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云峰
江苏省南通瑞慈医院 扬州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放疗科,江苏南通 226001
食管癌是源于食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是我国常见肿瘤疾病之一[1],近年来食管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食管癌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且多无特异症状,一旦被临床确诊多为中期或晚期,甚至部分患者已经发生远处转移,失去了手术最佳时机[2],并且胸上段食管癌发生于胸骨入门至气管分叉处,周围组织复杂,解剖位置特殊,手术治疗难度大,放化疗为目前治疗该类食管癌的主要方法,其中放射治疗始终都是食管癌的重要医疗手段[3],随着放疗技术的发展,以精准定位、精准计划与精确医疗为关键的精准放疗获得了的进步,对放疗方法的研究也有了全新的认知[4]。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南通瑞慈医院诊治的食管癌患者,分别实施单纯替吉奥治疗及调强放疗联合替吉奥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南通瑞慈医院诊治的食管癌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2例。观察组年龄47~82岁,平均(65.87±9.04)岁;男、女分别为32、30例;病程3~9个月,平均(5.45±1.26)个月;病理分类:鳞癌、腺癌分别为55、7例;临床分期:Ⅱ、Ⅲ、Ⅳ期分别为22、34、6例;病变部位:上、中、下分别为34、14、14例;KPS评分68~82分,平均(76.34±2.65)分。对照组年龄48~80岁,平均(64.65±8.25)岁,男、女分别为30、32例,病程4~8个月,平均(5.20±1.17)个月;病理分类:鳞癌、腺癌分别为58、4例;临床分期:Ⅱ、Ⅲ、Ⅳ期分别为23、32、7例;病变部位:上、中、下分别为 33、16、13例;KPS评分66~80分,平均(76.14±3.02)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参与研究者知情同意。纳入标准:①经过内镜超声(EUS)、电子胃镜、食管钡餐造影和增强CT扫描及病理和/或细胞学检查确诊;②肿瘤分期为Ⅱb~Ⅳa期;③可以进食半流食或流食,无手术适应证或患者本人及家属拒绝实施手术治疗。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心肺疾病;②有放疗禁忌证,不能耐受正常放疗。
对照组采用替吉奥胶囊(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802,生产批号:018200702、020202603,规格:20 mg∶42粒装)治疗,给药剂量根据患者体表面积大小进行调整,具体剂量如下:患者体表面积<1.25 m2,控制口服剂量为40 mg/次;患者体表面积为1.25~1.50 m2,控制口服剂量为50 mg/次;患者体表面积>1.50 m2,控制口服剂量为60 mg/次,选择餐后用药的形式,用药频率为2次/d。治疗6周。
观察组口服替吉奥同时实施调强放疗,以医科达infinity4775加速器实施放疗,患者仰卧,以头颈肩整体面膜予以固定,进行CT扫描,设置层厚参数5 mm,静息状态下静脉造影扫描,确定病灶及周边情况,设置7野角度和约束条件,角度参数360°近七等分;约束条件设置CTVnd与CTVnx,勾画靶区,以CT上管壁厚度>5 mm、直径>1 mm的肿大淋巴结分别作为肿瘤靶体积tumor、node。将肿瘤靶体积周围各外放1~2 cm及上下2~3 cm作为临床靶区。肿瘤靶体积、临床靶区的剂量分别为 58~ 64 Gy(2.00~ 2.15 Gy/次)、50~ 54 Gy(1.80~2.00 Gy/次)。共计治疗6周。
①比较两组肿瘤标志物,包括CA125、CEA、CA199。②治疗效果[5]根据CTCAE评价系统进行疗效评价:完全缓解(CR):靶病灶消失,未见肿瘤标志物异常表现,无临床症状,病情稳定≥4周;部分缓解(PR):靶病灶缩小≥30%,临床症状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稳定(SD):靶病灶直径减少在25%~30%,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和好转;无效(PD):靶病灶扩大≥20%,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无改善甚至恶化。疾病控制:CR+PR+SD;有效:CR+PR。③比较毒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包括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功能受损、放射性损伤。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患者CA125、CEA、CA19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A125、CEA、CA199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CA125、CEA、CA199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比较(±s)
