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军,丁维民
1.安徽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合肥 230091;2.安徽安泰农业集团,合肥 230011
猪伪狂犬病(porcine pseudorabies)是由伪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各种猪群均可感染,常引起新生仔猪神经症状或腹泻、公猪的不育、母猪的流产及产死胎和木乃伊胎,是仔猪死亡、母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疫病之一[1]。该病被认为是除了非洲猪瘟、经典猪瘟和口蹄疫外严重影响养猪业发展的重大疫病[2]。近年来,我国的猪伪狂犬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给生猪养殖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3]。随着《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 年)》的颁布和各项鼓励政策的出台,以及养殖场自身竞争力和盈利能力需求的提升,猪伪狂犬病的净化工作十分必要[4]。本文选取安徽某规模猪场,对其猪伪狂犬净化工作开展情况及净化技术方案等进行阐述的同时,介绍了动物疫病净化示范创建活动的全过程。该场经过9 年净化工作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该场是安徽省某生猪产业集团全资子公司,是集团自身选种繁育的核心场,也是国家级核心育种场,主要经营美系杜洛克、长白与大约克品种猪。该场从事养猪生产14 年,一直重视产业技术提升,特别是疫病防控技术的提升。曾祖代猪群的健康度直接关系到祖代、父母代与商品代猪场的生产成绩与成本效益,并影响猪场生物安全水平的提升,为确保养殖场防疫安全,该场从种猪着手开展疫病净化工作,以减少猪伪狂犬病、猪瘟、猪蓝耳病及非洲猪瘟等疫病的危害。
该场自建场引种开始全部为猪伪狂犬病阴性猪群。2014 年开展猪伪狂犬病净化工作时,采用gE-ELISA 血清抗体进行全群检测,检测均为阴性。种猪群自建场引种后全部免疫武汉科前HB-98 毒株疫苗,多年来未更换疫苗,每次免疫后根据猪群gB 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免疫程序的适当调整,有效地预防了猪伪狂犬病的发生。2018 年与2020 年,2次对猪场生物安全硬件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并制定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不让野毒、变异毒株通过引种、人员以及运输工具等带入场区感染猪群,持续做好猪伪狂犬病净化的维持工作。近3 年来,委托安徽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及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传染病实验室检测各阶段猪群血清3 500 余份,猪伪狂犬病毒gE 抗体全部为阴性。
该场于2016 年顺利通过由原农业部组织的动物疫病净化场现场评估,成为安徽省首家由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挂牌的“猪伪狂犬病净化创建场”,针对净化评估专家组提出的分区不合理、净污道部分交叉、生产档案不完整、人员培训记录不完善等问题,及时进行了有效整改。2017 年以后,自觉对照动物疫病净化示范场的各项指标,严格根据疫病净化细节要求,对猪场进行改造升级,将各区严格分开,净污道完全分开,并完善各项记录,于2018年顺利通过“动物疫病净化示范场”现场评估,获得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授予的“猪伪狂犬病净化示范场”称号。自2018 年国内报道非洲猪瘟疫情以来,集团于2019 年7 月-2020 年4 月对该场进行了全面的升级改造:食堂外移;猪场3 km 附近建立中央食堂、物资仓储消毒中心、人员洗消隔离中心、实验室检测中心、车辆洗消中心、三级消毒点、猪场大门高温消毒大棚;场区四周全部用围墙与栅栏封闭,各分区用彩钢板封闭相对独立区域。同时,制定了人、车、物、料及猪进场的消毒程序,猪场工作人员全部增加生物安全方面的考核,大大提高了生物安全水平。2021 年,该场顺利通过农业农村部组织的专家评审,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国家级动物疫病净化场,并授予“国家级猪伪狂犬病净化场”牌匾。
开展调查,了解本场各年龄段猪群健康状态、免疫情况、免疫保护水平和感染状况,评估伪狂犬病的发生和传播风险。2008 年与2013 年该场分别2 次从美国引进种猪(猪伪狂犬病阴性)、2014 年通过gE 抗体检测,种公猪、生产母猪、后备猪及待售种猪的伪狂犬gE 抗体均为阴性。
