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培富,许崇友,韩 勇
1.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陈疃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 东港 276800;2.山东省日照东港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 东港 276800;3.山东省日照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 日照 276800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又称马尔他热或波状热,是由布鲁氏菌(Brucella)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布鲁氏菌常引起动物流产、不孕,故又被称之为传染性流产病[1]。我国农业农村部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可感染人类及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引起相似的临床症状与病理损伤,如发热、流产与不育、慢性关节炎及神经损害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生产[2]。
为防控和做好布病净化工作,2021 年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开展牛羊布病等动物疫病无疫区和无疫小区建设及评估通知》(农办牧[2021]32 号),要求实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建设一批无疫区和无疫小区,提升布病防控能力。农业农村部要求各地认真总结防控工作经验,优化防控策略和措施,创新工作机制,将无疫区建设作为重要举措来抓,指导有较高生物安全水平的养殖企业创建无疫小区,鼓励有较好天然屏障条件的地区建设无疫区,不断提高动物疫病区域化防控能力。
为进一步加快牛羊布鲁氏菌病净化步伐,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畜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维护人民身体健康,根据农业农村部《畜间布鲁氏菌病防控五年行动方案(2022-2026 年)》《山东省省级牛羊布鲁氏菌病净化场(县)创建工作方案》和《日照市动物疫病净化推进实施方案》要求,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开展区域布病净化工作,全面落实基线调查、检测、检疫、扑杀、移动控制等布病综合防控措施,逐步实现全区畜间布病达到净化标准。
2016 年,东港区通过了胶东半岛免疫无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区,之后一直处于较好的无疫维持状态。2019 年起创建山东省免疫无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区,力争2022 年通过国家验收。2014—2021 年间,先后投入无疫区项目建设和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资金400 多万元,建立和完善了区、乡二级兽医实验室、动物隔离场和乡镇畜牧兽医站等基础设施。通过不断投入资金,完善基础设施,为布病净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区级兽医实验室已通过农业农村部兽医实验室考核,并全部具备了病原学检测能力,动物隔离场建设于2020 年已全面完成。通过以上无疫区和无疫省的建设,东港区具有创建布病净化县的基础。
2009 年,全区兽医体制改革到位,区级成立了防控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全区共有9 个乡镇畜牧兽医站,核定人员编制62 人,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管理。2018 年起深入推进村级动物防疫员改革后,村级动物防疫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由原来的480 名缩减为48 名,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均得到很大提升。
进一步完善了县、乡二级动物疫病诊断和县、乡、村三级冷链体系建设,区级建立了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实验室面积达300 m2,实验室人员和仪器设备齐全,具备开展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能力。
区、乡镇动物卫生监督机构配备了与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相适应的设施、设备和执法车辆,通过动物卫生监督网和移动动态监测,实现了县、乡镇资源共享。严格落实了“六条禁令”,扎实开展了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提素质、强能力”行动,通过自查整改、考核、培训等措施,提高了执法人员业务操作技能、综合监管能力、办案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完成省、市疫病监测的基础上,不断扩大监测面和监测频次,科学指导防控工作。全区建立了区、乡、村三级动物疫情报告网络,做到专人、专房、专机、专线,10 名专职疫情报告员和48 名村级动物疫情观察员密切关注动物疫情动态,提高了疫情风险评估和疫情预警预报能力。
