分类,对于临床中治疗前的评估有参考意义,但不适用于需要牙龈厚度准确数据的临床研究。

2.4 超声测量法

在牙龈表面对测量点进行标记,将超声波设备的探头浸润超声凝胶,垂直放置于测量点,利用其超声波脉冲反射的原理直接获得唇颊侧牙龈厚度的读数。其原理如下:超声波测量仪发射超声波后该脉冲于固定速度1 518 m/s 穿过待测唇颊侧牙龈组织,超声波所发出的脉冲在牙龈表面进行第一次反射,当遇到另一介质比如牙槽骨或牙根面后进行第二次反射,两次反射的脉冲的时间差即为飞行时间(time of flight, TOF),TOF 经过特定算法后,即可获得测量点唇颊侧牙龈厚度的数值[13]。现已出现专为测量人类牙龈厚度设计的超声仪器PIROP[14],但目前学者们使用的超声仪器型号多样,仍未统一,其原理均相同,精度均达到0.01 mm。该方法无创,可直接读数,无需二次测量,和直接法相比较可重复性强,偏差在-0.58 ~ +0.75 mm 之间[15]。该方法操作过程中超声探头必须和牙龈表面垂直,目前多用于前牙区测量。在上颌尖牙、第一前磨牙、下颌前牙、下颌前磨牙的可重复性小,误差约0.03 ~ 0.05 mm 之间,后牙区由于测量不便,在第二磨牙、第三磨牙误差达1.3 ~ 2.6 mm 之间[16]。该方法由于其快速、无创、准确的优点备受关注,但其操作仅限于前牙区及前磨牙区的使用。

2.5 CBCT 测量法

受试者拍摄CBCT 后,使用软件对所得图像进行三维重建,选定所需牙位的失状截面,可见牙槽骨和牙龈呈现出不同的灰度值,利用灰度值差异,分辨牙龈和牙槽骨界面后,利用测量软件测量牙龈厚度[17],该测量软件精度可达0.01 mm,可达到良好的临床测量要求,该方法适用于在临床中需要拍摄CBCT 的患者,可准确、简便地得到测量数据,但也存在不足,例如CBCT 机器本身存在的误差、所关联软件的误差,以及唇颊面部软组织和唇侧牙龈在CBCT 上界限不清。

2.6 三维口腔内扫描联合CBCT 测量法

嘱受试者拍摄CBCT 以获得口腔内软硬组织影像,三维口腔内扫描以获得软组织外形轮廓,利用软件把三维口腔内扫描的立体光刻(Stereolithography, STL)数据和CBCT 的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 DICOM)数据叠加拟合后,软件会使用数学算法自动将数据叠加,叠加后即可获得软组织的测量数据。该方法优势在于可通过数字扫描文件获得更加准确的轮廓,降低了取模过程中的不准确概率[18],避免了上述方法中,操作者使用的测量仪器和参考平面不垂直的问题,用数字化的手段最大限度避免了人为操作产生的误差,但该方法在测量中还需要对口腔内进行扫描以及收集CBCT 数据,故操作时间冗长,程序复杂,且无法避免软件测量误差,不适用于临床中的快速判断,更适用于临床研究,该法目前不仅用于牙龈厚度的测量,还可用于评估软硬组织的体积变化。

测量方法多种多样,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临床评估和临床研究所要求的测量精度有所不同,还需努力提高测量方法的准确性,把控误差分析方法。

3 影响牙龈厚度测量的因素

3.1 操作过程中的误差

测量前局部浸润麻醉可能造成误差。为了减小患者的不适感,使用有创操作测量牙龈厚度时,需要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可能导致牙龈的隆起,造成测量数据偏大。为了减少这一影响,可使用阻滞麻醉,或者喷雾型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后,再使用有创器械进行测量[19]。

测量点不固定可能造成误差。牙龈厚度的测量多用于横断面研究,纵向研究也有报道,不同的测量者和不同的参考点,甚至不同的测量时间,均会造成测量点的不固定,故考虑使用CAD/CAM技术制作个性化的三维支架,通过支架固定测量点,保证在研究中参考点保持不变,确保测量点一致[20]。

测量部位和相邻部位影像学表现相似,难以分辨界限。由于唇侧软组织和牙龈在CBCT 上的灰度值相似,故在测量时难以区分界限,造成测量误差。为避免唇颊面部软组织与牙龈贴合,可使用如下方法辅助:(1)鼓气法:嘱受试者在拍摄CBCT 时鼓气,推开唇颊侧软组织[17];(2)牙胶条法:于唇侧牙龈待测点处放置略软化的牙胶棒,拍摄CBCT 后使用软件对所得图像进行三维重建,调整待测牙齿位置获得该牙齿正中矢状面图像后测量[5];(3)造影剂法:使用硅橡胶制取上前牙区初印模后,制作个别托盘,将藻酸盐与造影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取终印模,同时拍摄CBCT。上述方法均可在牙龈和唇颊侧面部软组织间形成阻挡,方便区分两者之间的间隙,提高测量精度。

受试者个体差异。在牙周探针目视评估法中,是根据牙龈的透明度来判断薄龈型和厚龈型,但由于人种及个体差异,导致牙龈颜色深浅和色素沉着程度不一,也可能影响牙周探针透视的效果[19]。除此之外,牙龈厚度也受性别 、年龄因素影响[21]。所以在测量牙龈厚度时需要考虑这些个体差异因素,尽量把不同年龄段、性别进行分组后测量。

