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一刚 梅 芳 李朝光▲
1.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盛泽医院麻醉科,江苏苏州 215228;2.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盛泽医院产科,江苏苏州 215228
分娩痛被认为是女性所经历的最强、最难忘的痛苦。有调查显示超过1/2的产妇分娩时感受到剧烈疼痛,其中仅1/6左右的产妇感觉疼痛轻微[1]。疼痛可导致产妇出现心动过速、血压升高、氧耗增加、呼吸急促、代谢紊乱,可诱发机体疾病的发生,特别是高龄产妇,同时也可能导致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不利于后续分娩。持续硬膜外脉冲式自控镇痛是目前最接近理想状态的分娩镇痛方法,具有镇痛效果好、对母婴影响小、起效快、能满足整个产程的需要、易于给药等特点[2]。不过镇痛开始的时机对产妇预后的影响还值得商榷,特别是有研究认为全程镇痛可导致产程时间延长与自然分娩率下降[3]。有研究报道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A)及 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能够缓解分娩疼痛、缩短产程、促进宫颈成熟,具有一定的镇痛效果[4]。本研究探讨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对高龄产妇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希望为临床选择最佳镇痛方式提供参考。
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盛泽医院(我院)进行分娩的高龄产妇156例,所有产妇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审批号:2019-004-01),根据随机数表法将高龄产妇分为全程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8例。
纳入标准: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足月、单胎、临床资料完整、无母体妊娠合并症、年龄≥35岁、骨盆外测量正常。排除标准:有硬膜外麻醉禁忌证、瘢痕子宫、5年内有自然分娩史、双胎、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或产道畸形的产妇。
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所有产妇都给予硬膜外分娩镇痛,全程组从一进入临产,产妇自觉阵痛每5 min左右一次,便实施分娩镇痛;对照组在产妇进入临产,需要宫口打开至约3 cm时开始实施分娩镇痛。两组在宫口开全后保持持续镇痛,直至胎儿娩出镇痛结束。入待产室以后,监测产妇的右上臂无创血压、脉氧、心率和胎儿的胎心,使用18号留置针开通上肢静脉输液通道,低流量吸氧(2 L/min)。产妇取左侧膝胸卧位,消毒铺单后于L2~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向头端置管3 cm,通过导管向硬膜外腔首次推注0.8%的利多卡因(河北天成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13022313)5 ml试验量确定导管位置,待麻醉平面稳定在T10左右时连接脉冲式电子微量泵。镇痛模式:锁定时间15 min,首剂量5 ml,持续量5 ml/h,每半小时脉冲量5 ml,自控量5 ml;镇痛药物配方:0.002%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国药准字H42022076)+0.125%罗哌卡因(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163208)+生理盐水(安徽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 H34023607)至100 ml。
所有产妇的分娩都由同一位高年资产科医生和麻醉医生把控并接生,出现疼痛不能忍受、体力不支、宫缩无力等经评估后转剖宫产手术分娩。
记录两组的最终分娩方式,包括自然分娩、剖宫产。记录两组的第一、第二与第三产程时间。记录两组宫口开7~8 cm(T0)及宫口开全时(T1)的产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5],0 为无痛,10 分代表最剧烈的疼痛。在产后4 h与8 h抽取产妇的静脉血3~5 ml,低温离心后分离上层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NA、5-HT含量。记录两组新生儿1、5 min Apgar评分[6]。根据新生儿肤色、心率、反射、肌张力和呼吸共五项来评定Apgar评分。每项0~2分,总分10分,总分8~10分为无窒息,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属重度窒息。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 [n(%)]表示,行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最终全程组有3例产妇转剖宫产,对照组有12例产妇转剖宫产,全程组的自然分娩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分娩方式比较(n)
全程组的第一产程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第二产程与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程时间比较(min,±s)