充分利用东港沿海的自然条件优势,建立健全了动物防疫屏障体系。山海天两城主要交通路口建立了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被指定为胶东半岛无疫区动物及动物产品指定通道;建立和完善了动物隔离场,建立健全了有关规章制度等。
2006 年,区政府出台了《东港区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2013 年11 月,区政府办公室印发了《东港区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控规划》。同年,区政府对《东港区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进行了修订,并出台了《东港区动物疫情报告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法规体系建设日臻完备。
全区2017 年起免疫布病疫苗,经过连续多年免疫,布病防控效果显著。针对当前的现状,2020 年选择退出免疫,采取“检测-扑杀”,并采取移动控制、检疫监管等综合措施,开展布病净化。
各镇、街道采取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布病疫情动态、防控现状。问卷调查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每个乡调查5 个村,每村至少调查5户,研究分析布病流行趋势和流行规律;分析移动控制措施对布病传播的影响。
在前期基础上完善基线调查,将辖区内牛羊养殖场户的数量、养殖方式、养殖数量等信息进行了登记造册。以规模场、屠宰场、交易市场、隔离场、无害化处理场、村为流行单元进行登记,每村登记散养牛羊,建立抽样框。同时,按照农业农村部《畜间布鲁氏菌病防控五年行动方案(2022-2026 年)》要求,定期开展牛羊养殖情况摸底调查及时更新抽样框。
创建前,养殖场委托有资质的实验室对本场内所有牛羊进行一次全覆盖采样监测,扑杀所有血清学阳性牛羊,以后每年对商品牛、羊或者每半年对奶牛、奶山羊、种公畜自行或委托有资质的实验室开展1 次血清学检测。
散养户以村为单位,对所有的牛和羊养殖户进行登记,分别建立牛羊抽样框。散养户采用流行病学抽样方式,由于采用实验室检测要考虑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即检测到阳性动物,按照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设计Epi Sampling Calculator 软件,以估计流行率的抽样方法进行抽样监测[3],抽样样本量计算公式[4]为:
其中n为抽样个数,CL为置信水平,D为群中的阳性动物数(等于群内个体数与预定流行率的乘积),N为群内个体数,Se为检测方法的敏感性。
全部村均进行检测,场群内牛按照个体阳性率0.2%,羊个体阳性率0.1%抽样。确定样品采集数量后,平均分到每个圈舍中,然后将每个圈舍的牛(羊)随机分组,每组中选取牛(羊)进行抽样检测。
东港区先进行基线调查,淘汰阳性牛羊,然后对牛羊进行免疫,免疫牛羊和非免疫牛羊隔离饲养。采用先期每年免疫1 次,连续免疫3 年后停止免疫,一段时间后进行监测,淘汰阳性动物,并评估免疫效果。根据疫苗种类,S2 在停止免疫6 个月后,A19、M5 在停止免疫18 个月后,采用抽群的方法进行抽检,计算阳性率,根据阳性率情况确定是否采取“检测-扑杀”净化。2021 年起东港区已实行布病免疫退出制度。
规模场每年至少自行或委托有资质的实验室开展1 次血清学检测,符合条件的牛羊全部采样检测,每年至少检测1 次,且检测记录保存完整,目前东港区规模羊场已开展2 次以上检测。散养户以村为单元开展检测,由区畜牧兽医管理服务中心组织实施。每年开展2 次检测,目前检测工作正在开展。
县级兽医主管部门制定了专门的牛羊布病监测净化工作方案,对辖区内所有牛羊(兼顾散养牛羊)进行监督抽检。要求对辖区内所有符合条件的奶牛、奶山羊和种畜(羊5 个月龄以上、牛8 个月龄以上,怀孕动物产后半个月以上)每年进行2 次血清学全覆盖监测,商品畜按照场点预期流行率1%,牛0.2%、羊0.1%个体预期流行率每年进行1次随机采样监测。
按有关规定扑杀所有血清学检测阳性牛羊,并按规定处置。
采用国家标准,RBT 或iELISA 进行初筛,阳性样品使用试管凝集试验或cELISA 确诊。
坚实的兽医基础体系是净化工作开展的基础,要继续完善加强畜牧兽医体制、动物防疫、动物卫生监督、动物疫情监测、动物防疫屏障、法律法规六大基础体系建设,为净化提供坚实的保障。
在净化实施过程中,东港区对采样、消毒、检测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并在净化过程中应用,成效显著。对于采样牛羊分别建立抽样框,采用科学的流行病学抽样方法。消毒剂选择对布病敏感并且对人畜无害的臭氧等。检测方法先用RBT 或iELISA进行初筛,阳性样品使用试管凝集试验或cELISA确诊。
要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对规模场和散养户开展持续多次的检测,直到辖区内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散养户由于数量多,分散度高,是工作的难点,区县畜牧兽医管理部门要组织实施检测,每年开展2 次。检测阳性的群体,要间隔15~20 d 进行强化抽样检测,连续检测2~3 次,直至检测结果为阴性。
全区经过连续多次检测为阴性后,要做好无疫状态的维持。要从传染源、传播途径、传染对象3 个方面入手,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方面考虑,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做好无疫维持。同时,要加强检疫监管,实验室检测布病为阳性的牲畜禁止调运,禁止免疫区牛羊向本区调运。自东港区以外调入未经布病检测的牛羊,一经布病检测为阳性,无论是否接种布病疫苗,均按阳性畜扑杀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