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提升路径探析

2022-12-12 04:25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何旭红
区域治理 2022年39期
关键词:幸福观价值观人生

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何旭红

一、引言

在全面实现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党和国家对民生越来越重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和重要会议上,“幸福”这个词被频繁地提到。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新时代的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幸福观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的生活走向和幸福程度,也直接关系到中国今后的幸福水平。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然而,随着我国的经济水平提高和综合国力增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文化的繁荣和交流也带来了多元的价值观,加之社会竞争激烈,学习压力和情感挫折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日复一日的重复生活中迷失自我,被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所侵蚀,失去了对精神的追求,失去了信仰,失去了目标,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失去了奋斗的目标。

二、幸福观概念的不断丰富

正如康德所说“幸福的概念如此模糊,以致虽然人人都想得到它,但是,却谁也不能对自己所决意追求或选择的东西,说得清楚、条理一贯。”幸福是个从古至今都不缺乏热度的话题,作为哲学、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各个学科交叉研究的领域,幸福的概念众说纷纭。国内学者多从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层面来解释幸福的概念,将幸福定义为人的需要或欲望得到满足后的心理愉悦,需要的实现,欲望的满足,是幸福的客观存在,而幸福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充满了主观色彩,正如狄慈根所说的那样,“现实的幸福形形色色,真实的幸福只是主观的选择。”“观”是指有目的地观察,表达对事物的理解和观点。幸福观是一种以自我为基准的对人生满意程度的全面评估,一般来说,幸福观是人们理解幸福、追求幸福、评价幸福的系统的观念。

中国传统观念中的幸福观,最早探究幸福问题的是《尚书·洪范》,将福概括为“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意思是人的幸福包括长寿、富有、健康平安、具有良好的美德、长命而亡五个方面,而与之相对的“六极”与“五福”相对,“凶短折、疾、忧、贫、恶、弱”,意为不幸的人生包括夭折早死、多疾病、忧愁、贫穷、作恶、懦弱。可以看出,在“五福”和“六极”中,都以寿为首,从封建君主到平民百姓,长寿是每个人的愿望,因为任何一种幸福都必须建立在生命的基础之上。“五福”与“六极”学说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幸福”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新时代大学生的幸福观现状

大学生幸福观研究是目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的热点话题,尤其是2012年进入新时代后,这类主题的论文明显增多,以“大学生幸福观研究”为主题在中国知网检索,与之相关的文章有近2000篇,博硕士学位论文500余篇。通过众多调研数据可以总结出新时代大学生幸福观现状有以下特点:

从幸福观来说,当前大学生总体上持有正确、健康、积极的幸福观念,他们能够从生活中感知到幸福,也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毕业就业的压力,遇到糟糕的事也能够以乐观的情绪面对,对生活仍然充满美好的希冀。从大我和小我的价值观来说,大部分大学生充分肯定和接受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认为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只有把自己小我的追求与祖国的大我保持同一前进方向,才能够与时代共同进步,实现自我价值。在获取幸福途径的选择上,大部分大学生认同奋斗幸福观,认为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够创造幸福,才能找到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

在总体认知呈现积极向上的态度之余,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一些大学生存在金钱至上的观念,认为金钱是万能的,甚至出现“精致穷”的消费现象,崇尚奢侈品、高端手机来装点自己的门面,在如此扭曲的价值观下,衍生出了“读书无用论”,诗和远方也不复存在,理想皆是空谈。二是个人主义倾向严重,少部分学生认为祖国的发展与我个人关系不大,缺乏担当和责任,幸福观消极而狭隘。三是一些大学生思想上懒惰,行为上拖延,没有具体的目标和坚定的意志,经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喜欢给自己制订计划,但永远都实施不了,实属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这样的行为看似不是什么原则性的问题,但长此以往,会浪费美好的青春年华。四是投机倾向严重,一部分大学生希望自己能突然获得好运,例如中彩票实现一夜暴富,从此走上人生巅峰,甚至极个别女大学生认为“学得好不如嫁得好”,在获得幸福的方式上,更想要走捷径。

