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经典 选好素材 运用四式 写出精彩

2022-12-09 02:50祝振全赵彦秋
初中生学习指导·作文评改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文章作文

祝振全 赵彦秋

经典文章是蕴藏丰富写作素材的宝库。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要善于挖掘和提炼,经典文章处处是素材。经典文章里的素材,能使文章妙趣横生,近而亲人,远而富文;能赢得阅卷老师青睐和好评,从而获取高分甚至满分。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写作和教学经验,粗略地谈一谈如何让“经典文章”之“材”为我所用,最终著成精彩文章。

一、直接引用式

引用,在中外文学作品里比比皆是,尤其是直接引用。我们知道,直接引用别人的话语,不仅可以增强文章说服力和真实感,还能增添文章文采,使文章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

例如,作文《实现理想,砥砺前行》一文,开头一段这样写道: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展现了青春的活力与豪情壮志。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本段開头直接引用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下阕的几句,读后,不由得让人为之叫好:词情与文采齐飞,词意共文旨一色!小作者的青春之笔与当时毛主席的青春之志不谋而合。正因如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的力量,才会生生不息,直至实现。

又如,作文《弱而非弱,我必自强》一文中,这样写道: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蚓为何物?细如铁丝,无骨羸弱。蟹为何物?大如手掌,外壳坚硬。谁弱谁强,清晰可见,但结果却出人意料。荀子将其归纳为用心不同的缘故。这也正如毛泽东所言:“生而强者不必自喜,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许我们生而为蚯蚓,但仍要立志成为强者,以自强之态负重前行,变弱为强。

荀子的《劝学》堪称古今议论文的典范,不乏众人效仿。所以,本文小作者直接引用“蚯蚓的专一”和“螃蟹的浮躁”为其中心论点“弱而非弱,我必自强”服务,一正一反,一强一弱,这种在直接引用中自带的“对比论证”方法,效果不言而喻,强弱自现!

二、间接化用式

所谓的“化用”,其实也叫“借用”或者“套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化用”,就是将他人作品中的句、段或者篇化解开来,根据自己表达的需要,再重新加以组合,从而灵活运用,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有人说:“化用就是作者对素材积累的浓缩与升华,是作者情感酝酿的奔突与发展。”而在实际运用中,“化用”是“取我所需、为我所用”的一种重新整合形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受现代与古代的界定,貌似信手拈来,却已深思熟虑。如果能够在考场作文中,以经典文章为抓手,化经典文章于内心,化手法于笔端,这样不仅是语言的创新,更是思想的升华,理论的提升。所以,我们写考场作文,一定要积极化用,适时来“拿”。

例如,作文《我心无悔》一文中这样写道:

邯郸古都,街衢纵横,商贾如云,游人如织。我端坐车中,将赴同僚府中商讨国策。边患未止,我忧心如焚,无暇欣赏如画的风景。驭手长鞭挥扬,马蹄奏起疾风骤雨样的旋律,车行似离弦之箭。忽然有人飞马来报:廉将军率人守候在十字路口,扬言要当众辱您。我急命驭手勒马,举目眺望,果见一队人马簇拥着廉颇威风八面地当街而立。一场剧烈的冲突迫在眉睫。进,将流血五步;退,则贻笑世人!廉将军,你比秦王如何?对于秦王,我相如尚且能入其虎穴,厉声怒斥,辱其群臣,难道还怕你吗?如今秦兵不敢蹂躏赵国疆土,只因为你我勠力同心啊!倘若两虎相斗,必有一伤……我不敢再想,毅然决断:“回车!”在廉大将军虎视眈眈的望眼里,在市井百姓鄙夷讽刺的笑声里,我的车转向了归途。我深深明白,我失去了庙堂上卿的赫赫威严,但是,赵国却得到了御敌的万里长城。我心无悔。得失当前,应先国家之忧而后一已之患 哪!

