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群文活动中曲艺创编实践问题与对策分析

2022-12-12 18:47王晓莉
中文信息 2022年4期
关键词:表演者曲艺群文

王晓莉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文化馆,山东 临沂 276299)

曲艺文化活动是群文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提高曲艺创编质量是提高群文活动成效的重要途径。然而曲艺创编具有较强的复杂性与创造性,对创编人员提出的要求极高。从事曲艺创编的艺术家需要具备严谨的编排能力、文化传承精神、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才能创作出高质量的曲艺作品。目前曲艺作品很难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效果,因此,我们需要正确认识曲艺创编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问题,然后实事求是地采取对策,希望能够提高曲艺创编水平,为群众提供优质的曲艺作品,让曲艺事业焕发生机,也让群文活动更加繁荣。

一、曲艺的艺术特征及其重要地位

曲艺可谓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优秀传统文化,它是民间说唱艺术的统称,主要由“民间说故事”“歌唱艺术”融合而成。曲艺也属于一种表演艺术,曲艺表演者会通过说唱的方式来叙述生动的民间故事,塑造形象生动的民间故事人物,并表达民间故事内容承载的思想情感[1]。通俗来讲,曲艺表演就是一个表演者通过口语说唱的方式来讲故事的过程。具体而言,曲艺的艺术特征可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简练精辟性。表演者需要通过口语说唱的方式表达曲艺中的民间故事,因此一般要求曲艺作品的语言形式生动活泼,而且要易于上口。

第二,简便易行性。尤其是在表演者一人饰多角的情况下,曲艺作品更需要突显出简便性和易行性的特点,便于表演者塑造故事人物形象、演绎故事的发展过程。

第三,短小精悍性。曲艺的内容比较精短,并不繁冗。

第四,形象思维性。听众在聆听曲艺表演时,其形象思维会受到牵引,一边听,一边展开想象。因此,听众在曲艺表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曲艺事业的快速发展,曲艺成为了受众多、传播面广的平民艺术,在基层群文活动中比较常见。因此,曲艺在群文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群众文化系列的表演活动中,曲艺始终占有一定的比重。因此,弘扬曲艺文化有助于促进群众文化的繁荣发展,也可让群文活动变得更加生机盎然。然而在曲艺事业繁荣发展的背后,却也逐渐浮现了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曲艺创编问题。

二、群文活动中曲艺创编实践问题

1.传统传承与创新发展出现分离状态

在艺术作品创编中,若是创编人员不能把握好新时代的潮流,又不能展现自身独特的想法,始终走在新时代潮流的大前方,则很难迎合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实现艺术文化内涵的升华。如今曲艺创编就面临着这样的问题,虽然并不能称之为“故步自封”,但是创新的程度不足。这是因为创编人员过于尊重传统,将“传统”视为曲艺的一个特有的标签。这种观念限制了曲艺创编的创新发展活力,导致曲艺创编面临着瓶颈问题[2]。这意味着创编人员应重塑观念,不再将“传统”“创新”分隔开来,而是既要传承曲艺的传统艺术形式,又要形成创新的创作思路。

2.曲艺编剧人才资源呈现匮乏的现象

目前从事曲艺编剧工作的人才并不多,甚至出现人才匮乏的现象。然而曲艺编剧工作者在曲艺创编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创编水平、创编能力将会直接影响曲艺创编的整体质量。这意味着从事群文工作的人们应该深刻意识到一个问题,要引入和留住曲艺编剧人才。时至今日,由于群文活动中的曲艺作品数量逐渐减少,其创编质量也不高,使得加强曲艺编剧人才建设、提高曲艺创编质量成了重中之重的群文工作内容。但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曲艺创编工作依旧面临着较严重的发展困境。

3.曲艺创编与现实生活相脱轨的问题

曲艺是源于现实生活,而且能够反映民间社会生活面貌的说唱艺术。在当下的曲艺创编工作中,我们发现有些曲艺作品与现实生活相脱轨,没能让曲艺作品体现出生活性、真实性等方面的特点。这很容易让曲艺表演丧失对听众的吸引力,很难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也就难以激起他们的形象思维,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感受到的要素与曲艺表演内容相碰撞,渐渐会让听众失去兴趣。

