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静
(临沂市文化馆,山东 临沂 276000)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大众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在温饱得到满足的情况下,自然会对精神世界的熏陶有高要求,古筝便是陶冶情操的良好渠道。近几年,国风文化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追捧,其中便包括古筝文化,这让从事古筝行业的人有了更大的发展前景,目前,有非常多的学生将弹奏古筝作为自身的兴趣爱好,也有非常多的职场人士将听古筝音乐作为放松压力的渠道,古筝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古筝属于我国的古典国粹,其在现如今的时代中得到良好的宣传和发展,激发了我国民众的文化自信,将民族文化与时代的精神进行有机结合,促进我国现代化的文明社会建设。在当前群众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古筝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传播的场合非常多,可以是音乐厅、剧场,也可以是社区、广场的表演,甚至可以是互联网中的直播表演,都可以实现古筝艺术的宣传传播,为群众文化建设贡献了一份力量。
由于艺术文化的宣传中常常会出现单向传播、没有回应,导致其传播的人群画像变得逐渐狭隘,普及的方式也变得越发单一。目前,古筝的文化宣传主要是针对部分本就具有音乐文化基础的人群,其在聆听古筝曲目的时候能够依照自身的乐理知识对古筝曲目的内容进行充分的理解,传播的形式主要是音乐会或是剧场表演等,这些都是针对一些具有音乐基础的人群所承办的音乐会,对于大众来说没有普及的意义,没有音乐相关学习经历的大众也很少会特意去观看这一类的表演。
除此之外,古筝艺术还会通过教学的方式进行普及,这种方式的受众群体也较为单一,大部分都是年龄较小的学生,将古筝作为自身的课外兴趣爱好,通过报名一些古筝培训班来学习相关的知识内容,这种小班教学的形式可以有效地做到提升学生的教学质量,关注到每一位参与教学的学生,但是对于文化的普及来说,所涉及的人民群众数量较少,得不到大范围的普及,对于大部分的群众来说古筝依旧是一种小众文化,没有走进普通群众的生活中[1]。
近几年,古筝文化的宣传得到了不少地区文化馆的重视,也有不少地区在文化馆承办了一些古筝艺术欣赏活动,面向全地区的人民群众开放,活动票价非常亲民或是直接由赞助商承办、让群众免费去了解古筝文化,但是所取得的效果不是特别理想,这便存在着古筝文化宣传人员专业性不高的问题。在古筝文化宣传的过程中,参与文化宣传的人员有两类,一类是文化演出的表演人员、一类是对文化活动进行宣传的人员,工作人员进行分工合作,为古筝艺术的文化宣传做出努力。
首先,从文化活动宣传人员的角度来说,大部分文化活动的宣传范围较小,社区的活动都是在社区内进行宣传、音乐节或是剧场的文化宣传活动都是通过场馆和文化馆进行宣传,所知晓的群众较少,宣传效果较差。除此之外,部分宣传人员对宣传工作没有充分的重视程度,在宣传相关活动的时候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将宣传的资料发放到既定的组织和单位中,完成形式化的宣传工作以后就不再为宣传工作付出心思,对于普通的群众来说,这样基础的宣传很难让其真正感受到古筝文化的魅力,不能真正做到实现古筝文化的宣传。
其次,从文化表演人员的角度上来说,参与古筝表演的人专业水平不一,在较为大型的文化活动中有更加专业的古筝表演人员,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部分文化活动中的古筝表演人员专业程度不足,比如校园古筝文化传播的参与者都是本校的学生,社区中的表演者都是小区内的古筝学习人员,其专业性的高低很难把控。另外,即使作为专业型的古筝表演人员,其在表演的过程中也会存在对文化表演意义理解不彻底的状况,就是在表演的时候一味地展现自身的专业技能,没有注重情感的传递,对于没有古筝专业知识的人群来说,其对专业的表演做不到透彻理解,没有情感的传递自然感受不到古筝的魅力,就让古筝文化宣传活动的开展缺少了意义。
古筝文化属于艺术类的文化知识,与其他的中国传统文化不同,对接收者的音乐素养有一定的要求,在开展古筝文化活动的时候,倘若一味采用炫耀古筝水平的方式进行宣传表演,很难激发观看人员的情感共鸣,自然得不到良好的文化宣传效果。因此,可以在群众文化活动中进行古筝基础知识的普及和教学,古筝艺术的相关知识内容有鉴赏方面的知识和实践弹奏方面的知识,在不同的文化活动中可以采取不同形式的古筝文化普及。
