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正而行,自与吉会

2022-12-10 13:11苑天舒
青年文摘 2022年9期
关键词:冠礼农时天地间

苑天舒

《資治通鉴》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五年,即631年,太子李承乾到了行冠礼(类似于现在的成人礼)的年龄,礼部提议选择这一年的吉月二月为太子举行冠礼。唐太宗说:“东作方兴,宜改用十月。”意思是每年的二月是春耕农忙之时,若此时举行太子冠礼,举国庆祝,势必影响到全国的春耕生产,应该改在农闲的十月再举行。少傅萧瑀认为不妥,劝说道:“据阴阳不若二月。”唐太宗答:“吉凶在人。若动依阴阳,不顾礼义,吉可得乎!循正而行,自与吉会。农时最急,不可失也。”意思是:吉凶完全在于人如何去做,如果动辄查看阴阳,而不顾礼义,吉时难道就是这样可以通过计算得到的吗?做事遵循正道正理,自然可以与吉时相遇。在当下,农时是最最紧要的,不容耽误错失。

唐太宗对太子李承乾可谓至爱,从小精心培养,寄予厚望。太子乃国家储君,行冠礼很重要,是国家的政治大事;但是民以食为天,守农时、保春耕也很重要,是关乎经济民生的大事。唐太宗坚持“循正而行”——前者为后者让路。最终,太子冠礼没能在所谓的“吉月”举行,却能因“正”而“吉”——无论延后到何时举行,都是自成吉祥,自与吉会。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至理要道,与愚昧世俗的迷信不可同日而语。

古人尚知“循正而行,自与吉会”,现在有些人追求吉利,却不知老祖宗讲的吉利里还有个更重要的“正”是不能忽视的。守“正”是致“吉”的前提。何谓“正”呢?天地间的自然规律可谓之“正”,人世间的公平正义可谓之“正”。遵循着天地间的自然规律和人世间的公平正义去做事,就叫“循正而行,自与吉会”;反之,违背天地间的自然规律与人世间的公平正义,都是失正的,必有其殃。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循正而行”是道德的,失正则是不道德的。

(摘自《环球人物》2022年第4期,洪钟奇图)

猜你喜欢
冠礼农时天地间
你是天地间那道闪亮的光
天地间
爱在天地间
清明节气的形成及农时功用
为何举行成人礼
农事催人忙 不负农时好时光
不误农时打好冬小麦春管“第一仗”
为何举行成人礼
画幅长留天地间
中国古代的冠笄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