4.曲艺创编与剧增的艺术需求不匹配

曲艺表演者不再只是在线下的表演舞台上向听众展示自己的说唱表演,与听众展开面对面的艺术互动。在很多情况下,听众会通过网络设备或者电视机等途径来收听曲艺节目。因此,听众对曲艺表演的需求会不断增加。这就要求创编人员不断创作出优秀的曲艺作品,将其呈现在听众的眼前。然而现实是曲艺创编数量和不断增加的艺术需求不相匹配,不能满足更多听众对曲艺作品的需求。尤其是有些创编人员会急于求成,创作出质量参差不齐的曲艺作品,这会让曲艺创编工作水平逐渐降低。

三、群文活动中曲艺创编问题的发展对策

1.加强曲艺创编培训,建构曲艺创编人才队伍

针对曲艺创编人才数量少、优质曲艺创编作品数量减少等方面的问题,我们应注重加强人才建设,推进曲艺创编培训班,培养出素质过硬的曲艺创编人才队伍。这样的人才队伍可以成为曲艺创编工作的中坚力量,每个成员都需积极争取各种自我学习、接受专业培训的机会,积极学习丰富的曲艺创编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拓展自己的曲艺创编发展空间。同时,加强曲艺创编人才队伍建设,可以更快速地凝聚曲艺创编人才的力量,共同突破曲艺创编困境,让曲艺创编再现创新的发展活力[3]。

群文工作者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聘请优秀的曲艺创编老师,为曲艺创编成员开设培训班,使其接受专业的曲艺创编培训。例如,创编人员要创编出能够让表演者易于上口的曲艺作品,又要让听众在聆听“说”这部分的曲艺内容时感到耳目一新,则要求他们不仅要创编出精简的曲艺故事语言,将故事的地点、环境、发展过程、人物特点、人物心理活动、人物对话、故事评价等多种元素浓缩到一起,还要尽可能地创新故事语言表达形式,试图达到更佳的引人入胜的表演效果。

而学员是否能够提高自己的这一创新创造能力,还需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培训教师的专业性、针对性指导。培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员的优点和不足,尤其是创新精神、创造力、想象力、专业知识水平等方面,要注重启发他们弘扬优点,弥补不足,使其拓展个人的发展空间。通过专业的培训,我们可以快速提高曲艺创编人才质量,让曲艺创编人员尽快地投入到曲艺创编工作中来,从而提高优质创编作品的数量与质量,满足群众不断增加的需求。

此外,在曲艺创编培训中,培训老师要注重引入一些实际的案例,引导学员对其进行专业的分析,使其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适当地增强自己对曲艺作品的分析能力、对曲艺创编技巧的解析与运用能力。例如,在2018年11月举办的海南省第三届曲艺大赛中,微型少儿警示快板剧《阿莲》这部曲艺作品获得了“双一等奖”,包括表演一等奖、创作一等奖。

培训老师可引导学员分析这个作品为什么能够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可从“表演”“音乐”“朗诵”“舞蹈”等不同元素入手,深入分析表演者是如何演绎出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的。同时,培训老师也可引导学员从故事的立意这个方面入手,对这一曲艺作品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以起到启发教育的作用,让曲艺创编人员可以获得较大的发展。

2.注重坚定文化自信,同时发挥创新创造能力

我国正在从文化大国逐渐走向文化强国,拥有着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发展史,沉淀了丰厚的优秀文化底蕴。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拥有文化自信,充分肯定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并积极地践行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工作。在曲艺创编工作中,创编人员也需具备这种文化自信,自觉地坚守自己传承传统文化的立场,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坚持不懈地传承下去。而在这一过程中,曲艺创编人员需要不断地克服自己在传承传统文化时遇到的各种艰难险阻。

在这种文化自信的支撑下,曲艺创编人员有很大的机会激发自身发展创新的活力。“传统”与“创新”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曲艺创编人员要正视它们之间的关系,要善于观察和思考,观察哪些传统元素能够融入创新的元素,思考哪些创编新思路适合自己创作出高质量的曲艺作品[4]。这就对曲艺创编人员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等各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曲艺创编人员除了观察和思考之外,还可将自己的审美、理想追求等元素都尝试融入曲艺的表现内容、题材和表演方式中,希望能够让曲艺作品体现出美学融合、艺术融合的特征,这也更能体现曲艺创编人员文化自信的力量。

