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学习是小学低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是学生学习阅读和写作的基础。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就成了低年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关注的重点。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可以尝试应用“具身学习”方法改进教学方法,提升识字教学质量。
一、唤醒身体,加深识字体验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从而丰富自身体验,通过积极的“具身性”活动助力学生积极识字,让识字教学更加灵动,更加妙趣横生、事半功倍。
1.唤醒眼睛
汉字的历史源远流长。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追本溯源,深入剖析字理,分析每个汉字的音、形、义。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不仅要观察字形的演变历程,还要用眼睛观察和辨认汉字字形,从而充分地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比如在“月”字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出示月亮的图片,让学生产生直观的印象。其次,教师可以播放视频让学生直接观察:第一个视频是一个月之内月亮的形状变化;第二个视频是汉字“月”从甲骨文到楷体的演变过程。通过视觉的冲击,让学生借助以上方式唤醒眼睛,通过观察,对“月”字会理解得更加透彻,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汉字结构产生探索的欲望,更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汉字。
2.唤醒嘴巴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单个生字没有很大的吸引力,但如果把单个生字联结起来编成一首简单的儿歌或字谜,那将会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并帮助他们更好地辨识读音。比如,在区分生字“渴”“喝”“歇”时,教师可以编写这样的儿歌:“渴了要喝水,喝水要张嘴,累了打哈欠,坐下歇一歇。”这首自编儿歌不仅说清了三个形近字渴、喝、歇的字形和字义关系,读起来还朗朗上口,轻松好记,更益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互动中对相关生字的音、形、义进行区分。
3.唤醒双手
学生的思维在游戏中更容易被激发。如果能够边识字边游戏,那一定是学生更乐于接受的识字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识字经验,尊重学生在识字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识字游戏活动中。在识字游戏“我会变魔术”中,教师可以将常见的偏旁、笔画做成模具,选择一些有特点的字,让学生加一笔或者两笔,变成一个新的汉字。例如“日”字加一笔可以变成“目、白、旦、旧、由、田、甲、申”等字。这样的游戏活动无论输赢,学生都能在巩固所学汉字的同时,促进自身思维能力的发展,可以在识字活动中动起来、玩起来、乐起来,同时也能达到巩固记忆的目的。
二、结合生活,激发识字动机
“具身认知理论”将学习看作是与外界环境交互的过程,环境是影响认知的重要因素。教师在开展识字教学时,更应该掌握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从学生的生活环境或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积极去寻找生字教学的突破口,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以下是教师在教授低年级学生学习“灭”字时的教学片段:
教师:对于“灭”这个字,谁有好方法帮助记忆呢?
学生1:我可以用“加一加”的办法记住,“一”加个“火”就是灭。
教师:这火上的“一”是什么呀?火遇到什么能灭呢?
学生2:“一”是锅盖,把锅盖一盖,火就灭了。
学生3:“一”是灭火器,灭火器一喷,火就灭了。
学生4:“一”是一盆水,一盆水泼下来,火就灭了。
……
教師:(总结)说得真好!汉字可真有意思,而且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该识字教学案例片段中,教师有意识地将汉字情境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活跃课堂氛围。相信这样的识字课堂,会使每个人都能变得有话说和想说话。长此以往,学生的识字量和识字学习效果会有显著提升。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学。生活是学生学习的源泉。因此,除了在识字教学中结合生活情境,教师更应将学生的识字平台放眼于生活环境中,甚至是随处可见的包装纸上的字,都可以作为识字的“教材”。利用好这些识字的“活教材”,既可以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也能培养其主动识字的习惯。
三、创设情境,增强识字趣味
“具身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发生在一定的情境当中,具体的情境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与热情。如果学生能沉浸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氛围中,在情境中接触、感知有关汉字的知识,那么学生的体验感就会越丰富,学习效果也会更牢固、持久。但在实际学习中,学习书本知识的情境与实际运用所学知识的情境,两者往往不相符,因此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创设识字情境,以加强学生的体验感,增强识字趣味。
例如,在教学《狐假虎威》一课时,教师依据文本,让学生假扮狐狸和老虎进行对话表演,带领学生走进故事情境。教师在教学生念“眼珠子骨碌碌一转”中“转”这个多音字时,教师先让学生读字音,再通过模仿狐狸的动作进行表演,理解“转”的字义。“转”字本义表示像车轮一样地转动,读四声;表示转身、转头时,“转”字读三声,例如,有人在你后面拍拍你,你就要转身(做动作)看看是谁。这样的教学十分生动,眼观表演、耳听字义和解释,心记多义场景,印象深刻,效果良好。
在教学生字“扯”时,教师也创设了情境,下面是当时的教学片段:
(学生继续表演)
教师:你的语气不太像狐狸。狐狸是怎么问的?
学生1:扯着嗓子问。
教师:你知道扯着嗓子是怎样问吗?你再尝试一次。
(学生比上一次表演有进步)
教师:“扯”是什么意思?同学们可以自己做做动作。(有人扯扯自己的衣服,有人扯扯同桌的衣角)
学生2:“扯”就是使劲拉的意思。
师:不错!那扯着嗓子是使劲拉嗓子?狡猾的狐狸才不会这么做呢!
学生3:扯着嗓子的意思就是把声音拉长,变高。
教师:你说对了!那请这个小狐狸扯着嗓子问问看。
……
在该案例片段中,教师立足于文本,抓住课文的故事特点,创设表演情境,增强识字学习趣味性。最重要的是,教师在与学生对话时也不离开故事情境,这让学生更加容易将学习的音、形、义知识嵌入到情境中,在情境中理解“转”字音、义之间的关系,明白“扯”字的本义及在文本中所表达的意思。这便让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生字,并学会灵活运用。
总之,调动身体器官去参与,接受环境的刺激,更有助于将信息导入大脑,并进行加工制作。“具身学习”是知识学习的先导与组成。“具身学习理念”为低年级语文教师教学汉字和学生学汉字提供了新的思路。教师要立足于“具身学习”视角,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掌握汉字的特点,激发识字兴趣,强化其识字能力,使学生真正地热爱语文学习。
陈艳萍(南京市南化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