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劳动课程设计与实践探索

2022-12-11 09:09钱苹管静
中小学班主任 2022年20期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

钱苹 管静

[摘要] 2022年秋季学期,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作为实施主体的学校,应尽快构建起学校的劳动课程新样态。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把握校情实际,突破学科育人模式,以项目式学习为实施方式,探索新型劳动课程。本文以“浓情端午  精彩出‘粽”项目为例,阐述项目背景,分析实施过程,细化评价方式,总结项目成果,展望发展前景,以期对劳动课程的常态化构建提供经验。

[关键词] 劳动课程设计;项目式学习;劳动实践

2022年4月,最新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并明确发布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这意味着劳动课程将走上规范化、正式化的建设道路。与学科类课程设计理念不同,劳动课程是典型的活动课程,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重点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了更好地践行新课标精神,我校以传统节日端午节为契机,抓住“传统文化与粽子”这一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设计和实践了指向学生劳动素养的项目式学习。通过这个项目的探索,以期构建起系统的、有翰林小学特色的劳动课程。

一、溯源:项目内涵与价值

本项目以“如何成功经营一家粽子公司”为核心驱动问题,将班级作为一家概念化的“粽子公司”,各小组为旗下子公司,以子公司为单位开展公司经营活动。各学科老师化身“粽子公司”培训导师,针对驱动性问题同频共振,开展“市场调查”“技术生产”“品牌设计”“营销推广”等公司工作流程指导。学生化身不同职业从事调研、策划、制作、设计、包装和营销,在不同的劳动情境和劳动任务群中理解生产劳动的意义。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提升劳动素养不仅是劳动教育的灵魂,还是劳动教育的根本追求和旨趣。所谓劳动核心素养,即在学习与劳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主要包括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项目式学习因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培养学生劳动素养方面有着独特意义。

(一)生活化情境,构建“真实劳动场”

项目式学习一大特征是“真实性”,真实性主要体现在项目问题上。好的项目问题能将深奥的、概念化的本质问题转化为具体的、有趣的、情境化的驱动性问题。本项目的本质问题是“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传统节日文化”,基于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体验往往仅停留在放假和吃喝玩乐上,在转化成驱动性问题时,本项目以端午节为主题,以劳动素养为导向,以生产经营为劳动任务,构建了“如何成功经营一家粽子公司”这一具体、真实、有趣的生活情境。该驱动性问题一方面让学习和劳动变得真实可及,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发内部动力,调动劳动积极性。另一方面,使学生从习以为常的消费者身份切换到劳动者,在直接体验和亲身参与中,逐步树立“生活处处有劳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等劳动观念。

(二)多学科联动,共育“劳动接班人”

“与多学科内容深度交融”是项目式学习的另一大特点。本项目研究过程中,学生因完成项目所需,主动地学习与项目相关的重要学科概念、原理,发掘知识产生的过程,最终项目涉及语文、数学、科学、劳动、美术、综合实践等7门学科,涵盖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等三类劳动。这些学科和三类劳动不是简单的拼凑,而是环环相扣、深度融合的,共同指向“经营粽子公司”这一任务。学生在多学科和三类劳动的联动教育下,通过体验不同分工,掌握调研、制作、烹饪、清洁、包装和营销等生产劳动的关键技术和技能,发展胜任劳动任务的综合能力,为之后进入社会参与生产,成长为未来“劳动接班人”做好准备。

(三)成果真实性,带动“劳动内驱力”

项目式学习的第三个特征即“成果的真实是必须的”,这也是它与其他类型学习方式明显的区别。这里的“真实”是指“项目式学习最终要形成公开的、有质量的、有意义的产品,产品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但都须在小组、班级、学校、专家组等多样化多层次的群体中交流展示,并根据反馈的结果对产品不断进行调整完善”。本项目启动前就预告了学生成果展,为了在成果展上能拿出高质量的产品,让本组公司能“精彩出众”,学生从项目一开始就摒弃坐等和依赖,开动脑筋,团结合作,亲自动手。作为学生评价的一个部分,学生成果展强调核心素養导向,这种导向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有助于培养孩子辛勤劳动、团结合作、精益求精等良好习惯和品质。日后,学生能在丰富而宽广的现代生活中开拓进取,做劳动精神的传承者。

二、寻径:项目设计与实践

新课标中指出:“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真实需求出发,亲历情境、亲手操作、亲身体验,经历完整的劳动实践过程。”本项目创新之处是基于以上理念,开展以劳动教育为导向的项目式学习。下文将以“浓情端午 精彩出‘粽”项目为例,从团队组建、场域介绍、项目设计与实施、项目评价和实施效果这几方面来阐述设计与实践的过程。