四、幸福观教育提升路径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中说,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教育的目标是给每一个人幸福。新时代大学生作为中国梦实现的重要力量,提升其幸福观教育的质量和效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建议从学校、家庭、个人、社会四个方面努力,提升新时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

(一)高校重视幸福教育,多方位开展教育引导

首先,积极组织师生开展幸福观相关的研究调查,关注大学生幸福感现状,充分了解大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和需求,在此基础上,定期开展幸福主题讲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教育学生获取幸福要通过正当途径。高校课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要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将幸福观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提高对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重视程度,尽快建立系统的大学生幸福观教育体系,可以将幸福课程作为公共选修课,以此提高大学生对幸福的认知。其次,学校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可作为师生谈心的场所,虽然现在大部分高校都有这个配置,但大多仅用于心理障碍学生的疏导工作,心理咨询室温馨的灯光,舒适的沙发,谈话者之间合理的距离其实更能让学生敞开心扉倾诉内心的想法,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第三,高校应从各方面对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引导。择业就业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人生的大事, 大学毕业后到底是考研继续深造,还是考公务员考事业单位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又或者到大城市找机会努力拼搏,还有考村干部、选调生、“三支一扶”等扎根基层奉献青春,或自主创业或出国等等,面对这么多的选择,人生才走到一小半的青年们难免会迷茫,会纠结,高校除了在实习和毕业时给大学生提供各单位的岗位招聘信息,更应该在前期引导每个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比如举行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上好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或找各个领域成功的毕业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开展社会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认知。第四,营造人文气息浓厚的校园氛围,让大学生在学风浓厚、友爱互助、环境优美的和谐校园中完成自己的学业。

学校应加强挫折教育和生命教育。人生的旅程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总是充满荆棘和坎坷,面对学习的压力,生活的琐碎,感情的挫折,就业的坎坷,难免会有沮丧想要放弃的时候,但是就像道家的幸福观所说,幸福与不幸是对立统一的存在,不经历磨难,怎么能感受到战胜困难后收获的喜悦,有时,幸福是通过对比得出的。而生命教育更应该是幸福观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生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也是其幸福观组成的一部分,人生很短暂,如何在匆匆数十年的光阴中获得有价值的体验,如何感悟生命的意义,如何实现人生的追求,如何面对死亡,只有意识到生命的脆弱和生命逝去不可抗拒的事实,才能更加珍惜生命,这都是生命教育应该教会大学生的。

从日常学习生活切入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结束高中紧张繁重的学习生活,大学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被人安排的时间大大缩减,自由时间变得充裕,很多自控能力差的大学生逐渐被短视频、追星、游戏、恋爱、追剧占去太多时间,短时间的放松无可厚非,但大部分学生常常沉迷于这些枯燥乏味、毫无意义的娱乐活动而无法自拔,长此以往,他们迷失了方向,在带着罪恶感过度贪玩之后,往往陷入巨大的虚无和落寞之中。虽然他们每每对这种行为带着悔恨的自责,但转而马上又被以上那些无意义的快乐吸走,如此循环往复,直到学业或社会给他们重重一击,但到那时后悔已迟。 高校应鼓励或督促大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把课余的时间用在图书馆、体育馆、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课外比赛中,而不是在宿舍的床上虚度光阴,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开展各种比赛,组织英语、舞蹈、音乐等协会,让学生在自由时间拓展见识,开阔眼界,锻炼能力,充实自己。

