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因推理:做日常生活的“大侦探”

2022-12-10 19:37采铜
青年文摘 2022年9期
关键词:马奇小明障碍

采铜

假设这样一个场景:一天,你看到同事小明上班迟到了,并且浑身湿透,你肯定会好奇发生了什么。由于你跟他不熟,所以没上前询问,只是脑子里冒出了几种推测。

推测一:上班路上突然下起暴雨,小明没带伞,被淋成了落汤鸡。

推测二:上班路上,小明途经一条小河时见到有人落水,他跳入水中,把落水者救了起来。

从事后的现象出发,推导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一种重要的思考方法,叫“溯因推理”。

溯因推理的概念最早由19世纪美国哲学家皮尔士在一本逻辑学著作中提出,但人类掌握溯因推理的历史由来已久。侦探侦查案件就涉及一系列复杂的溯因推理,发生的案件情形是已知的结果,而作案者和作案动机等则需要向前推导,由果推因。医生看病也是溯因推理,症状是果,而病因往往存在多种可能,有时候找到正确的病因是一件很难的事。

岂止侦探和医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运用溯因推理,只不过通常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常常是见到一个事情后,脑中一个闪念就给出了自己的猜测和解释。

由于推理自动完成,反思是缺位的,即我们缺少以理性的、审慎的态度去检验自己的推理,去审查它对不对。于是,我们会遇到下面两个认知陷阱:

第一,混淆事实和推理。我们容易把对事物的解释当成事实来看待。假如你看到一位同事经常早早就下班,这是你看到的事实,然后你会说“这个同事爱偷懒,经常很早下班”,并觉得自己说的理所当然是事实。但其实这句话要一分为二看,“早下班”是事实,而“爱偷懒”只是你做出的一种推断,并不一定是事实。

第二,把最容易想到的解释当作唯一可能的解释。由于溯因推理总是自动完成,所以我们自动得到的那个解释往往是最容易想到的,或者从已有经验上看是最常见的。大多数情形下,我们会基于生活常识来做判断,但生活常识常常是不可靠的。

上面两个陷阱都很常见,尤其是第二个,是许多人的认知盲区。比如,有些小学老师在教学中发现,班里总会有个别学生,阅读能力差,写字很吃力,还经常写得左右颠倒,怎么教都教不好。有些家长也会发现自己的孩子存在这种问题,更是特别费解和焦虑。对此,老师和家长最可能做出的溯因推理是:这个孩子“脑子笨”“智商低”,或者“学习态度差”。可是,这些解释是对的吗?

至少还有一种更加合理的解释,那就是“读写障碍”。读写障碍指的是大脑功能中的一种异常,表现为不能准确或流利地识别字词,或者在书写中会经常出现左右颠倒等错误。事实上,许多杰出人物都有读写障碍,包括达·芬奇、毕加索、乔布斯、约翰·列侬等。所以说,有读写障碍的人并不是“脑子笨”“智商低”,也不是“不用功”“不努力”,只是在“文字解码”这种能力上不擅长而已,但他们完全可能擅长其他事情。

如果粗暴对待那些因读写障碍而成绩不好的孩子,对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将是毁灭性的打击,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輕率的溯因推理,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这点我们要尤为注意。人的大脑在多数情况下会遵循“最小阻力原则”,即能够少思考一点就少思考一点。在溯因推理中,如果已经得到一个想当然的解释,往往我们就不肯多下功夫寻找其他解释了。

回到本文开头的例子,你其实还可以想到其他解释,比如,推测三:上班路上,小明途经一条小河时不小心落水了,有人跳入水中,把小明救了起来。

你会想到这个解释吗?为什么我们会不自觉地把这种可能性排除呢?

种种习惯化的解释构成了我们的惯性思维。当顺着惯性思考而不去开拓其他可能的解释,就会形成误解和偏见。人与人之间的纷争往往因此而起。

“你好自私。”“你从来没有考虑过我的感受。”“你总是漫不经心。”“你为什么不好好工作?”“你为什么不好好学习?”……

以上都算是不太准确但又习以为常的溯因推理。

美国管理学家詹姆斯·马奇认为,社会科学研究是为纷繁多变的社会现象寻找富有解释力的抽象模型。一个好的研究者应该懂得,不要止步于显而易见的解释,而是要拓展想象力,尽可能发掘出更多的解释,并把这一过程一直延续下去。

马奇这番话虽然讲的是社会科学研究,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按照马奇的方法,不断探索新的解释。这样一来,溯因推理就成了思维训练的一种方式,事情也变得有趣起来。

不妨做个练习:在生活中,如果有一个原本与你关系不错的人突然公开反对你的某个观点,你会怎样理解他的行为呢?

推测一:我觉得他是在针对我,故意找碴儿。也许我在哪件事上得罪他了,或者出现了什么误会,所以我要把那件事找出来、搞清楚。

推测二:他太自信了,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可在这件事上显然我说得没错,他怎么就看不清这一点呢?是不是他变蠢了?

推测三:他不是针对我,也不是觉得我错了,他可能就是想表现一下自己,也许是做给某个人看的,他一定另有所图。

推测四:他是在抛砖引玉,是通过合理质疑来刺激我说出更多,他只是使用了一种让谈话深入的策略。

推测五:他只是为反对而反对,为什么呢?也许是生活上遇到了糟心事,情绪很差,所以想通过反驳别人发泄怨气吧。

以上五个溯因推理的解释,都有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错的,但肯定还没有穷尽所有的解释。在我看来,还有一个解释是必须添加进去的,不知你想到没有——

推测六:他反对我,仅仅因为,我的观点确实是错的。

这是一个最简单且最有力的解释,但我们却很容易忘掉。

为什么我们会忘掉呢?你可以再做一轮溯因推理。

(摘自《精进3:找到你的潜在生态位》,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小黑孩图)

猜你喜欢
马奇小明障碍
小明照相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小明系列漫画
——小明篇——请假
小明系列漫画小明篇
——上课问答
跨越障碍
做不到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天赋
山寨情人
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