(一)组建高效团队

组建高质量的项目团队是项目顺利开展的基础,它包括教师团队和学生团队。首先,教师团队的组建。项目启动前,在全校范围内发布并招募有意愿的教师,根据项目涉及学科、教师自身素养等条件甄选优秀教师,并对加盟教师开展系列培训,以提高教师推进项目、指导学生、开展评价等的能力。项目实施中,根据教师成长差异性,实施同伴互助、头雁引领等策略,为教师铺设不同的发展阶梯,充分发挥教师积极性,提升教师成长力。项目激励机制中,通过纳入绩效、评优评先、奖杯奖品、成长档案袋等奖励措施多维度完善教师评价系统,从制度上促进教师释放内驱力。

其次,学生团队的组建。本项目涵盖多学科,针对四、五年级的学生学情开发项目设计书,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推进。所谓“点”,是试点,是精华。本项目打破年级和班级,经学生自主报名,结合问卷、班主任意见遴选优秀学生,组成一支跨班级项目团队,里面每个孩子都是项目推进的种子。项目组成员在自己班级带动影响一批人,以班级为单位,自主分成若干个项目小组开展研究,即形成了“面”。我们把项目团队打造成为“点”的最大意义在于想让它成为一个精品范例,它的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研究经验、研究成果能为“面”上的实施提供借鉴与激励。另外,学校还建立了学生层面相应的激励机制,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使学生切实地参与到项目中来。

(二)创建智慧场域

项目开展除了依托优秀的团队外,学习空间作为学生学习发生的重要场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项目依托5G技术,打造线上线下互通的智慧学习空间。

线下智慧空间。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因解决问题而自觉主动地学习相关重要概念、原理和知识。由此可见,在学生的学习空间里,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诸多学习工具、学习资源、学习平台等以供学生发掘知识产生的过程。在线下,本项目打造“易加互动+未来教室”的智慧教育平台,在5G技术的赋能下,未来教室场域中的项目开展多姿多彩。例如,在第二课时“识粽与食粽”课上,学生要从科学的角度研究糯米,学生生发出“糯米营养吗”“粽子一定要包糯米吗”一系列问题。教师在学生讨论激烈时刻,为学生提供了VR眼镜,学生戴上VR眼镜,沉浸式地开始观看糯米在人体分解、消化、吸收的过程,并配上讲解。学生在虚拟仿真世界从多角度了解了糯米,各个公司开始分化为“支持糯米粽派”和“改良糯米粽派”。在技术的加持下,项目研究高效灵活,学生学习走向深度。

线上实时交互。项目式学习因其复杂性和挑战性决定了在开展线下共学的同时,还需开展个性化延学。又因为家庭也是学生开展劳动的重要场所,因此,项目将“线上家庭延学”作为辅助。教师与学生在腾讯会议、Classin平台组成学习群,在5G赋能下,开展跨场域答疑交流、资源推送、远程互动,实时交互等。例如,在第三课时制作粽子中,教师引入粽子的不同包法供学生研究,各团队因食材、耗时、工具需求差异大,因此,制作粽子就作为延学转战到家庭。劳动场域延伸到家庭后,小组成员一边在家庭中动手实践,一边开启5G远程直播课堂,在收看教师指导的同时,整个项目组成员远程互动,真正实现了家校共育。

通过线上线下互通,为学生打造一个全时空的学习空间。5G技术的使用,学习空间实现了从学校到家庭的跨越,学习空间的边界不断扩大,为项目的开展实施提供支撑。

(三)落实项目实施

1.深度探讨,设计先行。开展项目的前提是策划筹备项目。基于学生已有认知,结合驱动性问题,项目组教师头脑风暴、深度交流,最终设计了指向学生劳动素养的项目书。项目书分三部分内容:项目简介与基本信息、项目核心知识、项目流程。项目简介与基本信息包括项目名称、项目时长、学科、年级、简述等信息;项目核心知识清晰地列出相关学科所涉及的知识点,提炼若干学科关键概念及高阶认知策略等;项目流程则按照入项活动、知识与能力建构、探索与形成成果、展示与修订四个环节开展。现将项目书内容加以提炼,展示各课时内容、活动任务与涉及的劳动素养(如表1)。

2.抛出任务,步步推进。项目流程确定之后,每个课时的高效推进才是真正做项目。本项目中,各个课时在开启时,教师都会先抛出本课时挑战任务,师生根据任务头脑风暴确定解决路径,学生再分小组利用工具和资源自主分析探究相关知识,最终解决挑战任务。各课时挑战任务和解决路径如表2所示。