首先,从古筝鉴赏的角度来说,在古筝弹奏表演之前,主持人或是古筝的表演人员可以对古筝曲目的由来和曲调中的特色进行一一的讲解,受众在了解到背景时才能感受到古筝曲目中的情感变化。
其次,古筝的实践弹奏,生活中大部分的受众都不具备古筝弹奏的能力,其音乐素养并没有达到可以完成弹奏的水准,可以在群众文化活动表演的过程中加入基础弹奏教学的环节,邀请部分受众参与到弹奏教学的过程中,给予其学习的机会,培养其对古筝的学习兴趣和了解兴趣,达到群众文化宣传的目的。
古筝对于普通的人民群众来说是一种其理解程度较低的文化内容,可以与现代流行文化进行结合,流行文化是大部分受众接受程度较高的文化,在二者有机结合的情况下,一些流行曲目可以通过古筝弹奏的形式进行展现,提高受众对古筝文化的理解程度和接受程度,得到更好的文化宣传效果。
任何工作的开展都需要依靠人为的调配和操作,对于古筝文化宣传发展的工作来说亦是如此,随着大众对精神世界的重视,古筝在群众文化中的发展也受到了诸多组织和个人的重视,在这样的文化发展过程中,需要对文化进行良好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古筝文化,才能实现古筝文化的良好发展。古筝宣传队伍的建设包括古筝弹奏人员的招募和活动宣传人员的培养,这两类人群对于古筝宣传活动来说都是缺一不可的存在。
首先,古筝的弹奏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其在表演的过程中能够将个人情感与曲目情感进行巧妙的融合,通过曲目的表演传递曲目蕴含的情感,让不通乐理知识的人群也能通过聆听古筝弹奏的曲目,感受到古筝文化的魅力,提高对了解古筝知识的兴趣,建立良好的学习意识,拓展对古筝的了解程度[2]。
其次,以古筝艺术作为表演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需要经过良好的宣传才能提高受众的参与度。因此,对宣传人员的培养也尤为重要,宣传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一定的专业知识,了解古筝方面的基础乐理知识,并且能够通过多渠道实现活动的宣传。了解了一定的乐理知识才可以保障在宣传的时候有内容可说,在面对群众提问的时候不会出现一问三不知的情况。现如今,时代在不断地发生转变,传统的宣传方式难以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渠道对活动本身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活动的承办地点、内容和时间,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来,让古筝文化被更多的人民群众知晓,提高我国民众的艺术素养。
音乐厅中古筝艺术的表演是发展最早的古筝表演场所和形式,古筝作为古典乐器,在改革开放以前并没有成为大众都了解的乐器,只有部分有音乐学习经历的人群才会去聆听古筝的演奏会。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大众思想境界不断提升,音乐文化在大众的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这对于大众来说提供了一个非常良好的陶冶情操的渠道。现如今,音乐厅中的古筝演出所面对的还是具有一定程度音乐素养的人群,这是因为音乐会所演奏的曲目通常是比较难的曲目,艺术性和技巧性都较强,普通的人民群众在听这类曲目的时候难以做到将情绪代入曲目中,导致其传播的范围有一定的限制[3]。
除此之外,音乐会由于演奏的曲目难度较大,进行演奏的都是具有一定行业地位并且技术成熟的音乐家,需要给予音乐家的演出报酬相对较高,因此,音乐会需要支付一定金额的门票才能进入音乐厅。音乐会的受众群体较为狭隘,但是随着古筝文化的普及,受众群体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大,其中所包含的人群都是从事音乐行业的从业者或是古筝的学习者、家长或是孩童是古筝的爱好者,这些都是古筝音乐会的主要受众群体。音乐厅对古筝文化的宣传效果较为有限,属于少数群体参与的群众文化活动,虽然音乐会的表演在社会中是不可或缺的存在,是少数人陶冶情操和放松精神压力的重要渠道,但是在古筝文化的实际宣传过程中,音乐会的举办还需要配合其他活动的开展,扩大参与的受众群体,并且在实际的古筝文化活动中,音乐会并不是唯一的宣传渠道,其存在的意义是为了满足更多受众的需求。