以音乐美学为例,曲艺创编人员可以在“唱”这部分融入音乐美学的创新元素。在曲艺表演中,表演者一般会演唱叙事诗,展示故事情节及故事人物的思想情感,或者演唱抒情诗,以优美动听的唱腔,抒发诗中的独特情感,从而感染听众。其中,在《邱少云》这首曲艺表演中,著名演员马增芬使用西河大鼓设计了六句颂歌的音乐,融入了她的音乐美学。对于颂歌的前面四句,她采用的是深沉婉转,而且激昂、富有活力的曲牌“双高”。对于后面两句,她采用了悠扬又跌宕的曲牌“海底捞月”。这个收尾部分的音乐让人听起来有种余音袅袅的感觉,仿佛表达了她心中对邱少云这位英雄的崇敬之情,也表达了她绵延无边的怀念之情,这令听众回味无穷。

如今曲艺事业的发展依旧蒸蒸日上,曲艺研究人员在不断尝试、跨界以及出圈的过程中,开辟出了一条让曲艺活化传承的创新发展道路。他们秉承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推进了振兴曲艺的群文建设工作,让曲艺重新焕发了不一样的创新发展活力。比如,《山高水长》和《永不落幕》等曲艺作品就具有样式丰富、内容广泛、质量高等特点,将曲艺创作从“高原状态”转向了“高峰状态”。这为广大曲艺创编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经验,我们需始终坚持将传承传统文化与创新创编相结合,不断探索出一条条曲艺创编工作的创新发展道路。

3.注重贴合现实生活,给曲艺创编注入新活力

让曲艺创编贴合现实生活,使其内容、题材等都与社会现实密切相关,是曲艺创编事业创新发展的不变道路,也是让曲艺表演能够始终激起听众情感共鸣的秘诀。从事群文工作的曲艺研究人员应针对曲艺创编脱离现实生活的问题给予高度重视,注重让曲艺创编人员回归现实生活,在创编过程中,要让曲艺作品植根于现实生活,反映各种与基层群众息息相关的社会生活,从而激起他们内心层层的情感共鸣,让曲艺表演重新成为一场表演者与听众共同参与的艺术活动[5]。

例如《四川盘子:中华美德永弘扬》这一曲艺作品不仅主张弘扬优良的家训、家风文化,还通过说唱表演的方式,给听众展现了生动盎然的家庭文化生活,对个人、家庭、社会以及民族等主体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一作品的创编人员不仅具有弘扬传统文化的精神,还注重将中华美德以生活化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其依然是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曲艺作品。

又比如,《求仙记》这一小品形式的曲艺表演就充分体现了“传承+创新”的特色,还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糟粕需摈弃”的理念,目的在于移风易俗。同时,它的内容是民间现实生活的写照,反映了曲艺创编与现实生活不可脱离的特色。《面子里子》这一曲艺作品也展示了比较平常的民间生活:老人眼中的养老和尽孝应该是“儿女常回家看看”。

为了学习这种曲艺创编精神,从事群文工作的曲艺研究人员可以组织一支曲艺小分队,进入到基层群众的生活环境之中,积极地搜集生活化的曲艺创编素材,从中获得创编的灵感,致力于提高新时期曲艺创编的质量。舟山的曲艺内容非常丰富,而且与群众文化生活息息相关。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舟山的民间曲艺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是依旧有很多舟山曲艺作品成了群文活动的表演项目。它们具有风趣幽默、轻松解乏的特点,备受当地基层群众的欢迎。这意味着我们既要将传承优秀的曲艺文化提上议程,又要深入到社会生活之中,了解基层群众对曲艺作品的需求和喜好特点,然后在传承文化与推陈出新的前提下,对曲艺创编工作进行有效的优化。

结语

综上可知,在新时期的群文活动中,曲艺创编缺乏创新发展活力的问题比较明显。这不仅会让曲艺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也会影响群文活动的繁荣发展。曲艺文化是一种活态文化,我们要将其保护、传承下去,就需要依靠创新的力量。而曲艺创编人员则承担着这方面的重要责任,需要树立文化自信,增强创新精神,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做好曲艺创编工作。对于从事群文工作的人们而言,更要注重补上曲艺创编人才的缺口,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让曲艺创编工作能够在各方力量的齐心协力下,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

猜你喜欢
表演者曲艺群文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发掘消失的明代曲艺——《金瓶梅词话》所载明代曲艺探赜
曲艺名城张家港 曲苑魅力扬四方
群文活动
浅谈曲艺的创作与表演
妙猜两数
基于Flash技术的曲艺动画设计与实现
2012年龙年网络春晚节目单
论表演者权体系*
聪明的表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