例如,第五课时中,教师抛出“如何将自己的粽子推销出去”这一挑战性任务,各小组调研、查找资料、请教大人,形成了许多不同的任务解决思路。有的小组从产品安全入手,拍摄产品制作全过程,让人看得明白、吃得放心;有的小组突出价格优势,附带赠品推销,让人产生购买的冲动。挑战任务让每个课时都得到高质量开展,进而将整个项目层层深入地向前推进。

(四)重视劳动评价

劳动教育既要关注劳动知识技能,更要关注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既要关注劳动成果,更要关注劳动过程表现。基于此,本项目开展了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以期发挥多元评价作用。

结果性评价。项目式学习支持下的劳动教育以物化成果作为结果之一。学生的学习成果最终是要公开的,成果展示是实施结果性评价的手段之一。例如,本項目成果展示会上,小组成员上台汇报学习历程、展示成果,这让学生的劳动过程变得可视化。在义卖环节,现场观众成为评价者,购买了哪一小组的商品粽子,就是对该小组学习成果的肯定。在结果性评价策略下,学生不仅提高了综合素养,更使“劳动最光荣”“劳动有价值”的观念树立在每个人的心中。

过程性评价。劳动教育过程性评价强调不要随意打分、评等级,不要求孩子把劳动成果做得多么精美、高水平,而是秉持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理念,关注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体会、感悟,激发孩子在劳动过程中培养起自我不断进步、精益求精的精神。例如广告营销活动板块中,学生设计了广告方案,在完成广告设计后,师生通过组间互动提出了改进建议:广告要彰显正能量,要体现传统文化元素,不能包含低级趣味等。过程性评价让学生在脑力劳动中得到支持和鼓励,从而保有劳动积极性和自信心,劳动品性不断提升。

而且,在项目开始前,项目团队围绕项目主题,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综合能力三个方面分别研制了调查问卷,并发放给参与本项目的学生进行填写。根据前测数据,教师在项目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重点关注了学生薄弱的能力。项目结束后,教师将相同的三份测试卷再次发放给学生进行测试,以对比前测及后测数据的不同。通过“知识能力图表”,了解到学生的端午节知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充实与提升。通过“学生综合能力雷达图”,体现出学生在创造能力、协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综合素养能力五个维度都有了一定进步和提升。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图表”数据也可以直观分析出,学生对于端午节和开设公司这一劳动行为的情感从原来的平均分6分增长到了8分,说明学生的生产劳动意愿和劳动情感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

三、善思:项目反思与展望

项目实施下来,我们深切感受到劳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相当重大而复杂的工程,仅依靠教师个人的精力、知识和经验很难独自处理完成,亟需形成完善的劳动课程开发团队及劳育教研制度。由课程处牵头,打通学科壁垒,遴选各学科骨干教师担任项目负责人和教研组长,将优秀教师汇聚起来成立劳动课程项目组,并定期开展教研。结合学校现有课程,依循劳动素养要求,开发劳动课程的项目和内容。例如,融入行走课程,传承劳动文化;嵌套园林课程,品味劳动审美;整合研学课程,丰富劳动体验;联通STEAM课程,激发劳动创造;链接博士爸爸课程,体认劳动传承……总之,与其他课程统整实施,才能让劳动课程更显科学、更有特色、更具张力。

[参考文献]

[1]孟璨.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何为与可为[J].基础教育课程,2022(11).

[2]蒋雄超.项目式学习支持下的小学创造性劳动实践[J].基础教育课程,2022(11).

[3]周韵曦.树立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家风[N].中国妇女报,2022-05-06(02).

[4]王琼.新课标来了,“劳育”课程教学如何应变[N].江苏教育报,2022-06-10(01).

[5]荀渊.未来教师的角色与素养[J].人民教育,2019(12).

[6]王茜.“全新劳动课”即将上线 你们准备好了吗?[N].汉中日报,2022-05-13(B03).

[7]范逸.基于真实情境的小学劳动教育项目式学习[J].现代教学,2022(11).

[8]顾建军,管光海.系统建设劳动课程 落实劳动教育: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J].基础教育课程,2022(09).

猜你喜欢
项目式学习
混合式学习环境下国家课程项目式重构研究
项目式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工程估价课程教学设计与评价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探析
项目式学习在培养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中的功能实现
重识“项目式学习”
“全过程控制”工程项目式教学法在钢结构基本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PLC项目式学习与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浅谈
项目式学习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探究
在初中物理中实施项目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