(二)家庭培养正确价值观,培养积极人生态度

原生家庭的教育在大学生幸福观的形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父母的性格、言行对子女的影响很大,家庭具有延续性和继承性。当一个人形成了健康或不健康的幸福观,当他组建一个新的家庭时,这种观念会影响到下一代。一方面,大学生的幸福教育可以让那些来自不幸家庭的人不再痛苦;另一方面,它可以让那些来自较好的家庭的大学生获得更多的幸福。因此,培养大学生健康科学的幸福观对千家万户至关重要。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塞说过,子女的生死、善恶,都在于父母怎样教养他们。父母的素质是家庭教育的基石,在教育孩子之前,首先家长要有较高的道德素质,良好的品行和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如此才能够传递给孩子幸福的正能量。作为家长,要时常与孩子保持沟通,大到了解思想动向和学习状况,小到掌握心情好坏和生活情况,让孩子感受到满满的关心和爱。同时,在沟通方式上要注意把握尺度,年龄的代沟使父母与子女之间即使感情深厚,却难以相互理解。家长要学习了解孩子每个年龄阶段的特征,婴儿时期给予事无巨细的爱,童年时期要时常唠叨让孩子形成观念,青春期要学会“闭嘴”,青年时期要放手尊重孩子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良好的家风建设,彼此尊重的家庭情感,相互依赖的家庭关系,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的孩子,长大之后不会缺乏安全感,在人际关系交往中也不会有障碍,能够获得较强的幸福感。对于原生家庭不幸的孩子,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多方关注,要意识到原生家庭带来的创伤是可以阻断的,要对其抱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父母与孩子要共同面对这个问题,要去承认它,接纳它,宽恕它,通过心理咨询,自我疗愈等方式,以期达到良好的效果。

(三)自觉树立幸福观意识,提高获取幸福能力

一切外在因素都不是稳定的,无论外界如何努力,只有通过自己内在的行动才能实现真正的幸福。大学生首先要自己意识到幸福观在人的一生当中的重要性,主动学习正确的幸福观,主动探寻获取幸福的道路,这样才会有人生的方向。在此基础上,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学习专业技能,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为以后奋斗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当遭遇挫折、磨难时,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生活充满了偶然,那些付出了百倍努力仍然失败的事情太多,此时一个乐观积极的心态就显得尤为重要,苦难的意义在于磨炼人的意志,没有任何一个人在做一件事之前敢做出百分之百成功的保证,我们本就应该少一些功利主义的追求,多一些不为什么的坚持。

大学生应该注重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除了自然属性上的人,我们还是社会属性上的人,健康的人际关系给大学生的幸福人生提供保障,而人际关系障碍会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现在很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有父母的溺爱,从小的特殊待遇使得他们无法尽快融入学校的集体生活,寝室不和,同学矛盾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困扰。学会如何与人相处,也是大学生在校的一门重要必修课,在学习上,应该互相帮助,敢于探讨;在生活中,应该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当发生冲突时,应该思考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而不是拉帮结派搞小团体,言语辱骂,甚至上升到肢体冲突。

大学生应该提高自制力,努力将自己从短视频、游戏等短暂快乐中解放出来,更要自觉抵制不良幸福观的侵袭。人都是倾乐避苦的,但在这种看似正常的人性下,潜藏着巨大的危害,贪图庸俗短浅的快乐,只能看到眼前的舒适,必将使将来的自己陷入无能和无奈的漩涡中。只有提高精神追求,有着追求幸福的内在动力,才能主导自己的人生,开阔心胸和眼界,确立更远的目标和信仰,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才有可能获得满满的幸福。

(四)营造公平公正社会环境,利于维护幸福信仰

公平的社会环境是大学生幸福观形成的重要保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国家秉持着公平公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民群众追求幸福提供保障。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主流媒体发挥传递正能量的积极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弘扬和培育幸福文化为视角,将积极向上的幸福观传递给大学生,他们正处于成长的灌浆期,人生观价值观还尚未完全形成,可塑性较强,相信在主流价值观的引导下,他们“得过且过、无欲无求”的佛系价值观会逐渐发生扭转。此外,社会还可以创造性运用新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例如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积极推送具有正确的幸福价值取向的小文章,让他们在评论以及转发的过程中增强对幸福正确认知的能力,正确看待幸福与痛苦、挫折和失败的关系。

同时,政府要积极采取措施解决日益严重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加大就业扶持力度,加强对人才市场的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创建公平开放的就业环境和规范有序的人才市场运行机制,加强信息交流,完善信息平台,为提升高校学生幸福感和创造幸福的能力提供实现的途径,同时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促进城乡融合,缩小城乡差距,提升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落后地区的教育水平,使落后地区的学生未来有更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幸福观价值观人生
父亲不断更新的幸福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人生中的某一天
退休老人经典感悟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幸福观及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述评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独一无二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