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振龙
(辽宁省海城市农业农村发展中心,辽宁海城 114200)
不管是野生动物,还是养殖动物,感染疾病得不到及时治疗时都会造成一定的损失,尤其是一些珍稀野生动物,由于较为稀少,如若出现治疗不当造成死亡,会使之成为濒危物种;养殖动物感染疾病治疗不及时或误诊,会造成养殖经济损失,有的疾病还会通过传播影响人类健康。因此,对动物疾病进行正确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种是在养殖场中经常出现的普通型疾病,主要包括动物消化问题、一些轻微的外伤,这类疾病治疗起来较为容易,不容易引起危害生命的并发症。
第二种是较为危险的传染性疾病,这类疾病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但是如果爆发,会形成较大的危害,不仅会影响养殖场当中其他动物的安全,有的还会对人类健康也有一定的威胁性。兽医在治疗这种传染病时,一定要及时治疗,必要时进行隔断治疗,一定不能造成大规模的传染。
第三种动物疾病是附着在动物身上的寄生虫引起的疾病,这在养殖过程当中是较为常见的疾病。受益对这种疾病的治疗,一般是提前给药或者及时给药,要避免寄生虫繁殖,而对宿主造成生命威胁。
以上三种类型的疾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可能是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如一些养殖人员并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在实际的动物饲养过程当中操作失误引发动物疾病;其次,自然界的气候变化,频繁降温或升温,以及空气质量不佳等,常见的疾病为感冒;最后,动物自身的原因,有的动物先天性抵抗力较差或所携带的病菌较多等。
部分兽医缺乏临床经验,只是凭借从书本中所学的知识或经验进行诊治,盲目用药、大胆滥用。
很多基层兽医对动物药的药理或动物出现疾病的病机病理特征了解不深,有的动物药可以治疗多种疾病,有的药却只适用特定类型的疾病,最重要的是部分罕见的疾病可能外在病理特征与经典型疾病相似,但在细微处却存在差异,兽医在对疾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未严格鉴别适应症,只是按照标准的适应症进行给药,或擅自加减药物剂量,使动物出现药物中毒或疾病治疗失败。例如,用抗菌药物治疗病毒性疾病,用青霉素治疗猪瘟或用青霉素治疗新城疫。当前畜禽疾病治疗常用药为安乃近、青毒素和地寒米松,如果这几种药物不能起到疗效,很多兽医就开始胡乱用药,导致治疗失败。
还有一些兽医行医多年,自认为经验丰富,药到病除,从不做动物剖检,也不做临床用药记录,凭经验治疗。
兽医诊治过程中最常见的盲目用药就是滥用退烧药。动物发热并不都是发病的前兆,有时是机体的一种防御性生理反应,有利于提高机体抗病力,为恢复健康创造条件。但是缺乏临床经验的兽医并没有充分考虑,只是一味地认为是发钱导致的发热,只是见病用药、见病抗菌、见热就退、见泻就止、见病就防、见效停药。结果却得不到预想的疗效,滥用药物严重时会直接导致野生动物死亡。
有些兽医对动物病理及病原微生物特征,不甚明了或全然不知,只是按照说明书上的描述对动物进行治疗,有的甚至不全面分析病症特点,未进行鉴别诊断,只是采用一些相似病症的药物进行治疗,结果造成动物药物中毒,导致治疗失败。
部分兽医未详细阅读动物药说明书,不按规定剂量和疗程使用。
正确的诊治过程应该考虑动物身上体现的病症需要多大的剂量进行治疗,是否需要药物间相互配合,大约几个疗程能够治愈,每天治疗几次,是否会有副作用以及是否会复发等。动物给药剂量中毒也是较为常见的一个误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兽医在给药时不考虑动物的实际体重,一般情况下部分兽药使用剂量是按每千克体重来测算的,有的兽医不考虑这些,只是盲目地按照经验给药,不按照疗程给药,为动物因药物过量中毒埋下隐患[1]。
给药途径指的是给动物用药的方式,如静脉注射、口服、肌内注射等。不同的病症所选用的动物药给药途径都是不同的,正确的给药途径才能发挥药物的最大疗效。因此,兽医在选择给药途径上要慎重。有的药物需要口服给药,那么在动物饮水中溶解的话,就要考虑药物的溶解度,有的药物考虑到对机体的副作用,在水中少溶或不溶,只有进入胃肠道后才会发挥作用,所以需混入动物的食物中进行给药;有的药物则可以在饮水中溶解,考虑到药物浓度问题,为了发挥最佳疗效,避免药物中毒,饲养人员需将药物充分溶解到动物饮用水中让动物饮用,做到药到病除。
为了避免疾病的爆发和传播,首先任务是做好预防管理,对养殖场内的粪便、垃圾做到定期清理,在处理动物的粪便时还要注意将粪便进行合理的解决利用,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实现动物养殖的可持续发展;还可以将寄生虫危害动物造成疾病传播的概率降到最低,并且做好养殖场内的消毒工作。在消毒液的选用上,要考虑动物的健康,不能选用危害动物健康的消毒剂,同时按照要求的正常使用方法,并且定期在养殖场内进行全面的消毒。
