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向敏/ 编辑白宇
“煤炭中长期合同坚持‘基准价+浮动价’价格机制,实行月度定价,在550~850 元/吨合理区间内上下浮动。下水煤合同基准价暂按5500 大卡动力煤700 元/吨签订。”2021 年12 月12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2022 年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随着相关规定的出炉,煤炭价格后市行情会如何表现,对供需双方有何影响,合同履约如何保障?本刊记者就诸多相关问题采访了中电联规划发展部副主任叶春。
《中国电业与能源》:2017 年煤炭长协机制确立后,5500大卡煤炭长协基准价之前为535元/吨,今年煤炭长协基准价上调至700元/吨,5年以来首次上调长协基准价。该政策对于煤炭企业和火电企业分别有什么影响?
叶春:近几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和着力推动煤炭中长期合同机制,对建立煤炭和电力企业间的长期合作关系,对保供稳价起到重要的“压舱石”和“稳定器”的作用。在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煤电仍将承担基础保障和灵活调节的重要作用,对确保电力燃料充足稳定供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近年来,煤电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在加剧,对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产生影响。尤其2021 年,电煤价格持续飙升,煤电企业严重亏损。根据中电联CECI 曹妃甸指数,2021 年5500 大卡年度平均价1041.7 元/吨,比2020 年高出468.3 元/吨。由于电煤价格的非理性上涨,燃料成本大幅上涨,煤电企业和热电联产企业持续大幅亏损。2021 年11 月,大型发电集团平均到场标准煤单价是2020年同期价格的2.24倍。大致测算,2021年1~11月电煤价格上涨导致全国煤电企业电煤采购成本额外增加5380 亿元。部分集团煤电企业亏损面达到100%。当前,电煤价格虽有所回落,但当前价格水平下大部分煤电企业仍处于亏损状态。此外,供热成本无法疏导,热电联产企业持续大幅亏损。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1 年1~11 月,各月全国规模以上热电联产企业累计亏损456亿元。
长协基准价格的测算对于煤炭、电力等上下游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宜统筹考虑煤炭、电力企业的经营情况。
《中国电业与能源》:5500 大卡动力煤浮动区间在550~850 元/吨之间,相比此前470~600 元/吨的区间,最新长协价格区间符合市场预期吗?随着国家电煤保供政策的持续推进,煤炭价格后市行情会如何表现?
叶春:550~850 元/吨区间是国家发展改革委考虑确保整个煤炭行业正常健康发展,经过多次调研和论证得出的价格区间,不存在市场预期。
煤炭市场价格从根本上还是取决于煤炭供需关系。总体判断,2022 年电煤供需关系将好于上年,市场价格有望进一步向合理区间回归。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煤炭、电力等能源供应安全保障工作,近一段时间以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也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相信后续煤炭市场、煤电供需关系会向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为国家宏观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坚强能源供应。
《中国电业与能源》:2021年入秋之后,电力供应紧张,煤价蹿升,个别地区甚至拉闸限电,今年长协煤的全覆盖能否缓解电力供应紧张局面?
叶春:首先,2021 年大范围限电,除煤炭供应紧缺因素外,还与水电等清洁能源出力不足等多因素有关,绝非简单的单因素因果关系。电煤长协全覆盖有助于建立长期稳定的电煤供需交易关系,降低交易成本,是稳定煤炭供需的重要手段。当然,解决煤炭市场的价格问题和保障电力燃料供应的充足,根本上还需要煤炭产能产量与整体需求的平衡,建立平衡有余的煤炭供需格局是能源电力供应安全保障的根本。
未来,能源电力转型将加大推进力度,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气消费比重将显著提高,我国主体能源由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电能替代煤油气的双重更替进程将加快推进。但随着新能源快速发展和新型用能设备广泛接入,电力系统呈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的“双高”特征,系统转动惯量持续下降,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压力持续增加。针对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禀赋,在储能、氢能、智能电网等先进技术突破前,电网的兜底保供仍将主要依赖于煤电。电网安全对电力燃料供应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电力燃料供应需要在能源转型中维持动态平衡。
《中国电业与能源》:往年合同履约情况如何?兑现率如果不高,原因是什么?今后有何具体措施保障合同履约情况?
叶春:从近几年中电联参与的中长期合同评价及统计情况看,纳入国家重点监管的中长期合同履约情况总体相对好于未纳入监管的合同。但纳入重点监管的合同占电力行业电煤采购量的比重较低。并且,根据前期对2021 年1~8 月份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情况统计,2021 年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还存在履约率两极化严重的特点,履约率最高的513%,最低的0%。
综合来看,影响长协合同履约率的原因既有客观原因,如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生产异常、煤质变化等,但更有多重主观原因,如现货价格与长协价格的价差导致的发运积极性不高,双方由于定价难以达成一致等。
提高长协兑现率,应从三方面下功夫:一是签好签实合同是基础,要按照有关稳价要求,力争中长期合同机制合理明确,条款规范清晰,为后续顺畅履约打下坚实基础,例如不曲解、不走样按“基础价+浮动价”的定价机制签订合同;二是建立风险共担、诚信共赢的契约精神;三是加强履约监管,既要做到长协合同履约监管的全口径全覆盖,也要将履约结果与企业信用评级、铁路运力计划等挂钩起来实行联合激励和对失信情况进行联合惩戒。
《中国电业与能源》:电煤中长期合同如何实现产运需有效衔接?如何做好运力保障?
叶春:国家有一个很成熟的流程,也一直按此流程进行。我们认为,在以往惯例的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完善和细化。例如,往年发运计划都是按照全年平均数的简单处理,但实际执行中容易产生与需求和库存容量不符的情况。针对煤炭生产和运输相对平稳而煤炭消耗呈现明显双峰特性的情况,应在尊重供需特性的基础上,三方协调,共同研究形成更科学的月度发运计划,便于产运销三方顺畅履约和安排生产检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