现如今,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古筝艺术得到了政府的政策扶持、社会的高度关注和众多古筝艺术家的大力宣传,多方的努力让古筝艺术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和喜爱,在这一社会背景下,不少社区和广场也会有古筝的艺术表演,对古筝文化艺术进行宣传传播。古筝音乐会需要一定金额的票价,并且古筝音乐会中所演奏的曲目较难,不适合普通大众的鉴赏,而在社区和广场中的古筝表演通常会选择传播率较高的古筝乐曲或是将流行音乐用古筝进行弹奏,充分尊重了所有聆听古筝弹奏的群众[4]。广场和社区中的群众文化活动是面向所有人民群众的活动,其在内容的设定上就会充分考虑受众的需求和感受,面对的受众群体更广泛。社区和广场的表演内容更加亲民,贴近群众的生活,对于普通的人民群众来说,其在广场和社区中观看的群众文化表演对其有更强的传播意义,是其能够理解的文化内容,也比那些专业性强的古筝曲目更能打动普通群众,激发群众对古筝艺术的喜爱之情,提高古筝艺术的通俗性传播效果。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大众的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如今也有非常多的群众文化活动通过互联网渠道开展,特别是现在这个特殊时期,国家呼吁群众减少出行,群众的活动范围被约束,导致文化活动的开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古筝文化也在网络渠道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不少的互联网渠道都在对古筝文化进行宣传,更多的受众通过网络渠道了解了古筝这门艺术。
在网络上古筝文化的传播形式较多,其一,通过公众号、微博等渠道以推文的形式出现,其中包括古筝艺术的理论知识。其二,通过小红书等新媒体渠道进行图文的分享,可以包括古筝弹奏以后的气质变化以及弹奏的指位变换等,这些都可以让一些基础的古筝弹奏人员和对古筝文化了解程度不高的人员感受到古筝的魅力。其三,可以通过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进行古筝曲目的分享,受众在聆听这些曲目和视频内容的时候得到了身心的放松,可以帮助受众建立对古筝的好感,并且一些古筝学者也可以通过视频学习专业知识,面向的受众群体是新媒体平台的所有用户,让古筝文化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宣传[5]。
综上所述,古筝是我国古典乐器中不可或缺的一项,也是众多古典乐器中宣传范围最广的乐器之一,其在人民群众中的普及率较高,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喜爱,但是,毕竟作为乐器,人们的欣赏和学习都需要一定的基础和时间,在普及古筝艺术文化的时候也会存在着许多人对文化没有了解,导致听不懂古筝曲目的情况。对于文化的传播来说,这是非常不利的情况,需要针对不同程度学习的受众制定不同的普及计划,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了解到古筝文化的魅力,扩大古筝文化的传播范围,让古筝成为大众都能够接受、欣赏的艺术文化。现如今,古筝文化在普及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古筝文化的普及效果,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非常不利,要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制定适宜的普及策略。在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常常可以看到古筝艺术表演的身影,在不同层级的表演活动中有不同层级的表演内容,音乐厅中的表演更为专业、曲目弹奏更为复杂;广场和社区中的表演曲目更为亲民,弹奏方式更为简单;网络渠道中的古筝文化包括各个层级的古筝知识,面向了更多的人民群众,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了解中国古典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