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金安苑学校 姜玉霞
在当前素养教育环境下,红色文化教育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而这也是幼儿园目前较为重要的教育任务。对此,幼儿教师要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和个性特征,创建多样化的红色文化思念观念教育活动,利用生活元素、环境要素、趣味元素,改善活动的氛围与内容,并借此激起幼儿主动探究文化内涵的兴趣,从而更高效地实现红色文化教育目的,提高儿童的文化素养与道德品质。本文结合红色文化教育的作用,探究优化教育活动形式与内容的具体措施。在最新的幼儿教育要求中指出,幼儿教师要充分利用身边的一切有效资源对儿童进行思想与文化方面的教育,要让他们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增强爱国主义精神,拥有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意识。同时,要通过有效的历史教育、文化教育,增强儿童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使其拥有不畏艰难、团结友爱、勇往直前的美好品质。对此,幼儿教师就要科学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合理地把这些高尚的思想精神和道德品质渗透到教育活动中,借此达到红色思想文化教育要求,提高幼儿的个人修养。
红色文化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思想文化,它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族人民在不断建设、不断创造的社会生活改革进程中,所形成的一种较为先进的思想文化。而这其中也蕴含非常深厚的革命思想和革命精神,有着十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对提高人们的思想文化内涵、提升爱国主义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幼儿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渗透红色文化教育,能够有效增强儿童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奥运精神、航天精神、西柏坡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优秀的红色文化,培养幼儿不畏艰险、勇于挑战、敢于创新、坚持拼搏、团结一心等高尚的精神品质,并借此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红色文化中的显性物质资源,对幼儿进行综合能力方面的培养,如革命遗址、历史博物馆、英雄纪念碑等,让儿童在探索这些人文景观的过程中加深对物质资源背后的思想观念意识方面的了解与认识,从而提升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和历史使命感,提升文化自信心,并且意识到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与付出,将这些高尚的思想与精神更好地传承下去。
根据人的认知理论可知,幼儿阶段是儿童初步形成道德观念和意识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拥有良好行为举止的重要阶段。因此,幼儿教师就要合理地把红色文化元素融入日常教育活动中,使儿童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红色教育思想的熏陶,从而真正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与综合素养。由于幼儿园阶段的儿童的思想观念还处在尚待开发的状态,所以,他们的可塑性是极强的。而且,又因为幼儿在这一阶段的模仿能力较强,但是非辨别能力不是特别强,所以,他们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进而形成不好的思想认知。因此,幼儿教师就要重视红色文化教育,把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意识传达给幼儿,以此来强化他们的认知质量,使其拥有较好的个人素养和道德品质。而为了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幼儿教师就要从实际的角度出发,对红色文化教育活动方案进行科学的规划与设计,从而使其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首先,幼儿教师要确定红色文化活动的教育目标,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最根本、最基本的教育任务;然后,再把红色文化巧妙地与幼儿园日常教育活动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幼儿园、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各类资源,开展高效的红色文化教育,通过三方协同合作的方式提高思想教育的力度与效果,从而使儿童更快速地形成较强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政治认同感,同时,也帮助他们更高效地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其次,幼儿教师还要构建一套完整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体系,要从当前儿童的视角出发,深入挖掘他们身边有意义、有价值的红色文化教育元素,选取适合他们阅读与思考的文化资源。并且,将其合理地渗透到幼儿园各项教育活动和区域活动中,以此来改善幼儿对社会、对生活的看法,并借此提升他们知识应用的能力。例如,幼儿教师可以以“我爱家乡”“我爱祖国”“心中的英雄”为主题开展红色文化阅读交流活动,还可以利用国庆节、建党节等有着重要意义的节日创建背景文化探索活动,让幼儿在自主性探究过程中加深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从而提升他们的道德素养。
最后,幼儿教师还要优化红色文化家园合力教育,要科学地把幼儿园、社会、家庭三方面教育资源融合在一起,利用显性物质教育资源和隐性思想教育资源改善儿童的观念意识,并借此提升家庭教育的效果,从而使幼儿得到全方面的红色文化精神熏陶,提高道德修养和思想教育的质量。
要想更好地落实红色文化教育,促使儿童形成良好的爱国主义意识,拥有正确的民族精神,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教师就要合理创建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根据当前儿童的实际认知能力、认知习惯、自主分析水平和性格特点等要素,对主题活动的目的和形式进行科学设计,从而使其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我国的红色文化有着丰富且深厚的思想内涵,因此,幼儿教师在创建主题文化活动时,要注重活动内容的多元化和多样性,要结合不同的精神品质设计与之相符合的活动主题,这样才能对儿童实现多方面思想意识方面的培养。例如,为了培养儿童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教师可以以“我是活动的设计者”“今天我当家”“班级环境我负责”为主题开展思想教育活动;要想培养儿童团结互助、友善合作的意识,就可以把“学雷锋”“我是雷锋”作为活动的主题,利用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雷锋的故事,让幼儿认识到互帮互助的重要性,从而使其形成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为了提高儿童的爱国主义意识,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就可以把“被世界认可的中国传统文化”“我爱祖国”“我所了解的家乡”“大美河山”“杂交水稻的一生”等作为红色文化教育活动的主题,让儿童通过对中国地理环境、自然环境、人文信息等内容的探索,加深对祖国的了解,从而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由此可见,幼儿教师通过创设多样化的主题教育活动,能够从多方面、对角度出发,对儿童实现整体化、系统化的红色文化教育,进而有效提升他们的综合道德素养。
