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衡珍 阳慧珍 胡凤池 黄 冰
(1.衡山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湖南 衡山 421300;2.长沙市望城区职业中专,湖南 长沙 410000;3.衡山县观湘中学,湖南 衡山 421300)
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指出,全面推进课程德育建设,切实增强教师课程德育意识和能力,使各类课程与德育课程同向同行,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1]。当前旅游业的主要问题在于旅游供需矛盾较突出、融合发展深度与广度不够等,当前旅游业态难以适应当前散客化、个性化、网络化的旅游需求,文化展示等浅层次开发,文化体验不足,文旅互相支撑不够[2]。中职旅游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向旅行社、旅游景区等从事旅行社服务及其他旅游企业服务工作。中职旅游服务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3]。中职毕业生大多在当地就业,这就使得中职旅游专业毕业生具有特殊性质和特殊使命——传播当地文化。因此,提高旅游专业毕业生内在竞争力,正面输出本地文化,除了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在日常教学中贯穿德育教育,提高学生思想境界,加深对当地文化的理解。
2021年发布的《湖南省“十四五”时期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以文旅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整合全域旅游资源要素,着力优化旅游空间布局,突出提升文旅融合程度,做强旅游大产业、做优旅游大市场、做精旅游大品牌,全力打造全域旅游基地和旅游强省[4]。在旅游专业教学中,部分教师以证书考取为导向。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较少注重传播当地特色文化。即使学生了解旅游相关从业知识,由于当地文化输入不够,导致学生“纸上谈兵”,没有个性化,不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主要表现在没有明确的核心德育。除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等公共基础课外,旅游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包括顶岗实习、专业方向课和专业核心课。这些专业课程共有至少十门课。受限于授课内容的不同、授课教师的不同、授课班级学情的不同,每门课的德育内容也不尽相同。核心德育不统一,也使得整个专业课程德育体系混乱。湖南省职业教育改革要求职业教育对接湖南发展战略,瞄准湖湘产业需求,服务“湖湘企业”。旅游专业课程德育体系也可围绕当地文化构建,以地方性知识为主导。在培养中职旅游专业毕业生时,要更加注意对接当地文化,将湖湘文化融入课程德育,培养具有湖湘特色的旅游专业毕业生。
主要体现在公共课的课程德育未兼顾旅游专业特点。旅游业覆盖出行、住宿、饮食、出游、购物、娱乐六大板块。每个板块都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而每个板块的兴起都需要当地文化的支持。这点与财会、计算机等其他专业有所不同。而公共课的课程德育往往“一刀切”,很少有公共课的课程德育区分专业,展开对接专业特色的德育内容。
克利福德·格尔茨(Clifford Geertz)认为“地方性知识”是根植于文化的集体智慧,体现在道德、艺术、工艺、科学、劳动分工、历史等各个方面。2022年,湖南省为推动湖南职教高质量发展,决定实施职业教育楚怡行动,在建设楚怡文化传承基地、楚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为推动这一发展,教师可注意教学中传达的价值观和理念。文化输入如同语言输入,有足够的输入,就有可能产生优质的输出。旅游业的兴盛,需要当地文化的支持,也需要对当地文化了解的优秀传播者。中职学生大多来自当地,中职旅游毕业生大多也在当地就业。作为当地文化传播者之一,他们的言行举止和思维习惯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地文化特色。学校和教师以恰当的方式,可用足量的当地优秀文化熏陶学生,提高学生的内在竞争力。
第一,加强教师对地方资源的了解。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作为中职旅游专业课教师,不仅需传旅游专业的职业道德,也需授旅游专业的业务知识,还需解学生对地方性知识的疑惑。项目教学法在我国职业教学的领域中,已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在具体旅游项目中,既能解决书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脱节现象,又能使学生亲身感受当地文化。以湖南旅游为例,学生是否对湖南旅游的经典路线充分了解,是否能根据当地文化特色、能满足游客要求定制旅游路线。而落实“传道授业解惑”,也需要教师自身对当地地方资源充分了解。以长沙为例,教师是否能就长沙某一特产娓娓道来,是否了解长沙为何称为“星城”,是否了解长沙在历史变迁中的过往。对教师个人而言,这些都需教师在教学和生活中积累。同时,学校也可加强对教师业务能力的培养,将顶岗实习落到实处。顶岗实习是教师接触当地旅游业、了解业态的重要途径。
第二,促成有关德育本土化的集体备课。新教师不了解如何将德育内容融入常规教学,老教师困于经验主义中难以突破教学惯性桎梏,不新不老的教师困惑于如何开展系统化的德育融入。但是新教师思维活跃、往往能提出教学新招,老教师经验丰富、可以把握分寸,不新不老的教师课堂思维敏捷、面对新的授课方式和内容往往能有效把握课堂节奏。有效的集体备课可以将三者的困惑集中化、优点最大化、缺点最小化。根据旅游业的特色,以地方性知识为基点,可将德育融入集体备课分为优秀民俗民风、自然风貌、历史变迁、当地艺术等部分,在教材中找到适合的落脚点展开教学。