其次,保证动物群体的健康:现在动物养殖业的重要目标就是实现动物的自繁自养,这种养殖模式是为了减少动物之间的交叉传染,保护动物的健康。有的动物由于抵抗力低下,一些病菌长期侵害免疫防御系统,最终就会让动物患病,因此在动物的养殖过程中还要注意对动物实行定期的接种疫苗工作,严格筛选疫苗的质量,准确掌控疫苗的接种时间,保证疫苗的最佳效果可以正常发挥出来。
最后,科学配制动物养殖饲料。根据动物在不同时期的营养需求,科学地配制饲料,提高动物自身的抵抗力,保证动物的健康发展[2]。
动物的安全检疫工作首先可以考虑利用药物进行疾病的预防,在养殖过程中专业人员采用一些安全可靠的药剂加到动物的饮水和饲料中,来防治动物的疫病,与此同时还可以增加动物自身免疫力的药物。比较常见的、增强免疫力的药物有弱毒苗和球蛋白等。
为了保证原有动物的健康安全,养殖场在引进其他动物种群之前,一定要进行严格的疫病检查和消毒工作。在种群进人养殖场前先将其进行隔离观察、没有发现疫病后在进行相关的疫萌注射工作,确保动物的身体处于健康的状态后,在将其放进养殖场内进行集体饲养。若是出现动物疾病的爆发期时,除了严格加强消毒工作之外,还要对目前健康的动物进行严格的体质检查,确保没有潜在病例,避免二次传播;如发现疑似病例要进行及时的隔离处理工作。
除了动物自身的预防保障之外,对于饲养人员、工作人员的外出进入也应当设置相应的制度,限制外来人员的进人,外来物品在进人前则需要进行严格的消毒,避免在养殖场内进行动物的交易。养殖场内要注意空气的流通情况,减少动物疾病在空气中的传播扩散。建立养殖场时,还要选择远离居民区、水源充足、干燥通风的地方。在设计布局上也要注意建筑的排水和通风的效果,保持动物的种群和数量在一个合理的规模上[3]。
养殖场需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才能保证养殖工作高效稳定运行,也有利于降低动物疾病的发病率。养殖场需完善进入养殖场的人或物品的检疫制度、定期接种疫苗的防御制度、引进外来种群的检疫制度。
提升动物疾病的防控工作首先要对养殖场内的饲养人员加强培训,提升养殖人员的专业技能,丰富其专业素养,使其用科学合理的养殖技术对动物进行饲喂,根据动物每个时期的生长状况和营养需求合理的搭配饲料,提高对一些营养药品或其他药品的使用意识。
面对一些动物疾病爆发的传染性疫情时,在选择药物的方面,一定要选择正规的生产厂家,保证动物的健康;对一些需要隔离治疗的动物,需加强关注,并及时记录动物的用药情况和恢复情况,为日后发生类似疾病提供诊疗参考依据。
兽医行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动物疾病防治的最终效果。为了保证养殖动物能够健康生长,在生病时能够得到良好的治疗,要对兽医的行医水平兽医行医水平进行专业的测试和培训,当兽医水平达到行医资格之后,也要对其临床经验进行补充,必要时要进行实习培训,确保他们掌握相应的技术、提高诊疗水平。
不管是治疗野生动物还是养殖动物,一定不能盲目用药,要在动物身上进行药敏实验,并根据每个检验指标对动物的疾病进行确诊,做到对症下药,适量给药。兽医在对症下药时,自己要对动物药的药理治疗机制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兽医在用药之前,应该多阅读有关药的特性、用法等书籍,扩充专业知识,对症下药[4]。
动物所患的每种疾病的治疗疗程都是有差异的。兽医在对生命的动物进行用药时,一定要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确定治疗疗程,一般一个疗程的用药时间为3~5 d。另外,还要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提高兽医的操作技能,避免出现动物药的选用正确但是由于给药途径不当而造成疾病加重或出现药物中毒。
能口服的药物尽量不要进行肌肉注射,减少抓捕给动物造成的应激。
目前我国畜禽疾病防治过程中,兽医治疗存在明显的问题,如果不针对这些具体的问题或误区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将会对养殖行业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总之,对于兽医治疗工作中出现的失误,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相关工作人员应该针对出现的失误原因,积极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同时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确保药品使用的合格与规范。相关政府部门应该提高药品管理与监督力度,并依据当前兽医行业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防治策略,防止兽医治疗工作失误的出现,净化兽医诊治环境,从而形成良好的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