3.2 数据读取中的误差

目视读数造成误差。针刺法测量牙龈厚度读数时,往往会凭借肉眼目视探针上的刻度来读数,为了减少读数造成的误差,可使用电子卡尺进行读数,精度可大大提高到0.01 mm[19]。

DICOM 数据和STL 拟合的误差。在运用CBCT 的DICOM 数据和口扫STL 数据拟合时,往往因为对齐不准确而造成误差,为了让拟合更加准确,可在上颌第二前磨牙和中切牙唇侧分别附着3 个阻射标记物(例如牙胶)作为参考,当DICOM 和STL 拟合不准确时,可参考标记物进行数据拟合[18]。该方法也成功运用于牙龈厚度及体积随时间变化的观察。

对于测量方法的选择应权衡利弊,尽量减小误差,把控好适应证。若表面麻醉运用恰当,直接法适应证广,游标卡尺法适用于需进行翻瓣手术的患者,牙周探针目视法适用于临床治疗中的风险评估,超声法、CBCT 法及联合CBCT 口扫适用于临床研究,可获得客观且量化的数据。

4 牙龈厚度的增量方法

增加牙龈厚度,利于种植体周围的健康,减少种植体周围的边缘骨吸收,增加角化龈宽度和厚度,降低菌斑指数[22]。

4.1 结缔组织移植

从腭侧牙龈边缘下2 mm,切开翻瓣并移取皮下结缔组织,悬吊缝合供区牙龈后,将移植物置于受区牙龈瓣下。结缔组织移植在以往的研究中,已被证实具有增厚牙龈厚度的作用,常作为其他软组织增量手术参照对比的标准,在种植体周围使用结缔组织移植效果稳定,可维持9 个月[23],有学者认为其可作为软组织增量手术的首选[24]。

4.2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 PRF)作为一种聚集了纤维蛋白基质、血小板、白细胞和细胞因子的纤维蛋白三维支架,能促进血管生成、参与免疫系统调控、募集干细胞以及引导上皮细胞覆盖创口,其制备简单,抽取患者静脉血后,将其置于2 700 r/pm 的转速下,只需要经过一次离心12 min,就能得到PRF。作为一个具有多种生长因子的聚集物,有学者将PRF 膜置于冠向复位瓣下,发现可增加牙龈厚度[25]。在一项随机对照实验中,将PRF 和结缔组织移植到种植体周围软组织中进行对比,发现两组均有明显增厚的效果,且PRF 被视为结缔组织移植物的自体替代物[26]。

4.3 胶原蛋白基质

胶原蛋白基质作为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安全稳定的新型胶原基质,是一种来自猪的双层产品,由紧密的外层和多孔基质内层组成,外层用于固定缝合线并保护缺损区域,内部多孔基质可快速稳定血凝块并促进血管形成和组织整合,可增加人成纤维细胞的机械性能和生物性能,促进血管生成等,使其在软组织增厚的效果上,和结缔组织相近,除了角化粘膜增厚效果不如结缔组织外,甚至可替代结缔组织[27]。有学者比较了结缔组织移植和胶原蛋白基质,发现软组织厚度增量的效果无统计学意义,但对于患者来说更倾向于选择胶原蛋白基质,可避免开辟第二术区[20]。

4.4 胎儿膜(如羊膜和绒毛膜)

羊膜是一种源自人胎盘的同种异体移植物,经过处理和灭菌后可使用。在其半透膜结构中存在多种细胞成分,具有免疫耐受和血运重建的特性,其中的干细胞具有向牙周膜其他细胞成分进行分化的能力,其增强牙周生物型的效果已经被证实,将它放置在隧道瓣下可增加牙龈厚度[25]。胎儿膜和结缔组织相比,可避免开辟第二术区;和PRF 相比可减少自体生物材料的制备,但在治疗牙龈退缩方面没有明显差别[28]。

5 小结与展望

牙龈厚度作为一项检查指标,和牙周、修复及种植等领域密切相关。在治疗前,对于牙龈厚度的评估,应该引起重视,术前判断是否需要行软组织增量手术,对于规避口腔治疗中牙龈退缩、牙龈透色等风险至关重要,为达到良好的红色美学奠定基础。在治疗中,测量牙龈厚度对于临床诊疗工作至关重要,无论是利用目测法快速评估,还是利用辅助器械、设备来测量,均可为治疗方案的确定、预后的预判提供参考信息。目前,随着数字化技术和超声设备的发展,测量技术有了新的方向,使用的超声设备原为眼科角膜测厚仪,这为跨学科临床诊疗提供了新思路。

猜你喜欢
测量点牙槽骨读数
飞机部件数字化调姿定位测量点的优选与构造算法
青年人正常前牙牙根与牙槽骨位置的CBCT研究
“0”的读法和要领
牙周膜干细胞BMP-2-PSH复合膜修复新西兰兔牙槽骨缺损
不同垂直面型骨性Ⅲ类患者切牙牙槽骨骨量的研究
牙齿松动,越拖越难治
关于游标卡尺读数问题易错点的剖析
热电偶应用与相关问题研究
DCM10kW数字循环调制中波广播发射机供电系统维护检修测量点的位置与电压
国标和IEEEC57.12.90—2010标准声级试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