组别 n CA125(U/ml) CEA(ng/ml) CA199(U/ml)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观察组 6286.20±18.56 33.45±8.22 20.4620.000 5.35±1.22 2.16±0.76 17.4750.000 50.42±6.78 31.22±4.62 18.4270.000对照组 6287.76±19.90 44.67±9.04 25.5230.000 5.57±1.18 3.89±0.98 8.624 0.000 51.26±5.95 38.65±5.67 12.0810.000 t值 0.451 7.231 1.021 10.984 0.733 7.999 P值 0.653 0.000 0.309 0.000 0.465 0.000
观察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两组患者毒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经对症处理均好转可耐受。
表3 两组患者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食管癌为临床常见和致死率较高的肿瘤,其患病人群分布与性别、年龄、地域、种族、饮食习惯、生活习惯、遗传因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6],诊断时多已为中晚期,对于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临床多选择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及综合治疗等[7]。
替吉奥为氟尿嘧啶类化疗药物,其成分为替加氟、吉美嘧啶与奥替拉西钾等[8],通过口服能被人体有效吸收,在短时间内使患者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增加,通过血液循环实现对病灶的治疗[9],替加氟能够向5-氟尿嘧啶进行转变,其较静脉化疗5-氟尿嘧啶具有以下优势[10-11]:可保持较高的血药浓度,提高抗肿瘤活性;毒副作用明显减轻;口服方便,进而可以获得较为显著的抗癌效果;吉美嘧啶可以使患者DPD酶代谢酶活动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延缓,使得5-氟尿嘧啶药物代谢速度降低,药效作用时间延长[12],但据相关资料统计[13],食管癌患者单用化疗技术,其生存率相对较低,1年生存率仅为20%~30%,失败的因素包括控制不佳、发生转移以及复发等。本研究对照组单纯应用替吉奥治疗,其有效率为61.29%、疾病控制率为80.65%,效果有限。
临床研究显示食管癌多属于鳞癌,发生率达90%以上,鳞癌具有较高敏感性,尤其是对放射线,因此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为放疗[14],但常规放疗方法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其不仅难以区分靶区和正常组织,放疗后较易发生多种损害,如心脏损害、胃炎以及放射线肺炎等[15];另外,颈部至胸上段食管受机体结构影响,体位变化时与皮肤间距差异较大,常规放疗手段是对此部位食管癌双向前斜野交角进行照射,此种放疗无法保证脊髓、食管均匀放射剂量,不利于剂量控制,影响放疗效果[16]。调强放疗是在三维适形放疗前提下研发的一种新技术,能够依据不同靶区的三维图与附近重要器官与靶区的实际解剖联系对照射野内各区域的照射束强度进行调整,从而在靶区外表特定的凹形剂量划分,可增强靶区实际放疗剂量,实现治疗中的精确照射,治疗增益比高[17]。本研究观察组应用替吉奥的同时进行调强放疗,治疗前两组CA125、CEA、CA199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CA125、CEA、CA199低于对照组(P< 0.05);且观察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 0.05),提示替吉奥联合调强放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调强放疗对靶区具有更高适形度,降低敏感器官受到的消极影响,较适形放疗类常规治疗更具优越性,治疗剂量分布较理想,在肺部和脊髓部位可有效减少放射治疗剂量,降低急性放射性损伤[18]。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毒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可耐受。本研究并未对食管癌患者治疗后的复发情况及生存率进行统计和分析,但有临床研究[19]显示食管癌患者经调强放射治疗的一年和两年生存率分别为65.9%、47.4%,证实其有良好的远期控制效果。
综上所述,在对中晚期食管癌特别是颈、胸上段食管癌治疗时,应用替吉奥的同时进行调强放疗,可改善治疗耐受程度,降低放疗风险,加强局部病灶控制成效,促进病灶缩小,应用效果较好,具有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