第三,在常规教学中重视地方性知识的落实。可以在学生评价体系中以过程性评价等方式体现。地方性知识包括地方民俗、文化、景点、美食、历史等。这些知识融入在旅游专业知识的方方面面,并未以系统化的课程形式出现。但是,它们对提高旅游专业毕业生的内在竞争力起着较大的作用。根据对广州旅行社9个岗位员工职业能力问卷调查分析的结果显示,大部分人认为具有职业通用能力(人际沟通、应变处理、服务意识、职业道德、组织协调、自我调适)是从事旅游行业的基本要求。若要在该行业有更好的发展,还需要良好的专业核心能力,包括写导游词、考取导游证、可现场讲解、能开发路线、有体能耐力[5]。现场讲解和导游词虽有模板,但是,模板化的讲解千篇一律,它会弱化导游个人特色,从而降低导游个人竞争力。开发路线也考验导游的平衡能力——既能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又能良好而有力输出当地文化。不论是写讲解词、导游词,还是开发路线,都需要导游对当地文化有着深层次的了解,也能对当地民俗民风、自然风貌、历史文化等资源有个人见解。这就需要在教学中融入地方性知识,引起学生对地方性知识的重视。
第四,提高旅游专业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根据旅游专业特色,提高旅游专业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教师的教学,不仅需讲授旅游专业知识,也需注重教师在授课时传达的价值观、理念和假设。旅游业覆盖行、住、食、游、购、娱六大板块。提高教师教研能力,也可从这一特色入手,使该专业教师能窥一斑而知全豹,学会通过表象看具象。中职旅游专业学生专业知识基础不够扎实、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职业目标不够明确、职业素养不足。因此,旅游专业教学可抓住一些“给力点”。从乐中学,让课堂成为一次旅行,设计生动有趣、针对性较强的教学环节,创设适当的情景,比如播放当地音乐、朗诵或查找描写当地自然风光的诗词、讲述有趣的民间故事;从做中学,旅游专业的教学包括不少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应当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比如,在讲解某景点时,教师可先做示范,作精彩的讲解。学习酒店服务时,可组织学生去往酒店参观;从悟中学,将当地企业文化融入当日常教学中,实现人才培养和企业对接的需求、实现课程建设和岗位需求的对接、实现企业文化和教育文化的融入[6]。
旅游专业课程分为三个部分:顶岗实习、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主要包括“旅游概论”“旅游政策与法规”“导游实务”“导游基础知识”等课程。中职旅游教学可着力培养学生的旅游专业基本能力,而课程的设置也应以岗位的实践技能为主。中职旅游专业的就业大多就面向当地旅游业的一线岗位,以当地旅游为主。系统的德育体系不仅要把握顶岗实习等这三个部分的内容,也要明确每门课负责的德育核心内容。专业课程的核心可围绕当地企业文化、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等展开。同时,紧密每门德育融入内容之间的纵向、横向连接。以2014年职业教育国家级获奖教学成果——《中职学校旅游专业“项目 情景”技能教学法研究》为例,该教学法开发了五大特色技能教学内容,而这些内容便是以湖州当地特色为基础——江南水乡古镇休闲旅游服务、安吉“生态旅游”服务、湖州“农家乐”旅游服务、湖州“百鱼宴”服务、湖州地方“三道茶”文化服务。该教学法以当地特色为基石,展开旅游专业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服务技巧中,领悟当地文化特色。
公共基础课通常负责通识知识的传授,包括语文、英语、数学、历史等。这些课程虽非专业课,但是,这些课程贯穿着整个中职生涯,它们的学时也在总学时中占据不小的比例。而在旅游业中,这些通识课虽未以专业课形式出现,但在日常工作中所起的作用却非常大。以导游为例,在计算旅游团队预算等方面需使用数学,在理解游客需求、与酒店景点的沟通交流等方面需要良好的能力和理解能力,在提升经济效益、拓展业务等方面需使用英语,而历史在提升内在竞争力、提高业务能力等方面起着不小的作用[7]。因此,不论是在校学习和升学,还是毕业后的就业,这些公共通识课程都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但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之间合作不够,难以发挥集体智慧。而在中职教学中,公共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沟通不够,容易导致公共课教师对旅游专业的了解不够,从而影响公共课教师展开旅游特色教学。而专业课教师与公共课教师沟通不够,容易导致专业课教师缺乏专业教学的全局性,使专业课与公共课脱节。专业课教师可多与公共课教师沟通,促进公共课教师根据旅游专业特色,展开相对应的专业德育内容教学。同时,学校也可鼓励公共课教师积极参与到顶岗实习中,鼓励公共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一同在某个企业顶岗实习,切身感受旅游业业务的开展。
湖南省职业教育往“强化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优质发展,着力培养湖湘工匠”的方向发展。湖湘工匠这一概念不仅指从事技术行业的一线工作人员,也包括了助力湖南旅游业发展、推广湖南特色产业和产品、传播湖湘文化的旅游从业者。纸上得来终觉浅,掌握书本上的知识是入行的门槛,而丰富的地方性知识,了解湖南自然资源、历史文化、民俗民风等是迈向行业金字塔上层的垫脚石,也是迎合当前个性化旅游需求、深层次开发旅游资源、增强文旅相互支撑力、提高文化体验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