读完此段后,是不是有似曾相识之感?“将相和”的典故,是不是被作者演绎得通俗易懂、出神入化?是的,这种化繁为简、化典为俗、化典为“我用”的方法,难道不值得拍案叫绝吗?答案当然是毋庸置疑的!笔者认为:这用法,怎一个“妙”字了得?“将相和”素材的运用不必完全遵照古文典籍,大可以通过化用而妙手著文,本段文字就是最好的例证。

三、“变脸”组合式

所谓“变脸”组合式,也叫变相组合式。即在撰写考场作文时,所选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素材表面形式有所变化,但其实质和内容不变,使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达到阐述或者论证相关话题或论点的目的。换句话说,也就是论文写作时常运用的“泛举”,通过事例概括或者主题索引,从而进行有效地论证。

例如,作文《人生不可患得患失》一文中这样写道: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时得势又如何?虽然人生得意须尽欢,但如果“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你的人生又能走多远?秦始皇自以为天下已定,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已成为子孙帝王万世之业,结果呢?身死而为天下笑,秦之帝业,不过区区十数年。太在乎自己到手的东西,以为人人都想抢夺,时时担心失去,就算得到了,也没有幸福可言。

得到之后不懂得珍惜,哪怕是祖宗留下的家业,你也守不住。比如,六国的那些子孙,其先辈“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然“子孙视之不甚惜”,落得个身死国灭的下场。所以,最该担忧的不是得到什么或者为什么还没有得到,而是得到之后如何固守,乃至拓展。而那些失去之后就开启“破罐子破摔”模式的人,“今日割十城,明日割五城”,这样的人连天天只知道撞钟的和尚都不如,只能用“苟且偷生”来形容。

读后,不禁感慨:这种组合式的绝活儿,只有“变脸”能做到!熟悉川剧的人都知道:变脸是运用在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通过不停地变脸,以此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而在此文里,小作者把贾谊的《过秦论》和苏洵的《六国论》这两篇经典文章的相关文句意旨通过“变脸”的形式,恰如其分地论证了“人生不可患得患失”的观点。这种策略的选择,不失为考场作文中的上上策。

四、巧制万能式

顾名思义,“万能”即无所不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篇经典文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挖掘出千变万化的写作素材。还以荀子《劝学》为例,可以挖掘出以下写作素材:一是“学习”的话题——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可以博学多识,才可以知明而行无过;二是“善借外物”的话题——凭借外物之力,可以登高远眺,可以渡江过海,可以傲世蒼穹,可以抵近至远,可以阅古览今,可以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可以实现双赢、共赴未来;三是“积累”的话题——积土可以成山,积水可以成渊,积善可以成德,积累一小步成就一大步,积累一粒沙成就一座塔……无数量的积累可以引起质的变化、质的超越;四是“专心和浮躁”的话题;五是“实践与思考”的话题;六是“磨炼自我”的话题;七是“反思省察”的话题;八是“强与弱”“优与劣”的话题;九是“坚持不懈”的话题;十是“舍与不舍”的话题;十一是“主观与客观”的话题;十二是“永不放弃”的话题,不一而足。当然,经典文章里还有很多这样的万能篇目。“挖”而源源不断,“掘”而细水长流,“用”而日日出新,“写”而回回出彩!

如,作文《读经典,汲营养》一文这样写道:

革命文学经典作品,诉说着党泣血的历史,给予我们有为的激情。《沁园春·雪》中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带我们领略了党的领导人的雄心壮志和万丈豪情;《记念刘和珍君》中的“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教会我们坚强勇敢地面对困难与挫折;《就义诗》中的“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为我们展现了中国人民前仆后继、为国献身的豪情……这些文学作品,以文字的力量传递革命精神的深刻内涵,激励我们胸怀大志、积极有为,以满腔热情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经典里,那些舍生取义的烈士,用一腔赤诚热血,给予我们有为的力量,我们必须以此丰盈自己,建功新时代。

再如,作文《新英雄,耀中华》一文,这样写道:

伟大的时代,造就新的英雄;新的英雄,创造盛世中华。生活在今天的我们,理应壮怀激烈,建功立业,不负韶华。所以,我们不仅要有鲁迅《纪念刘和珍君》里面“直面惨淡人生”的勇士之气,还要有“正视淋漓鲜血”的猛士之胆;不仅要有夏明翰《就义诗》中“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大义凛然,还要有“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坚定信念,不仅要有“鹰击长空”的斗志,还要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壮,更要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铮铮傲骨!

同学们,英雄数先辈,我辈亦英雄!铁肩担宇宙,妙手著乾坤。——这样的英雄,必能创造盛世中华!

同样的内容,同样的立足点,不同的立意,同样的精彩!正所谓:不畏词句遮望眼,挖掘素材最里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七色虹!

猜你喜欢
文章作文
文章词不达意如何破
文章导读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有声作文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