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曲艺/ 编辑白歌
近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2022年工作会议相继召开。
中国石油经营业绩创造新的里程碑,净利润创近7 年最好水平;中国石化经营业绩创历史最好水平,各业务板块均实现盈利;中国海油国内原油增产量再创新高,桶油成本持续领先,经营业绩创历史最好水平。
“十四五”开局之年,三大油企呈上的这份沉甸甸的答卷,意义深远。
记者梳理发现,在一众成绩中,守住能源安全底线,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成为2021 年三大油企高质量发展的鲜明注脚。
作为实打实的保供“主力军”,中国石油董事长、党组书记戴厚良在回顾该公司2021 年主要工作成果时指出,中国石油原油产业链突出增储、稳产、扩销、提效,天然气产业链突出上产、保供、提质、创效,油气两大产业链安全平稳运行。
稳油增气方面,记者注意到,2021 年,中国石油秉持效益开发,进一步巩固了在油气当量中“半壁江山”的地位。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石油国内原油产量在2014 年的历史高点经历了4 连降后触底回升,连续3 年保持上涨;国内天然气产量30 年增加10倍以上,实现快速上产。
油气储量产量保持箭头向上;国内海上原油增量占国内原油增量的80%左右……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也纷纷开足马力充实“粮仓”,为打赢保供之役夯实了根基。
“创新高”成为保供高频词。2021 年12 月27日,中国石油天然气供气量达8.3亿立方米,创新高,占全国62%。2021年12月25日,中国石化单日供应天然气达2.41 亿立方米,创历史新高。2021 年12 月27日,中国海油向国内供应天然气达2.4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8.7%,创下单日供应量历史新高。其中,国产气供应0.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9%;进口LNG供应1.8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6.1%。
在此过程中,储气调峰设施的作用不容小觑。
记者了解到,中国石化提前优化文96、金坛等储气库注、采气流程,通过中国石化山东管网、国家管网川气东送管道保障华北、华中、华南等地区天然气供应。2021年12月29日,中国石油储气库(群)最高单日采气量1.57亿立方米,创历史新高,一批新井、新装置建设完成并将投运,计划安排采气同比增长16.3%。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国内LNG 主要进口企业之一,中国海油积极研判形势,深挖供气潜力,克服LNG 价格高企压力,持续加大进口LNG 资源采购和供给。
2021年9月底,中国海油与卡塔尔石油公司签订了为期15年、350万吨/年的长期LNG购销协议。该协议是近8年来国内企业签署的年合同量最高的长期LNG购销协议。加上2021年与马来西亚石油签署的200万吨/年长期资源,共新增长协资源550万吨,在保供中有力发挥了长协资源“压舱石”作用。
今年,三大油企又将面临怎样的保供形势?
“2022年,我国石油和天然气总体上将保持供需均衡格局,供应可得到有效保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郭焦锋告诉记者。
郭焦锋表示,2021 年我国石油表观消费量近7.2 亿吨,同比增长10%以上,“减油增化”态势得到确立。2022年石油消费量会延续近年来的增长趋势,而同时国际油价可能在相对高位运行,促进国内外油气领域加大投资力度。
“工作会议上释放的信号表明,三大油企将进一步加大勘探开发力度,2022 年我国石油产量有望突破2 亿吨大关。”郭焦锋分析称,国际石油市场活跃度势将进一步提升,我国石油进口资源池通过灵活调节,可完全满足国内进口需要。
“天然气方面,2021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近3700 亿立方米,同比增长超过10%,全年呈现‘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特征。”郭焦锋预测,2022年,我国天然气消费或将延续去年的走势,天然气市场竞争程度日趋激烈,产供储销体系将不断完善,“保气稳价提质”将成主基调。
“已有的丰富经验,将给国内天然气市场提供有益的保供借鉴。”郭焦锋认为。
“石油天然气是能源,新能源也是能源,全力以赴增加‘能源总当量’、保障能源资源供应。”戴厚良在工作会上的话语掷地有声。
记者注意到,锚定“双碳”目标,三大油企正积极绘就绿色能源版图。
2021 年,中国石油努力构建“油气热电氢”五大能源平台,绿色低碳转型迈出坚实步伐——在泸州形成国内首个万亿立方米储量、百亿立方米产量深层页岩气大气田;在大庆、长庆等油田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取得重大进展;在雄安新区、唐山、德州等地新投产6 个地热清洁供暖项目;玉门油田200 兆瓦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并网成功,在宁夏中宁古城油气站建成国内首座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光伏发电油气合建站;在环渤海、陕甘宁、华南等7 个区域部署建设19 个氢提纯项目,形成高纯氢产能2.9万吨/年……
2021年,中国石化坚定不移迈向净零排放,全面推进氢能全产业链建设,加快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新能源业务强势推进,累计建成7 套氢纯化生产装置,充换电站、光伏发电站数量2021年12 月提前双破千,中国石化装机容量最大光伏项目——胜利油田37 兆瓦光伏发电项目投产;推进《中国石化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制定实施,联合发起中国油气企业甲烷控排联盟。启动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 项目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项目建设……
2021 年,中国海油绿色发展跨越工程实现重大突破。持续推动公司“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研究及行动方案编制,并成立碳中和研究所;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正式启动,将在南海珠江口盆地海底储层中永久封存二氧化碳超146万吨;首个海上风电项目——江苏海上风电场实现全容量投产运行;首个兆瓦级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珠海管道光伏发电项目成功并网;首次向香港特别行政区供应碳中和LNG……
对于接下来的行动路线,工作会议也已清晰框定。
中国石油明确落实中央“双碳”工作的指导意见,继续按照“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总体部署,以“六大基地”和“五大工程”为核心,全面推进清洁生产,着力奉献清洁能源,全力践行绿色低碳,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中国石化表示要高质量做好2022 年重点工作,突出调结构促转型,加快推进结构优化,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加快产融结合步伐,加快构建“一基两翼三新”产业格局,不断提升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
中国海油提出三个“抓紧抓实”,即围绕公司“双碳”目标,把构建“双碳”制度体系作为紧迫任务抓紧抓实,把打造“零碳”油气产业链作为现实路径抓紧抓实,把推动新能源新产业发展作为转型方向抓紧抓实,着力推动绿色发展跨越工程打开新局面。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是石化产业的重大课题。”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基铭表示,石化产业实现“双碳”目标,创新是第一驱动力;数字化智能化、产业电气化、电力绿色化是必然发展趋势;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是必经途径;推进低碳技术实现重大突破是关键;科学制定碳达峰、碳中和方案是系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