表3 两组产程时间比较(min,±s)
组别 n 第一产程 第二产程 第三产程全程组 75 520.58±78.29 68.14±2.55 7.88±1.93对照组 66 618.98±34.01 69.09±3.77 8.01±0.45 t值 19.832 0.445 0.214 P值 0.000 0.692 0.899
全程组T0、T1时间点的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比较(分,±s)
表4 两组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比较(分,±s)
组别 n T0 T1全程组 75 1.97±0.54 2.55±0.66对照组 66 2.53±0.63 3.27±0.83 t值 5.595 5.773 P值 0.000 0.000
全程组产后4 h与8 h的血清NA、5-HT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5。
表5 两组不同时间点的血清NA、5-HT含量比较(ng/L,±s)
表5 两组不同时间点的血清NA、5-HT含量比较(ng/L,±s)
注 NA:去甲肾上腺素;5-HT:5-羟色胺
组别 n 产后4 h 产后8 h NA 5-HT NA 5-HT全程组 7523.44±2.44342.10±24.5812.87±1.45233.09±32.84对照组 6635.09±3.10652.99±34.8919.87±2.14451.09±13.77 t值 12.022 34.024 8.913 23.757 P值 0.00 0.000 0.001 0.000
两组产妇的新生儿1、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6。
表6 两组新生儿情况比较(分,±s)
表6 两组新生儿情况比较(分,±s)
组别 n 1 min 5 min全程组 78 9.62±0.22 9.45±0.33对照组 78 9.58±0.13 9.44±0.28 t值 0.103 0.056 P值 0.913 0.966
由于雌激素偏低等的原因,高龄产妇相对于一般产妇自然分娩的难度更大。高龄产妇骨盆相比较坚硬,韧带和软产道组织弹性差,子宫收缩力相应减少,易导致产程延迟,甚至难产[7-8]。高龄产妇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的可能性增加,会对母婴有一定影响,也容易导致高危状况的发生,所以高龄产妇更倾向于剖宫产[9]。恰当的分娩镇痛对高龄产妇非常重要,除了能消除疼痛和焦虑紧张的情绪,也利于胎儿分娩。理想的分娩镇痛需要具备以下特点:产妇清醒,不影响宫缩和产妇运动,避免运动阻滞,满足整个产程镇痛的需求,对母婴影响小且易于给药。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式分娩镇痛是目前产科麻醉中常见的镇痛方法,其安全性较高、效果也确切[10-11]。本研究中全程组的自然分娩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从机制上分析,宫缩剧烈的疼痛可使得耗氧量增加,呼吸短促、代谢紊乱、体力不支,加之对分娩的恐惧、对胎儿的担心等原因,从而使得产妇不能坚持自然分娩。而全程硬膜外镇痛较早提供很好的镇痛效果,产妇全程无痛,不仅减轻了产妇剧烈的宫缩疼痛,使产妇保持体力,而且没有心理负担,减少了焦虑情绪,从而提高自然分娩成功率。高龄产妇因为身体原因更容易焦虑,全程镇痛分娩可以坚定高龄产妇自然分娩的信心。这与席南燕等[12]的研究结果相符。
本研究结果显示,全程组的第一产程时长短于对照组(P< 0.05),两组第二与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全程组T0、T1时间点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表明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能缩短第一产程时间,且能提高镇痛效果。全程硬膜外镇痛能较早地松弛盆底肌肉、子宫颈、阴道壁等,可提高宫颈容受性,故而缩短第一产程,减少产妇的体力消耗,缓解精神疲劳,改善氧耗,从而增加镇痛效果[13]。
当前临床分娩的安全性已显著提高,但是分娩过程中剧烈疼痛可引起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使得儿茶酚胺类物质释放增加,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使宫缩抑制,影响产程[14]。全程组产后4 h与8 h的血清 NA、5-HT 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 0.05)。NA、5-HT皆为神经递质,参与机体疼痛、镇痛的过程,机体在疼痛应激刺激下释放NA、5-TH等来抑制疼痛传递[15-16],对照组这两种物质的显著增加,说明高龄产妇宫口开3 cm之前的阵痛也是比较剧烈,值得提前镇痛来干预这种疼痛,减少这类递质的产生对自然分娩的影响。全程硬膜外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可有效减轻产妇分娩疼痛,抑制递质释放,降低血清NA、5-HT水平[17],减少对分娩的抑制。
两组新生儿的1、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具有很好的安全性。但本研究的观察时间比较短,样本量较小,可能存在研究偏倚,将在后续研究中深入探讨。
总之,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能增加高龄产妇的自然分娩成功率,提高镇痛效果,缩短第一产程时间,抑制NA、5-HT的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