众所周知,大部分知识都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前人根据身边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变化特点进行的理论性总结,而这些知识也必然会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因此,教师在开展红色文化幼儿教育活动时,要巧妙地把儿童身边的生活元素融入其中,用他们更为熟悉的事物或环境激起幼儿主动探索文化知识的好奇心,在提高教育效果的同时,也能更好地锻炼儿童实践应用能力。我国地大物博的优势,使每个地区和每个民族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红色文化资源。对此,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开展个性化的、独特的、具有本地区、本民族特色的教育活动。比如,幼儿教师为了增强儿童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可以把本民族特有的文化知识和传统技艺带入教育活动中,让幼儿通过亲手触摸、亲身尝试的方式,加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与感悟,从而提升他们的民族意识。除此之外,幼儿教师还可以利用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优势开展生活化教育活动,让儿童真正走进历史、走进生活,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增强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比如,陕西地区的幼儿教师可以带领儿童参观历史博物馆、游览延安历史革命根据地,让他们在真实的现实环境中加深对延安精神的了解与理解。另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儿童听陕北民歌,从歌词和曲调中感悟当地人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与缅怀之情,借此树立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由此可见,幼儿教师通过融入生活化教育元素,能够使儿童更深刻地理解红色文化的深层含义,同时,也能让他们感悟到精神品质和道德修养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与意义,进而使红色文化教育达到应有的效果。
在当前的素养教育要求下,幼儿教师要认识到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真正从他们的视角出发,设计出更符合幼儿认知习惯和心理期待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对年龄较小的幼儿来说,他们还没有形成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也没有较高的自我约束意识,因此,大部分儿童都更倾向于探索简单的、感兴趣的事物。对此,幼儿教师就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结合寓教于乐的教育思想,创建趣味性的红色文化活动,为儿童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认知氛围,使其在边玩边学中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并且,更深刻地了解红色文化内涵,进而提高他们的个人道德修养,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对儿童来说,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大多都来自直观的图片、影像和有趣的故事。对此,幼儿教师就要结合幼儿的这一认知特点,创建趣味性主题故事探索活动或情境演绎活动,并且,巧妙地把红色文化渗透到这些活动中,让儿童在听故事、分析故事、演绎故事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思维意识,提高他们的精神品质。例如,幼儿教师可以以“红色文化故事表演”为主题开展情境演绎活动。为了让儿童了解革命精神,培养他们不畏艰险、勇于面对困难的勇气,可以利用“游击队的故事”创建情境演绎活动。教师先把“游击队的故事”讲给幼儿听,让他们了解在战争年代,穷苦的老百姓出于朴素的家国情怀,无论老人还是儿童,都勇敢地拿起武器面对敌人,他们不怕困难、不畏艰险,为了尽快消灭敌人,家家户户都参与到了游击队伍中。并且,在正确作战方案的指导下,以最少的人力和资源阻断了敌人的侵略,保卫了家园。针对这个故事情节,教师可以设计情境演绎活动,由儿童扮演组成游击队伍的老百姓,而教师则扮演敌人,儿童把桌椅板凳当成不同区域的阻挡物,然后按照游击队伍的作战方案阻止“敌人”的进攻。这样的情境演绎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学习红色文化思想、感悟红色精神的兴趣,还能起到有效的观念渗透教育,使其在活动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强烈的是非观,提高他们对正确思想的认识,并借此提高爱国主义精神。
环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隐性教育资源,它包括认知场景、生活环境、学习情境和装饰要素等内容。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改变环境色彩的方式转变儿童的认知情绪;可以利用班级墙面的装饰物品对儿童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熏陶,进而改变他们的观念意识;还可以利用现实环境增强幼儿的知识应用能力。由此可见,环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资源。因此,幼儿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这一教育要素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例如,可以选取具有深刻意义的特殊节日,如国庆节、建党节、护士节、环境保护日等节日,在当天带领儿童进行班级环境改造活动,利用环境和氛围的变化强化儿童对红色文化的认知,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以“国庆节”为例,在十月一日到来之前,幼儿教师需要引导儿童为庆祝这一节日的到来,而开展班级环境的改造与优化活动。叫上我可以让幼儿把小国旗粘贴在班牌、黑板、图书角、生活角等区域,把仿真牡丹花、月季花摆在窗台上,再把红绸带系在黑板边缘,把班级营造出红色的喜庆氛围。然后,带领幼儿朗读几段毛主席的诗词,如“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等,并向幼儿解释这些诗词的意思,之后再将这些诗词挂在班级墙上,以此来展现出革命道路的艰辛和无数革命前辈们不畏艰难的品质。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幼儿根据国庆节的意义与内涵进行绘画创作,并把他们的作品粘贴在公共区域的作品展示栏中,用实际行动表达他们对祖国繁荣昌盛的祝愿。幼儿教师通过设计环境改造主题活动,不仅改善了幼儿日常学习和活动的氛围,还能使他们在多样化的环境中受到多种优秀思想观念的熏陶,从而实现潜移默化的红色文化教育,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要想更好地落实红色文化教育,幼儿教师就要先认真规划教育的方案,明确教育的目标与目的,然后再结合当前儿童的具体特点与认知水平进行活动内容的设计与实施。利用多样化、生活化、趣味化、生动化的主题活动激起幼儿主动求知的兴趣,使其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受到红色思想文化的熏陶,从而有效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观念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