2014—2015 年实施疫苗免疫,结合血清学gB抗体检测结果,制定优化本场猪群的免疫程序。免疫程序按每4 个月免疫接种1 次,选用HB-98 毒株的活疫苗,种猪群1 年普免3 次,每次肌注1 头份;仔猪35 日龄与70 日龄各肌注1 头份。每次免疫接种后抽样监测免疫抗体,对免疫抗体水平不达标的,立即补免,持续2 年。
1)技术路线见图1。
2)监测及监测结果处理。免疫接种后,进行抗体监测,对疫苗抗体水平低下的个体或滴度参差不齐的群体予以补免。根据实际情况,按比例每年定期进行2 次野毒抗体及病原学监测。经免疫的种猪所生仔猪,留作种用的在100 日龄时进行检测。发现免疫抑制猪、野毒感染阳性猪及隐性带毒猪应淘汰处理。母猪短期无法淘汰的,要严格限制其活动,防止其与健康猪群之间接触和人为传播。及时隔离病猪,严格消毒被其污染的栏舍,果断淘汰有临床症状的病猪。不便淘汰时,需将病猪隔离并安排专人饲养,加强消毒防止病原扩散。对死亡猪只严格执行无害化处理。
1)监测效果评价。生产母猪历经2 次及2 次以上普检和隔离淘汰,且确认种公猪、生产母猪和后备种猪抽检,猪伪狂犬病病毒gE 抗体检测均为阴性;生产母猪和后备种猪抽检,猪伪狂犬病病毒gB抗体合格率在90%以上;且连续2 年以上无临床病例发生;认为达到免疫净化状态,按照国家规定程序及时申请猪伪狂犬病净化场评估认证。
2)净化维持性监测。2016 年9 月通过猪伪狂犬病净化创建场评估以后,按要求做好维持性监测。通过不断检测淘汰阳性猪,建立阴性群体,猪群仍执行猪伪狂犬病毒gE 基因缺失疫苗免疫策略,同时采取“哨兵猪”方案。“哨兵猪”分散在保育舍不同栋舍中的不同栏舍,保育35 日龄与育成70 日龄阶段不免疫疫苗,猪群在100 日龄左右采血检测gB与gE 抗体。
净化猪群建立后,每季度监测30 头以上种猪,后备种猪入群必须100%抗体合格,及时掌握70 日龄以上育成猪的感染情况。按原监测比例和频率持续监测,以持续维持净化猪群的健康状态。同时,加强管理,不断完善生物安全体系建设,通过设施设备改进、规范饲养管理行为、严格执行卫生防疫制度、全面做好清洁和消毒、严格做好无害化处理等方面,积极实施认证工作。2018 年,该场顺利通过猪伪狂犬病净化示范场现场评估;2021 年,通过猪伪狂犬病净化示范场复评估,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国家级猪伪狂犬病净化场。
1)硬件设施全面升级,建立符合本场的生物安全体系,并严格执行。
2)猪场严格实行三级淘汰制度(对出生仔猪不达标、断奶转群不达标以及保育仔猪转育成不达标的猪进行逐级淘汰),淘汰病弱次猪。
3)严格执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空栏彻底消毒,减少交叉感染。
4)员工上下班做好“三色管理”(通过穿不同颜色工作服进行区分管理,比如人员在生活区穿灰色工作服,在生产区穿蓝色工作服,在无害化处理区穿红色工作服,便于区分监督管理)。
5)批次小单元饲养,有效降低和减少疫病传播。
6)母猪人工输精做好细节消毒工作,避免污染。
7)粪污与病死猪严格做好无害化处理。
该场成立了生物安全工作小组,制定了疫病风险和生物安全计划,并严格执行;同时,定期进行生物安全检查和考核。针对人员入场、车辆入场、物品入场等制定了严格的洗消流程;针对饲料入场、猪群调运、食堂管理、鼠害等病媒生物防治、猪场洗消及生产管理等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针对日常免疫、采样监测、无害化处理等均制定了相关方案。
根据制定的主要疫病监测计划,切实做好猪瘟抗体、猪蓝耳抗体、口蹄疫O 型抗体、猪伪狂犬病gB 与gE 抗体、非洲猪瘟病毒核酸等日常监测工作,及时掌握疫病免疫保护水平、流行现状及相关风险因素,适时调整疫病控制策略。
后备公母猪100%监测,抗体检测合格进繁殖群;经产猪群群体数量的3%~5%(怀孕母猪、哺乳母猪与空怀母猪);各阶段猪群每季度采样检测1次(公猪、后备母猪、经产母猪、产房乳猪、保育仔猪以及育成猪)。
通过实施猪伪狂犬病净化,集团育种场、下游的扩繁场、父母代场及商品猪场的猪群生产成绩不断提升,出栏料肉比与成本不断下降。自开展猪伪狂犬病净化以来,猪群健康度提升,母猪繁殖性能提高,配种分娩率增加5%,产活仔数提高0.5 头/窝,落地成本下降10 元/头,产房仔猪断奶成活率提高2.5%,断奶成本下降11 元/头,21~25 d 断奶体重增加0.28 kg/头,育成猪料肉比下降0.15 个点(每0.1个料肉比成本为30 元),因此直接料肉比成本下降45 元/头,育成猪群的呼吸道问题(猪伪狂犬病引起)大大减少,治疗费用直接下降10 元/头,间接料肉比下降。近年来,该场平均净化额外收益超过200元/头,同时该场平均每年为社会提供优质种猪5 000 余头,深受客户好评,不仅大大提高了公司知名度,还有效助力了养猪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